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与汇总.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301625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与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与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与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与汇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与汇总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学问点汇总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学问点汇总 必考学问点一 原子: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肯定质量。对于原子的相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试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依据试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

2、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肯定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上升,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简单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

3、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学问点二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全部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Q: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必考学问点三 分子和原子的区分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行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相像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特别小,彼此间均有肯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

5、含义。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分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其次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其次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原子中的电量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必考学问点四 (1)质子数确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

6、荷数。 (2)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 (3)质子数、中子数确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电子能量的凹凸确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5)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确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6)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7)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

7、值=得失电子数。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确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必考学问点五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H2O。 元素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确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确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

8、离子。 (3)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亲密。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必考学问点六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

9、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Mg2+Al3+、H+NH4+、Fe2+Fe3+Ca2+。 阴离子:O2-、OH-S2-、F-Cl-SO42-CO32-NO3-MnO4-PO43-MnO42-ClO3-。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与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MnO4-PO43-MnO42-ClO3-NH4+OH-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留意: 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

10、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初中化学15条必考重点学问点汇总 初中化学15条必考重点学问点汇总 一、酸的五条通性: 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红 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二、碱的四条通性: 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蓝,酚酞变红 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三、如何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可用碳酸钠或二氧化碳 碳酸钠晶体

11、带十个结晶水(十水碳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 钾钙钠铵盐都溶于水,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钾钙钠钡的碱可溶于水。 四、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逝(氯化银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氯离子 五、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逝(硫酸钡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区分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硫酸银微溶于水),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

12、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 六、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不变红则全部变质。 七、如何除去氢氧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过滤,取滤液即可。贴士:适量是指恰好完全反应,要

13、做到很难,说说很简洁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八、如何只用一种物质鉴别其他物质 1.水溶解性、(溶解时)温度、(溶解后)颜色 2.指示剂(可鉴别酸碱) 3.酸(可鉴别金属等) 4.碱(可鉴别非金属氧化物等) 5.碳酸盐(可鉴别酸,因为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九、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2.金属1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2(金属1比金属2活动性强) 3.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不包括一切化学反应):分解反应(一个变多个)、化合反应(多个变一个)、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化合物)、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相互交换成分生

14、成新的化合物) 十、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取样,加【足量】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碳酸根离子 十一、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必需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反应物必需能溶于水或酸 十二、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 金属要排在金属活动依次表里氢的前面,酸必需是盐酸或稀硫酸,不行用浓硫酸或硝酸,否则会产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 十三、金属与【可溶性】盐反应的条件 金属不能是钾、钙、钠等活泼金属,它们将先与水反应生成碱,不会先与盐反应 十四、常见的颜色与状态 铜离子蓝色,亚铁离子【浅】绿色,铁离子黄色,氧化铜黑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铁红褐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氢气火焰淡蓝色(天蓝色)

15、,碳酸钠白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钙白色固体粉末 检验物质时,常用的物理性质有: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导电性磁性等 除气体杂质:用固体或液体 例: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氢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变为氯化银沉淀)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掉氯化氢产生二氧化碳)去除 十五、除固体杂质:用气体或液体 例:氯化钠中有碳酸钙,可加水溶解,过滤后蒸发结晶;铜粉中有锌粉,可用铜盐溶液(置换)或酸(反应);氧化铜中有碳粉,可干脆灼烧(C变为CO2) 除液体杂质:将杂质转化为水或气体或沉淀 例:氯化钠溶液中有硫酸铜,可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是沉淀) 初中化学学问点汇总 初中化学学问点汇总 1、铁的物理性质:银

16、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铁生绣事实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净和干燥,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爱护膜。详细操作是:在其表面刷油漆,在其表面涂油,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Cu-紫红色、金-黄色、汞-常温下液态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

17、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空气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加水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例外 增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加水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别: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

18、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改变不大的物质采纳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改变比较大的物质采纳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硫酸锌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