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GB50368.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768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GB5036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GB5036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GB5036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GB50368.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1 总 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住宅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1.0.3 住宅建设应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 展开条文说明1.0.11.0.3 阐述制定本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和住宅建设的基本原则。本规范适用于新建住宅的建设、建成之后的使用和维护及既有住宅的使用和维护。本规范重点突出了住宅建筑节能的技术要求。条文规定统筹考虑了维护公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要求。1.0.4 本规范的规

2、定为对住宅的基本要求。当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展开条文说明1.0.4 本规范的规定为对住宅建筑的强制性要求。当本规范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法律、行政-_法规的规定执行。1.0.5 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1.0.5 本规范主要依据现行标准制定。本规范条文有些是现行标准的条文,有些是以现行标准条文为基础改写而成的,还有些是根据规范的系统性等需要新增的。本规范未对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提出全面的、具体的要求。在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 术

3、语 2.0.1 住宅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 ,简称住宅。2.0.2 老年人住宅 house for the aged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普通住宅楼栋中可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2.0.3 住宅单元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2.0.4 套 dwelling space由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2.0.5 无障碍通路 barrier-free passag

4、e住宅外部的道路、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内的适合老年人、体弱者、残疾人、轮椅及童车等通行的交通设施。2.0.6 绿地 green space-_居住用地内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的总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绿地及垂直绿化。2.0.7 公共绿地 public green space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2.0.8 绿地率 greening rate居住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2.0.9 入口平

5、台 entrance platform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入口之间的水平地面。2.0.10 无障碍住房 barrier-free residence在住宅建筑中,设有乘轮椅者可进入和使用的住宅套房。2.0.11 轮椅坡道 ramp for wheelchair坡度、宽度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要求的坡道。2.0.12 地下室 basement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 1/2者。2.0.13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 1/2 者。2.0.14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

6、fe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2.0.15 作用 action-_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效应的原因。2.0.16 非结构构件 non-structural element连接于建筑结构的建筑构件、机电部件及其系统。3 基本规定 3.1 住宅基本要求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的不利影响。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

7、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本要求。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3.1.6 住宅应具有防火安全性能。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人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3.1.8 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3.1.10 住宅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且住宅及其室内设备应能有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3.1.11 住宅建设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原则。3.1.12 住宅应采取防止外窗玻璃、外墙装饰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坠落或坠落伤人的措施。-_ 展开条文说明3.1.13.1.12 提出了住宅在

8、规划、选址、结构安全、火灾安全、使用安全、室内外环境、建筑节能、节水、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要求。3.2 许可原则3.2.1 住宅建设必须采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 展开条文说明3.2.1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93 号)第二十七条规定:设计文件中选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本条据此对住宅建设采用的材料和设备提出了要求。3.2.2 当住宅建设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必须经相关程序核准。 展开条文说明3.2.

9、2 依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93 号)第二十九条和“三新”核准行政许可,当工程建-_设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必须按照“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核准”行政许可实施细则 (建标2005124 号)的规定进行核准。3.2.3 未经技术鉴定和设计认可,不得拆改结构构件和进行加层改造。 展开条文说明3.2.3 当需要对住宅建筑拆改结构构件或加层改造时,应经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设计单位鉴定、校核后方可实施,以确保结构安全。3.3 既有住宅3.3.1 既有住宅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遭遇重大灾害后,需要继续使用时,应委托具有相应

10、资质的机构鉴定,并根据鉴定结论进行处理。 展开条文说明3.3.1 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 50 年。当住宅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并需要继续使用时,应对其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论作相应处理。重大灾害(如火灾、风灾、地震等)对住宅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或潜在危害。遭遇重大灾害后的住宅需要继续使用时,也应进行鉴定,并做相应处理。3.3.2 既有住宅进行改造、改建时,应综合考虑节能、防火、抗震的要求。-_ 展开条文说明3.3.2 改造、改建既有住宅时,应结合现行建筑节能、防火、抗震方面的标准规定实施,使既有住宅逐步满足节能、火灾安全和抗震要求。 4 外部环境 4.1 相邻关系4.1.1 住宅间距

11、,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 4.1.1 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老年人住宅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h 的标准;2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 1h 的标准。 展开条文说明4.1.1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5.0.2 条制定。住宅间距不但直接影响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开发强度和住宅室内外环境质量,更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及居民的阳-_光权益等密切相关,备受大众关注,是居住用地规划与建设中的关键性指标。根据国

12、内外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表 4.1.1)作为确定住宅间距的基本指标。相关研究证实,采用此基本指标是可行的。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以及居住区规划实践,除少数地区(如低于北纬 25的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与日照要求相比更侧重于通风和视觉卫生,尚需作补充规定外,大多数地区只要满足本标准要求,其他如通风等要求基本能达到。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故规定老年人住宅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h 的标准。执行本条规定时不附带任何条件。“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 ,系指在旧区改建时确实难以达到规定

13、的标准时才能这样做,且仅适用于新建住宅本身。同时,为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规定降低后的住宅日照标准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 1h。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4.1.2 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_4.1.2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8.0.5 条制定。为维护住宅建筑底层住户的私密性,保障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不碰头、不被上部坠落物砸伤等) ,并利于工程管线的铺设,本条规定了住宅建筑至道路边缘应保持的最小距离。宽度大于 9m 的道路一般为城市道路,车流量较大,为此不允许住宅面向道路开设出入口。 4.1.3 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

14、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 展开条文说明4.1.3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10.0.2 条制定。管线综合规划是住宅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管线综合的目的就是在符合各种管线技术规范的前提下,解决诸管线之间或与建筑物、道路和绿地之间的矛盾,统筹安排好各自的空间,使之各得其所,并为各管线的设计、施工-_及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如果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或受重压,不但使管线本身受到破坏,也将对住宅建筑的安全(如地基基础)和居住生活质量(如供水、供电)造成极不利的影响。为此,应处理好工程管线与建筑物之间、管线与管

15、线之间的合理关系。4.2 公共服务设施4.2.1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 9 类设施。 展开条文说明4.2.1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6.0.1 条制定。居住用地配套公建是构成和提高住宅外部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条将原条文中的“文化体育设施”分列为“文化设施”和“体育设施” ,目的是体现“开展大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的政策要求,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相关体育设施的迫切需求。4.2.2 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

16、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展开条文说明-_4.2.2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6.0.2 条制定。对居住用地配套公建设置规模提出了“必须与人口规模相对应”的要求;考虑到入住者的生活需求,提出了配套公建“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到配套公建项目类别多样,主管和建设单位各异,要求同时投入使用有一定难度,为此,提出“应与住宅同期交付”的要求。配套公建项目与设置方式应结合周边相关的城市设施统筹考虑。4.3 道路交通4.3.1 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展开条文说明4.3.1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

17、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8.0.1 条中规定,小区道路应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即要求做到适于机动车通行,但通行范围不够明确。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口增多,购物方式改变及居住密度增大,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诸如机动车能进入小区,但无法到达住宅单元的事例,对急救、消防及运输等造成-_不便,降低了居住的方便性、安全性,也损害了居住者的权益。为此,提出“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的要求。执行本条规定时,为保障居民出入安全,应在住宅单元门前设置相应的缓冲地段,以利于各类车辆的临时停放且不影响居民出入。4.3.2 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

18、规定: 1 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2.5m;2 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 120m 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 12m12m 的回车场地;3 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 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展开条文说明4.3.2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_50180-93(2002 年版)第 8 章的相关规定制定。为保证各类车辆的顺利通行,规定了双车道和宅前路路面宽度,对尽端式道路、内外道路衔接和抗震设防地区道路设置提出了相应要求。因居住用地内道路往往也是工程管线埋设的通道,为此,道路设置还应满足管线埋

19、设的要求。当宅前路有兼顾大货车、消防车通行的要求时,路面两边还应设置相应宽度的路肩。4.3.3 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 4.3.3 的规定。 2 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坡度应小于1:20,坡宽应大于 1.2m。3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5m。 展开条文说明4.3.3 本条根据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_范JGJ 50-2001 的相关规定制定。无障碍通路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体弱者的安全通行极其重要,是住宅功能的外部延伸,故住宅外部无障碍通路应贯通。无障碍坡道、人行道及通行轮

20、椅车的坡道应满足相应要求。4.3.4 居住用地内应配套设置居民自行车、汽车的停车场地或停车库。 展开条文说明4.3.4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8.0.6 条制定,增加了自行车停车场地或停车库的要求。自行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具有轻便、灵活和经济的特点,且数量庞大。为此,本条提出居住用地应配置居民自行车停车场地或停车库的要求。执行本条时,尚应根据各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居住用地的档次,合理确定机动车停车泊位、自行车停车位及其停车方式。4.4 室外环境4.4.1 新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 30 。 展开条文说明4.4.1 本条根

21、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_50180-93(2002 年版)第 7.0.1 条制定。 绿地率既是保证居住用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指标,也是控制建筑密度的基本要求之一。为此,本条对新区的绿地率提出了要求。4.4.2 公共绿地总指标不应少于 1m2/人。 展开条文说明4.4.2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7.0.5 条制定。 居住用地中的公共绿地总指标,以人均面积表示。本条规定的公共绿地总指标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中的小区级要求基本对应。4.4.3 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

22、。无护栏水体的近岸 2m 范围内及园桥、汀步附近 2m 范围内,水深不应大于 0.5m。 展开条文说明4.4.3 我国水资源总体贫乏,且分布不均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列世界第 88 位。目前,全国年缺水量约 400 亿立方米,用水形势相当严峻。为贯彻节水政策,杜绝不切实际地大量使用自来水作为人工景观水体补充水的不良行为,本条提出了“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的规定。常见的人工景观水体有人造水景的湖、小溪、瀑布及喷泉等,但属体育活动设施的游泳池不在此列。 为保障游人特别是儿童的安全,本条对无护栏的水体提出-_了相关要求。4.4.4 受噪声影响的住宅周边应采取防噪措施。 展开条文说明4.

23、4.4 噪声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是目前备受各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受噪声影响的住宅,应采取防噪措施,包括加强住宅窗户和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在住宅外部集中设置防噪装置等。4.5 竖 向4.5.1 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0.2。 展开条文说明4.5.1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 9.0.4 条制定。居住用地的排水系统如果规划不当,会造成地面积水,既污染环境,又使居民出行困难,还有可能造成地下室渗漏,并危及建筑地基基础的安全。为保证排水畅通,本条对地面排水坡度做出了规定。地面水的排水尚应符合国家标准民

24、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的相关规定。4.5.2 住宅用地的防护工程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连接,相邻台地间高差-_大于 1.5m 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 0.5 的护坡顶面加设安全防护设施;2 土质护坡的坡比值不应大于 0.5;3 高度大于 2m 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住宅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m,其下缘与住宅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展开条文说明4.5.2 本条根据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第 5.0.3 条、第 9.0.3 条制定。本条提出了住宅用地的防护工程的相应控制指标,以确保建设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

25、人、车以及防护工程自身的安全。 5 建 筑 5.1 套内空间5.1.1 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 、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展开条文说明5.1.1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_1999(2003 年版)第 3.1.1 条制定。明确要求每套住宅至少应设卧室、起居室(厅) 、厨房和卫生间等四个基本空间。具体表现为独立门户,套型界限分明,不允许共用卧室、起居室(厅) 、厨房及卫生间。5.1.2 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展开条文说明5.1.2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3.3.3 条制定。要

26、求厨房应设置相应的设施或预留位置,合理布置厨房空间。对厨房设施的要求各有侧重,如对案台、炉灶侧重于位置和尺寸,对洗涤池侧重于与给排水系统的连接,对排油烟机侧重于位置和通风口。5.1.3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 、厨房、餐厅的上层。卫生间地面和局部墙面应有防水构造。 展开条文说明5.1.3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3.4.3 条制定,增加了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餐厅上层的要求,增加了局部墙面应有防水构造的要求。在近年房地产开发建设期间,开发单位常常要求设计者进行局部平面调整,此时如果忽视本规定,常会引起住户的不

27、满和投诉。本条要求进一步严格区别套内外的界限。5.1.4 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_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在厨房内。 展开条文说明5.1.4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3.4.1 条、第 3.4.2 条制定。要求卫生间应设置相应的设施或预留位置。设置设施或预留位置时,应保证其位置和尺寸准确,并与给排水系统可靠连接。为了保证家庭饮食卫生,要求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不直接开在厨房内。5.1.5 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 时,应有防护设施。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05m,七层及七

28、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0m。阳台栏杆应有防护措施。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0.11m。 展开条文说明5.1.5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3.7.2 条、第 3.7.3 条及第 3.9.1 条制定,集中表述对窗台、阳台栏杆的安全防护要求。 没有邻接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应有一定高度才能防止坠落事故。我国近期因设置低窗台引起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明确规定:“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 0.90m” 。有效的防护高度应保证净-_高 0.

29、90m,距离楼(地)面 0.45m 以下的台面、横栏杆等容易造成无意识攀登的可踏面,不应计入窗台净高。当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可不受此限。 根据人体重心稳定和心理要求,阳台栏杆应随建筑高度增高而增高。本条按住宅层数提出了不同的阳台栏杆净高要求。由于封闭阳台不改变人体重心稳定和心理要求,故封闭阳台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杆净高要求。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大于 0.11m 时,才能防止儿童钻出。5.1.6 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10m,局部净高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 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

30、室(厅)时,其 1/2 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 展开条文说明5.1.6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3.6.2 条、第 3.6.3 条制定。 本条对住宅室内净高、局部净高提出要求,以满足居住活动的空间需求。根据普通住宅层高为 2.80m 的要求,不管采用何种楼板结构,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低于 2.40m 的要求容易达到。对住宅装修吊顶时,不应忽视此净高要求。局部净高是指梁底处的净高、活动空间上部-_吊柜的柜底与地面距离等。一间房间中低于 2.40m 的局部净高的使用面积不应大于该房间使用面积的 1/3。 居住者在坡屋顶下

31、活动的心理需求比在一般平屋顶下低。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若净高低于2.10m 的使用面积超过该房间使用面积的 1/2,将造成居住者活动困难。5.1.7 阳台地面构造应有排水措施。 展开条文说明5.1.7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3.7.5 条制定。阳台是用水较多的地方,其排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我国新建住宅中因上部阳台排水不当对下部住户造成干扰的事例时有发生,为此,要求阳台地面构造应有排水措施。5.2 公共部分5.2.1 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 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00m。 展开条文说明5.2

32、.1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4.1.4 条、第 4.2.2 条制定。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足或局部净高过低将严重影响人员通行及疏散安全。本条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提出了通道净宽和局部净高的最低要求。5.2.2 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_等临空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 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 1.10m。栏杆应防止攀登,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0.11m。 展开条文说明5.2.2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4.2.1 条制定。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处一般都是交通和疏散通

33、道,人流较为集中,故临空处栏杆高度应能保障安全。本条按住宅层数提出了不同的栏杆净高要求。5.2.3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0.11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展开条文说明5.2.3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4.1.2 条、第 4.1.3

34、条、第 4.1.5 条-_制定,集中表述对楼梯的相关要求。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从安全防护的角度出发,本条提出了减缓楼梯坡度、加强栏杆安全性等要求。住宅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10m 的规定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对楼梯梯段宽度按人流股数确定的一般规定基本一致。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对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要求放宽为不小于 1.00m。5.2.4 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展开条文说明5.2.4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

35、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4.5.4 条、第 4.2.3 条制定,提出住宅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及安全措施要求。为了解决使用功能完全不同的用房在一起时产生的人流交叉干扰的矛盾,保证防火安全疏散,要求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分开布置。分别设置出入口将造成建筑面积分摊量增加,这是正常情况,应在工程设计前期全面衡量,不可因此降低安全要求。-_为防止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上坠物伤人,要求对其下部的公共出入口采取防护措施,如设置雨罩等。5.2.5 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 16m 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展开条文说明5.2.5 本条根据国

36、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4.1.6 条制定。针对当前房地产开发中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牺牲居住者利益的现象,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保证居住者基本的居住条件,严格规定了住宅须设电梯的层数、高度要求。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若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住宅建筑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 16m,可不设电梯。5.2.6 住宅建筑中设有管理人员室时,应设管理人员使用的卫生间。 展开条文说明5.2.6 根据居住实态调查,随着居住生活模式变化,住宅管理人员和各种服务人员大量增加,若住宅建筑中不设相应的卫生间,将造成公共卫生难题。5.3 无障碍要求5.3.1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

37、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_1 建筑入口;2 入口平台;3 候梯厅;4 公共走道;5 无障碍住房。 展开条文说明5.3.1 本条根据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第 5.2.1 条制定,列出了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进行无障碍设计的部位。该标准对高层、中高层住宅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的部位还包括电梯轿厢。由于该规定对住宅强制执行存在现实问题,本条不予列入。对六层及六层以下设置电梯的住宅,也不列为强制执行无障碍-_设计的对象。5.3.2 建筑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 5.3.2

38、 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5.3.2 本条根据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第 7 章相关规定制定。该规范规定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本条规定不受住宅层数限制。本条按不同的坡道高度给出了最大坡度限值,并取消了坡道长度要求。3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 0.80m;4 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 0.50m 的墙面宽度;-_5 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 0.35m 的护门板;6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 15mm,并应以斜坡过渡。5.3.

39、3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 展开条文说明5.3.3 本条根据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第 7.1.3 条制定。为避免轮椅使用者与正常人流的交叉干扰,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小于 2.00m。5.3.4 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1.20m。 展开条文说明5.3.4 本条根据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第 7.3.1 条制定,给出了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的最小净宽限值。5.4 地 下 室5.4.1 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 、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_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

40、,必须采取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措施。 展开条文说明5.4.1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第 4.4.1 条制定。住宅建筑中的地下室,由于通风、采光、日照、防潮、排水等条件差,对居住者健康不利,故规定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 、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其他房间如储藏间、卫生间、娱乐室等不受此限。由于半地下室有对外开启的窗户,条件相对较好,若采取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措施,可布置卧室、起居室(厅) 、厨房。5.4.2 住宅地下机动车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内坡道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2 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并不

41、应设置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3 库内车道净高不应低于 2.20m。车位净高不应低于-_2.00m。4 库内直通住宅单元的楼(电)梯间应设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进行自然通风。 展开条文说明5.4.2 本条根据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的相关规定和住宅地下车库的实际情况制定。汽车库内的单车道是按一条中心线确定坡度及转弯半径的,如果兼作双车道使用,即使有一定的宽度,汽车在坡道及其转弯处仍然容易发生相撞、刮蹭事故。因此,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地下车库在通风、采光方面条件差,而集中存放的汽车由于其油箱储存大量汽油,本身是易燃、易爆因素。而且,地下车库发生火灾时扑救

42、难度大。因此,设计时应排除其他可能产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不应将修理车位及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设置在地下车库内。多项实例检测结果表明,住宅的地下车库中有害气体超标-_现象十分严重。如果利用楼(电)梯间为地下车库自然通风,将严重污染住宅室内环境,必须加以限制。5.4.3 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 2.00m。 展开条文说明5.4.3 住宅的地下自行车库属于公共活动空间,其净高至少应与公共走廊净高相等,故规定其净高不应低于2.00m。5.4.4 住宅地下室应采取有效防水措施。 展开条文说明5.4.4 住宅的地下室包括车库、储藏间等,均应采取有效防水措施。 6 结 构 6.1 一般规

43、定6.1.1 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 50 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展开条文说明6.1.1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第 1.0.5 条、第 1.0.8 条制定。按该标准规定,住宅作为普通房屋,其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取为 50年,安全等级取为二级。考虑到住宅结构的可靠性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且住宅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耐-_用商品之一,故本条规定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取 50年或更长时间,其安全等级应取二级或更高。6.1.2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住宅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 展开条文说明6.1

44、.2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第 1.0.2 条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第 6.0.11 条制定。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抗震设防分类是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建筑物所作的设防类别划分。住宅建筑量大面广,抗震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要求,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节约结构造价、降低成本。本条将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定为“不应低于丙类” ,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第 6.0.11 条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措辞-_更严格,意味着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