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9758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2022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学问点总结(人教版) 2022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学问点总结(人教版)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改变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环境创建了生物,生物又创建

2、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改变(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旁边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上升,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

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殊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改变,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旁边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第一章)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第一章)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化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诞生率,进

4、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难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凹凸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凹凸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限制人口(中国实行安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激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斗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卑视)、生

5、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躲避卑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文化沟通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迁入地供应廉价劳动力。 (2)弊: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肯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第六章)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第六章)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记忆

6、 时期 人类思想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 崇拜自然 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社会 利用自然 对抗性增加,环境受到破坏 工业革命 折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新技术革命 人类谋求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理解记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肯定的容纳和清除实力(环境自净实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实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记忆(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

7、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削减)两大类。 3、环境问题的分布:记忆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峻(其缘由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峻的工业转移)。 三、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防治:理解记忆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缘由(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需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8、:它既满意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实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课本图) (2)原则:公允性、持续性、共同性。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必定性:记忆 1)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 2、途径-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记忆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1)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运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

9、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样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所实行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限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后果:使人类的社会生产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

10、种不行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人严峻的资源、环境危机。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实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变更传统的以“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人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应的冲突,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削减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食品市场应实行什么措施前景才会更广袤?:(1)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扬和扶持(2)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产品价格(3)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健康观念、消费观念,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第三章)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第三章) 第三章

11、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确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殊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

12、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袤,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阅历丰富 (3)特征: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

13、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供应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供应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复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有效合理的农事支配: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敏捷的生产选择:依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暖和潮湿地形: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浇灌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便利市场广袤,面对国际

14、市场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政府激励扶持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气候暖和、草类茂密;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4)措施: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探讨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开拓水源,种植饲料改善交通条件 4、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缘由 主要特点 迁移农业 某些原始部落地区 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 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 乳畜业 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四周等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 集约化程度高等。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