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要点:隋唐两宋时期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复习要点:隋唐两宋时期政治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复习要点:隋唐两宋时期政治制度高一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高一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化 1、简述从汉到元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化过程。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创立于,完擅长。 (2)、三省的各自职责?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作用? 3、宋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财权、行政权、军权是如何划分的? 阅读了解: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其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 4、元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5
2、、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有什么影响? 1、唐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中最大的一处皇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营造的消暑“夏宫”。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根据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 2、隋唐、北宋时期,丞相制度的改变体现出了怎样的共同特点?这些改变说明白什么问题? 3、从课本P10最终一段小字中提炼出元朝为什么要实行“一省制”? 4、如何理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记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改变? 二、选官制度 1、统治者制定选官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并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分别评价一下这三个制度。 3、简述科举制的形成和发
3、展过程。 隋文帝:起先采纳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以取士,科举制形成。 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心统一分科、定期实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唐宋时期的很多诗人官员出身与进士,而明清时期的很多文化名人却不是状元或进士而是落第秀才,你能举例说明吗? 结合以上材料和设问,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评价。 重点理解:相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化 1、缘由: (1)从根本上说是秦汉以来经济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2)世家大族袭断仕途,且具有
4、很强的割据一方的政治经济实力,不利于中心集权的加强和封建国家的巩固稳定。 2、趋势: (1)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渐渐演化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 (2)由地方评议举荐的方式渐渐演化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3、实质:将学问分子纳入皇帝的限制范围中来。 4、作用: (1)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家大族后里集中到中心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化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养的提高。 总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不断强化的趋势。封建官僚制度作为中心集权制度的
5、一部分是与封建专制相适应的。 阅读:科举制的兴衰 开创于隋。完擅长唐朝。发展改革于北宋,北宋初期发展,中期王安石变法加以改革。僵化于明清,形式上僵化八股取士,内容上僵化四书五经内命题。改造于戊戌变法,形式上改造废八股,内容上改造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结束于1905年 三、监察与谏议 1、简述监察与谏议制度演化的历程?如何评价它? 监察制度:谏议制度: 秦朝:隋唐: 汉代:宋代: 宋代:通判有监察地方的职责。明清: 明清: 2、说明“科道” 易混点:谏议官员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看法,却没有约束皇帝行为的权力。 1、如何相识:P12小字提到的:孙中山五权分立学说中的“弹劾及考试两权”? 2、监
6、察机构的发达、完备,是我国古代官制的一个重要特点。监察机构及职能愈来愈强化,而明清时期特地的谏议制度却没有了。说明白什么问题?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 2、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愿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 2.元朝在中心设置中书省,其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B.吏部C.门下省D.中书省 3.唐朝中心政府具有较
7、高的行政效率,主要缘由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相互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4.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 5.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察举制B.科举制C.征辟制D.剌史制 6.“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打上了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烙印() A.科举制B.宗法制C.谏议制D.三省六部制 7.中国
8、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须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限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8.有网友发表帖子探讨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9.监察制度是古代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谏议制度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宋代出现独立的谏议机构谏院三省六部制下负
9、责监察的是门下省 A.B.C.D. 10、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议,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看法。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2)唐太宗认为宰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唐朝宰相的权力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1、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2、以增设
10、丞相的方式,分割丞相的权力。(通过分权加强集权) 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程中,皇权渐渐加强。 3、缘由:元朝统治面积空前扩大,事务繁杂,蒙古贵族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为了更便捷、高效处理全国事务,改三省为一省。 4、三省同为宰相,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生活上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韩愈、欧阳修、苏轼;李时珍、曹雪芹、宋应星、蒲松龄等。 主动: 科举制作为一种考试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它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供应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供应了源源不断的高素养
11、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旺盛的制度保障之一。 消极: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禁锢了学问分子的创建性,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加强 事实上就是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和谏议制度。孙中山从历史的发展中相识到谏议制度可以决策失误,监督官员的行为,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科举选官为统治阶级供应了高素养的人才,有利于统治。 (1)先由宰相等集体议政,再由皇帝最终决断。 (2)唐太宗认为置宰相有利于提中学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开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3)宰相是皇帝干脆任免的官吏,必需依照皇帝的意愿行事; 三省机构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12、,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重要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重要复习资料 本节课为大家讲解并描述了夏、商、西周即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状况、特点及影响,早在夏朝就已经有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最高权力方面,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心到地方的特色行政管理制度,中心设置各种官职,地方封侯、伯。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带有深厚的血缘部族色调,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确定的。 夏商的政治形式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信任各位同学在初中历
13、史就背诵过中国朝代的依次,大家还记得那个依次歌吗?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没错!夏商周是我国古代历史开端的朝代,“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在“夏”之前的中国社会处于原始社会。其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是部落、部落联盟。这些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来维系的。当时的一个重要制度就是禅让制,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但在禹死后禅让制被破坏,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A:中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
14、:阳城。 (2)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调的王朝 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殷,就是今日的河南安阳。 B:参加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A: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夏商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相对成熟,主要职能的划分已渐趋成熟。经过夏商的发展,到了西周时期,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已经相对完善,我们就来学习其次小节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背景:西周的建立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 周武王把王畿之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诸侯对天子所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诸侯在自
15、己的封地内享有的权力(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将土地接着分封,层层分封就形成了统治集团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给诸侯、卿大夫和士土地和人民就是分给了他们权力。所以说分封制是权力的安排。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持续数百年的强国 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同姓子弟 等级森严 受封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权力),但要对上一级尽一系列的义务 诸侯国为西周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干脆影响。 B:在大家学习的时候
16、,不知道留意这样一个细微环节问题没有,对同姓诸侯又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进行分封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并且在涉及到类似权力的安排,财产的继承的时候又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另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西周的宗法制。 含义: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内容: 大宗可以吩咐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需听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凝合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这种世卿世禄就确保了贵族的垄断地位,在自己的封地内他
17、们都享有特权 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小宗是相对的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分封制是权力的安排,而宗法制是安排的原则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基础,分封制是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 结合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概括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带有深厚的原始迷信色调,王权与神权亲密结合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族权政治,血缘色调深厚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小结: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
18、全国各地的统治,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护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相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宗法制的特点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课堂导入: 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封神榜,信任在坐的各位同学都有看过,不论是哪个版本,在最终一集中,姜太公都会走上封神台“封神”,比如李靖为“托塔李天王”,杨戬受封为“二郎神将”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是肯定的思想文化是肯定政治经济的反映。这种现象对应的就是在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那么,今日我们就
19、来学习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图片展示大禹治水,让同学试着阐述大禹治水的故事。)禹因治水有功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来也根据传统选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却主动培育儿子启的势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化为夏国王。后来,启夺得王位,王位起先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讲解并描述完后,可以由同学阐释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的含义) 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心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心:相、卿士qingshi 地方:侯、伯 (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再略微讲解并描述其职能、义务等) 从上面我们可以
20、看出,夏商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相对成熟,主要职能的划分已渐趋成熟。经过夏商的发展,到了西周时期,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已经相对完善,我们就来学习其次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以多媒体呈现“西周分封示意图”,以及西周分封示意表) 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请同学们阅读书本,思索: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诸侯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减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 (培育学生总结归纳材料的实力、独立思索的实力) 首先,老师要指出,西周的分封主要有两次。其次,关于分封
21、制的影响,学生解答后老师进行归纳,要确定其主动作用,也要看到其消极影响。 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的时候,不知道大家留意这样一个细微环节问题没有,对同姓诸侯又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进行分封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并且在涉及到类似权力的安排,财产的继承的时候又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另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西周的宗法制。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学生阅读书本,知道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实质。老师以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老师花时间对示意图进行解读,让同学理解宗法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老师同时指出宗法制的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同学们,听完老师的
22、讲解并描述,请大家再结合上图,宗法制的特点是不是就自不待言了呢?(见学案) 提问:宗法制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即可)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问点总结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问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阔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
23、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根据血缘宗族关系安排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心集权考点2、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
24、1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心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留意区分,也是选择题中常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接受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心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4)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
25、中心集权的威逼(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3)元朝的行省制度相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心不断加强对对方的限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记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加强肯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