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宇宙中》系统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在宇宙中》系统知识点汇总.docx(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球在宇宙中系统知识点汇总地球在宇宙中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驾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别性和一般性。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探讨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书目: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
2、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依次,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意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始终都在探寻宇宙的奇妙。 一、宇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相识也
3、在渐渐地深化。 古老的宇宙观 地是一块平板,天是一个盖子,(天圆地方) 天圆如张盖,地阔如圆盘。 公元2世纪 托勒密(地心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地球外于中心,在这之外还存在许多个天层,月球天处于最内层,而恒星天处于最外层。它无法说明木星和土星的回旋。 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18世纪 天文学家引入星系一词,其实是指宇宙。 20世纪以来 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相识到了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关于对宇宙的相识,建议:假如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4、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视夜空,我们会发觉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意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视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漂亮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奇妙供应了珍贵的观测资料。 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似乎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望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年)五月,晨出
5、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漂亮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其次位。土星环是由多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特别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样。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
6、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 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逼。1910年哈雷彗星回来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很多受不了极度恐惊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稳通过了哈雷彗星淡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务。彗星撞地球 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假如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
7、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丽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2022.11.17夜23点2022.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详细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视察图1-1-2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
8、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浩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2000多亿颗恒星。这种恒星集团叫星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分布成扁平的盘状。盘的直径为8万光年。盘的中心有一球状隆起,称为核球。盘的外部由几条旋臂构成。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就其光度,质量和位置讲,都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一般的成员。 并非天穹上一切发光体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事实上,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闻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
9、星系。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 总星系: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全部的星系的总和,即为总星系。它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以上这些天体系统是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一颗一般的行星:(九大行星分类:类地,巨、远日);金星离地球最近。 表1-1-2对比九大行星数据:图11-3地球所处的位置 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与自转周期等各方面,地球没有一项是最大值或最小值,这说明地球仅仅是太阳系中一颗最一般不过的一颗行星。 2、地球又是一颗特别的行星。 问题为什么? 因为地球是目前我
10、们已知的唯一存在生物,特点是存在高级才智生物的天体。 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 缘由: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说: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平安的宇宙环境。 例:A、九大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同面性、及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B太阳光照条件的稳定性。 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几十亿年期间,太阳没有明显的改变,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始终较稳定,生命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 例:A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相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度,适合生物的生存。(扩展:地球自转速度适中,大气层的保温效应) B地球质量与体积适中,使地球有了适合的大气条件。 C原始海洋的形成:使生命的出现成
11、为可能。 板书设计: 教后感: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学问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学问点汇总 学问要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大气是地球的爱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改变不至于过猛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改变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成分 含量 作用 干洁 空气 氮 (N2) 约占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O2) 约占21%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CO2) 很少 植物光合作用的
12、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O3) 很少 大量汲取太阳紫外线辐射,爱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损害。 水汽 很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汲取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聚核,促成水汽凝聚 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 层次 高度 特点 形成缘由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度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困难多变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干脆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
13、气温起初不随高度改变或改变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快速上升 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汲取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上升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快速降低 上部冷、下部暖,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剧烈,又称高空对流层 因为这一层几乎没有臭氧汲取太阳紫外线的原因 电离层 从中间层顶到800千米高度的范围 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汲取了全部波长小于0.
14、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的原因 散逸层 电离层顶以上的大气 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常常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 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很弱 二、大气的热状况 1、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2)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包括红外线(大于0.76微米)、紫外线(小于0.4微米)和可见光(0.4-0.76微米)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3)太阳辐射强度:1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
15、射能量叫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2、大气的热力作用(见下面的图)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汲取:臭氧汲取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汲取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 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变更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汲取太阳短波辐射实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大气汲取地面长波辐射的实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
16、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肯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气温的时空分布 (1)气温的时间分布 气温的日改变 时间 日出正午 正午14时左右 14时左右日出前后 太阳辐射强度 不断增加 起先减弱 接着减弱 地面储存热量 不断增多 增多盈余亏损 接着亏损 地面温度 不断增加 上升13时达最大值降低 不断降低 地面辐射 不断增加 接着增加至13时达最大值减弱 不断减弱 气温 不断上升 接着上升至14时达最高值 不断下降,日出前后达到最低值 气温的年改变 太阳辐射最强月份 气温最高值月份 太阳辐射最弱月份 气温最低值月份 形成缘由 大陆 6月(北半球)12月(南半球) 7月(
17、北半球)1月(南半球) 12月(北半球)6月(南半球) 1月(北半球)7月(南半球) 地面储存热量 海洋 6月(北半球)12月(南半球) 8月(北半球)2月(南半球) 12月(北半球)6月(南半球) 2月(北半球)8月(南半球) 海洋热容量大,受热和放热都比陆地慢 (2)气温的水平分布 一般状况下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异的原因。由于气温的分布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亲密相关,因此,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比北半球广袤得多,而海洋表面的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原因。 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
18、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燥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三、大气的运动 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匀称,造成凹凸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 大气运动的干脆缘由: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
19、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干脆缘由。 2、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三种力(见下图) (1)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而产生的一种力,假如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受其影响使风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没有摩擦力的状况下,风可以始终偏转到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为止。 (3)摩擦力:实际大气中,特殊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完全平行,而是有个角度。 3、大气运动的形成 (1)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气旋 反气旋 概念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
20、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低气压。在低气压区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气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气压。在高气压区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反气旋。 形成 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按逆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旋涡。中心的气流被迫上升运动。 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气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旋涡。红心形成下沉气流。 天气状况 中心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简单成云致雨,因此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
21、南沿海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剧烈发展的特别形式。 中心空气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气温上升,水汽渐渐蒸发,不简单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夏季燥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限制下形成的。 (2)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输送热量和水汽,从而使凹凸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不计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引起大气环流的因素是凹凸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沿纬向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 环流圈 气压带或风带 范围 形成 对气候的影响
22、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无风带) 南北纬5之间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气温很高,近地面空气层受热膨胀,气流上升,气压下降。 上升气流为主,全年高温多雨 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与赤道低压带之间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向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一般少雨,但大陆东岸风从海上吹来,降水较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回来高气压带) 南北纬30旁边 气流在高空积累下沉,使低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上升 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气候干燥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西风带 南北纬40-60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偏西风 大陆
23、西岸,风从海上吹来,降水丰富,向内陆渐渐削减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旁边 西风气流与极地东风相遇,相互推动上升,近地面形成相对的低气压带。 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从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东风 寒冷,少雨烈风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极旁边 接受太阳辐射量很少,气温很低,空气冷重下沉、气压高 气候寒冷,降水稀有。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气压带和风带受到破坏,形成冬夏海陆气压活动中心,进而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 气压活动中心 北半球 月份 形成缘由 气压中心 大陆 海洋
24、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印度低压 夏威夷和亚速尔高压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阿留申和冰岛低压 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肯定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季风环流 地区 季节 形成缘由 风向 东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太平洋低压 西北季风 夏季 空气由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的印度低压 东南季风 南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 东北季风 夏季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西南季风 四、大气降水 1、降水的形成:大气中含有肯定数量的水汽和凝聚核,它们是形成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或运行过程中气温下降,促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降水。 2、降水
25、的分类 类别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成因 近地面空气剧烈受热,湿热空气上升,水汽凝聚,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迎风爬升,水汽凝聚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在锋面上抬升,水汽冷却凝聚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时,水汽凝聚形成降水 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稀有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分布 赤道地区常年发生,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后 山地迎风坡 多分布于中纬地带 热带洋面上 3、降水量的改变 (1)季节改变:降水量在一年内的改变或安排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季节改变。世界上有的地方
26、在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安排比较匀称,例如赤道地区、西欧等地属于这种状况;有的地方降水量在一年内安排不均,例如我国东部广阔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地中海地区则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多雨。 (2)年际改变:降水量在各年间的改变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年际改变。在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量年际改变不大,而在季风气候地区大些,内陆干旱地区改变最大。 4、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制约。从纬度分布看,全球可分为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和副热带少雨带、极地少雨带。 五、天气和气候 1、天气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期内大气的冷暖、干湿、风雨、阴晴等物理
27、状况。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况短期改变的因素造成的。气团和锋面的活动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1)气团: 概念 在广阔范围内物理性质比较匀称的大团空气 形成条件 大范围性质匀称的下垫面(大陆和海洋)稳定的环流形式 分类 按温度 冷气团(气团温度低于移经地区气温)暖气团(气团温度高于移经地区气温) 按源地 冰洋气团极地气团(大陆、海洋)热带气团(大陆、海洋)赤道气团 与天气的关系 单一气团限制,天气单调两种气团交替,天气改变两种气团交界地区,天气改变最猛烈 对我国的影响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极地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副热带太平洋的热带气团和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带来丰沛降水 (2)锋面: 锋的概念
28、:锋是锋面与锋线的统称。锋面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所形成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和地面相交的线。 锋是特征: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锋的两侧是一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面旁边天气改变猛烈,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 锋面与天气: 锋面的分布 冷锋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依据冷气团的移动速度,可将冷锋分为两类:一类是慢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较慢,暖气团被迫沿冷气团平稳爬行,渐渐
29、冷却凝聚,多产生连续性降水;另一类是快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很快,迫使暖气团急剧抬升,锋面上往往出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暖锋与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缓缓爬升,冷却凝聚产生云、雨。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限制,气温上升,雨过天晴。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准静止锋与天气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其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摇摆,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
30、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2、气候和形成气候的因素: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态的长期改变的因素造成的。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肯定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改变而改变,造成凹凸纬度热量的差异,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促进了凹凸纬、海陆之间热量与水汽的交换,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限制下,气候不同。 (3)地面状况:地面是对流层中热量与水汽的主要来源,干脆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主要表面有:地面性质不同,对太阳辐
31、射的反射率不同,地表获得太阳热量不同;海陆分布不同,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造成相同纬度上的水热状况不同;地表形态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不同,造成水热状况不同;洋流性质不同,热能的输送和交换也不同,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增温加湿作用,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3、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水利建设的影响;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对交通工程建设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形成自然灾难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变更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浇灌工程,可以引起地面热量和水汽发生改变,使局部地
32、区降水有所增加,气温的改变缓和。假如随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气候恶化。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作用、热岛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排放动身尘埃会减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降低。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4、世界气候类型 气候带 纬度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 带 大致在南北纬度30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来等地。 处于赤道低压带限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C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
33、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安排比较匀称。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来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限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限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限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雨量在750毫米-1000毫米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来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特别明显。夏季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削减。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毫米-
34、2000毫米左右。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南北回来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限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剧烈,气温极高。 亚 热 带 大致在南纬或北纬30-40之间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潮湿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前者夏热冬温,季节改变明显。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削减。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安排也较前者匀称。 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
35、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限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燥热;冬季受西风带限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毫米-1000毫米左右。 温 带 大致在南纬或北纬40-60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限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500毫米-600毫米左右。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限制,干旱少雨。冬季
36、寒冷,夏季燥热,气温年改变很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潮湿,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改变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毫米-1000毫米之间。 亚寒带 南北极圈旁边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限制。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寒 带 极地旁边 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寒冷,皆为冬季。最热月气温仅达1C-5C。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
37、,各月气温皆在0C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约在-29C-35C,北极地区在-22C以下。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改变特别明显,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大。 地球上的水系统学问点汇总 地球上的水系统学问点汇总 学问要点 一、水圈 水圈的特点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由呈固态、液态、气态,颁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万分之四。 水体的储量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总储量的96.53%;陆地水(河湖水、冰川水、土壤水、地下水)占总储量的3.46
38、7%;大气水只占总储量的0.001%。淡水只占水体总储量的2.53%,而目前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又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水圈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中活跃的要素,对其它圈层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水循环和水平衡 1、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又称为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其详细过程是:广袤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
39、凝聚,形成降水。着陆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淌,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合最终又回到海洋。这种循环运动,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内陆循环 是指大陆与大陆上空之间的水循环,其详细过程是:着陆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聚形成降水,仍着陆到大陆上。这种循环运动供应陆地上的水量为数很少。 海上内循环 是指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详细过程是:海洋水蒸发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聚,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3、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40、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移;通过水循环运动,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4、水平衡原理:从长期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幺改变。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水量收和支出差额,等于某地区的储水改变量。 5、各区域水平衡状况: 海洋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内流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外流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全球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6、探讨水循环和水平衡的意义:人类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可以在局部地区对地表径流输送施加某些影响。例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引水浇灌、跨流域调水等,可变更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海洋水 1、海水的盐度 (1)海水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大洋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2)影响海水盐度凹凸的因素: 气候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高。 洋流 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