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298818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2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2 一、教学目标学问方面:通过学生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视察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熬炼学生识图实力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实力方面:通过学生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发展简表”相识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育学生归纳实力。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就”培育学生分析、归纳的实力。思想方面: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涌现出很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我们应当为之傲慢和骄

2、傲。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教学难点:农具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三、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爱好,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索,使学生驾驭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四、教学过程: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冲突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讲授新课:一、农业的新成就1兴修水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

3、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峻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察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沉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闻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退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阔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浇灌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建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削减了。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

4、、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独创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2)耧车(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运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3粮食作物的种植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

5、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4蔬菜的栽培汉代蔬菜的品种增多了,今日我国人民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候都有了。那时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这项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西汉宫廷里有特地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5桑麻的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三、手工业的兴盛西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铁器广泛运用,为手工业的发展创建了有利条件。1冶铁业的发展那时候冶铁业发展

6、很快,作坊多,规模大。考古发觉很多汉代冶铁遗址。(指导学生看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汉代冶铁发达的地区。宛这个地方属南阳郡,东汉时南阳有一位太守杜诗,独创了水排。水排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用水力推动排扇来鼓风。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而水排的独创和运用使鼓风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它的优点是供风稳定、供风的能量较大、节约劳动力。这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东汉的铁器制作精细,那时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2冶铜业秦汉时,冶铜业仍旧很兴盛,汉朝的铜器制作精致,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工艺之精、构思之巧,是世界罕见的(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7、并简要介绍)。3丝织业的进步两汉的丝织业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产品最为出名。那里的丝织品产量大、种类多、工艺精,出名贵的锦、绢、纱等。当时已经运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四、旺盛的东、西二京汉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长安有人口50万左右,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三倍以上。长安城商业很旺盛,全城有九个特地的商业区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货物齐全。长安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小结:这节课我们介绍了两汉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

8、重点讲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新成就,请按表的要求填写相应内容,并总结哪些是新成就。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案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学问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旺盛状况。实力目标通过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育综合归纳的实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两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很多成就,商业发展,城市兴盛,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增加民族骄傲感。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表格)类别成就农业兴修水利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手工业丝织冶铁商业城市旺盛二、

9、沟通展示,合作探究(一)学以致用材料一“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行食,寒不行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根本也。”1.结合材料说说上述两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2.你能不能举两例来说明汉代实行这种政策的详细做法? 材料西汉初期币制混乱,铸币权不统一,中心政府、诸侯国都有权铸币。汉武帝元狩四年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钱币由国家统一铸造。汉武帝下令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什么? 有人认为,汉武帝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心统一铸币,有在政治上加强中心集权的目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二)各抒己见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肯定限制;春夏不得捣

10、鸟窝,不得“弹击飞鸟”;城内民宅必需种树,否则要受罚。1.你认为这些规定对吗? 2.面对商业的旺盛,汉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三)探究学习综合所学,谈一谈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有哪些? 三、拓展延长,感悟历史黄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古代曾出现过多次治理黄河的活动。当前,黄河治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联系两汉时期治理黄河的史实,请你为有效地治理黄河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其造福于人类? 四、学问整合 农业 商业 手工业五、巩固练习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光武帝B.汉文帝、汉质帝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2

11、.独创水排的是()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王景3.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实行的措施是()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D.颁布“推恩令”4.闻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分别是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A.咸阳和长安B.长安和镐京C.咸阳和洛阳D.长安和洛阳5.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得到发展,其主要缘由是()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商业发展旺盛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ABCD六、中考链接链109黄冈中考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实行了很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断绝研读儒

12、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2南阳太守杜诗独创的水排是一种什么工具?()A水上运输工具B浇灌工具C鼓风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3汉武帝时期,人们运用的最多的钱币是()A圆形方孔钱B刀型币C五铢钱D银圆4.识读下图,回答半两钱五铢钱 (1)图中的“半两钱”和“五铢钱”分别是什么时代的全国统一铸币? (2)当时全国为什么要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外,当时经济方面还有什么政策?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类别主要成就农业兴修水利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80多年,黄河下游未发生大水灾,汉明帝吩咐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生产工

13、具耕犁安装有翻土碎土的犁壁,独创新型播种工具耕作技术牛耕普遍运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农作物北方普遍种植小麦,南方多种水稻,桑麻已广泛种植手工业丝织业运用提花机,织出精致的花纹二、沟通展示合作探究(一)学以致用1两段话分别是汉景帝与汉文帝所言。其中心愿思是农业是无下的根本。2基于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汉代统治者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如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汉武帝、东汉明帝时都治理了黄河,再就是改进了农具。五铢钱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铸币权收归中心政府之后,国家的经济力气得到加强,诸侯国的经济实力被减弱,使中心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了经济上的保证。有利于中心集权和经济发展。(二)各抒己见1.这些规定有些对,有些不对。

14、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需种树等,都有利于环境爱护;而市场贸易时间有肯定限制,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2.统治者担忧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没有人去种植农业(三)探究学习1两汉初期都实行了养精蓄锐的政策,例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稳定,民族融合,促进经济的旺盛三、拓展延长感悟历史实行疏导的方式,修筑黄河大堤。五、巩固练习1.D2.B3.C4.D5.A六、中考链接4(1)秦朝的半两钱、西汉的五铢钱。(2)为增加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驾驭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

15、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旺盛的表现。2、总结两汉时期经济旺盛的缘由,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实力。3、相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傲慢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学习重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学习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全面阅读教材,标注学问点,并完成下列内容:1、农业的进步:两汉时期是怎样对黄河进行治理的?在当时有何意义?2、手工业的发展:农业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又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3、商业的旺盛:(1)汉武帝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实行了哪

16、些措施?(2)结合课本内容简要叙述一下汉代东西二京的状况。(组内探讨)(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通过学习,你如何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简洁的图示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探讨)(2)两汉时期,经济旺盛的缘由有哪些?试分析一下。(三)拓展延长1、黄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害河”,两汉时期曾治理黄河取得很大成效;你认为我们今日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使它造福与人类?2、看教材75页西汉长安平面图,联系你所在城市,比较一下,有什么明显区分?为什么?(四)系统总结完成下表:两汉经济的发展类别成就农业兴修水利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手工业丝织品冶铁业商业、

17、城市(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2、东汉时独创的水排,属于()A.农业生产工具B.浇灌工具C.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3、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水排钢材制作方法瓷器的独创独创铁农具()A.B.C.D.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始于()A.秦朝B.汉朝C.战国D.春秋5、汉朝城里特地的商业区叫()A.铺B.坊C.市D.市场二、填空题1、秦朝统一运用-铜钱,汉武帝时统一铸造-钱。2、东汉的南阳太守-,独创了-,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3、西汉的都城在-,东汉的都城在-。三、活动与探究汉武帝连年

18、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境况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夫不断暴动。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从今,汉武帝将留意力集中到复原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峻的社会危机过去了。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作出评价。(六)当堂反思:我的收获-我的不足-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