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教材资料.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129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教材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教材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教材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教材资料.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课题 1 1 空空 气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保持对生活中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

2、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3空气的作用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5介绍空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以便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尽快适应化学课程的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实验设备: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2有关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幻灯片资料。学生准备 预习课题 1 的内容。课

3、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纯净物与混合物。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学过程:课时课时 1 1创设情境1谜语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一刻也离不开它。这是什么?2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3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过渡大家对上述问题答得都很好,但还不够详细、确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空气。授新课(板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 空 气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

4、一成分的物质,直到 18 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观看图示。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播放有关拉瓦锡的实验的幻灯片结合幻灯片强调其显示的拉瓦锡在 200 多年前的实验装置,指出整个实验可以总结以下四点:汞变红。空气体积减少 1/5。变红的汞银白色的汞+氧气

5、。剩余 4/5 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四种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回答因为汞在密闭的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发生了反应,所以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空气中的某些气体与汞结合在一起了,所以空气的体积减少了 1/5。红色粉末经加热后又得到了银白色的汞和一种气体,而体积恰恰是 1/5,那么说明这种气体就是空气中所减少的那部分氧气。空气中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叫氮气。教师提问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并总结拉瓦锡是最早利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 1/5,氮气约占 4/5”的结论。

6、过渡拉瓦锡的实验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本中的相关图示教师演示并提示在集气瓶中先加少量的水,并作好记号(五等份);装置不能漏气;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最后等红磷熄灭才打开弹簧夹。#*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教师的演示,归纳实验现象燃烧的红磷会逐渐熄灭。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小组讨论、交流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虽然上升了,但上升不到 1/5。燃烧的红磷为什么会逐渐熄灭?燃

7、烧匙中的红磷是过量的还是不过量的呢?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上升,说明了什么?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并板书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是因为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的缘故。水面上升达不到 1/5 体积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低;或是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量氧气被消耗掉;或还没等温度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或红磷量过少。红磷逐渐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已经被消耗完。红磷的量 应过量,否则测得的氧气含量小于 1/5。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上升,说明剩余的气体不溶于水。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讲

8、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证明:(板书)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过渡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氧气或氮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叫做纯净物。3(讲解并板书)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仍然保持各自的性

9、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有汽水、河水、加碘食盐等。总结本课时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以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等。课时课时 2 2复习提问教师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学生回答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引言那么组成空气的这些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和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空气的有关知识。授新课(板书)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宇宙这么大,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呢?为什么医生在抢救病人时会用到氧气瓶?还有前面的实验中为什么红磷燃烧到一定程度就熄灭了呢?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因为地球上有水和空气,所以

10、有生命。因为人呼吸需要氧气。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完了,所以红磷就熄灭了。说明了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维持生命。讲解过去,曾把氧气叫做“养气”,由此可见氧气的重要性。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示及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回答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板书#*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登山、潜水、宇航等。支持燃烧,如炼钢、气割和气焊、液氧炸药等。2. 氮气教师提问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当红磷熄灭后,水面上升了 1/5,说明集气瓶中还有大约 4/5 的气体,即氮气。那么,这剩余的氮气有什么性质呢?假设氮气能够溶于水,那么集气瓶内的水面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还会继续上升

11、吗?学生讨论、交流说明剩余的氮气不支持燃烧。如果氮气溶于水,那么集气瓶内的水面还会继续升高;而实验结果是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上升了,这说明了氮气不能溶于水。教师展示充氮食品袋,设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些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学生思考回答为了防止食品变质;为了防止食品被压碎教师给予评价讲解氮气能够防止食品腐败,是因为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的缘故(或者讲氮气的性质很稳定),象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可用氮气作保护气体等,也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板书)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性质: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很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用途:重要的

12、化工原料;保护气体;提供低温环境等。过渡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重要的气体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板书)3稀有气体讲解稀有气体曾叫做“惰性气体”。因为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人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于是又把它们改称稀有气体。这也充分说明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总是不断发展的,只要我们有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和科学思维,就有新的#*发现和发明。过渡在空气中,稀有气体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物质的重要性并不完全是由多少来确定的)。教师引导

13、学生阅读稀有气体的用途,并归纳(板书)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气体;用作多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用作制冷剂;用作医疗上的麻醉剂等。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们和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 1216m3。但被污染的空气却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保护空气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板书)三、保护空气讲解当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空气,超出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就会造成空气污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示教师出示讨论题1你了解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为了保护空气,你应怎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结果1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飞机等排放的尾气;沙尘暴

14、;含氟冰箱排出的氟里昂破坏臭氧层等。2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形成酸雨、导致温室效应等。3大量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加大大气检测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资料,深刻感悟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了解了空气成分中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空气的具体措施。#*随堂练习1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气焊 动植物呼吸 医疗 潜水 宇航A B C D2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5、B海洋、陆地生物腐烂C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 D汽车、飞机尾气的排放3“绿色化学”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将查获的非法盗版光盘进行“绿色销毁”。下列做法符合“绿色销毁”的是( )A浇汽油焚烧 B倒入江河中 C深埋 D碾碎后回收利用4“绿色奥运”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试推测,该无毒混合气体是( )A氮气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5为了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常在灯

16、泡内的玻璃柱上涂少量的红磷或在灯泡内充入氮气,试解释原因。本课题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知道了空气中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知道了保护空气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知道了如何观察实验,培养了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课题 2 2 氧氧 气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

17、学反应现象。(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2、学习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化学实验中获取信息。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的观点。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由浅入

18、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提高兴趣、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教具准备1教师用:有关氧气的幻灯片、氧气(三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石灰水、水、细沙、燃烧匙、火柴等。2学生用:木条、木炭、火柴等。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课时课时 1 1 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复习提问教师#*(幻灯片)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分别是 、 、 、 、 。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学生思考回答氧气 21%、氮气 78%、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教师展示一瓶氧气,设问(幻灯片)该瓶收集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气体,

19、你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呢?是空气、氮气还是氧气?教师介绍它是我们进行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 氧气。授新课(幻灯片)课题 2 氧 气教师引言如果我们要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实验,判断。让学生继续观察幻灯片(一瓶氧气),并结合实际,你能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方面考虑)教师、学生交流,归纳(幻灯片)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g/L)。3氧气不易溶于水。4P = 101KPa T =

20、 - 183 淡蓝色液体; P = 101KPa T = - 218 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教师讲解氧气不易溶于水,不是绝对不溶于水的,在室温下,1L 水只能溶解30mL 氧气,水中的鱼虾等动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呼吸生存的。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有两种贮存:氧气袋和氧气钢瓶。#*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幻灯片)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让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把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观察现象,并与它在氧气中现象进行比较。(幻灯片)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瓶中燃烧; 2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

21、熄灭。学生交流,代表发言陈述实验结果及理由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没什么变化,且火星很快会熄灭。教师提问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瓶中和在空气中的现象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原因?(提示:可从氧气的含量多少考虑)学生回答因为氧气瓶中是纯氧,含氧量高,所以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而在空气中氧气只占 21%,含氧量低,所以只能看到火星,且会熄灭。教师提问通过本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幻灯片)物质燃烧时出现的不同现象与氧气的含量高低有关;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主要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氧气含量越高,

22、物质燃烧得越剧烈;氧气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教师讲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事实,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且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的程度取决于氧气含量的越高,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就越剧烈。如果要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不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学以致用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扇,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炉火时,在单位时间内增大了空气流动量,即增大了氧气量,可燃物就燃烧得越充分,所以炉火越扇越旺。教师介绍硫粉俗称硫磺,黄色固体,古代炼丹的必需物。设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能不能燃烧呢?如果能,燃烧的现象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23、一下。演示实验取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加热直到燃烧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注:此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注入少量的水,为什么?)小组交流,归纳所观察到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气体,放热,有刺激性气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SO2)。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 + 氧气 二氧化硫(幻灯片)1硫在空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并提问硫在空气中和在氧

24、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不同的,为什么?教师提示注意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写法,即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箭头连接,若反应物、生成物有两种或多种,用“ + ”连接,把反应条件注在箭头的上方。学生活动,教师提示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点燃木炭,观察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然后分别在两个集气瓶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认真记录,并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准备陈述。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只能发生红热现象,发出红光。但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发出明亮的白光。也都能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CO2)(幻灯片)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教师展示经打磨光的细铁丝,

25、走下讲台让学生仔细观察其颜色、状态,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演示实验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装,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中底部先注入少量的水),观察现象。认真记录,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小组讨论、交流,并归纳#*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但在上述实验中,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Fe3O4)。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幻灯片)1在空气中加热细铁丝; 2在氧气中引燃细铁丝。提问在上述实验中,先在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防

26、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提问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木炭、细铁丝在氧气中进行的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小结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中要剧烈;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板书设计课题 2 氧 气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g/L);氧气不易溶于水;P

27、 = 101KPa T =- 183 淡蓝色液体; P=101KPa T = - 218 淡蓝色雪花状固体。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硫在氧气中燃烧,硫+氧气 二氧化硫;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课时课时 2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复习导课教师请大家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填写下表。(幻灯片)分析课本实验,填写下表空白。反应现象反应物反应条件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磷跟氧气硫跟氧气铁跟氧气教师提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提示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并归纳都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反应物中

28、都有氧气;燃烧反应都很剧烈,且反应都放热;反应的条件都是点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授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发现氧气与磷、硫、铁的反应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幻灯片)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教师强调化合反应不是几种物质简单地掺和混合在一起,关键是发现化学变化,且反应物是多种,生成物只能是一种,凸出体现“多变一”的特征。教师讲述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发现氧气与磷、硫、铁的反应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幻灯片)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教师强调理解氧化反应概念的关键是“氧”,

29、这里的“氧”包括两层意思,即“氧气”或其他“含氧物质”。物质与其他“含氧物质”发生的氧化反应将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会详细学习。教师讲述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是提供氧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教师讲述在上节课中,我们做了木条、硫、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们都能感觉得到反应中有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明显的化学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例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氧化反应就进行得很缓慢,甚至有些氧化反应还不容易被人们察觉,我们把这样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幻灯片)3缓慢氧化: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人们觉察,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教师讲述

30、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还很多,如钢铁生锈,削掉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慢慢“生锈”,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等。有些缓慢氧化对我们是有益的,如动植物的呼吸、酒和醋的酿造、等。而有些缓慢氧化对我们是有害的,如钢铁生锈、夏天堆放的稻谷和稻草发烫而烂掉、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产生的森林大火等。教师提问上述三个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交流,并归纳有些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则不是氧化反应,两者没有完全的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可能引起自发燃烧(剧烈氧化)。教师提问结合以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谈谈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化学反应

31、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化学反应对我们是有利的,而有些化学反应则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提炼和制造出物质,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抑制或避免有害和不利的化学反应的发生。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三个化学概念,即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了解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随堂练习(幻灯片)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它 溶于水。2氧气液体 色,固体 状 色。3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铝+氧气氧化铝C.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D.镁+氧气氧化镁4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氢气+氧气水 B.氨气+氯化氢 氯化铵C.碱式

32、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5将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氮气 B空气 C氧气6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D铁丝红热,熔化7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 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 色火焰,生成有 气味的气体。8氧气的化学性质( )A比较活泼,在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B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C不活泼,常温时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板书

33、设计本课题总结在本课题中,主要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分析反应过程知道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特征,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区别。#*课题课题 3 制制 取取 氧氧 气气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制取氧气三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过程、实验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2知道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3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能用于鉴别反应的类型。(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实

34、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4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在催化过程中的质量守恒。5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突破教学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现象与原因,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和原理。对于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师可采用课堂直观演示的形式讲授。教师主要讲解反应的结果,而对于实验过程、装置、注意事项等则留给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和掌握。

3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有关过氧化氢分解的多媒体课件。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等。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时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1积极回顾所学,走进新课堂。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2讨论,分析,总结。3总结本课题的内容。3回顾,总结,记忆。一、导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都用到了氧气,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些氧气是怎样得来的?1回答:分解高锰酸钾、分离液态空气等。2陈述:这节课我们来探究高锰酸钾是怎样分解出氧气的。(板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进入课堂情境。二、加热氯酸钾

36、制取氧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讲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给学生演示实验。1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现象。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并思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验的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的思维。2观看老师演示实验,积极思考。#*3指出:实验显示高锰酸钾经过加热分解产生了氧气,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请学生据此写出反应式。3写反应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4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回顾刚才高锰酸钾分解的演示实验,思考以下问题:6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探究,思考作答:(1)在实验前为何要检验实验装置的气密

37、性?如何检验?(1)检查气密性是为了防止漏气,保证氧气的收集;检验时可以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水中是否有气泡产生。(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2)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3)试管的倾斜方向朝哪边?为什么?(3)试管倾斜方向是,放药品的一端较高,塞橡皮塞的一端较低;为了防止固体试剂受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回流导致试管破裂。(4)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4)加热开始时应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由于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5)当导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5)因为在反应开始前试管中已经有一部分空气,所以要将这些空气先排干净,这样才能收集到纯净

38、的氧气。(6)停止加热后应注意什么?为什么?(6)停止加热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移走酒精#*灯;这样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而引起试管爆裂。5总结引导:其实,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多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请大家课后再仔细分析这个实验,找一找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7总结实验,作记录,准备课下仔细分析该实验。6总结本课题教学内容。8跟教师一起总结,温习所学。第第 2 2 课时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走进新课堂。2讲授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的实验。2讨论,分析,总结。3讲解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3讨论,分析。4总结本

39、课的内容。4总结,记录,思考。一、导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设问: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那么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呢?1学生愕然,等待教师的进一步讲解。2导入新课: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会知道那些氧气是怎样得来的了。制取氧气有很多方法,有些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制取,有些适合实验室小规模的制取。今天要我们学的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板书:一、氧气的制取)2产生兴趣,进入课堂情境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用多媒体放映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观看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演示课件,并讨论分析,#*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未加热的

40、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1)木条不能够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加有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3)木条也复燃了;说明有氧气放出了。2提问:经过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后,都能够使过氧化氢产生出氧气来,这说明了什么?2回答:说明过氧化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3指出:实验证明过氧化氢在加热或常温下加入二氧化锰的情况下都可以分解成氧气与水。分解反应的概念。请大家写出这个反应式。(板书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写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 二氧化锰氧气4继续放映多媒体课件,提问:4观看多媒体课件,思考回答:(1)在演示实验中

41、,我们看到当加有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氧气)时,如果再加入一些过氧化氢溶液,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1)重新加入过氧化氢后又有气泡产生,即又分解出了氧气;说明了二氧化锰还在起作用。(2)我们还可以看到只要试管中有二氧化锰,如果不断地向同一个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就会不断地产生氧气,这说明了什么?(2)说明了二氧化锰在实验中质量没有改变,好像永远都用不完。5小结:如果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用精密仪器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就会发现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但它却可以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顺利进行。我们把像二氧化锰这样的物质称作催化剂,请大家总结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5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出:

42、(1)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2)特点: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却不改变。6补充讲述: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但是在其它的反应中就不一定起作用了,所以说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板书:2催化剂)6认真听讲,作记录。7引导:除了前面所学的两种制取氧气的反应外,实验室还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分解来制取氧气,(写反应式)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个反应式与、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式有什么共同之处?7思考并回答:(1)这两个反应式都产生了氧气。(2)都是由一种物质经过反

43、应后生成了多种物质。8强调分解反应的概念:像这样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8听讲,作记录。9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9与教师一起总结,加强记忆。教学过程总结这个课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且通过分析实验总结出了催化剂与分解反应的概念。此外,我们还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了许多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和体现的,所以,在课下同学们应多观察、多推敲实验的过程及原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2过氧化氢水+氧气 二氧化锰3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性质不变4.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5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教学探讨与反思教学探讨与反思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实验的实际操作演示与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真实、客观地看到实验过程,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讨论、分析实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反复观看实验过程。运用这种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授课中无法重复实验的缺点,在增强观赏性的同时又不失客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