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及管理知识分析课程讲义gbq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会计及管理知识分析课程讲义gbqm.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财务会计上-讲义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集合,它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在于输入的是数据,产出的是信息。因此,会计可以定义为“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葛家澍、唐予华,1983)。(一)会计的作用1会计的作用会计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第一,会计能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经济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企业规范发展。企业会计所提供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
2、面的信息,是所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尤其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比如,对于投资者而言,为了选择投资对象、衡量投资风险、作出投资决策,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需要了解该企业和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所有的这一些,都要会计提供相应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第二,会计有助于考核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企业接受了投资者的投资,就有责任加强经营管理,接受投资者的考核与评价。比如,投资者为了了解企业当年的经营成果和当年的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需要知道当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情况。第三,会计能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企业内部对信息的需求,现
3、代会计已经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通过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分析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可以全面、系统的预测和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发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与其他单位的差距,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层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会计的本质会计界对于会计的本质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国会计界对于会计本质的观点有“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不是经济管理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管理职能,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营管理的核心。这一观点的代表是杨纪琬、阎达五教授。“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
4、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这一观点的代表是余绪缨、葛家澍等教授。二、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一直以来都重视会计准则的建设,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同年10月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组成。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的作用,扮演概念框架的作用;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会计处理进行规范;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作出相应的操作
5、性规定;解释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执行,就实务中碰到的问题作出具体解释。具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第二节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即会计的目标,它决定着财务报告应当向谁提供有用的信息,应当保护谁的利益,决定着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的灵魂,决定着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一、财务报告目标的内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财务会计目标定义为: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现代企业制度强调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投资者的委托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负有受托责任。因此,财
6、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财务报告要求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统一的,投资者出资委托企业管理层经营,希望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管理层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投资者提供回报,从而构成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准则规定的财务报告目标不再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二、财务报告使用者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审计人员、证券交易管理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客户、社
7、会公众等。不同的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重点不一样。例如,债权人十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政府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社会公众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影响等等。总之,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众多复杂,目的各异,要满足他们的需要,首先要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再者应采用定期提供通用财务报告等形式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例题1】财务报告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D.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E.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现金流量有关
8、的会计信息【答案】ABCE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投资者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只涉及企业本身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只涉及企业本身。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管理层要求对营销部门进行考核,会计上必须能
9、加以区分。从会计主体来说,一个企业的营销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范围,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会计核算对象,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确认、会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会计核算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会计的准则体系也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规定持续经营,许多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基础。如企业对固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计提折旧。而在清算的情况下,资产价值则必须按可变现净值计价,负债只能按照资产变现后的实际负担能力清偿。(三)会计
10、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规定了是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割,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从理论上说,只有等到企业所有的生产活动全部结束后,才能最终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允许的,也是行不通的。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就是要确定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截止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以便进行会计核算。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我国的会计期间划分年度和中期,以公历年度作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中期是指
11、短于一年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报、季报和月报。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和以前期间、以后期间,才使不同的会计主体有了记帐的基础,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币值稳定,二是货币反映。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不考虑通货膨胀及其时间价值,即认为去年的一元钱和现在的一元钱是等价。另一方面,企业的一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难以用货币反映,如企业的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但这些信息对于报告使用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为此,
12、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不能用货币表示的信息。二、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
13、发生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是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加以规范的。经过修订后,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列入总则中而不是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规定,其原因是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贯穿于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总过程,属于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层次较高,统驭作用强。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
14、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在会计信息提供时还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整体框架如下图: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一)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未来计划购入的存货违背可靠性的要求。(二)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
15、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三)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例题2】可靠性要求()。A、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B、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C、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E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答案】ABCE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
16、者预测。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作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者的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是决策者与信息相关的联结点。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1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换句话说,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2横向可比,即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可比性
17、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一经确定就不可变更,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变更的:1法律法规的要求2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能更可靠、更相关的反映会计信息。【例题3】下列项目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A、当固定资产价值恢复时,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B、由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全额转回C、由于资产购建完成,将借款费用由资本化核算改为费用化核算D、某项专利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E、由于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的取得,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答案】CDE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
18、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主要实例:融资租赁、合并报表、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关联关系的判断等。【例题4】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B、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C、售后回购业务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D、关联方关系的判断E、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答案】ACD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程度的判断:只要具备下列中的一条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1、量上的判断,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
19、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2、质上的判断,比如净利润指标,其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例题5】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A、或有应付金额符合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条件应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B、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
20、旧C、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D、将长期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E、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答案】ABCE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搜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特征,如果前期已确认的资产预期不能再给企
21、业带来经济利益,应不能将其确认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例如,盘亏的固定资产和存货,会计处理时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但是由于它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应该在本期期末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余额结转至零,不能列支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中。(二)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例题6】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C、资产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D、资
22、产能够可靠地计量【答案】D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必须依法执行。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形成借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交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推定义务是指根
23、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解脱责任的合理预期。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以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
24、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二)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若已不复存在,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
25、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
26、利润构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它是其他会计要素的综合反映。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
27、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日常活动是确认收入的重要判断标准,凡是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确认为收入,反之,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比如,处置固定资产属于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净利益就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为利得。再如,无形资产出租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属于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应当确认为收入,但是处置无形资产属于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净利益,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为利得。(二)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
28、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例题7】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A、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C、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收益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答案】C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
29、济利益的总流出。(二)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定义外,也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二)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
30、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注意:利得和损失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先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影响所有者权益。(三)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例题8】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有()。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B、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
31、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E、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答案】CDE七、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给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面积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
32、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
33、计量等。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4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取得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
34、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二)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第六节财务报告一、财务报告的概念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
35、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最终结果体现,投资者等使用者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财务报告是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媒介和渠道,是沟通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二、财务报表的组成及相关概念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一)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
36、目的是通过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金额及其结构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资产的质量以及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利润分配能力等。(二)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编制利润表的目的是通过如实反映企业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应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金额及其结构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构成与质量。(三)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通过如实反映企业各项活动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从而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特别是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现金流量和资金周转
37、情况。(四)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由若干附表和对有关项目的文字性说明组成。注册企业编制附注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报表本身作补充说明,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全貌,从而有助于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信息,帮助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考虑到小企业规模较小,外部信息需求相对较低,因此,小企业编制的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还应当包括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但是除了财务报表之外,财务报告还应当包括其他相关信息,具体可以根
38、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定。如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社区的贡献、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的决策也是相关的,尽管属于非财务信息,无法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但是如果有规定或者使用者有需求,企业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第二章 货币资金第一节货币资金概述货币资金从本质上说属于金融资产。根据货币资金的存放地点及其用途的不同,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一、库存现金现金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即存放于公司出纳手中的属于企业的现金。广义的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等。本章所指是指狭义的现金。二、银
39、行存款根据有关结算办法规定,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可以采用的几种方式来办理转账结算: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证等,其中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适用范围:(1)同城:支票、银行本票(2)异地:托收承付、汇兑(3)同城和异地均可:汇票、委托收款、信用卡(4)信用证主要用于国际结算三、其他货币资金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些资金的存款地点和用途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这些资金在会计上统称为其他货币资金。(一)外埠存款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采购或零星
40、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该帐户存款不计利息,除采购员可以支取少量差旅费外,一律转帐,只付不收。(二)银行汇票存款:企业为取得汇票而存入银行的款项。(三)银行本票存款:企业为取得本票而存入银行的款项。(四)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企业为开具信用证而存入的款项。(五)信用卡存款(六)存出投资款: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投资的货币资金。第二节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一、库存现金业务的会计处理(一)要点、难点库存现金核算的难点在于期末盘点时出现溢余或短缺时的会计处理,它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盘点发现时的处理,二是批请有关人员审批后的处理。要点:现金溢余部分计入“营业外收入”,短缺部分计入
41、“管理费用”。要注意的是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而理所当然的认为现金的短缺计入“营业外支出”。(二)相关的会计分录1现金溢余的处理(1)发现现金溢余时借:现金(现金溢余的金额)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报请有关人员审批处理意见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其他应付款(查明原因应付金额)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金额)2现金短缺的处理(1)发现现金短缺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现金(现金短缺的金额)(2)报请有关人员审批处理意见后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承担)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保险赔款)管理费用现金短缺(无法查明原因部分)贷:待
42、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例题1】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处理时,应借记()科目A、待处理财产损溢B、现金C、其他应收款D、营业外收入【答案】A【例题2】当发现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时,应贷记()A、待处理财产损溢B、现金C、其他应收款D、管理费用【答案】B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并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如吸收存款的单位已宣告破产,其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的部分,应当作为当期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借:营业外支出(无法收回的银行存款金额)贷:银行存款三、其他货币资金的
43、会计处理其他货币资金实质上就是银行存款,只是在会计核算上所采用的会计科目名称不一致而已。(一)会计处理步骤:1将款项从银行转入其他货币资金帐户;2使用该帐户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3特定的经营活动结束后,清理其他货币资金帐户。(二)相关的会计分录(以外埠存款为例)1款项汇往外地开立采购专户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贷:银行存款2支付采购款借: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3采购任务结束后,余款转回借:银行存款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第三节货币资金管理与控制一、货币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原则(一)严格职责分工(二)实行交易分开(三)实施内部稽核(四)实施定期轮岗制度二、国家有
44、关货币资金管理的规定(一)现金管理办法1现金的使用范围(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频发给个人的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款项(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人行的其他规定2不属于上述现金结算范围的款项支付一律通过银行转帐结算。上述的现金使用范围,可以归纳为:(1)支付给个人的款项(2)结算起点以下的(3)人行的其他规定(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1银行存款帐户的有关规定(1)基本存款帐户:办理日常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帐户。(2)一般存款帐户:在基本户以外的银行开立的附属非独立核算帐户,不能办理
45、现金支取。(3)临时存款帐户:因临时经营需要开立的帐户,可办理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4)专用存款帐户:特定用途需要而开立的帐户。2银行结算纪律(1)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2)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3)不准无理由拒付款。(4)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帐户。(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规定1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2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并根
46、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3单位对货币资金业务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4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相关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5单位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6单位应当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2)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3)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4)票据的保管情况。【例题3】关于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B、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C、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D、单位负责人的印章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