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空间的现象学渊源:现象身体和现象空间.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83866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空间的现象学渊源:现象身体和现象空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空间的现象学渊源:现象身体和现象空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空间的现象学渊源:现象身体和现象空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空间的现象学渊源:现象身体和现象空间.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空间的现象学渊源:现象身体和现象空间刖S齐美尔在他的空间社会学体系中更强调人们的精神生活,他认为空间 不具有本体论物质,只是社会形式成立的条件,但其物理形态并不重 要,通过人的心理转换后的结果才是重要,这无疑强调心理空间的重 要性。他在对空间的社会意义进行分析时提到关键特征同存性 (simultaneity),社会何以可能?人与人互动的结果,没有互动就没 有社会,所以人与人同存,身体和行动同存,只有同存才能表达空间。 其次,他颇为精细地揭示空间的五个属性:独占性、分割性、固定性、 距离性和流动性,这种分析是前所未有,这些属性表达空间的边界性。社会空间的研究历经艰难的历程,先是从游离于社会背

2、景之外回归人 间,中间经历列斐伏尔、福柯、哈维承前启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 城市等视角的理论推动空间研究进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为主导的语 境,再到苏贾,研究者更加接近鲜活的日常生活语境,将人类生活最 终至于其中,深入民间研究个体的空间现状,空间结构、社会开展和 个体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得以清晰的呈现,空间研究逐渐从边缘、 零散过渡到较完整研究范式,向心理空间研究姗姗走来。为了适应社 会需要,心理空间已从“背景”研究成为“对象”研究,其应该有自 己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心理空间中的心理内容可以说是外部世界的心理表征,当然表征不是 一对一结构映射,可以围绕一个现象的意义表征,因此心理空间有现 象学

3、特征。19世纪空间现象学理论开展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 带着生活的气息来到个体内在世界,来到内心体验中,它吹进认知哲 学的骨肉里,随之具身认知滥觞与趋热,吹进临床心理领域,正念和 冥想逐渐成为认知治疗理念核心。它也同样吹进了心理空间理念中来。 空间现象学的先驱胡塞尔、梅洛庞蒂和海德格尔所讨论的内容有空 间意识怎样产生,如何产生各种形式的空间感知,人对空间的感受不 一样特性,空间形式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这一系列内容与心理空间 息息相关。主客观性是引入身体研究的起点提到现象空间,研究者瞬间会联想到身体,无论是胡塞尔还是梅洛庞 蒂均强调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身体为何成为关注的对象?它是主观 还是客

4、观?本研究先将视角转换到胡塞尔之前与身体相关理论,尝试 探索近代哲学家是如何关注身体。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理论中,身体是被谴责、排斥和 压抑,没有话语权,身体与灵魂二元之分是不言而喻的前提,甚至是 对立。通常身体被感知为物质的、感性的、可见的、混杂的、暂时的、 欲望的、堕落的等,而灵魂被认为是精神的、理性的、不可见的、单 一的、不朽的、纯粹的、真实的、高尚的和自由的,身体是追求一切 美好的最大障碍。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迈出了将身体对象化的决定性一步,彻底怀疑 身体,肯定理性的灵魂,两者是完全独立的实体,身体的本质不可能 是思想,而只能是广延,是一个客观自在的广延片断,是一种无限可

5、分的对象。20世纪初进化论的观点取代了二元论后,研究者对身体的认识也纷 纷效仿科学方法,其中影响较大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尽管他以重视 时间、贬低空间为基点,以轻视肉体而偏好心灵为特征,但他借鉴实 验心理学实证方法,强调大脑的作用。他认为身体和大脑都是物质, 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响产生知觉。他借助对记忆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说 明身体没有时间性,只有感觉,感觉以大脑为基础,最终得出一个结 论即意识是时间性的,而身体是空间性。这一结论无疑对现象身体和 现象空间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如贝克莱等尽管有唯心主义倾向,但他 们将空间知觉与身体联系起来,从心理学视角进行研究,从视觉和触

6、 觉入手分析空间知觉,为克服观念论所采取转向身体的策略殊途同归。贝克莱在1709年著作视觉新论中,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物体 在视网膜中的投射被视觉捕获,因此提出视觉和触觉是感知客体的距 离、体积和位置的主要途径,触觉和视觉经验共同构成知觉经验,人 类对空间的知觉经验就是空间知觉。之后,他进一步强调虽然感知器 官不能完全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但可以据此推断,这种论 断无疑是“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空间观。无论是笛卡尔,还是柏格森和贝克莱,他们所提到的“身体”是一种 无限可分、各局部相互作用的客观身体,身体的各局部之间以及身体 与其他对象之间是机械因果关系,这种客观身体的概念无论在生理学

7、还是心理学研究中都疑窦丛生。先从生理学角度剖析其疑惑之处,其一,贝克莱所述的视觉和触觉各 负其责,完全是巴甫洛夫的“刺激一反响”传统经典条件反响,显现 出客观性和对象性特点,以恒定性和确定性审视一切变化,以第三人 称视角看待自己和身体经验,这种机械化的因果关系显得过于简单。 其二,为了克服机械论的单一化,柏格森等转向神经生理学的角度解 读,强调大脑和中枢神经是存储和加工信息和经验的场所,而且这些 器官的每个部位都有组织和加工功能,他借助含糊的“内感受性”对 本己身体经验,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观察和体验,对空间知觉的理解 有积极意义,但人类普通存在的“幻肢现象”如何解决,这是神经生 理学无法解决的

8、疑惑。“幻肢”就是患者大脑损伤或肢体损伤后仍能体验到肢体存在,并能 生动描述它的各种特征。肢体不在,但幻肢存在,即使大脑损伤后, 没有截肢,幻肢仍然存在,从生理学角度无法解释。再从心理学角度 剖析客观身体理念所带来的疑惑,心理学家尽量克服以第三人称视角 观察身体,身体始终与主体在一起,承当感觉者和被感觉者两重功能, 并且灵活切换。这样身体不会存在主体和客体之分的格局。但是简单将主观和客观混合在一起的理念只是一种预设,现实生活中 人们是不可能同时两者兼顾,如“我的脚疼”,尽管这里有“我”主 体,“脚疼”这一客体,但是感觉脚疼时,我们的视角已立足于第三 方面对“疼”的感知,完全脱离主体和客体兼顾的语境。心理学家为了进一步强调主客观同在,又加了新的元素“表象”,这就是传统心理学的“对象+表象”模型,保存客观身体基本要素,再 通过第三人称将身体对象化,变成身体的“表象”,再用表象机制解 释身体经验,其实这一模型已潜移默化注入了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 还是无法摆脱客观身体思想。结语所以无论是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出发探讨身体问题,都无法合理解释 身体的空间问题,或者将两者混合起来,这些不同要素的混杂,只有 差异性,没有同一性,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原那么来“整合”身心关系, 一种新的思路“现象身体”概念出现。这一新的概念在现象学的领域, 经过胡塞尔提出后,梅洛庞蒂进一步完善现象空间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