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设计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依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需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打算: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爱好。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相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驾驭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订正补充,不懂的登记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探讨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缘由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
3、有这种经验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惊奇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缘由。 指名读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晰,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其次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
4、终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其次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解并描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解并描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出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化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洁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日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
5、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实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相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相互读文,订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比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登记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沟通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沟通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 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
6、太阳远近?)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沟通探讨。(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依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C 2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用科学学问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长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爱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确定两小儿敢于讪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
7、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打算) 6向学生举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育学生阅读古文的爱好。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doc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依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需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照注释,驾驭生字词,弄清句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学问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用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识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用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化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确定人性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
9、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特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原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刚好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老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绘声绘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爱好。 2读后学生评价,刚好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
10、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仿照老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老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误。 5老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比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老师刚好帮助。 2同桌相互解疑释惑,合作学习,探讨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老师请教。老师刚好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比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老师刚
11、好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用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育;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慧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相互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索,体会文中道理 老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用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育,留意力非常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12、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留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老师可以追问:是什么缘由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看法不同前一个用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需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相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用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胜利。) 2你能
13、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验充分发言,相识到不用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加做事用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相互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全文注释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国之(文言助词,的)善(擅长)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词)。使(让)弈秋诲(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用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词,有提起动词性谓语为的作用,从而使句中的弈秋之为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成为了听的状语。这一点只对老师讲,之所以提出这个之字,使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义相区分。)为听,一人虽听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为鸿鹄(天鹅)将至(原是生丝绳
14、,这里指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到),思(想)援(拉开)弓(弓箭)缴而射之(它,指鸿鹄),虽与(和)之(他,指代另一个学生)俱(一起)学,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词)。为(因为)是(这,指这个人)其(他的)智(智力、才智)弗若与(文言助词,同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也。 其次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很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闻,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庸人自扰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
15、,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子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论?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老师刚好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留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刚好评价。 *结合注释,疏通
16、文意 (1)比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相互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依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望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询问他俩争辩的缘由。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爽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推断谁是谁非。
17、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论?(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依据形态大小来推断的。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依据温度来推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推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
18、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发表看法,爱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主动性。) (老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远小近大的缘由: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光明;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日初凉、日中热
19、的缘由: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耀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耀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好玩的故事,你喜爱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慧可爱,擅长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论。 (2)孔子虚心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运用现代话或运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文言文两则教材解读 教学设计 一、
20、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主动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看法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迥然不同,最终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白学习应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解并描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辩,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吵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擅长视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
21、实事求是的看法。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老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也许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畅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2.词句解析。 (1)对
22、句子的理解。 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育,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劝服力。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缘由,明白用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是一小孩在争论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视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改变所做出的推断。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是另一
23、小孩在争论中的观点,是依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学问渊博呢?本句采纳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3.参考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育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特别用心,只听弈秋的教育;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始终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莫非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论不已,便问是什么缘由。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
24、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凉爽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推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学问渊博呢? 二、教学目标 1.能依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25、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老师供应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实行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学问。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比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也许意思,遇到困难老师赐予帮助。如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为距离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不同。还有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孰乎汝等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诸如此类的词要让学生理解。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 第一,学生读通课文后,依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老师可点拨指导,使学生能贯穿上下文。 其次,反复诵读,理解故事
26、的内容。 第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3.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老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指导学生朗读可实行如下步骤: 第一,老师首先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绘声绘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爱好。 其次,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当读出确定的语气。 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最终达到背诵。 4.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老师可组织学生探讨沟通:读了课文,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评价。激励学生畅所欲言,有所感悟
27、。如,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喜爱探究,精神可嘉;两小儿相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地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5.为了培育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可向学生举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殊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拔苗助长掩耳盗铃,让学生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四、教学案例 align=center 学弈的教学设计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留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
28、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肯定的自学实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仔细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回忆导入,读懂题目 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3.结合注释,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书,学弈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29、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 2.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便于边读边思索;停顿恰当,意思表达才清晰。 (2)再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例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须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读好停顿,并引导学生明白理解了意思就简单读好停顿的方法。另外,缴和为是多音字,要留意读准在文中的字音。 3.领读课文,提升实力。 老师领读后,学生再齐读、自由读、抽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解决学生文言文难读通顺的困难。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假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学探讨。 2.提出疑问
30、,探讨解决。如,通国之善弈者也 一句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已经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结合注释知道通国的意思是全国。善弈者,揣摩善是擅长擅长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特别擅长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3.沟通共享,理解大意。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4.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后,先自由练读,再抽读评价,最终齐读,读出情感。 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领悟道理。我们读书做事肯定要用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如,边读边理解边背诵,熟读成诵,同桌合作相互提示着背诵。 (2)自
31、由练习背诵,最终集体背诵。 五、相关链接 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化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特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用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
32、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学问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
33、高高升起,广袤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特别光明;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缘由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耀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耀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课时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谈话
34、: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学问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用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识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用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化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确定人性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
35、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特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原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刚好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老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绘声绘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爱好。 2读后学生评价,刚好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36、。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仿照老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老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误。 5老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比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老师刚好帮助。 2同桌相互解疑释惑,合作学习,探讨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老师请教。老师刚好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比照注
37、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老师刚好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用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育;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慧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相互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索,体会文中道理 老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用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育,留意力非常集
38、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留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老师可以追问:是什么缘由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看法不同前一个用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需用心致志,不行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相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用
39、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胜利。)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验充分发言,相识到不用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加做事用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相互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全文注释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国之(文言助词,的)善(擅长)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词)。使(让)弈秋诲(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用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词,有提起动词性谓语为的作用,从而使句中的弈秋之为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成为了听的状语。这一点只对老师讲,之所以提出这个之字,使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义相区分。)为听,一人虽听之(他,指代弈秋),
40、一心以为鸿鹄(天鹅)将至(原是生丝绳,这里指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到),思(想)援(拉开)弓(弓箭)缴而射之(它,指鸿鹄),虽与(和)之(他,指代另一个学生)俱(一起)学,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词)。为(因为)是(这,指这个人)其(他的)智(智力、才智)弗若与(文言助词,同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也。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课时二) 其次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很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闻,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庸
41、人自扰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子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论?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老师刚好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留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
42、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刚好评价。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比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相互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依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望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询问他俩争辩的缘由。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爽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
43、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推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论?(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依据形态大小来推断的。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依据温度来推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推断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