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史论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277426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音乐史论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音乐史论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音乐史论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音乐史论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音乐史论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论音乐史论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摘 要当下的艺术类高校中,音乐学专业培养的理论型专业人才,其专业基础课以音乐史论诸门类课程为主干,虽然以集体授课方式为主,但任课教师通过突出史论课程的实践性,开展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在行之有效的教學案例中,提炼出构建音乐史论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用以解决音乐史论课程的知识应用和理论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矛盾,以及集体授课如何兼顾人才的艺术个性培养等现实存在的迫切问题。 关键词音乐史论;音乐学;实践型;教学模式 音乐史论课程在艺术类专业高校或系科中都有开设,虽然门类多寡不同,但面向所有音乐类专业或方向,基本都会开设如“音乐史”

2、“音乐鉴赏”这样的课程,其基本功能主要是增加音乐修养,了解文化形态的音乐艺术。在培养音乐理论专门人才的音乐学专业,其专业课程的结构以理论型课程为主,虽然有专业基础阶段的集体授课方式和专业主课阶段的小组/个别授课方式的差别,但其音乐分析、思维训练、文化观察、个案研究、论文写作的理论性特质是其所有课程的共性本质,其“音乐史”“音乐鉴赏”的课程也以其体系化、专门化程度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配置。 如果说,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技术性、实操性思维与严谨思辨的理论性思维常常难以兼容的矛盾,体现在史论课程的学习中。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让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成为检验理论的途径,是音乐史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使命。 为

3、增强音乐史论课程的人才培养效果,教学改革先在以集体课授课专业基础培养的音乐学专业来试点,其矛盾的尖锐性和改革的迫切性是本文命题提出的主要前因。由此,加强理论型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的开展,才更具问题导向,同时,对于专业基础课的集体授课方式,如何兼顾艺术类人才的个性化特质体现的矛盾,也有所解决。最重要的是,音乐学专业开设音乐史论课程门类较多,也贯穿大学本科一至四年级的教学进程,可以容纳更大幅度的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施展。 一、史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国内高校专门建有完整课程体系的音乐学系,其配置的音乐史论课程分为“史”类的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音乐美学史等课程结构,以及“论”类的各

4、学科门类概论课程,如音乐学概论、传统音乐概论、流行音乐概论,以及音乐评论音乐鉴赏等。 史论课程都要围绕音乐的多种形式、形态、文化、文献、事物、音响、人物等具象或抽象的问题来进行不同侧重的结构和解构,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论的结合,也是情感与理论的兼容。因此,其实操性和技术性也必不可少,但同时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此,而是以此为基础,获得进入理论思辨形态的人文观察的场域。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协调好实操性和技术性,引导学生培养艺术修养和理论学养,才是实践型教学模式应用的基本预期。 但音乐学专业的实操性和技术性与表演专业是不同的,下文将根据课程的特质,将其实践型模式的结构基础

5、、实施要义进行说明。 二、侧重音乐作品表现力“模仿”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音乐作品表现能力的“模仿”,通俗来讲,就是能表演、演唱或是演奏。音乐学专业本科生的表演方式,虽然与音乐表演专业趋同,但其标准、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其作品的范围以理论课程所涉作品为首选,其进行表演实践的目的,是为其理论能力的培养而服务的,即通过加强、加深、加大表演实践的体验,才能为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转换、创新和探索这些过程,提供合理而有效的案例,具体而准确的对象以及客观并深广的视角。 兼有理论与音乐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以中国传统音乐“四大件”为代表,即:民歌、戏曲、说唱(或称曲艺音乐)、民族器乐,或民歌概论民歌赏析戏曲与曲艺鉴赏

6、等类似的表述。基于理论专业本科生的普遍音乐基础能力,其进行音乐作品表现力模仿实训的课程,以民歌、说唱、戏曲更为可行,而民族器乐的实践型教学,则需要视教学对象可掌握一定程度的民族器乐的演奏能力而定。 侧重作品表演能力“模仿”的实践型教学模式设计,要协调好课程内容中与理论型模块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作品数量的安排、具体作品的挑选、考评方式的改革等环节。 这些设计的实现,需要以下若干条件的切实配置。首先是任课教师是否能承担实践内容的示范性指导,特别是民歌戏曲说唱的作品范围均以中国传统的曲目为主,曲目量大,涵盖地域广,地方特色鲜明,风格性强,教师不仅仅要示范教唱,还要进行音乐形态分析,为学生解答风格形

7、成的核心原因,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延展性的思考。可以说,任课教师需要兼有表演与理论的双重修养,这对理论教师或是表演教师都提出较高的要求,毕竟二者兼修的教师不可多得。第二,教师需要解决教材与乐谱的问题。现有符合上述三门课程要求的教材并不多,在曲目量和理论结构上未有专门配置于音乐学专业本科生的正式出版的教材来供师生使用,而根据各地教学要求和培养方案的不同,也只能选定某一部可用的教材,教师视情况还要搜集大量补充性曲目的乐谱作为补充材料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戏曲说唱还需要搜集更多的名家名段视频,来作为戏曲表演和说唱形式方面的重要辅助材料。 三、侧重文字书写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音乐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是本

8、科阶段所有课程教学效果的凝练所得,其知识构建最终要以文字书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培养书写能力的多种方式实训,在史论课程中成为常态化的应用,即便是上文以“模仿表演”实践模式为主的课程,也能安排下少量的文字书写方式的实训。 突出文字书写为主的实践模式,强调以音乐事象为写作和探索的对象,用文论的方式,呈现论证过程。因此文章要求谋篇布局、结构均衡、脉络清晰、语法准确、行文流畅、论证充分,即非文字的堆砌,而是既要有内容,还要讲究内容呈现的形式,以及观察音乐事象所应选择的个性化或创新性的视角。 最直接展开这种实践模式的课程是音乐评论,评论文的写作训练就是一种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但跟中文专业的写作所不同的

9、是,用文字描述对音乐的观察和评价过程,文字的雕琢让位于:如何能更为客观的协调艺术的个性与表现方式的共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顾及评论的角度和尺度等问题。总体来说,还是以思维的启发、引导为首要,其次是评论的美学和规范的建立,再次是写作的配合来完成。这是由内至外的知识传授过程,但并非只有写作环节才是实践意义的体现,在所有的过程,都立足于对音乐作品和音乐事象的感性听赏、理性结构分析、形态释义等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而写作的呈现,是理论的再次梳理和提炼,先要写清楚,再要求写得生动而美态。对音乐的审视和分析是为了更好的写作,精密严谨的写作是为了更加多样的透视音乐及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因此,音乐评论课程也

10、被视为要求双重实践能力的课程,即音乐修养和写作技法。 四、侧重信息采集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史论型课程为理论性很强的音乐学专业本科生承担了大量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的工作。如资料、信息采集这项基本功,就是任何一门史论课程都会或多或少涉及的实践训练内容。能专门开展资料、信息采集這项研究方法基本功训练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中西方音乐史等常规的四门课程中,有条件的培养单位还专门开设音乐文献学或音乐史料研读这样的辅修课程。 信息采集在历史学的方法论体系中,属于对“文献”的基本功打造,以文献、史料的采集为基础,进而完成阅读、梳理、分析、论证等学术处理的步骤,属于音乐历史学最传统的研究方法的体验。 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的电

11、子资源,以中国知网和多种专门数据库为主要的采集平台,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设计好训练方案,以课后作业的方式,大量开展以某专题、主题词、关键词为检索项的学术成果信息、史料、文献的采集实训,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理论课程在课时量有限的现实条件下,无法兼顾教学进度与深入解读的重要问题。教师可视授课人数,灵活机动地对每次需完成训练的人数进行安排,如一个学期可安排若干次训练,每次有若干数量不等的学生来完成,保证每个学生至少一个学期能参与一次相关的训练。同时,如任课教师在同一学期同时担任“文献、史料”和“音乐史” 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则可以通过这项实践训练,整合两门课程的内容,形成某专题“文献、史料”的采集、

12、梳理、综述,对“音乐史”中对应时期对应知识点的有效支撑,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能实现知识的转换和应用,而对于“论从史出”这个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体验,以这样的实践训练来形成两门课程的互为支撑,是最有效的实现。 信息采集所涉及的素材范围非常广泛,所有文字类文献、各类载体的图像、出土的实物、现存的遗址,以及音乐史所特有的乐谱、声像、乐器等,都是信息采集视具体服务的专题和对象来确定具体素材的,因此,这是音乐学专业任何研究方向的师生都应具备的基础研究能力。 五、侧重对话与交流能力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艺术学门类下所有学科,所有专业方向,任何培养层次的学生,无论侧重哪个方面的技艺培养,最终都要以锻炼出学生的

13、艺术个性为成才的实现目标。艺术个性的培养很大的程度在于思维的启发、视角的开拓、主动性的激发、创新性的挖掘这些环节的强化与熏染中。这样的培养手段,除了在师生一对一的个别课得以实现因材施教,在理论专业的授课模式中,共性培养的集体性授课阶段也能通过“侧重对话与交流能力的实践型教学模式”来实现。 “对话与交流能力”的训练可以在任何史论课程中实现,只要教师设定的主题跟课程有关即可。这项训练可以从易到难来设计,如一年级至四年级,根据学生成长的进度来循序渐进的设计训练的环节和训练要求,学生自身也能明显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改变,从而增强自信心,加大参与训练的投入程度。 “对话与交流能力”最基础的训练要求,就是学

14、生能习惯每次课都说些什么。例如,围绕教师设定的专题和预先让学生准备的思考,一年级的第一次课,对每位学生的最低要求是在3分钟内完成口头发言。此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每次课程能多讲一分钟或多讲一句话,以量化的方式,由强制性让学生克服原先的表达障碍,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慢慢习惯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想。随着练习的常态化,由3分钟内完成专题口述,到5分钟、10分钟乃至20-30分钟甚至40分钟不等的训练,选题的宽大程度、难度、深度、创新度也逐渐增强。随着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等培养阶段,不仅要口述自己的思想,还要学会提问。比如,教师会设计大型的综合训练项目,有专题口述

15、的学生,有专门提问的学生,还有评价和评分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有具体的训练要求和评分要求,形成多个维度的思想交锋和即兴答辩等综合实训过程。而在较为大型的专题中,学生还会使用PPT等多媒体技术来为讲述增色,逐渐并最终达到四年级毕业论文答辩这个终极实战考试的技术要求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即兴环节所要求的迅捷的思辨能力。形成大胆而热烈的交流氛围和学习风气,积极思考和吸取多种观念的意识,是这项训练最基本的目的,也是最积极的效果。 六、侧重团队协作及个案设计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音乐学专业大量的理论课,对于青年学生来讲,压力巨大,难关重重,迷惘而焦虑。教师在授课和实践训练设计的时候,需要适当增加趣味性

16、,来缓解上述困难。理论性思维体系的构建是需要承受巨大煎熬的,如何让学生认同刻苦坚韧的习性,又能积极热切的接受,这里的趣味性,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个案训练来实现,而并非仅仅追求新奇体验的“趣味”。 侧重团队协作及个案设计的实践型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至三年级的课程进度中,最早可在大二下学期进入,更难的设计和更高的要求,可以安排大三下学期开展。这项训练应承接上文所提“侧重对话与交流能力的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升级版”设计,比如安排30-40分钟讲述的专题,选题相对宏大;如在大三的课程中开展,任何的呈现环节都要求更为精细而准确,要考虑搜集材料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内容结构和点面搭配问题,PPT的

17、制作问题,讲述人的口语和与PPT配合问题,每一个部分都需要至少一人进行专门负责,才能融合成一个有深度有难度有质量的作品,有些部类还需要多个人完成,特别是素材处理和PPT制作等精细而琐碎复杂的工种。因此,学生需要组成一个团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合理搭配,融洽协作,默契配合。团队设有组长,不但要协调工作和作品完成进度,还要凝练各个部分的成果,不能是各自独立,到最后无法融合性呈现。虽然组长不一定是讲述人,但需要做好整合各个部分的工作。而每个成员,虽然分工不同,形式不同,但都必须清晰、准确的明白,整个团队最终归拢一个主题作为终极呈现的目标。 侧重团队协作及个案设计的实践模式属于较为高阶的实践训练,

18、已经接近大三的学生进入主课所主要接受的个性化探索能力培养的训练目标,即已初步具有独立完成选题研究所应持有的规划能力和执行力。有所不同的是,在一个个案中进行的团队协作体验,其过程的周期有时间限制,如需在7-15日内完成,而主课方向的选题,个人可以有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渐进,且团队协作所承担的个案,创新性所能施展的平台,相对来讲没有主课选题这么有伸缩性,当然侧重性也不如主课选题这么强调。 经过团队协作及个案设计的实践模式训练,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也在有多人共同负担压力的情态下拓宽了材料索取和作品成型的体验,还在与其他团队作品相对比的过程中,检验自己作品的效果,通过多样的实践来认知理论专业及相

19、关课程,学生已经改变过去对理论专业都是“背记”简单化印象,在大量的实训和反思中逐渐成熟和成长,创新要求已经成为主动意识,为大四的毕业论文凝练,做好了心理预期和行动规划。 七、结语 上述实践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做好精心的设计,以及每个步骤的调度和掌控,学生对于训练过程和训练要求、预期结果越是清晰,越能较好配合教师的设计来开展实训,甚至能有超出预期的表现。而教师也需要有及时调整计划的即兴安排和多个预案,既能保证训练的如期进行,也能不断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认知到思维训练所能带来的思想力度。 对音乐理论课程、史论课程进行实践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验,应从大一就进行,用整个本科阶段的集体课和专业个别课来凸显实践应用的多维度视角和理念,才能扭转青年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抗拒心态和畏难情绪,这也是符合艺术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勇于超越自我的坚韧品质、精益求精的自我修养、在创新中成长的行业本质。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