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 教案第10章 新企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指导.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76421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管理 教案第10章 新企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业管理 教案第10章 新企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业管理 教案第10章 新企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管理 教案第10章 新企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指导.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0章新企业的持续开展教学指导一、学习要求.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影响新企业持续开展的因素 掌握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 把握新事业管理的重点 认识企业传承的重要性.需要掌握的关键概念生命周期该理论认为如同人的寿命一样,企业的创立与成长过程也存在生命周期规律, 一般要经过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有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 程。企业再成长创业企业在经历了初期快速成长之后,不断在多方面调整资源架构,以便与进 一步的开展要求匹配,进而形成其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成长转型过程。与创业初期的 快速成长相比,企业再成长仍然具有明显的创业特征,同样需要创业精神,需要对 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但同时也进一步对企

2、业全面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事业企业要保持持续的成长,需要找到新的收入增长点,进入新的事业领域。主导逻辑主导逻辑是企业和企业家长期成功的经验总结及其方法思想。企业家可以连续 成功是基于自己有一套主导逻辑。企业传承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延续,创业者逐渐退出其所创立和经营的事业,而而由他 人来继承和开展,使创业者创立的事业得以保持和延续下去的过程。接班人接替创业者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团队或个人,接班人的来源可以包括内部或外部 两种方式。1 .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了解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 能够识别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掌握影响企业在成长的重要因素,以及克服企业再成长障碍的一般路径和关 键问题。

3、 理解新事业和企业既有事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可能方法。 了解创业企业传承的一般方式和接班人培养的一般方法。二、重难点分析.重点 掌握创业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 熟悉企业再成长阶段的诱因、障碍以及路径选择熟悉新事业的一般特点以及管理新事业的一般规律和方式。1 .难点企业不同开展阶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再成长阶段在创业企业持续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再成长阶段 的识别和一般特点的认识。 新事业与企业既有事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新事业的管理规律。三、关键问题讨论企业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吗?为什么有的企业在其成长的初期能够迅速的开展壮大,企业运作迅速有效,但 是在经历了高速开展的阶段之后

4、,却迅速的走向衰落?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条 件,为什么有的企业宛假设流星,虽经历辉煌却难以长久?而为什么有的企业却能 够不断成长,基业常青?影响创业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因素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 题的引导讨论,帮助学员进一步理解企业成长中存在的一般现象和问题,以及目 前对企业成长规律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了解影响企业成长的一般障碍和不同开展 阶段的特点。新事业对于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我们重点推荐教师和学员James, March有过企业探 索和开发能力的论述,从而从企业核心能力不断演化的视角去思考新事业在推动 企业可持续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新事业往往是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5、的,对于新事业机会的发现、利用及其相关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管理过 程,随着外部竞争环境动态性的不断加剧,这一过程更加凸现了创业导向在推动 新事业开展中的作用。因此新事业与企业既有事业之间的关系从另一方面也同时 表达了保持企业创业精神的持续性和实现企业运作制度化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 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创业精神的强化构成了其中重要的一环。企业成长转型与能力演化的关系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存在一个转型的过程?创业者创业初期所依赖 的关键成功因素或是能力为什么无法保证企业继续获得可持续的成长和竞争优 势,甚至会成为企业继续开展的羁绊(例如,本局部IBM的案例)?我们建议教师和学员能够在课本的基

6、础上可以从能力的视角深入探讨这一问 题,从而加深对创业企业的成长转型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在新 企业生成和成长过程中,新企业的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演化开展的过程,并指 出了动态能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动态能力是与普通能力相对应的概 念,指企业应付变化的能力,如那些能够导致产品、生产过程、规模和市场改变 的能力,动态能力决定了普通能力转变的程度。动态能力也可以说是对企业资源 进行重构的能力。有研究者指出新企业在生成和成长的不同阶段,实际上面临着 如何从创业能力向动态能力的演进问题。他们认为在企业创立之前,即企业的创 建阶段,需要的是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与新机会联系在一起,而动态

7、能力那么使新 企业在根据机会重构资源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四、授课辅助资料1情景案例情景案例1: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 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等部门联合组成的中小 企业开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在大样本统计数据和问卷的基础上已经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 是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追踪考察和综合评估,比拟系统和完整的反 映了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对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企业成长的一般特点和成长环境 很有帮助。(1)中小企业的整体成长状况与基本特征整体来看,截至2004年我

8、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基本良好,成长态势基本稳定;成长型 中小企业共计16958家,占实际有效评估样本的比重为23%,在整个中小企业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所谓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内(如5年以上),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 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未来开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如表2所示, 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型工业企业27.33万家,其中,成长型企业为16958家,占全部 中小企业的比重只有6.2%,而资产总额比重和销售收入比重均高达1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2004年我国全部中小型企业中,亏损企业有57691家,亏损面为21.1%,亏损额高达1416.57 亿

9、元;盈亏相抵后的实际利润总额为6426.52亿元,其中成长型企业的利润总额为787.57亿元, 所占比重高达12.3%。显然,成长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生力军。再从整个工业产业来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表1所示,2004年 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产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6.1%,但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就 业人数的比重金口分另U达至I 了6.5%、 6.6%牙口8.2%。表1 2004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与全部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比拟(单位:家、亿元)企业类型企业数比重销售总额比重利润总 额比重资产总额比重全部中小工 业企业273263100%127685.68100%64

10、26.52100%135823.54100%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169586.2%13007.8610%787.5712%14168.1110%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从图1中可以看到, 在2004年的全部16958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中,东部地区(12273家)占72.37%;中部地区 (2742家)占16.17%;西部地区(1943家)占11.46%。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为中西部企业 数量之和的2.65倍,地区间的差异比高达1: 0.22: 0.16o最具成长性的前500家企业中, 东部(389家)占77.80%,中部(62家)占12.40%,西部(49家)占9.8

11、0%,东部地区企 业数量为中西部企业数量之和的3.5倍,地区间的差异比更高达1: 0.16: 0.13o口成长型企业 500冢企业图1成长型企业地区分布(2)企业战略管理和实施企业战略规划。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对于战略规划相当重视,并且已经或正在制 定适合企业自身开展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只有不到30%的企业未制定具体的开展 规划或者开展规划不够清晰;同时,近半数的中小企业(49.6%)认为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专 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在企业 战略规划问题上,成长型中小企业与非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表现大致相当,后者甚至还稍稍好 于前者(2.

12、9%)O这说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已普遍重视企业开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整体上 初步步入了基本规范的成长路径(见表2)。市场竞争策略。关于中小企业的竞争策略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出两个特点:第一,现阶 段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策略依旧是以低本钱策略为主(40.94%),其次是差异化策略 (36.22%),而产品多元化策略也占有较高的比重(31.50%);相对于非成长型企业而言, 成长型企业选择多元化策略和高档次策略的比重更高。第二,约2/3的中小企业的竞争方式 (策略)单一,而且低本钱策略占有较高的比重。这说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策 略依然比拟单一,尚未形成成熟的营销理念和竞争策略。战略实施。战略实

13、施会受到企业各方面的制约,而且企业实际条件不同,战略实施的力 度和效果也会迥异。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中层人员的执行能力普遍高于 一线(基层)员工,而成长型企业中层人员的执行能力又明显强于非成长型企业。相比之下, 尽管中小企业各级员工之间的沟通状况普遍不能令人满意,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相对优势那么 比拟明显。可以看出,战略实施中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差异,是造成中小企业成长性不同 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中小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低下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开展 的一个突出问题。(见表2)(3)企业人力资源构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时间平均仅为11.89年,大体相当于高中教育水平。高

14、中及 以下员工比例占了全部企业员工总数的3/4强,其中,初中及以下员工比例为3161%,高 中教育水平员工比例为44.43%,大专为14.84%,本科8.15%,研究生以上为0.97%。与企业员工总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形成鲜明比照的是,企业高层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高,企业高层 人员比例虽仅占全部员工总数的3.78%,但57.85%以上高层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上述 状况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普通员工与企业高层人员的文化素质差 异较大。当然,中小企业员工素质的这种构成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自身的开展阶段有着 密切的联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甚至不需要多高的劳动技能,但是,从长远开展

15、来看, 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那么是决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点可以从成长型中小企业员工 的平均受教育时间(12.48年)明显高于非成长型中小企业员工的平均受教育时间(11.14 年)得到证实。表2 企业战略和管理情况比照指标状态中小企业成长型企业非成长型企业战略规划制定战略规划72.44%70.00%72.90%无战略明确的战略规划27.56%30.00%27.10%外部咨询 机构资源很有必要,有一定作用49.61%55.00%49.52%制定规划,但实施有困 难18.11%15.00%19.05%也许能有作用22.83%25.00%22.86%帮助不会很大7.87%5.00%8.57%企

16、业中层 人员执行 能力很好21.26%25.00%20.56%比拟好65.35%70.00%64.49%一般13.39%5.00%14.95%勉强可以0.00%0.00%0.00%比拟差0.00%0.00%0.00%企业各级 员工沟通 及解决问 题能力很好17.32%25.00%15.89%比拟好47.24%50.00%46.73%一般33.07%20.00%35.51%勉强可以2.36%5.00%1.87%比拟差0.00%0.00%0.00%图2企业员工构成图3企业人员构成(4)信息化水平随着信息经济观念的深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当 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

17、中在“建立企业网站或网页,“生产管理和工业控制,“企业 内部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开发及设计“五大方面,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资 金缺乏”、员工素质不高”、企业新旧管理模式间的冲突和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那么是制约企业提高信息化程度的主要因素。上述状况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 设已经走过了以往仅仅建立企业网页的初级阶段,逐步走向深层次的生产与管理实际应用。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自身信息化的基础仍较为薄弱,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表3企业信息化水平比拟(5)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指标状态中小企业成长型企业非成长型企 业计算机应用与 信息化状况应用于生产管理和工业控

18、制65.35%65.00%65.42%应用于开发和设计51.18%45.00%52.34%应用于网上销售37.01%30.00%38.32%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60.63%65.00%59.81%建立企业内部网63.78%45.00%67.29%建立企业网站或网页67.72%60.00%69.16%其他应用7.09%15.00%5.61%无应用1.57%0.00%1.87%影响企业信息 化建设的因素资金缺乏29.13%35.00%28.04%缺乏专业技术人员57.48%60.00%57.01%员工素质不高47.24%55.00%45.79%企业领导层重视缺乏8.66%5.00%9.35%没有找

19、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 案24.41%25.00%24.30%没有系统性的信息化建设方 案40.16%30.00%42.06%企业新旧管理模式间的冲突40.94%25.00%53.27%缺乏客观的本钱效益分析方 法18.90%25.00%28.04%其他因素3.94%0.00%4.67%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或模仿创新。为 了解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课题组围绕中小企业的技术与设备、科研投入、产 品创新状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关键技术与设备状况。本次调查将技术设备水平按“80年代及以前“、“90年代”和“2000 年以后”3个时段划分。

20、调查结果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44.1%的企业属于2000 年以后的技术水平,48.8%的企业属于90年代水平,近7%的企业属于80年代及以前的水平。 其中,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技术设备属于2000年以后水平的也仅占35%,而属于80年代或 更早水平的仍有5% (见表4)。22.8%的企业认为自己的核心技术很难或比拟难被他人模仿, 47.2%的企业认为自己的核心技术容易或很容易被他人模仿。这一状况说明,我国绝大多数 中小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平令人堪忧,即使是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其关键技术设备的水平也不 容乐观。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评估系统的技术要求(存活4年以上),本次调查的样本企 业均

21、为组建4年以上的企业,其中,2000年以后组建的企业的比例高达20%,但技术设备达 到2000年以后水平的企业缺乏一半。这说明,中小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的能力或意愿严重缺乏。表4技术水平分布比拟成长型中小企业非成长型中小企业2000年以后技术水平35%45.8%其中:东部71.4%79.6%中部14.3%8.2%西部14.3%12.2%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调查结果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66.9%的企业通过引 进获得产品和技术(44.7%是从国内引进,25.2%是从国外引进),但是,只有33.1%的企业 具有较强(包括很强)的引进、接纳新的核心技术的能力,45.7%的中小企业表示可以勉强 引

22、进新的核心技术,21.3%的企业不具有及时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60.6%的 中小企业从事产品创新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其中,41.7%的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32.3%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只有22.8%的中小企业表示能够及时开发并推出新产品, 31.5%的企业那么明确表示不具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上述状况说明,现阶 段我国中小企业依然主要依靠引进的方式解决自身对技术和产品开发的需求,基本不具备技 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能力。同时,企业的关键技术设备落后、更新速度慢,技术引进与接纳 的能力十分欠缺,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发方式。关于研发方式,

23、调查结果显示,28.3%的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密 切的合作关系,30.7%的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有往来,但尚未形成密切合作,15%的中小企 业没有与科研机构形成任何合作关系。69.3%的企业拥有自己的新产品试验调试合作组织或 专用的基础研究实验室,30.7%的企业没有合作组织。这一状况说明,目前,我国仍有相当 比例的中小企业对研发工作重视不够,尚未建立与科研机构合作关系,在人才、投入、合作研究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中有30%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密切,中 部有14.3%,西部到达了30.8%。从企业的成长性来看,成长型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密

24、 切的占35%,较之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平高出近7个百分点。这说明,以多种形式建立与科研 机构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展之路,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的捷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效果。为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我国政府也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例如,自1997年以来政府已选择了8个城市作为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建立了主 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的区域性、专业性技术中心;1999年由政府出资10亿元人民 币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开展。目前,中国已建 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4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500多家、高科技企业孵化器100多家、 大学科技园30多

25、家、留学生创业园20多家,试图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载体。但是 政府的这些举措效果如何呢?截至2004年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已设立5年,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只有30.7%的 企业得到或正在申请过此项基金,其中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有30%,非成长型中小企业有 30.8%;在有关高科技、高新技术的“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的认证中也只有35%的成长型 中小企业和37.4%的非成长型中小企业申请过或准备申请。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国家制定了 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中小企业的热情并不高,其原因就是我国还缺 乏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有赖于与外界的合作和支持,更

26、需 要有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撑。除此之外,国家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不明显,有关认证申请 程序繁琐等因素也都影响了中小企业创新的热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中小企业认为商标保护和专利保护对企 业的开展非常重要,4.7%的企业认为无所谓;样本企业中平均商标注册数量到达了7.76个, 平均专利注册数量到达了7.86个。从不同成长性的企业来看,成长型中小企业平均注册数量 21.5个,较平均水平高出近14个;平均注册专利数15.85个,较平均水平高出近8个。分地区 来看,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平均注册商标9.1个,平均注册专利8.32个;中部地区平均注册商标2.

27、14个,专利8.57个;西部的地区平均注册商标3.5个,专利3.5个。上述状况说明,目前,我 国中小企业已经开始普遍重视对商标、专利等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知识产权意识明显 提高。同时,企业成长性好的和经济开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 高于企业成长性不好的和经济开展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的中小企业。表5商标、专利注册情况(单位:个)成长型中小 企业平均非成长型中 小企业平均东部地区中 小企业平均中部地区中 小企业平均西部地区中 小企业平均全部问卷企 业平均商标数量21.55.29.12.143.57.76专利数量15.856.368.328.573.57.862.建议阅读材料B

28、arney, J.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growth: Issues, consequences and guidelin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4(2), 235-262.Penrose, E. (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Stevenson, H. H.,& Jarillo, J. C. (1990). A paradigm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1, 17-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