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北师大版)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试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3、尝试设计试验方案,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教学重点: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视察、探究、思索、练习板书设计: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的概念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因素: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互惠互利;捕食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生态系统?(答;
2、略)导入;那么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呢?进行新课同学们请考虑一个问题:鱼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在什么环境下生长状况良好?在什么状况下生命又会受到危急呢?(答案五花八门)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什么是环境?(答:略)讲解并描述:所谓环境,就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许多因素影响到了鱼的生活。大家揣测一下?(答:略)对,有阳光、空气、水、温度、植物、动物、人等。提问:依据大家的阅历,这些因素又可以分为几大类?(答:略)很正确。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依据它是否有生命,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生物因素,它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请同学们看图(P161-6
3、)进行归纳(略)讲解并描述:同学们归纳的很好。生物之间彼此的影响分为二类,一是同种之间,一是不同种之间的(举例说明)同种之间有种内互助、种内争斗。不同种动物之间互惠互利,捕食的关系。下面我们通过探究试验来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讲解并描述:探究性试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试验实施试验并记录分析试验现象得出结论请同学们看书P15进行小组组探讨,依据试验步骤,设计出你组的试验方案,课后根据方案,实施试验,下节课进行沟通。(学生探讨。)老师提示:1选取的材料应潮湿,养分物质丰富。2试验中只探究一个可变因素的作用,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状况下,通过变更这一个因素来视察该因素与被探讨
4、现象之间的关系。3作好记录。课后记:通过实例入手,同学比较简单理解环境的的概念及生态因素,并教给初步的探究方法,使同学们切实感受到生物学是一门试验科学。 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初步学会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合作学习的实力;(2)培育学生驾驭科学探究方法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1)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化理念,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加指导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2)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充分打算,课题的选择,试验方案的设计、实施,
5、记录结果,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成果展示、汇报、提高,课后试验探究的延长。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试验探究的分工合作,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与团队精神;(2)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重点和难点1、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一)以试验小组为单位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二)完成下列题目。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_。生物生存_离不开_,同时受到_。_生物能_,也能_。2环境中_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_和_两类。对于生活在池塘水底同一处的两种水草来说,它们的_因素相同,_因素不同。3非
6、生物因素包括_、_、_、_、_、_等多种因素。4探究一种条件对探讨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某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试验,叫做_。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试验中,变量是_,比照试验的试验条件分别_是_。5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C上述A和B的总和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6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D温度C气体D盐度7大雨过后蚯蚓经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8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渐渐削减,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
7、是()A水分B温度C阳光D大气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B水分C温度D湿度10仙人掌相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相宜生活在暖和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土壤12生物因素是指()A全部的环境因素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13在农田中,对田鼠有干脆影响的生物因素是()青蛙蚯蚓黏虫蛇甘薯猫头鹰ABCD14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15下列这些相互关系中,属于寄生现象的是()A一只鸟在树上筑巢B蝙蝠给仙人掌传授花粉C蚊子吸人血D
8、血吸虫在人体内生活16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能正确说明这种现象的是()A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B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C鼠类白天在为繁殖工作作打算D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17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A影响B适应C变更D影响和适应18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相像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调几乎融为一体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二、课堂探究(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成果展示汇报)1、汇报之前明确:日常生活中见没见过发
9、霉?在哪儿见过?学生们争着抢着发言。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中物品简单长霉菌?.谁知道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2、汇报你们的探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共享3汇报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针对试验设计或结果进行质疑、评价。(二)下面大家把书翻到第16页,快速阅读16页至17页的课文,思索从书上的文字和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依据我们所做的试验探究共同归纳一下:1.试验法应包括哪几个步骤? 2.进行试验设计时最关键的是要留意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与收获? 三、学问反馈1海水深处也是一个充溢朝气的五彩世界,形态各异的海生动物无奇不有,但唯独不会有绿色植物。请你说明这一自
10、然现象。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你能对诗中所描述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说明吗?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能对这两句话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说明吗?4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狮子捕食斑马田里的水稻与杂草合作关系猫捉老鼠竞争关系蚂蚁搬家捕食关系雄梅花鹿争夺配偶共生关系海葵与蟹互惠互利四、拓展延长1葫芦藓只能生长在背阴、潮湿的环境中,起确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2松、杉、小麦等植物在强光下生长得好,人参、三七等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得好。对此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光照B温度C空气D土壤3农夫种水稻的田里常
11、常长一种叫“稗”的杂草,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比水稻高,长势好,成熟早,因此,很难把它从水稻田里驱除干净。从中可以得知,稗和水稻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C捕食关系D共生关系4在试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比照的是()A25和0B有光和无光C有空气和无空气D温度和水分5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的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旧郁郁葱葱。这表明()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D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第1章第2节第一课时答案一、1环境环境环境的影响适应环境影响和变更环境2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生物3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
12、湿度5比照试验温度低温潮湿和暖和潮湿6D(青蛙的环境不仅指它的生存环境,而且还指影响它生活的各种生物因素。)7A(不同藻类植物对光的需求量不同。)8B(大雨过后,土壤板结,空气不流通,土壤中缺少氧气。)9A(错选B。因为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不是温度。)10C(考查影响开花的外界因素。因为山寺温度较低,所以开花较晚。)11A12C13D(考查了田鼠与农田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田鼠被蛇和猫头鹰吃,田鼠又吃甘薯,不吃蚯蚓和青蛙。)14A(竞争关系是同种生物间为争夺食物、空间和配偶而发生争斗的关系。)15D16D17B18D三、1海水深处没有阳光。绿色植物的生存须要阳光,所以海水深处没有绿色植物
13、。2蝶黄与菜花颜色相近,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觉,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3橘只适于生活在暖和的地方;春天到来气温上升,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考查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4狮子捕食斑马田里的水稻与杂草合作关系猫捉老鼠竞争关系蚂蚁搬家捕食关系雄梅花鹿争夺配偶共生关系海葵与蟹互惠互利四、1D(错选A。影响葫芦藓生存的确定因素是水,因为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都离不开水。)2A3B(“稗”与水稻争夺空间和养料。)4D(比照试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不能有两个变量。)5D(错选A。法国梧桐落叶可以削减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度过寒冷的冬季。) 形形色色的生物(其次课时)(附教学反思) 形形色色的生物(其次课
14、时)(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学问:通过视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实力:初步具有视察、推断、分析实力以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得信息的实力;在合作学习中培育合作的看法、创新和发散思维的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的学问,初步形成乐于探究的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的编写充分关注学生的爱好和阅历,从学生的体验动身,通过插图描述生命现象,引领学生体会生物的基本特征。本节课在设计意图上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取学校旁边池塘里的水样,通过视察一滴水中的生物,让学生探讨自己身边的生命现象,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爱好。教学中不干脆告
15、知学生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而是组织学生依据教材及老师所供应的材料(主要是媒体展示、实物展示等),通过视察、思索、探讨、沟通,归纳总结诞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学中尽量多地收集一些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沟通来丰富拓展学问。尽量赐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熬炼他们的语言、思维和想像实力,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和发散思维实力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得信息的实力。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是:关于教材中所提到的生物的四点特征,只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以增加感性相识,能够利用这些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而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则不须要绽开来讲。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物学问,相识和熟识一些生物。有些学生还饲养过小
16、动物、养过花草、参观过动植物园等。一些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看电视等途径已经能够初步推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但对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就很难表达清晰。教学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实地感受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石、水、土等将大自然装扮得朝气盎然,绚丽多彩。那么我们如何来辨别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今日我们就一同来找寻生物的共同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看从西虹桥下取来的一烧杯水,我吸取一滴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心,加上盖玻片。放在显微投影下,请同学们视察、探讨,并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我望见了6种生物,但我不相识它们,我认为能运动的都是生物”,一名
17、学生回答。“我认为老师在移动载玻片时,对振动有反应的都是生物”,另一名学生回答。“大家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依据你们的观点,我们来推断下面两幅图中(机器狗和蘑菇)哪一个是生物?”“当然蘑菇是生物,”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立刻说:“根据同学们的观点,能运动的是生物,那么机器狗应当是生物而蘑菇应当是非生物。”这时同学们没了办法,急于想知道什么是生物?我说:“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怎么推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那么我们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征?(不说外貌特征)请小组探讨。”同学探讨后回答:“人可以从小长大”“人有寿命,可以生老病死”“可以呼吸”“可以睡觉”“可以生儿育女
18、”“须要养分”“可以吃饭、喝水”“可以排出废物”“可以运动”等。我接着问:“人怎样呼吸,怎样获得养分?其他生物能呼吸吗?它们怎么生活?”一名学生说:“我认为其他动物和人一样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不呼吸。”另一名学生立刻订正说:“我看过十万个为什么,那上面说植物也跟动物一样呼吸,不要在卧房里养太多的花,夜晚花和人争夺氧气,使人憋闷。”有同学接着说:“动物是靠吃其他的生物生活的,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食物养活自己。”我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在获得养分的同时,还要产生很多废物,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你们知道动物和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吗?”在师生共同沟通互动中探讨归纳出动物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
19、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等方式带走废物。我接着说:“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要从外界吸取所须要的养分物质,把它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将身体的一部分物质分解,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新旧物质的更新,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才能表现其他的特征。”“生物还有哪些特征呢”,我问(利用多媒体演示:草履虫应激性试验;水螅受刺激缩成一团的试验等)“请同学们细致视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想一想这说明生物有什么特征?”一个学生确定地说:“我看到一侧培育液旁边放盐粒后,草履虫都游到了另一侧培育液中。”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看到用针轻轻碰水螅,它就会缩成一团。”我追问
20、:“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盐对草履虫有刺激,对它生活不利,所以它逃走了。”另一个同学接着说:“针对水螅有刺激,所以它会缩成一团。”我接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有同学说:“我用小木棍碰过蚯蚓,它的身体立刻收缩。”另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含羞草的叶受到触动会自然下垂。”还有个同学说:“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我说:“通过以上的实例,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立刻回答:“它们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我兴奋地说:“同学们归纳得太好了,我们把生物遇到外界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应激性。生物有应激性,大多数状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植物的应激性明显,植
21、物的应激性通常表现在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方面。”下面我们再看一段VCD短片。片段内容: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一粒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繁殖的过程)。2.一些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真菌、植物的养分繁殖,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同学们通过视察,你们看到哪些现象?”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一粒小小的种子能萌发成幼苗并能由小长大”“一个细菌能形成两个细菌”“我看到蛇和龟靠下蛋来繁殖后代”等。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后代的特征。师生互动总结诞生物的一些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我说:“下面我们打开书看看科学家的观点。”看到自己的观点跟科学家的基本一样,学生
22、们特别兴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归纳诞生物的基本特征,它是我们辨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下面请同学们视察屏幕上各图,指出哪些属于生物、非生物?并说明理由。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与沟通我们相识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学到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我知道了怎样调查”“我感觉到正是有了生命世界才变得精彩”“我知道什么是生物与非生物”“我们以后要好好爱护生物”等。教学反思 每堂课后,我都有许多的感想。这堂课后,我又一次感觉到老师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老师的作用体现在教会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获得学问的方法。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供应了丰富的学习
23、资料,让他们通过视察来整理、获得信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如:学习生物的应激性特征时,学生看完老师供应的素材后,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的生活阅历,举例体会生物的应激性特征。同时,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学习新陈代谢问题时,让学生以自己为例探讨其具有的特征。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和生活动身,会使他们探讨时产生爱好、有的放矢。课堂中给学生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探讨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再者通过小组探讨沟通,可以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增进友情和了解,培育团结友爱、与人合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培育创建性思维,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教学点评 千差万别的生物与非生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24、,那么如何让学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如何把握生物的特征呢?我觉得老师在教学的设计上有许多独到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之上,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而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恰恰体现了这一点。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应激性时,先通过播放草履虫应激性试验、水螅受刺激缩成一团试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应激性的现象。然后让学生依据阅历举诞生物应激性的一些实例,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归纳诞生物应激性的概念。这样从现象动身、从特别的个例动身、从生活阅历动身,充分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另外老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
25、,引用了大量身边的鲜活实例,从微观到宏观,经过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和比照,总结抽象诞生命的一般特征。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从教学过程中感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问变为主动地探究。在相互沟通探讨的过程中吸取并丰富着各自的阅历,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加者、资源的开拓者,由独立的学习单元变成相互联结的学习者共同体,而老师则转变为一个引领者、促进者,是同等中的首席。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培育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在对自然事物的相识中产生对自然的爱好与酷爱、对生命的酷爱,学生在课上、课下体验着合作沟通的欢乐,课堂上所呈现的丰富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真正地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精彩,激发了学生酷爱生命、爱护生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