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施工组织方案防汛指挥中心总用地面积为10000.05m2,包括防汛指挥中心办公楼、防汛物资储备仓库、门卫及其它附属建筑。防汛指挥中心办公楼为一级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共十层,总建筑面积为11650m2;防汛物资储备仓库为二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3290m2。大楼按智能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办公楼主要设主控中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以上系统通过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大楼的信息管理自动化。三防大楼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又切实可行的服务系统。其中除了考虑其先进性和可靠性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其实用性和经济性;保证三防大楼建成后将
2、成为功能完善、管理方便具有高度智能化的三防大楼。设计原则*智能化系统以安全性设计为核心。*高度的安全性设计与方便使用的完美统一。*灵活开放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今后的三防大楼局域网系统提供平台。*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智能系统。*完善的三防大楼物业管理功能。*高速的网络传输速度,支持视频多媒体的宽带应用。*将先进的计算机、通信、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编辑依据海南省三防指挥调度中心建筑平面图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GY/T106-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3、范 GB/T 503112000通信系统机房设计 GBKJ-90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3122000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 YD/T926.1-97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 DB31/219.1-1998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 商用建筑物布线标准 EIA/TIA 568A用户建筑通用布线标准 ISO/IEC 11801 CLASS E DRAFT民用建筑线缆标准 EIA /TIA
4、 56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 -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其他设计规范及标准见相关资料本设计方案设计的智能化建筑具备先进的设备,配有先进的光纤光缆通讯网络,卫星电视网,安保监控系统,楼宇控制系统,会议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体现出现代化的气息。工程体现了多工种的配合,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为保证工程按时完工,需要有严密的科学组织,具备专项技能的技术队伍和周密的施工计划,才能确保该工程达到优秀。海南三防指挥中心弱电工程主要由主控中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五部分组成。2 施工组织2
5、.1 施工组织和管理1、 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从银行、商业、工矿企业、服务业等行业中迅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产业延伸到现代建筑的建设中来,是十分有价值有意义。南珠电控愿意在配合大楼建设的同时,选派具有实践经验的现场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组织科学和全面的领导及管理施工,从而完成该试点项目。2、 南珠电控将把该项目列入专项责任制管理,委派项目经理跟踪项目进展,保证工程的协调一致,作到有序合作,科学地管理工程进度、质量,从而确保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3、 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建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专职质量安全员责人材料与物资的管理综合技术培训及技术支持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施工安全保卫系统施工背景音响与紧急
6、广播系统施工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施工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施工移动通信中继系统施工弱电综合管线系统施工计算机网络系统施工电梯管理子系统施工中水回用子系统施工弱电机房工程、防雷及接地系统施工各施工工种工艺各专业工种班组4、 在该项目中南珠电控决心在土建等工程的配合下,以先进的技术、优良的设备、完善的施工工艺,按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认真负责地完成本工程项目,并达到优良智能建筑的评定标准。5、 确保工程工期质量的组织管理l 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到位工作,将召集该项目各负责人,并由公司技术总监及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根据工程进度每半月或一月组织工程技术配合协调会,并邀请建设方、设计方、质监
7、方参加并协调施工进程和工程质量问题。l 由项目经理根据各工种编制工程进度表,按甲方标书要求在土建竣工后完成的工程任务。根据整体工程进度安排进场后和土建竣工后的施工进度表。l 合理安排施工劳动力的投入,作到科学、合理地调配劳动力,保证交叉施工工序的进程,有条不紊的指挥好劳动力的进场,并作好施工人员的安保、质量教育。l 公司安保质监负责人定期参加现场协调会,提出每一阶段安保、质监的要求,确保工程按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工程质量要求完成本项工程,以达到投标要求的总目标。2.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按建设单位提供的条件,布置好现场设备和施工材料的堆放以及施工用电用水,并办理有关进场人员的各项手续,发放南珠
8、电控工作人员的工作证,控制人员的进出。2、 组织专项施工班组人员的图纸交底,做好施工过程中自检纪要,并明确各专项的施工意图。3、 组织各项施工材料的采购,需送样给甲方监理认可后,才能封样采购;并在到货后组织质量检查,当出现不可抗力因素而需更换材料品种,必需得到甲方及监理,设计方的认可方可更改。4、 落实施工机械及工具,周转材料和必备用品的供应。5、 按图纸要求勘察现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6、 作好放线、翻样、定位等基础工作,与施工员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以利于统一指挥。7、 发放有效证件,安全防护用品,并设置安全用电箱,布置施工现场指挥办公室。8、 检查安全情况,作好各入出口处安全防护
9、,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3 主要技术质量、安全措施3.1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1、 项目施工班组必须依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校对施工图,做好三级技术交底,力争在工程实施中出现因技术质量问题出现返工。2、 施工现场材料员严把材料质量关,拒绝一切“三无”产品材料进入现场,所有进场材料产品及时验收、核对,必须符合设计和工质量的要求,作好送检、封样材料的准备工作。3、 项目部经理认真作好班前班后技术指导工作,严格把好施工技术复核及分项工程,隐蔽工程的验收,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 项目实现质量否决权,专职设置质量员,执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的跟踪管理,及时会同甲方监理抓
10、好质量工作。5、 及时作好技术资料的整理,做到与施工同步真实。6、 根据工程特点,交叉项目及关键施工部位进行有效分解和单项详细分条,经公司主任工程师批准实施。7、 明确岗位责任制,谁施工谁负责,做好工程质量创优意识,做到精心施工。3.2 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1、 建立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项目的主要安全目标投影定各级安全责任制,签约责任书。2、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安全教育。3、 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监督力度,设立安全员负责日常作业的安全工作,确保人生安全。4、 关键及危险施工工序,施工员必须亲临现场并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交底,作好安全记录。5、 严格执行
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GBJ59-99)的安全要求。3.3 确保消防安全措施在施工中应体现消防安全的目的,在抓安全生产的同时应同时抓文明施工,增强消防意识,严格工程施工规范。1、 项目开工前组织一次消防安全的教育会,加强施工人员的消防意识。2、 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法规“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3、 设置消防监督员,每天做好消防记录。4、 施工现场根据需要配备灭火器材,施工人员必须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5、 严格用电管理,特别对电焊作业进行监督,每天下班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相互监督,杜绝火灾隐患。3.4 施工文明措施1、 在施工现场办公室悬挂工程项目图,施工进度表,工程完成情况,安全技术措施,
12、防火告示牌,公司对工程项目的目标口号。2、 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表,去向告示牌。3、 工程资料技术文档,各类会议纪要,有序存放便于查找。4、 现场办公室,清洁有序,道路畅通。5、 工程分项完工清理现场,不要随地大小便,到指定的吸烟区吸烟。6、 实行挂本公司上岗证上岗制度,严禁酒后上岗及各类不文明的行为在施工现场出现。7、 前后施工矛盾,要相互尊重,协商处理,重要的事情由项目经理进行协调。8、 讲卫生,交班前进行现场卫生清理工作。4 专业施工方案弱电系统的设置以“争创精品工程”为要求,以前瞻性整体设计为指导思想。在管网设置方面将保证整个系统今后能扩展到领先程度。4.1 海南省三防指挥调度中心弱电施
13、工要求1、 机房内设备进行安装前要求所有配套设施均已到位,并通过双方验收确认。2、 系统应严格按照系统设计和设备安装规范进行施工。3、 系统施工安装完成后,用户端能够实现各子系统的设计功能。管理中心能接收到各子系统随时传来的信号并由中心控制设备实现相应处理。各子系统具备系统设计要求的功能。4、 各阶段完工联系单在各阶段完工后,从甲方处获得阶段完工联系单。5、 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需形成工程联系单。6、 设备安装规范及验收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参照以下有关法规进行。l GBJ300-88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l GBJ303-88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l GA/T75-9
14、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l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l GB/T16677-1996 报警图像信号线传输装置l GB/T16572-1996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l GB/T12663-90 防盗报警的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l 国家技术监督局报警工程验收标准l IAB、RFC793/791 TCP/IP通信协议标准l ISO7498-2N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标准 l 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l HG/T20537-95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l GB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l 出产单位所提供的有关产品安装调试的技术规范l 设计单位提出
15、的施工技术要求l 出产单位所提供的有关产品安装调试的技术规范l 设计提出的施工技术要求4.2 施工内容4.2.1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环境检查1.1 应对交接间、设备问、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1.1.1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1.1.2 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1.1.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1.1.4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1.1.5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
16、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1.6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注: 若环境不符合以上要求,可通知甲方联系整改或做出施工记录请甲方认可。器材检验1.2 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1.2.1 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1.2.2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并通知产品部。1.2.3 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1.2.4 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注:以上所有器材资料、证书、证明
17、均由项目组分档保管,以便甲方及监理单位检查及作为竣工文档之用。1.3 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1.3.1 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1.3.2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1.3.3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1.3.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测试要求如下:1.3.4.1 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 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1.3.4.2 长度测试:要求对
18、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 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 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1.3.5 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3.5.1 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1.3.5.2 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1.4 接插件的检验要求如下:1.4.1 配线模块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检查塑料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4.2 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1.4.3 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1.5 配线
19、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5.1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1.5.2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1.6 有关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检验1.7 机柜、机架安装要求如下:1.7.1 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7.2 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1.7.3 机柜、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1.8 各类配线部件
20、安装要求如下:1.8.1 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1.8.2 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1.9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安装要求如下:1.9.1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1.9.2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9.3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座盒的固定方法按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预置扩张螺钉固定等方式。1.9.4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1.9.5 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
21、端设备类型。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1.10 细线的敷设1.10.1 缆线一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1.10.1.1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1.10.1.2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1.10.1.3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1.10.1.4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工作区为1030;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1.10.1.5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10.1.5.1 非屏蔽4
22、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1.10.1.5.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1.10.1.5.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1.10.1.5.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1.10.1.6 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表5.1.11的规定。1.10.1.7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见表5.1.12的规定。 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通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表5.1.11 对绞电缆与电力线最小净距 条 件最小净距(mm)380V2kV
23、A380V255kVA380V5kVA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130300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70150300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注80150注: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l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表中对绞电缆如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并符合设计要求。表5.1.12 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垂直交叉净踞(mm)避雷引下线1000 300保护地线 50 20热力管(不包封)500500 热力管(包封)300300给水管 150 20煤气管 30020压缩空气管 150 201.10.2 预埋线槽
24、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10.2.1 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1.10.2.2 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一60,弯管道应为40一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一30。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1.10.3 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10.3.1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0m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1.10.3.2 槽内
25、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1.10.3.3 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1.10.3.4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1.10.3.5 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1.10.4 采用吊顶支撑
26、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1.10.5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1.11 保护措施1.11.1 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11.1.1 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如下:1.11.1.1.1 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1.11.1.1.2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
27、,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1.11.1.1.3 过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水功能。1.11.1.1.4 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1.11.1.1.5 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接线盒间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1.11.1.2 暗管保护要求如下:1.11.1.2.1 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1.11.1.2.2 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1.11.1.2.3 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
28、过15m应设置过线盒。1.11.1.2.4 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1.11.1.2.5 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1.11.1.3 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1.11.1.3.1 线槽之间应沟通。1.11.1.3.2 线槽盖板应可开启,并采用金属材料。1.11.1.3.3 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度不宜小于70mm。1.11.1.3.4 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1.11.1.4 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保护要求如下:1.11.1.4.1 桥架水平
29、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1.11.1.4.2 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1.11.1.4.3 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1m。1.11.1.5 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1.11.1.6 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1.11.1.7 金属线槽接地应符
30、合设计要求。1.11.1.8 金属线槽、缆线桥架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有防火措施。1.11.2 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11.2.1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1.11.2.2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1.11.3 建筑群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缆线终接1.12 缆线终接的一般要求如下:1.12.1 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1.12.2 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1.12.3 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1.12.4 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1.12.5 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
31、标,不得颠倒和错接。1.13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13.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1.13.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规定。在两种连接方式中,首推A类连接方式,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1.13.3 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1.14 光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14.1 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盒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
32、艺要求。1.14.2 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1.14.3 光纤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1.14.4 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表6.0.3的规定。表6.0.3 光纤连接损耗光纤连接损耗(dB)连接类别多 模 单 模 平均值 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 熔接 015030150.31.15 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15.1 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1.15.2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l0m。工程电气测试1.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
33、系统性能测试,其中电缆系统测试内容分为基本测试项目和任选项目测试。各项测试应有详细记录,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测试格式如表7.0.1所示。 1.17 电气性能测试仪按二级精度,应达表702 测试仪精度最低性能要求到表7.0.2规定的要求。表7.0.1 5类及光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记录序号编号内容记录电缆系统光缆系统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接线图衰减近端串音(2端)电缆屏蔽层连通情况其它任选项目衰减长度测试日期、人员及测试仪表型号处理情况表7.0.2 测试仪精度最低性能要求序 号 性 能 参 数1100兆赫(MHz)1随机噪声最低值6515log(f100)dB2剩余近端串音(NEXT
34、)5515log(f100)dB3平衡输出信号 3715log(f100)dB4共模抑制 3715log(f100)dB5动态精确度 士0.75dB 6长度精确度 土1m土47回损 15dB注:动态精确度适用广从0dB基准值至优于NEXT极限值10dB的一个带宽,按60dB限制。1.18 现场测试仪应能测试3、5类对绞电缆布线系统及光纤链路。1.19 测试仪表应有输出端口,以将所有存贮的测试数据输出至计贸机和打印机,进行维护和文档管理。注:可作为测试档案和竣工资料。1.20 电、光缆测试仪表应具有合格证及计量证书。工程验收 1.21 竣工技术文件按下列要求进行编制。1.21.1 工程竣工以后,
35、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验收以前,将工程竣工资料交给建设单位。1.2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21.2.1 安装工程量;1.21.2.2 工程说明;1.21.2.3 设备、器材明细表;1.21.2.4 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图;1.21.2.5 测试记录(宜采用中文表示);1.21.2.6 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1.21.2.7 随工验收记录;1.21.2.8 隐蔽工程签证;1.21.2.9 工程决算。1.21.3 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1.22
3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按附录A所列项目、内容进行检验。1.23 在验收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应由验收机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办法。1.2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如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应按专项进行验收。阶 段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验收方式一、施工前检查1、环境要求(1) 土建施工情况:地面、墙面、门、电源插座及接地装置;(2) 土建工艺:机房面积、预留孔洞;(3) 施工电源;地板敷设施工前检查2、器材检验(1) 外观检查;(2) 型式、规格、数量;(3) 电缆电气性能测试;(4) 光纤特性测试施工前检查3、安全、防火要求(1) 消防器材;(2) 危险物的堆放;(3) 预留孔洞防火措施施工
37、前检查二、设备安装1、交接间、设备间、设备机柜、机架(1) 规格外观;(2) 安装垂直、水平度;(3) 油漆不得脱落、标志完整齐全;(4) 各种螺丝必须紧固(5) 抗震加固措施(6) 接地措施随工检验2、配线部件及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1) 规格、位置、质量(2) 各种螺丝必须紧固(3) 标志齐全(4) 安装符合工艺要求(5) 屏蔽层可靠连接随工检验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表A 检验项目及内容 注:系统测试内容的验收亦可在随工中进行检验。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B01 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1.基本链路连接应符合图B.0.1-1方式。 2信息连接应符合图B.0.
38、1-2方式 。B02 测试包括以下内容:1.接线图测试,主要测试水平电缆终接工作区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及交接间配线设备接插接线端子间的安装连接正确或错误,具体如图B.0.2所示。 图B.0.2接线图1、 测试长度应在测试连接图所要求的范围之内。2、 在选定的某一频率上信道的衰减量应符合表B.0.2-1和表B.0.2-2的要求,信道的衰减包括10米(跳线、设备接线之和)及各电缆段、接插件的衰减量的总和。表B.0.2-1 信道衰减量频率(MHz)3类(dB)5类(dB)10042254007345800102631000115701600149922000-1032500-1143100-12862
39、00-18510000-240 注:总长度为100米以内.表B.0.2-2 基本链路衰减量频率(MHz)3类(dB)5类(dB)1003.22.14006.14.08008.85.7100010.06.3160013.28.22000-9.22500-10.33100-11.56200-16.710000-21.6 注:总长度为94米以内. 以上测试是以20为准,在3类对绞电缆时,每增加1则衰减量增加1.5, 对5类对绞电缆,每增加1会有0.4的变化。3、 近端串音是对绞电缆内,二条线对间信号的感应。对近端串音的测试,必须对每对线在两端进行测量。某一频段上,线对间近端串音应符合表B.0.2-3
40、和表B.0.2-4的要求。表B.0.2-3 信道近端串音(最差线间)频率(MHz)3类(dB)5类(dB)100391600400293506800243456100022744016001934062000-3902500-3743100-3576200-30610000-271 注:最差值限于60dB.表B.0.2-4 基本链路近端串音(最差线间)频率(MHz)3类(dB)5类(dB)100401600400307508800259471100024345516002104232000-4072500-3913100-3766200-32710000-293 注:最差值限于60dB.B03
41、 所有测试结果应有记录,并纳入文档管理。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C01 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C02 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1 对整个光纤链路(包括光纤和连接器)的衰减进行测试; 2 光纤链路的反射测量以确定链路长度及故障点位置。C03 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1 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1。2 在一端对2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2。C04 光纤链路系统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C05 文档的保存和管理要求同B03。C06 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介入损耗)应不超过表C06的规定,该指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
42、的损耗在内。表C.0.6 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布线链路长度(m)衰减 (dB)单模光缆多模光缆1310nm1550nm850nm1300nm水平1002.22.22.52.2建筑物主干5002.72.73.92.6建筑群主干15003.63.67.43.6C07 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出的光回损耗应大于表C07给出的值.表C07 最小光回波损耗类别单模光缆多模光缆波长1310nm1550nm850nm1300nm光回波损耗26 dB26 dB20 dB20 dB附录D 光纤连接器极性D01 推荐选用的光纤连接器件(连接器和适配器)应适用不同类型的光纤匹配。并使用不同的色码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