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英语必备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考英语必备知识点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中考英语必备知识点整理2022中考语文学问点整理:修辞手法 2022中考语文学问点整理:修辞手法 1、比方: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调。化平淡为生动,化深邃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加语言气概,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创建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加确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留意、思索。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
2、;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肯定要结合详细的内容详细来回答,避开空洞。 中考语文学习难点提示 1.比方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需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应有相像点。 2.有些句子用了“像”、“似乎”一类词,并不表示打比方,而是表示估量或比较的意思,这类句子不是比方句。如:刚才发生的事情似乎谁也没放在心上。她的眼睛似乎她妈妈。 3.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方词。但仍可依据上文的内容找出本体,它们之间仍是“什么像什么”的比方关系。如:狂风紧紧抱起一
3、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比方句“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中没有本体,但我们可以依据上文的内容找出本体“巨浪”,“巨浪”像“翡翠”,它们仍是比方关系。 4.夸张这种修辞方法一般多用于文学作品。运用夸张要让人明显地感到这是夸张,而不是一般的扩大或缩小一点儿。 5.设问和反问是有区分的。设问是自己先出问题后,自己必需有回答。反问形式上是问,而事实上答案已在问句中。如:“挚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后面一个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确定的。它是对“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的回答,所以,前面一个是疑问
4、句,和后面一个反问句合起来是设问。 6.反问句后一般用问号,但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7.反复和重复不是一回事。反复是一种修辞方法,而重复是一种语病。 8.几种修辞方法的兼用现象应引起留意。排比和反复,比方和夸张,排比与比方或反问,设问和反问常常同时运用。在推断它们时一般采纳“由大到小”的方法。即先总的看,再局部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段话中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2022中考英语必备重点句型 2022中考英语必备重点句型 重点句型 1.So+be/助动词/情牵动词/主语. 前面陈述的确定状况也适于另一人(
5、物)时,常用到这种倒装结构,表示“另一人(物)也如此。”前面陈述的否定状况也适于另一人(物)时,常用“Neither/Nor+b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这种倒装结构。 留意:“So+主语+be/助动词/情态动词.”这一句型常用于表示赞同,进一步确定对方的看法,表示“的确如此。”“是呀。” 2.Turnright/leftatthefirst/second/crossing. 这一指路的句型意为“在第一/二/个十字路口向右/左拐。”相当于Takethefirst/second/turningontheright/left. 3.Ittakessb.sometimetodosth. 此句型表
6、示“干某事花了某人一段时间。”其中的it是形式主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才是真正的主语. 4.think/find+it+adj.+todosth. 此句型中的it是形式宾语,不行用其它代词替代,形容词作宾语的补足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才是真正的宾语。 5.Whatswrongwith? 此句型相当于Whatsthematter/troublewith?后跟某物作宾语时,意为“某物出什么毛病了?”后跟某人作宾语时,意为“某人怎么了?” 6.tooto 在sothat复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否定句时,常与简洁句tooto(太而不能)进行句型转换。 在sothat复合句中,that后
7、的句子是确定句时,常与简洁句enoughto进行句型转换. 7.Sorrytohearthat. 全句应为Imsorrytohearthat.意为“听到此事我很难受(缺憾)。”常用于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怜悯、缺憾之意。 2022中考历史重点学问点整理归纳一 2022中考历史重点学问点整理归纳一 1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古代中国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心集权的相识 一个集中: 即全部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冲
8、突: 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中心与地方的冲突。 三个趋势: 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心,形成中心集权;对思想限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 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 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 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 标准由家世门第渐渐演化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举荐演化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 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 商业发展与商人
9、地位。 三大特点: 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渐渐减弱。 四段历程: 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旺盛;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缘由。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卑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
10、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沟通,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实行“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
11、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化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见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国家。 道家主见“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化: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汲取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见,虽被接受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
12、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秦统一中国后,采纳了法家的主见,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心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先后采纳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今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旧受到重视,渐渐被儒家思想所汲取,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肯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究不够;探讨方法上主要采纳传统的典籍整理与阅历总结,缺少试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
13、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须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10.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缘由 (1)趋势: 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加。 (2)缘由: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2政治、经济、思想近代中国 11.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军事侵略: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中法斗争、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日本侵华斗争。 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同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14、半封建社会。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拒意志。 (2)危害 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同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丢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同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限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宝。 12.农夫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
15、点 (1)农夫阶级具有革命性 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夫阶级具有落后性 含义:由于农夫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1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
16、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究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依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其次次合作,开展抗日斗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斗争)。 1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相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斗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缘由: 商
17、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解放斗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供应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
18、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6.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识 (1)一条主线: 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改变而变迁。 (2)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改变。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供应了物质基础; 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4)四大表现: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改变; 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
19、丧嫁娶、社会礼仪的改变; 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四是大众传媒的改变。 (5)结论: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改变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7.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相识 (1)一个主题: 向西方学习,探究救国救民之路。 (2)两个特点: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化,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3)三个层面: 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 3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现代中国 18.对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相识 (1)两种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0、 (2)两个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两部宪法: 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四大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织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同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干脆民选,落实“依法治国”方针。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