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1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情愿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至名学生)老师对学生背诵状况做总结。 2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织,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水乡(江南)。 3.师生沟通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
3、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老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留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分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忱)娇艳欲滴、热忱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实、高雅、温婉、安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
4、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衬托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艳丽的江花更红得刺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衬托,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许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
5、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
6、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遗忘?(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来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哀痛,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非常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很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高兴的挥手,回忆更是漂亮的华蜜。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
7、惜与挚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苦痛与懊悔远离过去,让华蜜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观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须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醉在忆江南的美妙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情珍惜 景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喜闻乐见、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
8、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念之时,全部的乡情仕意。是一首喜闻乐见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微环节,特别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
9、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酷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尝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10、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依次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沟通来理解诗意,通过探讨和老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务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
11、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留意间、数、重、还的正确读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间的意思是();数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5绿的意思是();还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6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7探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一、古典音乐创
12、设古诗情境,背诵怀乡古诗词。 二、明确古诗学习方法:解诗眼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正音:间、数、重、还。 四、自读自学学习提纲345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五、导读导悟重点、难点、疑点及诗眼,体会思想感情。 1质疑问难,解决难点、疑点。 2抓住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全诗想象意境,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六、探讨绿又的精确、生动,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志向象,把泊舟瓜洲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积累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说说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七、改写古诗,积累
13、古诗 其次课时(学习秋思)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题目秋思的意思是()。 2见秋风指作者望见了(),欲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3复恐的意思是(),说不尽指说不完(),行人指(),临发的意思是(),开封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4默读古诗,勾出诗眼,联系全诗,想想全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一、创设古诗情境,复习古诗学习方法(解诗题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二、整体感知。检查正角、流畅地朗读课文状况,正音。 三、自读自学学习提纲123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四、导读导悟三点一眼,体会全诗思想感情。 1解决课文中难点、疑点。 2
14、指导学生抓住诗眼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志向象,把秋思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积累思念有乡亲人诗乡愁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第三课时(学习长相思)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题目长相思的意思是()。 2榆关指(),那畔的意思是(),千帐灯的意思是()。这首词的上阕意思是()。 3聒碎的意思是(),梦不成的意思是(),故园指()。这首词的下阕的意思是()。 4默读全词,勾出词眼,联系全词,想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5朗读、背诵全词。 一、创设音乐情境,明确学词方法
15、(解题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二、整体感知,正确流畅地朗读全词 1朗读、正音。 2书写难字:榆、畔、帐、聒、园、此。 三、自读自学学习提纲123题,理句连意,说说全词大意。 四、导读导悟三点一眼,体会边塞将士思念家乡,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解决词中难点、疑点。 2以词眼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为核心,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夜深千帐灯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回读古诗词三首,比较其中心、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长相思 2合志向象,把长相思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积累思乡的词一首 六、改写长相思,积累思乡词一首。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6、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欢乐。 3.相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相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支配 2课时 课前打算 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非常熟识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沟通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
17、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沟通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然、舒适、自由、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留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肯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沟通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
18、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密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然自由地躺在月光下观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沟通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假如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沟通。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肯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
19、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视察图上的两个小挚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留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化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留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沟通诗歌大意,可以先沟通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沟通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惊奇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尽然撑着伞,细致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
20、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爱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三)布置作业,延长拓展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其次课时 一、课题导入,介绍学问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视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分。(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学问。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颂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变更,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闻
21、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老师巡察,发觉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沟通。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殊提示学生留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沟通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订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澄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静静话。大
22、儿子非常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静静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当赐予确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由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订正。再读。提示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美丽,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谐,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
23、剥莲蓬的轻松、活泼、开心。 四、改编歌曲,激发爱好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颂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五、总结谈话,回来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相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竞赛。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二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老师的适当
24、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打算】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支配】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巡游了不少地方吧? 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
25、,绝句等。) 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美丽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假如不知道,老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会这些漂亮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日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日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
26、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日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老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沟通: (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探讨。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娴熟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老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味道,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
27、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老师追问。 (1)独坐是谁独坐? (2)读诗,细致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原来,还有众多鸟相伴;原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当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化,老师须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老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
28、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老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化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沟通,老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老师干脆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老师再赐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
29、此认同的看法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其次课时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留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美丽。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态,因为君山上树木葱郁,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沟通。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相互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
30、,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相互沟通,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漂亮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老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探讨沟通。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肯定的平,有粼粼水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冲突吗? (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冲突吗? (6)文
31、中几处用了比方手法?末句改为君山似乎一青螺好像更清晰,这样改行吗? 3.全班汇报沟通。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冲突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化思索,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美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画配诗,形式好玩,而且静静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 一、简介词牌学问,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日要学习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
32、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1.自读正音:留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ng,是曾经的意思。谙,n,熟识。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留意读出反问语气。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3说说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
33、,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相互提问,释疑解困。 3老师提问,探讨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识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 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调显明,对比剧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宠爱之情。) (老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 设计意图老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索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化理解。
34、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缘由吗? 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用词来回答) 师引(语气改变,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改变。) 师再引(语气改变,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改变) 设计意图老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剧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 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 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诗词内容同(
35、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忱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其次首的比方很奇妙,第三首对比特别剧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设计意图板书三首古诗词的异同,既检验了学生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是对三首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总结梳理,是对诗词理解的提升。 【特殊建议
36、】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实力。老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状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教学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激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沟通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娴熟背诵来感悟理解。 老师不要失去引导之责。虽然要信任学生的学习实力,但是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引导的责任。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许多小挚友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肯定的引导。如三首古诗词教学均有老师提问的环节,这就是一种引导。这个老师提问,除了检验学生的
37、学习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认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 古诗词三首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说明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特别美丽的文章。今日,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会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
38、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旁边,是我国其次大淡水湖。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生:闻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漫蒙、朦朦胧胧、安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特别迷人,从古至今有多数文人墨
39、客被它吸引,写下了很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旁边,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3.再读,边读边思索,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
40、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生:遥望:远望。师:点题,可以看
41、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非常惹人宠爱。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致绝伦的工艺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非常惹人宠爱。在这个安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闲逛在洞庭湖边,那柔软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