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除法》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9744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除法》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除法》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除法》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除法》数学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除法数学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相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相识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经验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育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沟通。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相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依据详细状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

2、秋游的好季节,今日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日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 )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 )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沟通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谈话:

3、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觉哪些数学问题。 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挚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 6个小挚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 )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沟通。(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a、谈话:6个小挚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日我们就要来相识除法。(板书:相识除法) b、6个小挚友,每辆缆车做2

4、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2=3 c、“”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请学生书空) d、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请学生跟读) e、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

5、用学具分一分,或干脆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接着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挚友们在玩什么嬉戏? 经过三人的团体合作,他们套中了规定的个数,可以获得6枝铅笔作为嘉奖,你觉得怎么分才最公允? 1、教学例题。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挚友,每人分得( )枝。) (2)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探讨、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终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支铅笔平均

6、分给3人,每人分得2枝,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 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 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 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请学生阅读书上第37页上的相关内容,看看6叫什么,3和2呢?(阅读完后指名沟通)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 谈话: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植物园,看看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挑战? (1)出示小挚友参与劳动的情景图并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沟通。 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

7、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相识。 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洁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沟通。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日的巡游,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学问?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

8、上的相关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相识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相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 二、教材分析: 1、选取充溢童趣的素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相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宴会”“开心的联欢”“猴子捞月”“水中救援”“重建家园”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学问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好玩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绽开学习,体验学习的欢乐。 2、合理编排学问结构。 本单

9、元变更了过去根据数学学问的逻辑体系编排学问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阅历作为支配学问结构的重要依据。 3、借助生活阅历,强化操作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阅历。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的利用这些阅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初步培育发觉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10、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素材,创设生动好玩的学习情境。 本单元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指示。 2、注意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知除法。 除法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相识除法。 六、教学课时数:9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相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相识数学教案 第4单元 表内乘法

11、(一)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相识 【教学内容】:课本p47、48页,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相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乘数和积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相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打算】: 老师要打算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打算小棒、练习本、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嬉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

12、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 二、相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 数一数:小飞机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探讨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15有1+1+1+1=15 几个1相加? 15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3人,一共有5个3相加,3+3333=20还有别的算法吗?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许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视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大家

13、说得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把许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151或 115 2)3+3333=53或35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15乘1, 1乘15, 5乘3,3乘5。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教学例2。 老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接连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 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老师板书:55515 5315 老师应当比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洁地加以说明: 5

14、乘以3 表示3个5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乘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乘数,5乘3得15,15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老师拿出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卡片,应制成不同内容的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有利理解和计算。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三、尝试练

15、习 :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设计意图利用正、反例子增加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归纳总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乘法,详细学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相识。 四、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48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动身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六、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米数学

16、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米数学教案 第3课时 相识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以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打算: 课件,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

17、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相识它。 1、相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作1m。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视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

18、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留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起先,始终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老师再加以总结。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实际进行测量,老师赐予适当帮助。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填写,老师提示看清单位名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示留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口答,并说明缘由。 四、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相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

19、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板书设计: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米m 教学反思: 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视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发觉规律,并在合作沟通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胜利体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厘米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厘米数学教案 第2课时 相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20、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打算: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精确,我们一般状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相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相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学问新授。 1、相识厘米 (1)视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知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

21、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起先,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视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2、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

22、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肯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4、教学例4。 (1)老师示范,学生视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起先,画到所要的刻度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

2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沟通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厘 米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cm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亲身经验的创建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加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而深刻相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

24、识线段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线段数学教案 第1课时 相识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视察,使学生初步相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育学生视察、想象、操作等实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打算: 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相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5、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视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肯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曲曲折折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

26、、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赐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依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美丽。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遗忘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 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27、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1.两个端点 2.直的 教学反思: 在讲解线段的相识时,干脆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知学生这些都是线段。并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相识线段的直观特征。线段是几何初步学问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实力还比较低,所以我们采纳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

28、过视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自己发觉规律,并在合作沟通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胜利体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乘法数学教案 第1课时 相识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0-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驾驭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育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实力。 教学难重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相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打算: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

29、加法和减法,从今日起先,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相识。(板书课题:相识乘法) 二、学问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个2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

30、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沟通。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

31、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出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 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2 = 8 (乘数) (乘数) (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

32、,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沟通。 (4)探讨;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小题图,学生依据图意填空独立完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3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沟通。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3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沟通。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

33、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沟通。 四、全课总结 今日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乘 法 4个2相加 2+2+2+2=8 4 2 = 8或2 4 = 8 乘数 乘号乘数 积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教学反思: 留意教学的各个层次要做到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切实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老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老师既要让学生主动去思索、去探究、去实践,同时又注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

34、表达实力,又发展了多项思维,有效地培育学生多维、主体、开放的思维实力。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看法,又要帮助学生相识自我,建立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相识平行四边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初步相识平行四边形数学教案 第2课时 初步相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 -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比较等方法,初步相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加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爱好,培育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识平行四边形。

35、 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打算: 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日,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挚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这位新挚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老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例 2 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其次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分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

36、四边形,老师巡察指导。 组织沟通,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觉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探讨, 汇报。 2、“想想做做”第 2 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在书上描一描,老师巡察检查。 4、“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 5 题。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7、 板书设计: 初步相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是不同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边形,由于同学们见得比较少,所以这部分学问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比较,才能驾驭它的特征,从而知道它的应用。这节课应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让他们在沟通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相识教案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相识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温故知新,接着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相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

38、理解驾驭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教学难点:理解驾驭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打算: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加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细致视察,看看须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老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加,通过视察、操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

39、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相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请学生比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索: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索、比较、探讨。【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加,通过思索、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察。(3)、沟通汇报。(4)、小结。

40、2、挑战园地:(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终让学生比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溢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意孩子们胜利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爱好。四、课堂总结。沪教版二年级上册长方体的初步相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长方体的初步相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沪教版数学第三册P69-70。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初步相识是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相识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从教材来看,“空间与图形”主要探讨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图形的形态、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教材在一年级时已经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相识了一些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