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设计.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课题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驾驭“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的阅历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重点:初步驾驭“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日,老师想带小挚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动身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2、。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觉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师:小挚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动身吧!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一)视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最终指名汇报。 (二)教学例1: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
3、出一共有多少盒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究,再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究并与同桌沟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师纳 (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1、你能依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 比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4、 2、解决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3)全班沟通。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四、巩固新知,作业练习。 1、8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视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2、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老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学问
5、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识的校内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简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依据运动场上的竞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启发了思维,也培育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主动地表现自我,同时也留意用主动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主动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
6、子们相识自我,建立信念。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留意把思索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索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沟通中思索,在思索中探究,获得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动脑思索获得,还具有创建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溢了活力。 4、计算课究竟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日,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许多困惑。在课改初期,老师们相识到
7、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爱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实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日,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敏捷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老师们深感困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的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
8、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驾驭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比较、抽象、概括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育创新意识。 3.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打算:小棒18根。 学具打算:每人打算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老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相互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
9、员解渴,打算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相互说一说。 (学生相互说时,老师巡察,留意发觉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爱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
10、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老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
11、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当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老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老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干脆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老师提问:通过今日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
12、几) 老师指出:今日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赐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驾驭了1120各数的相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在视察思索,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内化感知的基础上,理解驾驭“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法。所以,渗透转化思想(即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教学重
13、点,并能引导学生通过沟通,条理化“凑十法”的思索过程。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驾驭了1120各数的相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和学习阅历,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实力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沟通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
14、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索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厚爱好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留意力不集中,学习简单疲惫,因此,我以学生熟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学问融于他们感爱好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自己认为
15、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准备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供应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探讨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得新的学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发觉新旧学问的联系,发觉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支配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识的运动会为切入
16、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好。“小挚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实行了全校运动会。看,竞赛起先了,运动场上多喧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心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竞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与竞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打算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干脆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视察为运动员打算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其次个环节:自主参加,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得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这个环
17、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探讨沟通,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组织学生探讨“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赐予学生赞扬和激励。依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沟通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许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状况有:(课件三) (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老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
18、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10加3得13。 9+4=13(课件四) 13 10 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方法。 其次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竞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相互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赐予嘉奖。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奇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找寻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老师只起引导作用。 第三个步骤是归纳算法,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
19、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再让学生回忆几加几凑成十,让学生自己想方法移动小棒,依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状况,第一种是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课件五) 9+3=12 12 10 其次种是从9根里面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9+3=12 27 1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课件六) 9+7=16或9+3=12 1627 1010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数”,只要能凑成十都是
20、可以的。 (3)巩固新知,找寻规律 一年级学生留意力不长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嬉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觉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整了学生的留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学问。让学生计算出9加几的算式后,再视察得数特点,发觉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课件七)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可以发觉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其次个加数少1,那我接着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
2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学问,敏捷应用这些学问解决问题。我支配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调艳丽的菠萝、苹果图,培育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实力,(课件八)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其次个练习是依据图意填写算式。这道题的目的是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先让学生弄清晰画中的内容,再让同桌相互探讨提出问题。可以自己选择计算出蜜蜂的只数或鲜花的朵数。在计算鲜花的朵数时,学生可能会按从左到右的依次把算式填成6+9=15,
22、要赐予确定;在计算蜜蜂的只数时,学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颜色分类把算式填成10+5=15,在确定学生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表扬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思索问题,并用前面学过的学问解决新的问题。 (5)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爱用哪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时,我会采纳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激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爱好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子。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
23、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的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驾驭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比较、抽象、概括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育创新意识。 3.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打算:小棒18根。 学具打算:每人打算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老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
24、图相互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打算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相互说一说。 (学生相互说时,老师巡察,留意发觉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爱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
25、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老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
26、: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当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老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老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干脆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老师提问:通过今日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27、 三、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老师指出:今日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赐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学问阅历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验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
28、程。相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驾驭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学问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驾驭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打算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9、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依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沟通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依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依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视察对比 师:视察这3道
30、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沟通算法。 在学生沟通之后,老师总结: 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沟通。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及自主学习实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2)指名回答,老师板书:11+2=13 (3)引导学生思索。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
31、么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老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沟通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觉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打算。 (三)刚好巩固,强化算法
32、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沟通算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5题。 (1)理解“推迟3天”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沟通想法。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练习脱离了直观图的支撑,帮助学生强化算法。其次层次支配了解决问题,意在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提升相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问题,请用温馨的话提示大家在计算时要留意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
33、能 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老师的演示,理解并驾驭“凑十法”在计算中的便利与快捷,达到精确计算的程度。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先,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驾驭“凑十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驾驭“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索过程。
34、 四、教学打算 课件、算式卡片、每人13个小苹果学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410510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5+3+7= 8+4+2=6+5+4= 3+2+8=5+6+5= 7+1+3=1+8+9=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挚友,它能把困难的计算变得很简洁。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学问,激活学生已有的阅历,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参加,探
35、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觉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运动会赛场。 老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觉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相互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竞赛) (2)重点探讨“饮料”图片供应的问题。 发觉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沟通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小组内沟通。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生1:1、2、312、13依次数。 生2:从9数到13。 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觉方
36、法间的区分与联系 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识?(前两种方法) 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这种方法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详细探讨。 【设计意图】在详细情境中,培育学生发觉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与实力。在解决9加几的新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突出要探讨的重点。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老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2个行吗?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板书计算过程。 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
37、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说一说(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看图说信息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沟通)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 板书计算过程 (3)圈一圈,写一写(每人一份题目) 9+8= 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 预设: 学生汇报沟通,实物投影展示 追问:为什么9要添上1?为什么8要添上2? 拆数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让其中一个数“凑十”,再算10加几。 (4)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49+79+8 视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计算时,方法上有
38、没有相同的地方? 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 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 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新问题。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体验“凑十法”,在说一说与画一画的活动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卡片抢答。 9+3=9+5=9+9=2+9=7+9= 前两个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动笔写一写。 P91,做一做,第1题 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沟通想法。 2敏捷练习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
39、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8=171714不能买。 9+5=141415可以买。 (2)适当延长:8+5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稍敏捷的练习,既渗透排列学问,又为下节新课做一些孕伏,深化“凑十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日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教案青岛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3十几加几的题及加法名称的相识。 教
40、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计算。 2、培育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 4、注意实际操作,让学生经验数概念的过程。 5、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具学具打算: 学生打算小棒或者方块。老师打算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1、师:“上节课,我们观赏了海鸥图,同学们依据图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没解决的我们暂存再问题口袋内,我们今日接着解决。 2、小黑板展示问题口袋内容,筛选出“现在有几个小挚友?怎样列式?(12+3) 今日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沟通(选出小组长,支配好发言的依次,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沟通(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爱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留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