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视角下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视角下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行政法视角下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p 【摘要】:p 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文章从行政法的角度论述了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认为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行政法律关系,分析p 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的各个要素,指出高校作为行政主体时所做出的行政行为均为外部行政行为,建议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并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从根本上保护作为行政相对人身份时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关键词】:p 法律关系 外部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 被授权组织作者简介李赵奎(1971- ),男,陕西蒲城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警察二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陕西 西安 710043)中图分类号G647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_)30-0178-02一、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存在哪些法律关系,理论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比较统一的观点大概包括: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综合性的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具有特别权力因素的公法关系、契约关系。在这些法律关系中,我比较赞同综合性法律关系的观点,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在不同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内部管理关系等。(一)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政关系,是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所形成的行政法上的权
3、利和义务关系。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并有权行使行政权,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义务不对等,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公立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原本不享有行政权力,但在实际运行中,为了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目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有关法律法规授权高校享有一定的行政权,这类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位管理条例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高校在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教育行政权时,其身份属于行政法上的被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这时,高校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行政权力,产生的法律责任由高校自己独
4、立承担。在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高校与学生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具有管理权、指挥权、教育权和依法为学生服务的职责,学生则享有辩论权、陈述权、听证权、知情权及救济权等,同时承担着服从、接受等法律义务。高校和学生在权利义务上不对等,作为高校享有更多的权力,学生则承担着比较多的义务,高校和学生之间形成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服务与被服务的法律关系。(二)高校与大学生之间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其内容主要是围绕教育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高校享有的教育行政权以及和教育行政权相关的行政权力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招录权、发放毕业证书
5、和学位证书的权力、发放报到证书的权力、对学生的处分权、奖励权、学费的减、免、缓交权以及依照国家政策的各种困难补助权、奖学金的评定及发放权、评优选干的权力,还包括组织安排考试的权力,决定补考、免考、缓考、重修、留级等权力,决定延迟毕业的权力等。这些权力既是一种权力又是一种职责,学校必须依法、合理行使这些权力和职责,才能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目的,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高校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大学生处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更多的是履行接受和服从的义务。同时也享有陈述权、辩论权、知情权、救济权、听证权和举证权、委托权等权利。二、行政法律关系中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状分析p 从上面的分析p 可以看
6、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高校享有更多的行政权力,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大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现行救济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很容易被侵犯,而且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救济,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高校作为管理者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有权制定政策,作出决定。在实际管理中,学生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寻求法律救济,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有一部分人告到了法院,法院不受理。此外,还有法律法规规定的申诉制度在制度的设计上存在缺陷,难以令人信服,当学生受到取消入学资格、开除学籍或其他处分处理决定时,很少有人选择通过申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
7、法权益。学校作出许多决定时缺乏透明度,往往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缺少调查、讨论、听证和公告等民主程序。这些问题的存在,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大学生行政法律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不知道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自我保护,对学校的处理结果纵然不能接受,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忍气吞声,被动接受。其次,学生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学生认为状告学校不仁不义,同时还有畏惧心理,认为学校处于强势地位,告也会失败。第三,现行申诉制度存在缺陷。试举一例说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学生管理规定)中第六十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
8、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这条虽然规定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但对于组成人员的比例、人数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对于委员会的表决处理形式,表决方式、各部分组成人员的地位、遵循的原则等都没有具体的规定。这种情况极易造成领导一言堂,其他人只是点缀和陪衬,很难有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第四,对高校行政行为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成为法律救济的瓶颈。这也是目前造成大学生权利保护困难的根本原因。有人认为高校做出的行政行为有两类: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有对学生的招收录取行为、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行为等,而内部行政行为包括对学生的处分及处理行为,考
9、试管理、学籍管理行为,奖励行为及其他行为。学生对外部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进行救济。而对于内部行政行为,只能通过申诉解决,不能进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学生管理规定也作了这样的规定。第五,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各地执法不一。现行的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中对于高校的行政行为都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造成各地法院执法不一致。同样的案件,有些地方的法院受理,有些不予受理,给学生维权造成一定障碍。三、行政法律规范中大学生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思路与对策(一)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积极维权的思想首先,对在校大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法律知识结
10、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其次,熟悉自己在大学阶段的角色和地位。大学生身份是学生,是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是其根本任务。同时,大学生的身份不同于中学生、小学生,在其考入大学以后,户籍转入学校,农村户籍变为城镇居民户籍,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具有一定的特殊资格,以前为国家干部身份,现在在就业、公务员招考、各类国家资格考试等方面都有学历和文凭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综合的,包括民事法律关系、内部管理关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应分清属于哪种法律关系,自己具有哪些合法权益。最后,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11、在大学学习期间,当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时,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协商、调解、申诉、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提高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强化教育服务功能首先,严格依法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教育行政权,提高行政管理能力。高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在教育行政权的行使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形式、时限及步骤行使行政权力,保证做出的行政管理行为合法、合理,严禁滥用职权、越权行政。其次,强化教育服务功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社会效果。作为教育机构,高校应做好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起服务学生、为学生负责的意识和教育理念。第三,
12、提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狠抓业务,加强培训,严格要求,科学考核,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保证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质量。第四,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监督机制,增强责任意识。高校应建立独立规范的教学、管理监督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制定相应的过错追究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行政管理效果。(三)修改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有关机构和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首先,明确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学生代表、教工代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人数,组成人员中各部分人员所占的比例及产生的方式。处理申诉的原则以及处理学生申诉的具体程序,具体
13、包括各部分人员在处理申诉中的地位、意见或观点的效力,拟被处分学生的陈述和辩解权利、行使的方式,表决的方式等。其次,将教育行政部门对申诉的处理程序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处理申诉的机构,机构的人员组成,处理申诉的步骤与方式,处理结论的形式与内容以及如何答复等。(四)界定并规范高校与大学生之间行政行为的救济途径在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是否存在内部行政行为?哪些是内部行政行为,哪些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目前尚难有定论。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其切身利益,立法上可先作一些过渡性的规定。初步的考虑为:首先,将影响学生基本权利、实体权利或使其权利义务产生根本性的重大变更的行政行为,直接规
14、定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中。这类行政行为包括:拒绝录取、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留校察看、开除学籍、不予颁发毕业证、学位证等行为。其次,分阶段进行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工作,将重大的教育行政行为逐步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对大学生重大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的处理结果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必要从立法上对其进行规范与完善。在行政诉讼法中直接规定条件还不成熟时,实践中先进行积极的摸索,最高人民法院可作出相关的司法解释。最后,对其他行政行为,如违法、违纪的处分行为,行政奖励行为等,仍按修订完善后的申诉程序处理,以便快捷、及时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参考文献】:p 1褚宏启.论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_(3).2蒋少荣.略论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3).3李静蓉,雷五明.论学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_1(1).4庞本.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的法律问题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_(6).5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_(4).6程雁雷.公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_5.7朱孟强.我国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研究述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7(3).8康琳娜.高校学生管理权的制度规约J.教育探索,2021(1).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