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总结fdk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类总结fdkt.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
2、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4.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
4、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4.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5.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5.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5.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
5、的比率是:利润率。 5.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5.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5.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5.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5.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6.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商业资本。 6.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 6.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4、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
6、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 6.5、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6.6、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6.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8、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绝对地租。 6.9、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1、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 7.2、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7.4、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7.5、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 7.7、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和广泛发展。 7.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7.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间接调控。 8.1、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8.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8.3、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8.4、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从商业资本国际化到借
8、贷资本国际化再到产业资本国际化。 8.5、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8.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矛盾和争夺。 8.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 8.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 9.1、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垄断。 9.2、垄断资本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使技术进步的:动力减弱了。 9.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缓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9.4、食利国是指:依靠资本输
9、出进行剥削和掠夺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9.5、私人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9.7、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政治统治的手段是:暴力镇压群众和推行改良主义。 9.8、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垄断资产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0.1、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0.2、资本主义既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又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这是指: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现代工人阶级。 10.3、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
10、义社会高级阶段。 10.4、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0.5、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10.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按劳分配。 10.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10.8、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于不同部门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10.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0.10、配弟(政治政治学之父)“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10.11、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1、产业结构的涵义
11、: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澳塔哥大学教授阿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三次产业” 这一概念。中 国第一产业 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行业第三产业 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一般是指广义的服务业3、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一是资源总量、结构、相对价格以及可移动性。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包括:以生理性要求为主导的需求阶段人均GNP3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阶段;追求便利和机能的需求阶段人均GNP300美元以上的收入阶段;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需求阶段人均GNP15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阶段。三是国际关系的变
12、化:竞争性进口,即通过进口品的价格机制使国际市场上价廉物美的产品替代国内同类相对高价产品。补充性进口,即在国内某些产业的生产受某些关键的供给品制约时,通过对这些关键产品和设备的进口来补充国内生产的不足。进口替代,即为了缓解国内某些产业的生产对国外进口品的长期依赖,通过进口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国内生产,以替代进口品。出口导向,即本国某些产业以国际市场信号为导向,国内生产体系的运转。经济国际化,即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循环,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上几者的区别是重要考点,注意区别)四是资源的转换率。4、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配弟克拉克定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3、世行前副行长钱纳利等研究发现,超过人均300美元的临界点,制造业的附加值份额才会超过初级产业。超过人均800美元的以后临界点,工业中就业份额才开始超过初级产品中的就业份额。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倾斜于劳动力;在工业结构趋向重工业化时,工业结构是以资本密集为主的;随着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技术(知识)又将成为工业资源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界定:一般做法是,把研发费用占某一产业总值5%以上或劳动力中有5%以上的自然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专家的产业称为密集型产业。把两项指标超过10%的产业称之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二、产业组织产业是一系列相关企业的集合。产业经济是指发生在产业中的
14、经济活动,不包括纯技术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企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出现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当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这时企业便诞生了。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创造的生产力是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一经产生,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较之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它能够进行更有效率的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些关系在现实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就是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它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体。1.市场结构的含义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
15、系的特征和形式,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包括:卖方之间的关系;买方之间的关系;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2.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1)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垄断,竞争程度最高的市场。它的主要特征是:产业集中度很低。 产品同一性很高。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完全信息。(2)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任何竞争,主要特征是:产业绝对集中度为100%,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品的企业。没有替代产品。进入壁垒非常高。 (3) 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主要特征是:产业集中度高,产业市场被少数大
16、企业控制。企业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4) 垄断竞争市场 它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主要特征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有差别,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企业能自由进入退出市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的战略性行为。 企业的市场行为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和直接目的的市场价格行为,包括价格竞争行为和价格协调行为。 2以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内容的促
17、销行为,如广告行为。 3以产权关系和企业规模变动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如兼并行为。 4企业技术进步。纵向一体化指上下游企业的控制权合二为一,进行一体化的经营决策。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提高技术效率、节约交易成本、保障供应、避免政府干预。 价格约束是指在特定流通渠道内的上下游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各方的采购、销售价格进行限制,从而达到控制渠道关系、分配渠道内利润的目的。常见的价格约束的形式有:1特许费。2转售价格维持。制造商在契约中对零售价格做出最高或最低限价的规定。 3歧视性价格折扣。 4进场费。一般经济越是发达,连锁店的规模越大,进场费也就越高常见的非价格约束的形式有:1制造商限制
18、销售商的顾客覆盖范围2制造商规定销售商不许经营与制造商商品直接竞争的商品3销售商对供货商采取的限制其销售对象的行为4制造商强迫销售商购买其它产品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为协调产业结构内部比例关系并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政策措施,其要求是根据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提示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过程,并按照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规律确定主导产业部门及其在产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1、货币及其形态货币的四大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功能、价值贮藏手段。2、金融工具信用及信用形式。信用是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所谓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信用可分为商业
19、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商业信用赊销商品,预付货款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其在现代经济信用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占有主导作用。国家信用国债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形式多种多样。金融工具和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包括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仅有股票一种)。金融工具按金融市场交易偿还期划分,可分为长期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短期的金融工具又称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包括本票、汇票、支票、大额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政府公债等;长期金融工具是指资本市场上的的金融工具,包括中长期政府公债和股票。(易出选择题,记往资本市场
20、的比较少的两个,其余就是短期的)3、利息和利率引起利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变动、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了解利率变动对经济运行发生的调节和杠杆作用。特别要注意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利率变动和物价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价格和利率的反向变化。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导致物价和利率的同方向变化。二、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及其分类。重点要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2、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执行货
21、币政策的重要场所。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有三种方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率和公开市场业务。3、证券市场。证券流通市场包括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场、场外市场、二板市场。4、证券交易。包括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股价指数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三、金融机构1、金融机构的构成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专业银行是经营指定范围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的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等等。非银行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2、商业银行3、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4、货币政策。货币
22、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有以下三种: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一、国际经济贸易和WTO1、经济国际化的趋势经济国际化有如下表现: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和广阔方向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在克服保护主义障碍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更加频繁,突出表现在资本流动异常活跃,资本流动已经替代国际贸易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的的推动力量;区域一体化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3、国际贸易服务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即相对于有形贸易的一切无形贸易,它除了包含狭义国际服务贸易概念的所有内容外,
23、还包括海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4、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有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5、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关贸总协定的最基本的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市场开放原则。1993年,关贸总协定主持的乌拉圭回合谈判顺利结束,决定成立WTO。6、WTO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与本国相比)最惠国待遇;(与其他国相比,注意二者的区别);透明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贸易原则。运行机制:部长级会议是WTO的最高决策机构。7、对外开放的战略模式选择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这种战略模式强调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
24、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进口替代型。是指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替代进口。出口导向型。也称出口主导。其中对原来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的国家,则称为出口替代,即用加工的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并以此推动本国的工业化。(重要考点,注意区别)1、国际收入与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入平衡表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帐户:经常性帐户、资本项目账户、平衡项目帐户。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季节性和偶然性的失衡;周期性的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不稳定的投机与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自动调节机制分为三类:汇率调节机制;收入调节机制;货币调节机制。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性措施:外汇缓冲政策;汇
25、率调整政策;需求管理政策;直接管制政策。3、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要掌握汇率对进口贸易、国内物价、国内生产、就业水平、产业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按结构分,跨国公司可分为:横向型跨国公司、垂直型跨国公司、混合型跨国公司。1、宏观经济总量指标1936年英国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建立。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国民生产净值(NNP)由国民生产总值减占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消耗得到的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NI)这里的国民收入是狭义的,指全部要素的收入,在数量上等NNP减去政府的间接税;个人
26、收入(PI)是经过再分配的国民收入,在数量上等国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加上政府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个人可支配收入(DI)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个人收入减支所得税。居民用它进行消费和储蓄。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总产出减去政府的税收再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GNP价格矫正指数。它是名义GNP对实际GN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价格总水平的上涨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2、总需求总需求是指对一国总产业的意愿总购买。在封闭经济中,总需求包括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需求。如果考虑开放经济
27、,则需要考虑加上出口需求。3、总供给总供给是指一国全部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量。在封闭经济中,总供给等消费加储蓄加税收之和,如果考虑开放经济,则要加上进口。总供给的问题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即就业量。它受到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的影响。4、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在市场经济中,总需求是决定总供给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曾经把个别商品的出售形象地比喻为“惊险的跳跃”。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劳动和资本常常被看作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2、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粗放
28、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粗放型增长,是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效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3、经济周期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不可能表现为直线式的增长,而是呈现一定的波动。在时间序列,一国经济总量呈现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的变化。这种经济现象称为经济周期(亦称经济波动、商业循环)。特征:不仅表现在个别部门上,而是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上;可以把一个经济周期看成四个首尾衔接的阶段;具有反复性。机制主要有: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投资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对经
29、济活动的影响。4、经济波动的自发性经济扩张和收缩存在累积效应。累积效应是由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交织产生的。乘数理论指出:单位自发性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支出连锁地增加,从而使总产出以一种放大的形式增加。由于经济波动的自发性,完全避免经济波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政府应可以尽可能减少经济波动。最明显的政策主张有两个:一是凯恩斯的政策,其特征是相机抉择。二是货币主义的政策,其特征是单一的货币规则,即通过稳定的货币发行使经济保持稳定。三、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一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也称为经济萧条。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滞胀: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的
30、并存。通货膨胀有以下效应:再分配效应;产出效应;投机效应。四、宏观调控(鉴于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考生应把此部分内容作为2009年的重要考点进行复习)1、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等手段,对总需求、总产出施加影响,促使宏观经济运行优化。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降低税收都会使总需求扩张,所以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则是紧缩性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的政策。增加货币量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也称
31、双松政策。影响:使总产出有较大的增加,而对利息影响较小。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也称双紧政策。影响:对抑制总需求有很好的效果,对利息影响较小。扩张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提高。紧缩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下降。(注意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4、收入政策效应。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时候,政府往往采用限制物价和工资上涨的政策。这种政策称为收入政策。1、效用和边际效用边效的指最后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效用。2、需求和供给均衡价格被认为是经过市场的供应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即“看不见的手
32、”的作用。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4、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解释和差异曲线序数效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购买受到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的约束,这种约束可以消费可能线或预算线描述。把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结合,它们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二、生产者理论1、利润与成本短期成本包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注意重点掌握);平均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总成本。2、边际产量递减与规模报酬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地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追加的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将越来越小。掌握该规律对我们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有重要意义。(要学会用此
33、规律分析问题)3、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4、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我们称能够获得最大限量利润的产量称为均衡产量。均衡产量应该是使边际收益等边际成本的产量,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边际收益。三、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1、现代企业组织和制度从企业的资产组织形式看,企业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的社会化和量化)。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关,它是股东行使权力、表达意志的场所。董事会作为公司法人,具有对公司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重大经营决策权,但不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直接负责经营管理的是由董事会任命的总经理。监事会是同股东大会选出的公司监察机构。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偏离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主要主要三种:销售收入最大化;经理效用最大化;内部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