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总结.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281282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学史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国医学史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医学史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学史总结.ppt(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总结总结总结总结绪绪 论论v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v一、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一、中医学的发展过程v1.1.原始医药经验积累期(远古原始医药经验积累期(远古-春秋)春秋)原始社会原始社会v2.2.学术体系形成期(战国学术体系形成期(战国-两汉);两汉);奴隶社会奴隶社会v3.3.实用经验积累期(晋唐时期);实用经验积累期(晋唐时期);封建社会前封建社会前v4.4.理论总结与探索期(宋元时期);理论总结与探索期(宋元时期);封建社会中封建社会中v5.5.

2、体系成熟与创新期(明清时期);体系成熟与创新期(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后封建社会后v6.6.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近代)。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近代)。各个时期主要内容各个时期主要内容v古医籍及其注释古医籍及其注释v药物学的发展药物学的发展v医学各科的发展医学各科的发展v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v中外医药交流中外医药交流年代年代著作著作成就成就周代周代周礼周礼天官天官医学分科:医师、疡医、食医、兽医、疾医医学分科:医师、疡医、食医、兽医、疾医 战战 国国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疠迁所、封诊式疠迁所、封诊式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外伤创口药物和酒剂消毒外伤创

3、口药物和酒剂消毒三联律脉搏三联律脉搏手术治疗痔瘘病手术治疗痔瘘病灵枢灵枢腹穿刺腔放腹水腹穿刺腔放腹水 西西汉汉医疗体操图:马王堆汉墓帛画导引图医疗体操图:马王堆汉墓帛画导引图胎产书胎产书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治病百方治病百方武威汉简:大风方武威汉简:大风方东汉东汉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蜜煎导、人工呼吸张仲景:蜜煎导、人工呼吸三国三国华佗:麻沸散华佗:麻沸散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年代年代医学家医学家著作著作成就成就晋代晋代葛洪葛洪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器械加药物灌肠;腹腔穿刺放腹水法;器械加药物灌肠;腹腔穿刺放腹水法;天花;脚气病;疥虫病;恙虫病。天花;脚气病

4、;疥虫病;恙虫病。南北朝南北朝僧深集方僧深集方五瘿丸;脏器疗法五瘿丸;脏器疗法梁代梁代类苑类苑药物牙粉药物牙粉隋隋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肠吻合术、漆过敏症、鉴别天花和麻疹、肠吻合术、漆过敏症、鉴别天花和麻疹、血管结扎止血血管结扎止血 唐唐王涛王涛外台秘要外台秘要消渴病人尿甜、黄疸尿检、金针拨内障、消渴病人尿甜、黄疸尿检、金针拨内障、制作义眼制作义眼开办医学专科学校开办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太医署苏敬苏敬李勣李勣新修本草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年代年代名称名称成就成就宋宋药事管理机构药事管理机构制剂管理:和剂局制剂管理:和剂局收购检验和鉴别药材:药材所收购检验和鉴别

5、药材:药材所销售药物:卖药所销售药物:卖药所慈善机构:惠民局慈善机构:惠民局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医学研究医学研究烧烙断脐,烙脐饼贴敷:预防脐风烧烙断脐,烙脐饼贴敷:预防脐风人尿中提取秋石人尿中提取秋石法医成就法医成就宋慈宋慈洗冤集录洗冤集录元元骨科外科骨科外科悬吊复位法,外科缝合针悬吊复位法,外科缝合针三、经验总结与探索时期(宋金元)时间时间成就成就明代(隆庆)明代(隆庆)安徽太平县种痘安徽太平县种痘明末明末白猿经:提炼乌头碱白猿经:提炼乌头碱第一章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医药的起源(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6、)v一、早期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包括:一、早期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包括:v居住、衣着、食物和用火、导引、婚配居住、衣着、食物和用火、导引、婚配v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v二、与医学起源关系密切的是:二、与医学起源关系密切的是:v原始农业(神农);原始畜牧业(伏羲)原始农业(神农);原始畜牧业(伏羲)v三、针灸术起始定在新石器时期三、针灸术起始定在新石器时期,但可追溯到旧石,但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器时代v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v四、导引:四、导引:一种医疗保健体

7、操,起源于原始舞蹈,是一种医疗保健体操,起源于原始舞蹈,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摇筋骨、动摇筋骨、动肢节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的活动锻炼方法。v五、多种医药起源论五、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第二章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v一、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一、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是显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是显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卜辞;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者居多。卜辞;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者居多。v二、周礼二、

8、周礼天官中有对内科传染病的记载:天官中有对内科传染病的记载:“春有痟春有痟首疾,夏有痒疥疾,秋有疟寒疾,冬有漱(同嗽)上气疾首疾,夏有痒疥疾,秋有疟寒疾,冬有漱(同嗽)上气疾”;外科则分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四类。;外科则分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四类。v三、周礼三、周礼天官中载:天官中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五气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五气养之,五药疗之,五味节之养之,五药疗之,五味节之”。其中,。其中,“五毒五毒”是我国使是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v四、与中医学相关的哲学思想:四、与中医学相关的哲学思想:气、精、神;阴阳、五行、气、精、神;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关

9、系。阴阳的记载源于周易,五行最早见八卦;天人关系。阴阳的记载源于周易,五行最早见于尚书于尚书洪范。洪范。v五、五、“六气致病说六气致病说”:由秦医和最早提出,为我国现存最由秦医和最早提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学说。早的病因学说。“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曰阴、阳、风、雨、晦、明也。v六、周礼六、周礼天官载有:天官载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汉代郑玄注:,汉代郑玄注:“五药,草木虫食谷也五药,草木虫食谷也”,这是目前所,这是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的分类。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的分类。v七、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也是收入药七、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

10、物功能的书籍,也是收入药物最多的书籍。物最多的书籍。v八、礼记中有:八、礼记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医学(三世医学指的是神农本草经、黄帝针灸、素女脉诀指的是神农本草经、黄帝针灸、素女脉诀 )。)。v九、左传中关于居住环境的记载:九、左传中关于居住环境的记载:“土厚水深,居之土厚水深,居之不疾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v十、酒的作用:十、酒的作用:通经活络、令精神兴奋、驱寒散瘀、通经活络、令精神兴奋、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消毒杀菌、溶媒的作用。为麻醉镇痛、消毒杀菌、溶媒的作用。为“百药之长百药之长”。最早记载是甲骨文中的。最早记载是甲骨文中的“鬯其

11、酒鬯其酒”。v十一、汤液,十一、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相传由商代伊尹即汤剂,又称水药,相传由商代伊尹创制。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创制。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由单味药转为复味药,有利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由单味药转为复味药,有利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v十二、周礼十二、周礼天官记载:天官记载:“凡民之有疾者,分凡民之有疾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是最这是最早关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早关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第三章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封建社会)(封建社会)v一、马王堆汉墓医

12、书一、马王堆汉墓医书v1.1.古医书古医书v足臂十一脉灸经: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足臂十一脉灸经: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的文献;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v脉法: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确立治病当取脉法: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确立治病当取有余而益不足等虚实补泻概念有余而益不足等虚实补泻概念v阴阳脉死候:最早的诊断专书阴阳脉死候:最早的诊断专书v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医方书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医方书v却谷食气: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却谷食气: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v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v养生方、杂疗方养生方、杂疗方

13、v胎产书:我国最早妇产科著作;胎产书:我国最早妇产科著作;“胎教胎教”为医学史为医学史中最早的论述中最早的论述v2.2.竹木简竹木简v 性医学: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性医学: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学和房中术)谈(养生学和房中术)v 杂禁方:木简,为祝由方,通过迷信祈祷杂禁方:木简,为祝由方,通过迷信祈祷的方式治疗疾病的方式治疗疾病v二、江陵张家山汉墓医书二、江陵张家山汉墓医书v1.1.脉书: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脉书: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v2.2.引书:迄今发现最早的导引术专著引书:迄今发现最早的导引术专著v三、东汉武威汉墓医书:治百病方三、东汉武威汉墓医书:治百病方四、

14、黄帝内经四、黄帝内经v1.1.书名书名首见于汉书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志方技略。大约成书于方技略。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为为“言医之祖言医之祖”。v2.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素问所述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病理及疾病本问题。素问所述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因、病机之外,还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

15、刺法及治疗原则等。原则等。v3.3.基本精神:基本精神:注重整体观念:注重整体观念: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心身是统一的人的心身是统一的人与社会是人与社会是统一的;统一的;重视脏腑经络;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此外,此外,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也都有丰富的阐述。v4.4.成就:成就:v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后世中医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

16、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总集。v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v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总结新阶段。五、黄帝八十一难经五、黄帝八十一难经v1.1.又称难经、八十一难,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又称难经、八十一难,成书于西汉末期

17、至东汉之间,相传秦越人所著之间,相传秦越人所著v2.2.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及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及一部分疾病。成就:疾病。成就:在脉诊部分,首创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独取寸口”诊脉法诊脉法经经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脏腑脏腑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疾病部分,把伤寒分为中疾病部分,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等五种;提出积聚分属脏腑,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等五种;提出积聚分属脏腑,认为五脏生积,六腑生聚认为五脏生积,六腑生聚在针灸治

18、疗部分,提出在针灸治疗部分,提出“虚者补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的原则v3.3.难经继承了汉代以来的医学成就,在中医基础理论和难经继承了汉代以来的医学成就,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六、神农本草经六、神农本草经v1.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理成书的v2.2.内容与成就:内容与成就: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36536

19、5种;种;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的组方原则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阐述了药物的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方法;记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记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v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系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我国古代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我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药物

20、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的。七、伤寒杂病论七、伤寒杂病论v1.1.作者东汉张机(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作者东汉张机(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v2.2.内容和成就:内容和成就:提出辨证论治范例提出辨证论治范例确立伤寒及内科杂确立伤寒及内科杂病的辨证纲领: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金匮要略病的辨证纲领: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辨证论内伤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以脏腑辨证论内伤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

21、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论治原则,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提出了理法方药有机结合的辨证论治原则出了理法方药有机结合的辨证论治原则概括了中医学的概括了中医学的四诊八纲,最早提出三因治病说四诊八纲,最早提出三因治病说总结中医治疗八法总结中医治疗八法对对方剂学贡献:载方方剂学贡献:载方269269首,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首,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被誉为“方书之祖方书之祖”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v3.3.影响: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辨证的纲领和诊疗方影响:不仅为

22、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辨证的纲领和诊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成书以后,一直影响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成书以后,一直影响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第四章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v一、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一、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v1.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v最早注释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齐、梁间人全元起,素问的医家是齐、梁间人全元起,书名素问训解书名素问训解v现存最早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是隋唐时杨上善整理、的内经注本是隋唐时杨上善整理、注释的黄帝内经太素,首创分类统纂、注释法,注释的黄帝内经太素,首创分类统纂、注释

23、法,将内经分为将内经分为1919大类大类v在素问注本中在素问注本中影响较大影响较大的是中唐时王冰重新的是中唐时王冰重新编次并注释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编次并注释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次注黄帝内经素问v2.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v西晋西晋王叔和第一个进行搜集、整理、补充和编王叔和第一个进行搜集、整理、补充和编次,并开以治法分类(次,并开以治法分类(“可可”与与“不可不可”)研究)研究伤寒杂病论之先河伤寒杂病论之先河v唐唐孙思邈整理研究伤寒论,开创了以方类孙思邈整理研究伤寒论,开创了以方类证得研究方法证得研究方法二、脉学二、脉学v1.1.晋晋王叔和撰脉经王叔和撰脉经

24、v内容包括脉形,诊脉方法,脉象与脏腑关系,脉象阴内容包括脉形,诊脉方法,脉象与脏腑关系,脉象阴阳分辨以及妇人、小儿脉的辨识等。阳分辨以及妇人、小儿脉的辨识等。v主要成就:主要成就:v确立确立“寸口脉诊法寸口脉诊法”归纳二十四种脉象归纳二十四种脉象v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v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v2.2.脉诀,即王叔和脉诀,选用脉经中的内容,脉诀,即王叔和脉诀,选用脉经中的内容,以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并联系临床实际以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并联系临床实际v3.3.魏晋时期,以王叔和为代表的脉学成就,是中医脉学发魏晋时期,以王

25、叔和为代表的脉学成就,是中医脉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古代脉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古代脉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发展时期。三、病源证候学三、病源证候学v1.1.诸病源候论由隋朝政府组织太医编辑,主撰者为巢诸病源候论由隋朝政府组织太医编辑,主撰者为巢元方,又称巢氏病源元方,又称巢氏病源v2.2.成就:成就:v广泛记载各种临床疾病: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天花和广泛记载各种临床疾病: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天花和麻疹的鉴别麻疹的鉴别v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见解:传染病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见解:传染病“乖戾之气乖戾之气”,寄生,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恙虫病等,已明确认识到疥疮是因疥

26、虫病如蛔虫、蛲虫、恙虫病等,已明确认识到疥疮是因疥虫所致,认识到某些过敏性疾病如漆疮与人的体质禀赋有虫所致,认识到某些过敏性疾病如漆疮与人的体质禀赋有关关v详细并准确地描述疾病症候详细并准确地描述疾病症候v记载了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方法和缝合技术记载了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方法和缝合技术v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源症候学的专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源症候学的专著。著。四、综合方书的编辑四、综合方书的编辑v1.1.晋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肘后方)葛洪肘后救卒方(肘后方)v 堪称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堪称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v 成就:成就:v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对对急性

27、传染病有较高认识(对“天花天花”“”“沙虱病沙虱病”的认识是世界最早的,观察到沙虱病的发生是由的认识是世界最早的,观察到沙虱病的发生是由沙虱之一种的红恙螨的幼虫所致)沙虱之一种的红恙螨的幼虫所致)v“以毒攻毒以毒攻毒”防治疾病(以狂犬大脑免疫狂犬病)防治疾病(以狂犬大脑免疫狂犬病)v所载治法所载治法“简、便、廉、验简、便、廉、验”。2.2.唐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v成就:成就:v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特别是备急千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特别是备急千金要方中金要方中“大医精诚大医精诚”和和“大医习业大医习业”两篇系统两篇系统论述了医德)论述了医德)v重视前人的宝

28、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伤寒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伤寒论的研究,以方类证)论的研究,以方类证)v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6500,6500余首余首v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v强调综合治疗强调综合治疗v对药物深入研究对药物深入研究v倡导积极养身,强身长寿。倡导积极养身,强身长寿。v3.3.唐唐王焘外台秘要王焘外台秘要v成就:成就:v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v搜集、整理并推广大量的民间单、验方搜集、整理并推广大量的民间单、验方v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有新发展(最早记载消渴病小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有新发展(最早记载消渴病小

29、便甜;系统记述便甜;系统记述“金针拨障术金针拨障术”)v记述了某些中药的特异疗效记述了某些中药的特异疗效v首次记载了用观察小便法以鉴别诊断黄疸病之轻首次记载了用观察小便法以鉴别诊断黄疸病之轻重、进退。重、进退。五、药物学的发展五、药物学的发展v1.1.南朝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载药730730种,分类法:种,分类法:创制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创制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v创用按药物效用分类的方法。创用按药物效用分类的方法。v2.2.五代五代李珣所撰海药本草,专载外来药物。李珣所撰海药本草,专载外来药物。v3.3.南朝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雷敩雷公炮炙论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

30、专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后世尊雷敩为炮制业的鼻祖。著。后世尊雷敩为炮制业的鼻祖。v4.4.古代炼丹术制药化学的起源。世界各国公认炼丹术起古代炼丹术制药化学的起源。世界各国公认炼丹术起源于中国,并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先驱。葛洪著有抱朴子源于中国,并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先驱。葛洪著有抱朴子v5.5.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唐唐苏敬等人编撰,世界上第一部由苏敬等人编撰,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载药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载药844844种,包括本草、药图、图经种,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三部分。六、临证各科的发展六、临证各科的发展v1.1.针灸针灸v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是我国现存

31、最早、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皇甫谧所著。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皇甫谧所著。其主要成就有:其主要成就有:v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v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v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v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v针灸明堂图,即经络腧穴图,将腧穴部位和经络循行路针灸明堂图,即经络腧穴图,将腧穴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以图表示,对针灸的学习和普及推广有积极的作用。线以图表示,对针灸的学习和普及推广有积极的作用。v隋隋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名堂是今日仅存的古代名

32、堂书。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名堂是今日仅存的古代名堂书。v孙思邈对针灸的贡献:孙思邈对针灸的贡献:v同身穴同身穴“奇穴奇穴”与与“阿是穴阿是穴”首创彩色经络穴位图首创彩色经络穴位图v强调针灸并用强调针灸并用v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大胆用灸法治疗急症,最早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大胆用灸法治疗急症,最早记载了隔物灸法。记载了隔物灸法。v鲍姑,葛洪之妻,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鲍姑,葛洪之妻,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不独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愈病,且兼获美艳”。2.2.其它其它v外科外科-南齐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目前所见最早的目前所见最早的外科专书外科专书v妇产科妇产科-唐唐昝殷经效产

33、宝我国现存较早的妇产科专昝殷经效产宝我国现存较早的妇产科专书书v儿科儿科-隋唐隋唐颅囟经颅囟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最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最早提出小儿体质属早提出小儿体质属“纯阳纯阳”的学说。的学说。v伤科伤科-唐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第一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具体成就有:部骨伤科专著。具体成就有:v系统地记载了骨折的治疗常规系统地记载了骨折的治疗常规v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了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了“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的治则的治则v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了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了“椅背复位法椅背复位法”v书中收载了书中收载了4040余方余方v七、医学教育

34、和医政制度七、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v1.1.刘宋元嘉二十年(刘宋元嘉二十年(443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以广教授,是我国政府创办医学教育之始。医学,以广教授,是我国政府创办医学教育之始。v2.2.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员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v八、中外医药交流八、中外医药交流v高僧鉴真(姓淳于),赴日传授佛学和医学,被日高僧鉴真(姓淳于),赴日传授佛学和医学,被日本人尊称为本人尊称为“过海大师过海大师”。第五章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临床经验的总结与

35、理论升华 v1.1.医政设施的进步医政设施的进步v1)1)改进医事管理:改进医事管理:(宋宋)设翰林医官院设翰林医官院主要掌管医之政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配备专职医政人员。(后改名为医官局)理民间医药事宜,配备专职医政人员。(后改名为医官局)v2)2)开设国家药局:太医局熟药所开设国家药局:太医局熟药所北宋时设,是中国北宋时设,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医学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v3)3)发展医学教育:太医局发展医学教育:太医局(宋宋);专司

36、医学教育;专司医学教育-太医院太医院(元元)v2.2.校正医书局:校正医书局:10571057年,年,北宋朝廷专门设立的一种整理古北宋朝廷专门设立的一种整理古医籍的机构,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学者和医家,有计划医籍的机构,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学者和医家,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专门进行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出地对历代重要医籍专门进行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出版历代重要医籍。版历代重要医籍。v3.3.对难经研究注释代表作:滑寿难经本义对难经研究注释代表作:滑寿难经本义v4.4.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裴宗元、陈师文等编写,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裴宗元、陈师文等编写,载方载方297297首首 我国

37、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方手册,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v5.5.药物学的发展:药物学的发展:v综合性本草学综合性本草学v开宝本草开宝本草v嘉祐本草嘉祐本草v本草图经:宋本草图经:宋苏颂主编苏颂主编v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著,唐慎微著,为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为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v本草衍义宋本草衍义宋寇宗奭撰寇宗奭撰 本草学专题研究本草学专题研究v药物鉴别药物鉴别本草衍义宋本草衍义宋寇宗奭寇宗奭v药性阐发药性阐发珍珠囊:金珍珠囊:金张元素著,对药物张元素著,对

38、药物归经学说和脏腑标本用药式,有重要发展。归经学说和脏腑标本用药式,有重要发展。v药物炮制药物炮制在药物有效成分提炼上,证类本草在药物有效成分提炼上,证类本草、苏沈良方二书均载有、苏沈良方二书均载有“秋石秋石”(尿甾体性(尿甾体性激素)阳炼及阴炼两种制备法,其中阳炼发成功地激素)阳炼及阴炼两种制备法,其中阳炼发成功地应用了皂甙式沉淀甾体这一特性反应,为世界上提应用了皂甙式沉淀甾体这一特性反应,为世界上提炼炼“性激素性激素”的最早记载。的最早记载。v食养食疗饮膳正要:元食养食疗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撰,是一部忽思慧撰,是一部论述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和食物疗法的专书。论述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和食物疗法的专

39、书。6.6.临证各科的突出成就临证各科的突出成就v1)1)病因病机学病因病机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陈言言(无择无择)著著 进一步阐述进一步阐述“三因致病说三因致病说”(三因:(三因:内、外、不内外因)内、外、不内外因)v2)2)诊断学诊断学 v脉诊脉诊 察病指南:南宋察病指南:南宋施发,绘制施发,绘制3333种脉种脉象图,以图示脉,为人体脉搏描述上的一个创举,象图,以图示脉,为人体脉搏描述上的一个创举,是现存较早的诊断学专著。是现存较早的诊断学专著。v舌诊舌诊 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杜本,我国现杜本,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将各种舌象绘成存第一部

40、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将各种舌象绘成36 36 种图谱,图下有文字说明。种图谱,图下有文字说明。v3)3)解剖学解剖学 v欧希范五脏图,宋欧希范五脏图,宋吴简主持编绘。吴简主持编绘。v杨介整理的存真图。杨介整理的存真图。v4)4)法医学法医学 v五代时的和凝及其子和山蒙疑狱集为我国现五代时的和凝及其子和山蒙疑狱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存最早的法医著作。v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医学著作。5)5)针灸学针灸学v北宋北宋王唯一:铸造两具针灸铜人;王唯一:铸造两具针灸铜人;v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经图(载有腧穴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经图(载

41、有腧穴657657个,除去个,除去双穴重复则有双穴重复则有354354个);个);v开创了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先河。开创了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先河。v宋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王执中针灸资生经:v明确提出明确提出“同身寸同身寸”法,公认取穴标准,沿用至今;法,公认取穴标准,沿用至今;v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提出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提出“针灸需药针灸需药”。v元元滑寿十四经发挥: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滑寿十四经发挥: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并与十二经脉等同地位而成十四经脉。脉并与十二经脉等同地位而成十四经脉。v元元窦默标幽赋:适宜初学。窦默标幽赋:适宜初学。v闻人耆年备

42、急灸法讨论常见急性病证灸治疗法的闻人耆年备急灸法讨论常见急性病证灸治疗法的专著。专著。v 6)6)内科内科v董汲脚气治法总要:是一部较全面的脚气专书。董汲脚气治法总要:是一部较全面的脚气专书。v十药神书:元十药神书:元葛可久撰,创制药方十首,治肺痨葛可久撰,创制药方十首,治肺痨专书。专书。v李杲脾胃论:内科脾胃病专书。李杲脾胃论:内科脾胃病专书。v7)7)外科外科v宋宋陈自明外科精要:标志外、伤科的分立。陈自明外科精要:标志外、伤科的分立。v太平圣惠方:最早记载了太平圣惠方:最早记载了“内消内消”和和“托里托里”的治的治法。法。v宋宋东轩居士增注卫济宝书:最早记载东轩居士增注卫济宝书:最早记载

43、“癌癌”字。字。v齐德之外科精义齐德之外科精义v8)8)伤科伤科 v李仲南永类钤方:四夹板固定;竹箍箍住法;李仲南永类钤方:四夹板固定;竹箍箍住法;创制缝合针创制缝合针“曲针曲针”v元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悬吊复位法治疗颈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悬吊复位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发明麻醉药草乌散骨折脱位;发明麻醉药草乌散v9)9)妇产科妇产科 v宋宋杨子建十产论:最早描述了因胎位异常引杨子建十产论:最早描述了因胎位异常引起的各种难产,是论产最详备的著作之一。其中转胎起的各种难产,是论产最详备的著作之一。其中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v虞流备产济用方

44、:记载了用兔全脑制成的虞流备产济用方:记载了用兔全脑制成的“神神效催生丹效催生丹”v宋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成就最大,是一部内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成就最大,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总结性妇产科专著。丰富的总结性妇产科专著。v10)10)儿科儿科 v宋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系统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系统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上点(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病理上“易虚易实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寒易热”;治疗上,主张以;治疗上,主张以“柔润柔润”为原则,反对为原则,反对“痛击痛击”、“大下大下”和蛮补)。和蛮补)。医者及年代医者及年

45、代学学 术术 思思 想想 流流 派派治治 疗疗 方方 法法刘完素刘完素(河间)河间)(11201200)金河间人金河间人火热论火热论1.认为伤寒各证多与火热有认为伤寒各证多与火热有关关2.六气皆能化火六气皆能化火寒凉派寒凉派以清热通利为主,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善用寒凉药物。宣明论方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玄机原病式张从正张从正(子和)(子和)(1156 1228)金金睢州考城睢州考城攻邪论攻邪论一经致病,既可攻邪,邪去病止,一经致病,既可攻邪,邪去病止,不可妄用补药。不可妄用补药。攻下派攻下派主张攻邪用主张攻邪用 汗、吐、汗、吐、下下三法。三法。儒门事亲儒门事亲李杲李杲(东垣)(东垣

46、)(1180 1251)金代真定人金代真定人脾胃论脾胃论1.“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2.把内科疾病概括为外感与内把内科疾病概括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伤两大类补土派补土派善于运用补上、中、善于运用补上、中、下三焦元气,下三焦元气,以补以补脾胃为主脾胃为主,脾胃论、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内外伤辩惑论朱震亨(朱震亨(丹溪)丹溪)(1281 1358)元代婺州义乌元代婺州义乌相火论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1.相火有常相火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生2.相火有变相火有变:相火妄动、煎熬相火妄动、煎熬真阴真阴滋阴派滋阴派提倡滋阴降火,提倡滋阴降火,善善用滋阴降火之

47、剂。用滋阴降火之剂。格致余论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局方发挥7.7.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金元四大家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金元四大家v其他其他v1 1、张元素张元素脏腑辨证论脏腑辨证论 金代易州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今河北易县)人,著作人,著作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珍珠囊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珍珠囊,为易水学派创始人。,为易水学派创始人。确立了确立了“脏腑辨证说脏腑辨证说”提出提出“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对药物气味、归经、补泻对药物气味、归经、补泻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v2 2、王好古王好古阴证论阴证论 元代赵州元代赵州(今河北赵县今河北赵县)人

48、,号海藏老人,号海藏老人,创立了阴证学说。在阴证的治疗上着重保护肾气,增人,创立了阴证学说。在阴证的治疗上着重保护肾气,增强体质,强调温养脾肾。其代表作有阴证略例、此强体质,强调温养脾肾。其代表作有阴证略例、此事难知事难知。第六章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v1.1.医学启蒙与入门书医学启蒙与入门书v清清汪昂汤头歌诀;汪昂汤头歌诀;v清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时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时方歌括、时方妙用时方妙用v2.2.医学著述医学著述v普济方:明普济方:明朱橚等编撰。朱橚等编撰。v全书全书徐春甫古今医统大

49、全、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v 张介宾景岳全书。张介宾景岳全书。v类书类书清政府诏修,陈梦雷、蒋廷锡主编古今清政府诏修,陈梦雷、蒋廷锡主编古今图书集成(现存规模最大、体例较为完善的古代图书集成(现存规模最大、体例较为完善的古代类书),其中医部全录多达类书),其中医部全录多达520520卷,约卷,约950950万字,万字,是迄今类书中收录医书最多者。是迄今类书中收录医书最多者。v丛书丛书吴谦医宗金鉴王肯堂证治准绳吴谦医宗金鉴王肯堂证治准绳v3.3.医案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宋许叔微许叔微伤寒九十论是最早的医家医案著作)伤寒九十论是最早的医家医案著作)v4.4.医学杂志医学杂志

50、清清唐大烈吴医汇讲,是我国最唐大烈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具有医学杂志性质的刊物。早具有医学杂志性质的刊物。v5.5.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一体堂宅仁医会”6.6.临证各科发展临证各科发展 1)1)内科内科va)a)温补派:温补派:反对刘完素、朱震亨医学主张,即反对寒凉药攻反对刘完素、朱震亨医学主张,即反对寒凉药攻伐肾阳,强调温补肾阳在养生与治病上的重要性。伐肾阳,强调温补肾阳在养生与治病上的重要性。v薛己(号立斋)薛己(号立斋)明代,著内科摘要明代,著内科摘要 ,我国医学史,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v张介宾(字景岳)张介宾(字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