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融结合到产融双驱-企业的资本化扩张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产融结合到产融双驱-企业的资本化扩张模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产融结合到产融双驱:企业的资本化扩张模式摘 要:中国的企业和整体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之后,现在面临增长模式的转型,未来的增长模式在解决增长速度和约束条件方面需要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增长的约束条件包括能源、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等因素已经成为紧约束,可持续增长在增长的静态极限面前需要新的思维和模式创新。文章提出了产融双驱的企业资本化扩张模式,主张企业和经济层面应该产融结合、产融双驱,为企业和宏观层面的企业金融生态系统开展提供了包含在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产融结合;产融双驱;资本化扩张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94(2021)01-0004
2、-08收稿日期:2021-11-17 一、增长的极限与非线性增长 准确地把握社会经济长期开展趋势对于制定企业层面战略的重要性勿庸讳言。30多年前,世界著名开展研究智库罗马俱乐部委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多学科专家做了一项关于人类社会开展和资源利用的长期预测的研究工程,这份著名的研究报告取名为“增长的极限,这木对世界开展预测影响极大的报告启示我们,今天在制定开展规划时做长期的、战略性的预测是很必要的,短期的、战术性的预测和规划往往是误导性的,对决策的指导也不够全面。正确的战略具有全局性,其结果常常是反直觉的,必须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导出。 “增长的极限里面定量模型很多,本文引用的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隐喻性概
3、念,即兴旺的经济体由于率先进入工业革命而引发了经济开展,属于先开展国家,他们经历过高速开展的时期,那时是属于非线性的高速增长,这个开展历程在不同的先开展经济体内大约经历了几十年到两百年的时间之后,代表这些先发国家的经济进入了一个线性增长的时间区域;而后开展国家,不管是由于历史的、政治的或经济的原因,正处在新兴阶段,新兴市场是处在一个高速的、非线性增长时期,这个时间的平台和趋势大致如图1所展示。 增长的极限问题的研究是一项跨学科的、大型的关于开展约束的研究,是创新型的,它的理念、态度和思维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没有长期预测作为根底的短期规划是靠不住的,例如关于未来银行的开展形态,行业开展研究专家的展
4、望是,十年以后世界上最大的银行最可能的候选人是苹果公司、Google、甚至是沃尔玛。仅仅考虑战术的规划是工匠式思维,而危机恰恰是宏观战略层面出现的问题,即使在兴旺的资本市场里,宏观层面也缺少足够的战略思想,其兴旺的程度仅仅表达在微观层面不断地把目标的追求做到极致,那就是美国华尔街式的金融创新,当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被引入后,宏观信用链条出现了问题。 二、紧约束条件下的潜在非线性成长 中国是一个后开展国家,30年之前我们启动了社会经济的改革,迄今实现了长期的令世界瞩目的高速增长。因为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它的潜在内部需求非常高,过去多方面的需求被抑制了,现在抑制被逐步放松,需求慢慢释放出来,引发一
5、个个市场逐步成长。例如北京到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路途如果从八个小时缩减到两小时,首先是一个铁路行业的投资,然后是带动房地产,继而是众多的旅游业和其它投资,所带动的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画成一个网络图。这样的市场连锁引爆过程还会持续二、三十年。 既然整体经济是这样一个高速的成长特征,所以在企业自身的板块内,如果没有一个对应的快速增长战略,那一定会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结果。为什么许多企业不能永续增长,而是昙花一现呢?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满足的是内在要求增长率,但是没放到整体经济增长的幅员中考虑自身的开展战略,没有考虑到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开展,以及国际市场这些参照系统,仅仅是满足于战术的优化执行。中
6、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整体经历了高速增长后,未来的开展面临紧约束,这是我们做任何制度没计、任何商业模型核定当中不能脱离的条件,否那么就不是这个市场,不是这个时期的特定战略,会发生重大的战略错失。 在未来的2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还是处在一个潜在的高速成长区间。但是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紧约束(Jin,2006),这是关于整体经济的增长趋势。作为新兴经济体内的企业,要抓住这一时期的开展时机同步扩张,以防止被整体市场和竞争者超越和边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制定出与这个整体的非线性成长趋势对应的开展模式。在我们的市场里不难发现,有的企业吻合了或者主动运川了非线性扩张战略,就获得了异常的成功,另外的一些企
7、业,由于没有制定出符合时效的、主动的战略,往往在战术层面虽然也相当的努力,但是却没有获得很好的开展结果。我们可以得山一个很明确的结论,就是在宏观的经济层面和微观的企业层面,其开展特征都可以划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主要的增长属性,当然电有居中的情况,即使是那样也可以分解为以上两种趋势的组合。这两种增长效应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示图2。 图2中系列1的图线代表较低速的以线性为主的增长趋势,系列2的图线代表较高速度的非线性增长趋势,这实际上是一种指数化的增长,是非线性增长的一个特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系列1的增长图线有多么高的斜率,经过一定时间后,一定会被系列2的图线在纵坐标维度匕超越,图2的趋势类似于银
8、行的单利与复利的增长关系。在现实商业实践中,很多高增长的企业,其虽为高速成长型的企业,却处在高斜率的线性轨道上,比方某些单个工程开发的房地产公司,在完成一个工程后就没有新的工程继续,也没有新的增长模式维系其高速成长,这样的企业会终究会被拥有连续高速增长模式的企业所超越。因此,一个战略成长型企业应该使自己进入非线性成长轨道,如图3所显示的那样。 图3中从线性成长到非线性成长模块之间的箭头是双向的,这是因为在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发生了金融危机),非线性成长的波动性加大,不会只是单调指数型增长,而是会周期性波动,在这个情况下,有时线性的增长效应比非线性还要显著,所以为了最大化增长速度,需
9、要把企业的增长模式从非线性增长轨道切换回到线性增长轨道,也就是说,这个代表增长机制转换的箭头是双向的,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地、低本钱地切换,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产融结合、产融平衡的企业机制。 对应于企业线性成长模式的企业资产或业务扩张,一般来说是生产力的扩张,即这里所定义的专门技术名词,产能型扩张。产能型的扩张受制于时空的限制,物理上制造出产品就要消耗时间、占用空间和使用原材料,是有约束条件的增长问题,所以难以形成非线性成长的效果,这样的扩张效果也是比拟刚性的。另一方面,非线性成长的触发机制常常是对应着资本化的手段,比方参股、控股、换股、收购等。在我们这个特殊的新兴转轨市场当中,成功企业的成长常常到达
10、很高的速度,这是由于企业家敏锐地、抑或是幸运地抓住了整体市场转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时效性很强的增量时机,比 如制度性放松管制带来的市场爆发式增长,所以走上了非线性增长轨道,于是企业就实现了快速的成长效果。必须指出,同样是做到这样的效果,有的企业是有意识地运用,而另外的一些企业那么是巧合地印证了这样的策略。我们看到了许多典型企业的案例,例如吉利汽车、海尔集团、TCL、联想、三一重工、中信集团等企业的扩张模式,它们都是恰当地或不恰当地、巧合地或有意识地、从一方面或另外方面吻合了这样的线性或非线性增长战略、增长模式和增长机制(孟庆轩,2021b)。 三、产融双驱战略构架:企业资本化扩张路径 为了更加
11、有意识地、必然性地研发和采用正确的企业成长战略,我们必须找到成长特征和增长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笔者提出图4所示的成长性和增长驱动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框架。 这个框图清晰地指出了产能化增长方式、资本化增长方式与线性成长、非线性成长效应之间的关联以及各种影响关系,箭头表示了模块之间的影响关系。在图4中,产能化扩张方式首先导致线性成长效应,这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约束条件造成的,在市场化程度很高和竞争很充分的情况下,通常的产能化扩张不能产生非线性增长效应,除非它具有特殊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从产能模块指向非线性增长效应的箭头指出的路径,我们在市场中看到了一局部企业,并没有运用资本化手段,而仅仅是巧妙地安排丫商业
12、模式,例如国际上的星巴克咖啡,国内的苏宁电器等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很高速度的扩张,这些都是通过连锁企业模式实现的低本钱高速增长模式,与资本化扩张手段是不同的。与此对应,企业运用资本化手段的扩张,一般可以形成非线性增长效应,除非这些手段运用不当。资本化手段,例如兼并收购,为企业的国际化、多元化和规模扩张提供了非产能化手段,也就是说,企业不用自己去建立,而是可以购置现成的,不用“种树,可以“移树,从而躲避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开展约束瓶颈,躲避了初创阶段的相应风险,到达了快速增长的效应,在一个新兴的、非饱和的市场里,这样的手段非常重要。 有了产融结合、产融平衡的思想,距离我们为企业制定非线性开展
13、规划前进了一步,但是战略规划并不是企业开展最顶级层面的影响因素。我们知道还有理念和偏好的因素,它们是整合经济思维和知识链条中更高级的局部。自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以来,这位经济学鼻祖提出的主要结论,一直是全世界的商业组织和人文经济学家最根本的经济信仰。直到遇到这次金融危机(Krugman,1996),人们才反思这些长期指导我们经济思想的根底,这个根底论述可通俗表述为,在社会结构里每一个经济个体,包括个人和商业组织,如果他们优化了自己的经济行为,而且社会经济制度框架是合理的,那么整个社会总体就可以到达经济上的最优,因此经济体不管变得规模多大和多复杂,并不用人为地去调节它,市场自由的、优化的
14、资源配置机制,比任何聪明的大脑或巨型计算机都更有效率。 高盛公司以及以它为代表的华尔街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常大的商业上的成功,可以说成为了美国经济的一个特征,即高资本化率。美国公司借助于较完善的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的产融结合就比拟容易。如果没有纳斯达克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没有作为创新型的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辐射,美国加州的硅谷就很难开展起来,美国就不会出现十年前的新经济繁荣,资本市场带动了新经济,呈现了一个被称为非理性繁荣的时代。网络经济产生的泡沫破灭以后,新经济经历了一个盈利模式的转型,到了2003年电子商务的经济实现了反弹,这是一次新旧经济之间的摩擦与碰撞。新经济通过创新产生高速非线
15、性成长,也是一类“融的扩张方式,它的前提是技术创新套利。比方网络经济之所以有泡沫,是因为投资人预期很高,而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没有建立盈利模式,网络上大局部的效劳和产品是免费提供的,所以,尽管未来的预期很好,但是回报是远期的,当投资人失去耐心的时候,泡沫就破灭了。网络经济再次反弹时,就已经找到了创新型的盈利模式,就是通过外部性的途径盈利,即并不是通过对直接提供效劳进行收费,而是通过大量的交易产生的影响在另外一个市场中套利。外表上看并不是通过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实质性大量收入,这也是一种模式的产融结合,这个创新的盈利局部就是广义的“融。例如世界上盈利最好的保险集团最大的收入并不是来源于承保;世界上最
16、具创新的商业银行并不是依据存贷款利差构成主要收益;而最具创新的电讯公司可能会实现IP 的免费效劳,与此同时仍然实现很好的披利,这些都是通过外部性机制建立起来的盈利模式,是运用了“融的能力,是产融结合应用的成功典范。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开始反思经济思想的根底,华尔街为什么造就出沃尔玛、微软和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型公司,在华尔街自身也曾经登峰造极,而其后为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为什么衰败下去?这不仅仅是产业开展的问题,在其背后有金融战略的问题,美国汽车业制造业遇到危机,并不是由于制造能力本身出了问题,也不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更不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管理出了问题,问题在于它“融的层面,是美国的实体产业整体
17、被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挤压了边际效益,而汽车产业处在边缘,首先被边缘化了。 这些问题均关乎到中国资本化开展路径的经验借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美国的资本化问题和中国的资本化问题都可以用产融平衡的机制来解释,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只适川于美国的产融平衡理论,或一个仅仅适用于中国的产融平衡理论。关于产融结合,由产而融,由融而产,产融双驱,产融平衡,产融并重的有关理论是普适性的。产融的平衡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而,前面我们讨论的是针对微观层面,即企业层面的产融结合和产融平衡的问题,这个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到宏观层面,就整体资本市场和宏观的产业而言,也需要产和融两个功能、两种机制的平衡。如果宏观上的
18、产融两种功能失去了平衡,企业整体也会遇到网境和危机,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那些在微观层面具备了产融双驱和平衡能力的企业就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抗危机能力,因而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让我们从产融结合的角度考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该公司是大型综合产业集团,集团的资本公司对于集团运营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担负着重要的产融职能。集团在韦尔奇执掌之前山了管理上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集闭公司从事太多的行业,每个行业的边际收益不同,集团价值最大化无法得到表达。CEO杰克韦尔奇的主要奉献就是强化了通用资本公司的职能,使得通用电气这个从事着数十个产业的集团公司成为综合的产融集团。韦尔奇在接管了通用电气公司之后,实施了
19、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最终拯救了通用电气,并使它的市值在美国500强企业巾名列前茅。从金融战略的角度看,韦尔奇的管理改革并不是任意的,其管理改革包含众多步 骤,但实质是建立丫企业产融结合的模式,使集团实现了产融平衡。他对通用资本公司进行重新定位,通用资本公司是美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个大型的企业资本财团。有了通用资本公司的作用使得通用电气的数十个产业与通用资本公司形成了一个产融双轮驱动的关系,以至于通用资本公司所产生的利润,在整个通用集团中居然能占到近半。这个资本车轮非常重要,使得通用电气公司在产和融的微观层面非常平衡。企业层面如果具有这样的能力会拥有什么样的优势呢?为什么要在企业层面建立产融平衡呢
20、?底特律的汽车公司就没有产融平衡能力,尽管它们也尝试了产融的结合,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在形式上也有融的功能,但是产融能力不平衡。融的能力不完善,恰逢金融危机之时,财务困境显现,它就不得以要破产了。 如果处在宏观上的、公共的资本市场功能正常的时期,不具备这个产融平衡能力的企业也可以存活开展,因为公共资本市场向企业提供了较完备的资本效劳。但是当公共的资本市场出了问题的时候,普通的企业就失去了依赖宏观资本市场提供的产融平衡支持力量,这时企业必然会遇到财务闲境。如何导出此推论呢?让我们求诸于MM理沦并加以类比,我们假设有一个理想的资本市场,即没有交易本钱和其它市场摩擦、没有信息不对称性,这时企业自办资本市
21、场功能与使用公共的资本市场功能是没有差异的(Duffle,2001)。但是我们知道现实的资本市场,包括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内,并不总是那么有效,所以企业自身具备自己建立资本市场能力这样一个机制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在经济衰退和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大的阶段,产融结合、产融平衡的企业就显现具备特殊的价值。 企业在建立了产融结合、产融平衡的双驱机制之后,为了对付全球化时代增加的市场不确定性,还应该开展一套更具智慧的资本运营策略,那就是企业的金融战略,它应该包含一个市场繁荣的应对策略模型,还应该包含一个市场衰退的应对策略模型。对于国际投资银行这样的非常具有智能的商业组织,他们也仅仅是把市场繁荣的策略模型运作得较好
22、,但是一俟市场衰退的阶段就照样出现困境和危机,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致使华尔街出现整体萧条局面。 四、通过资本化途径实现企业国际化和永续成长 中国的企业如何国际化已经是一个热点讨论的问题,中国未来的企业开展特别需要开拓的是以资本化投资形式走向国际化。中国经济未来的持续增长不可能延续过去几十年的模式,那样将消耗太多的资源,产生太高的生态环境的负价值。我们在长、珠三角洲地区的制造行业是通过强化制造能力完成增长的,这些地区里的高速成长是以高斜率的线性增长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增长如果没有建立一个机制转入到非线性增长轨道,增长速度的持续一定会遇到问题。整个制造业,由于它的特性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面临的约
23、束,不可能持续地复式增长。比方一个大地震发生以后,短期内我们需要一百万顶帐篷,企业是不可能及时制造并供给的,所以制造业以产能形式开展,其对应的增长趋势总是以线性增长为主要趋势的,只有运用了资本化的扩张手段,包括参股、控股、收购、兼并、股票初始上市等,盈利被放大了,增长才能进入非线性的轨道;抑或,如前所述,通过创新的高速增长商业模式,以独特的产能类别的扩张实现非线性增长效应,就像星巴克公司曾经实现的增长那样,这个过程在图4中显示为由产能化增长方式到非线性成长的箭头指出的途径。但是,这个途径实现的非线性成长可持续性不强,没有资本化增长方式实现的非线性成长稳定。 我们的资本市场缺乏足够多类别的投资工
24、具,地产类投资成为资本增长率的标尺,也是作为资本投资的时机本钱。在土地上从事制造业工程的企业大多不能在盈利业绩上超越在该土地上从事地产开发的企业,所以趋向于所有企业追逐地产开发行业。许多上市公司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最终都逐步走上涉猎房地产的道路就是这个原因。另一个方面的现象是,作为企业,逐一开发楼盘的企业或由于偶然的个别时机参与到房地产行业中来的企业,在赚取到一次性利润之后,企业也难以永续增长,这就说明,高斜率的线性增长模式就长期而言是不能胜出非线性增长模式的。说明非线性复式增长一定会胜出线性成长的例子还有很多,看一个宏观的例子,如美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每个个别年度的收益总不是全球各个资本市场中收益
25、最高的,但是从历史上八十年范围内看综合增长是最高的,这是基于美国资本市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条件下: 所以,为了实现波动环境下的永续成长,企业应该建立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是“产,即企业的自身的主营业务;另一个是“融,即资本化扩张的综合手段。中国的大局部企业很需要开展融的能力,企业也愿意涉足资本运营,但是不知道如何设计和操作,只是模模糊糊地去做,常常是误打误撞,由于新兴经济内试错的时机较多,可重复博弈,所以风险偏好高的决策人长期来看成功的时机大,在兴旺的经济体中就不是这样的情形(Howard,2006)。美国的底特律汽车产业没有重视融的整体能力的建设,实际上是被华尔街挤跨的。产和融处在一个链条的上
26、下局部,不同的企业在分食一个饼,谁的比拟优势强就多分到一些利润空间,这个道理可以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来解释。你具有更多的议价能力,就把左右的人挤的很窄,就像中国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的情形一样(艾里斯,杰克特劳特,2007),我们给沃尔玛供给了大局部货架上的商品,但是取得的真实利润只有一小局部,与所做的量很不相称,所以我认为中国现在不仅仅是需要考虑如何将重心从制造业转移到科技的创新,同时要统筹国家经济和金融战略,提高制造业的整体国际战略竞争水平,加强博弈能力,不必要过早地放弃制造业,而是有机处理开展与环境的关系,这里面有金融战略的设计问题。例如在几十年前的无约束开展年代,我们的策略是先开展经济,再关注
27、环境,这样做的本钱很高;到了第二个阶段,我们希望并列处理开展问题和环境约束的问题,后来发现经济上是没有解决方案的;到了现在我们必须运用战略的方法,找到一个途径,有机地解决开展和环境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战略设计问题! 核心的问题是要转入非线性成长机制。图3所示左边局部是线性增长,右边是非线性增长,二者之间建立的联系是双向箭头,这是由于市场波动时,在这两种增长模式之间,是需要适时切换。没有一个企业是纯粹线性增长或者纯粹非线性增长的,企业增长的趋势同时包含这两种属性,事实上是线性和非线性之间的一个合成。总的来说在中闰经营一个成功的企业,你必须有进入非线性增长的能力,但是非线性是不是永远都
28、比线性好呢?不一定,例如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原来我们讲的非线性其实是非线性的一个特例,叫做指数化增长,但是非线性增长趋势本身是会波动的,这就是衰退和危机的情形,遇到这个时候非线性增长模式往往没有线性的 稳定,所以像高盛、通用电气这样的企业,不外乎具有这样的能力,到了衰退的这个阶段,它们会切换到线型增长机制当中。我们看到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投资银行纷纷被商业银行收购,也是这样一个道理,是投资银行的较高风险的资产负债表融合到商业银行的较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当中去了,即从非线性增长的高速度中降落下来。所以图3示中是一个双向箭头,它是指企业要有这样一个双向转换机制,能够让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在线性与非线性增长模
29、式之间开展转换手段。 市场和产业状况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都是中国所有的转轨新兴市场中企业最大的外部变量;竞争的日益加剧,来自全球化和来自新技术突破的冲击也是企业需要不断动态转型的推动因素。例如,在数码相机出现之后原来胶卷行业的寡头垄断企业柯达和富士就必须转型,不然企业就消亡了;IBM是个人计算机的缔造者,但是由于企业统治阶层错误的理念,公司经历过三起三落,后来战略性地退出个人计算机领域,转型到为企业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而作为后起之秀的戴尔公司却成了当今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 当公司需要进行资产和业务的扩张时,企业是用建的方法(即产的模式),还是用买的方法(即融的模式)呢?如果
30、大多数的企业都去买了,你那么要考虑建;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去建了,恐怕扩张过程就很慢了,像种树一样,从种子到小树苗,然后慢慢长大。大树可以是移植过来的,移植树木速度快,种树的速度是比不过移植树的。种树很像产能手段的扩张,移树可以比喻为资本化的扩张手段,它对应的是一个非线性增长趋势。所以企业应该注重从产能扩张方式转向资本化扩张方式,这个转型就叫做企业由产而融转型。为什么需要由产而融呢?因为过去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多数的企业是做产能即制造业起步的,企业在初创阶段完成后,到了现在需要建立、补充、带入融的能力;其次企业应该注重产融平衡,产融双驱。图4所示的左边这两个模块事实上是代表着实体经济的范畴,右
31、边局部的两个模块是代表着虚拟经济的范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这两个局部是需要平衡的,事实上它们处在一个不容易看到的共同的价值链的上下游局部;在中国是制造能力较强,资本化功能偏弱。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风险控制和监管很重要,这样可以防止遭遇大的风险。在20多年前,全世界在经历了一个金融放松管制的浪潮后金融创新开始活泼,美国的决定金融分业经营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的废除就是一个标志,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必须合拍,否那么就会导致风险失控。 不难看出,经过数十年资本市场的开展,美国是虚拟经济强大起来了,实体经济的利润受到挤压;中国那么是制造能力相对较强,我们有能力给全世界每个人制造服装和鞋子;30年前
32、我们购置日本的冰箱、彩电和空凋,今天我们的家电大举出口到了国际上去,这是中国恰当利用了后发优势,所以我们是左边的产能扩张能力强,而右边资本扩张能力弱,正因为我们现有的宏观层面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和有效,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想做大做强的企业,建立产融双驱的能力就更加重要了(Meng,2002)。现在在国内优秀的各类企业,但凡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都试图向产融双驱和平衡的综合化产业集团方面开展。 五、产融双驱与平衡应该成为国家金融战略 中国的社会经济经历了30年的成功改革与开展,国民经济维持了高速稳定的成长,中国在经济总量方面已经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在未来数十年,中国的经济开展仍然存在着潜在的高速成长时
33、机,但是与过去几十年不同的是,这一开展的速度受到了环境、生态和资源的硬约束和紧约束条件的,因此,国家经济开展战略的转型非常重要,产业和企业层面的开展均是如此,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产融双驱与平衡对于创新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战略层面,向创新型国家转型是十国的一项长期的国策,开展模式的创新是创新的根本所在,中国社会经济开展应该加速跟进的工作是通过加强中国的技术和对金融体系的原创能力,使国家从经济总量的大国,开展为经济的强国,增加国家竞争力,即所谓增加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除了技术、金融方面的实力,还包括文化上的影响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拓宽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从经济的强盛、货币的强
34、盛,走向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强盛成为必然趋势(成中英,2005)。在一个充满复杂性的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只有经济的开展而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进步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是很难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强盛的,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复兴是中华民族在本世纪内应该完成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实施和操作的策略上,我们应该通过未来的持续经济开展和转型,才能使中国成为创新型的国家,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方向。创新具有很广义的范畴,通俗地理解,创新就是给世界上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的一种智能活动,比方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这类创新是有形的、可视的,企业依据这类有形的创新可以研发制造出新型产品,用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自身的盈利,基于这样的盈利
35、模式的企业是传统的创新型企业;而更有影响的创新是无形的,比方制度和金融的创新,从事虚拟经济的商业机构依据这些创新就可以找到套利角色,建立盈利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盈利(孟庆轩,2007),经济体中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就是在这个套利角色里盈利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整体上需要建立和保持一个平衡,只要一个方面过于强大了,另一个方面就受到了抑制,这就会产生失衡。即使是在兴旺的经济体中,例如美国,虚拟经济创新过度造成了产融的不平衡,经济也会出现问题,爆发危机。 在一个资本市场不完善的环境下,企业规模开展大了,产融平衡问题更加重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盈利优势。作为新兴市场中的
36、企业,自身开展的速度要力争和整个市场及产业匹配,否那么企业就会在竞争中被逐渐边缘化。因为这样的理由,一个企业如果只依靠产能型的扩张方式,由于前面提到的因素,开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很难到达并保持高速的成长,这时,只有善于运用资本化手段,才能永续、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融双驱、产融平衡的企业开展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更切合新兴市场开展特征的创新(孟庆轩,2021a)。我们谈论创新为时已久,在金融范畴内,每当谈到创新,往往是停留在过多地关注某种具体金融工具的创新,其结果是就连一些根本的金融衍生工具,也难于真正引入市场。这是为什么呢?殊不知在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之前,首先要有金融制度、金融
37、环境的创新,这是一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工具的创新就很难实现完成。,卜同资本市场的继续完善,需要创新和引人大量的金融工具,因为仅仅拥有千余种普通股股票,投资工具的种类实在太稀少(Meng,2007)。今天,全球资本市场中有效的投资工具种类数以万计,我们这个市场 的金融工具创新需求是很大的,否那么很难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很难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尽管目前还处在资本市场的危机的国际环境当中,现在这个阶段,却是一个金融制度进步和创新的良机,是一个所谓化危为机的时期。从商业实用价值衡量,微观制度创新的过程遵循其自身潜在的开展规律,制度的创新,如果突破到制度范畴的腹地当中常常形成违规,而不去突破制度又无法
38、获得套利先机,所以,边际化突破产经融监管制度的静态局部,也就是即将发生制度进化的局部,才是获取制度红利的高明手段。 在我们国家过去数十年的经济改革和开展的历程中,获得了非常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善于捕捉时效性较强的市场机遇,使用符合时机的套利模式,才能获得同行竞争参与者无法企及的成功。实际上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从宏观套利模式上看,中国的企业经历了三个套利开展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短缺经济时代的产能套利,那个时期的企业寻找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工程是相对容易的,因为总供给数量过小,质量也不高;等到了国家整体上过剩产能出现的阶段,产能套利已经失去了它的主流地位,这时由于金融体系管制放松
39、过程的滞后,金融范畴内的问题成为企业经营的瓶颈所在,以金融为内涵的套利模式成为主流,那时的企业如果抓住了这个实质特征,就比拟容易快速成长,在同业中出类拔;时间进入到当前的这个阶段,这时全球化趋势和白热化的竞争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营的复杂性,简单化的金融套利模式已经显得增长乏力,时机和环境已经大大变迁。那么主宰今日和未来的企业主流套利模式是什么呢?那就是创新套利!一局部精明的企业着眼于经济体系巾存在的制度红利时机,从而进行制度套利,这是通过边际制度突破和制度创新而成为可能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套利特征也可以概括为制度套利。 制度和开展的研究是制度套利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有用的知识,正确有效的知识组合,是掌握制度和创新套利的根底。过去半个多世纪奠定的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为今天中国大型的跨国企业经营提供着运营理论上的支持和解决方法,概括为一句话:在未来,企业取胜的主流套利模式是制度创新的套利,同时也是一个通过有效知识组合实现套利的过程,产融双驱的企业扩张模式就是这类创新和实现套利的一个例证。 (责任编校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