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6249181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摘要:美利坚民族最显著标记是,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英格兰民族认同阶段;其次阶段,本州移民民族认同阶段;第三阶段,南方人自认为自己是独立单一民族阶段;第四阶段,南方重建民族大融合阶段。美利坚民族形成较晚,北美独立斗争也不是一场民族独立斗争。关键词: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英格兰;移民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很特别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较,美利坚民族简直不能算作一个民族。时至今日,美利坚民族中有讲英语的、有讲德语的、有讲法语的、有讲印第安语和拉丁语的。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生活和心理素养等方面差异很大。美利坚民族的最显著的标记

2、,是他们的民族觉醒意识和民族一体认同意识。探讨清晰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就能正确地相识美国很多重大的历史事务。本文就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专家。一在北美东海岸殖民地,最早的移民几乎都是英格兰人。从1607年建立詹姆斯敦起,至建成十三个殖民地为止,英格兰人移民是这里的主体,其他国家的移民是很少的一部分。这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移民,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意识,他们在血缘上、情感上都将自己看作是美洲英国人。北美人这种与英格兰民族认同的观念,直至美国独立后仍旧存在。十三个殖民地的移民中英吉利人最多,大约占这里移民总数的四分之三。因为他们是殖民地的创建者,英格兰文化便在这里深深的扎

3、下了根。首先是英国的地名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北美,如曼彻斯特、巴尔的摩、伯明瀚等城镇的名称。还有将英国皇室成员的名字引用到地名上,如詹姆斯敦、纽约、查尔斯敦、伊丽莎白等城镇的名字。殖民地时期的三所名牌高校,一所命名为威廉一玛丽学院,哈佛高校的所在地竟用英国高校城的名字坎布利奇(剑桥)。北美殖民地运用的是英国的习惯法的审判制度,建立的是英国代议制式的政府。在政府的文牍和民间人民的交往中,人们普遍运用英语。英国的生活方式、英国的政治制度、英国的文化在十三个殖民地中居肯定统治地位。其他非英籍移民,来自北欧各国,人数不多,他们的文化和英国的文化近似,因此,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英国式的生活。1(P5)这就是北

4、美殖民地人与英国人民族认同的根本缘由。他们认为英国是自己的母国,他们仅仅是到北美拓殖的英国人。欧洲移民初到北美,受到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他们若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需寻求强大的爱护,英国人就能给他们供应这种有力的爱护。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结成联盟多次向英属殖民地开战,十三个殖民地居民便以英国人后裔的身份,参与了英国对法印联盟的斗争。1755年—1763年,英法之间发生了七年斗争,北美很多知名人士,都象乔治·华盛顿一样参与了那场斗争。英国人只有战胜法国人,他们才能在北美大陆上安静生活。他们越想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遇到的外部压力就越大,外部的压力越大,他们就和英国的联系越紧密。

5、后来,当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压力减弱了,英国人对北美殖民地人的种种限制增加了,殖民地人与英国人认同的意识才渐渐减弱。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移民们将英国文化全盘带入北美殖民地。在殖民地建立之初,移民中的文盲较多,殖民地没有自己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没实力创建自己的文化。英国的诗歌、英国的小说、英国的戏剧、英国的服饰和英国的家具等等,只要可以从英国运来的,他们都从英国运到北美。而此时的英国,也将殖民地当做文化产品的销售地。英国伦敦出版的新英语初阶初级课本,在美洲的小学中运用多年。殖民地没有神话传闻,没有英雄时代,没有可供继承的东西,他们只有接受英国的东西。他们从意识的深层次将自己与英国人等同起来。殖民地人

6、在文化生活方面是吃英国的牛奶成长起来的。这个时期,殖民地民族意识处于未断乳期。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普遍有与英国人民族认同的意识,就是美国民族意识启蒙的先驱们,也都毫无例外具有这种思想。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当时他禁止在自己的报上登载争辩性文章。1733—1735年间,正值英属殖民地与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冲突尖锐时,他的报纸保持了与英国人高度一样的观点2(P100)。1728年冬,富兰克林组织了讲读社(Junto),该社的成员在一起只谈论社会道德、自然科学。直到1760年,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殖民政府冲突特别尖锐时,富兰克林仍说;阅历已经表明,除非发生了严峻

7、的苛政和压迫,反对英国人的事务是不行能发生的。既然组成整个殖民地同盟是不行能的,那末,部分殖民地起来造反的企图就肯定是发疯了,因为那些没有参与造反的殖民地,将同母国一起来镇压造反。3(P79)由此可以看出,十三个殖民地人,还没有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来看待,他们之间的信任,远不如他们对英国政府的信任,他们之间的依靠,不如对英国政府的依靠,这就是当时英属北美人民民族意识的现状。七年斗争中,乔治·华盛顿誓死效忠自己的母国。在很长的时期内,华盛顿对母国忠贞不逾。他对乔治三世抱有幻想,希望乔治三世能给殖民地人民同英国臣民一样的权利。从感情上,托马斯·杰斐逊,是北美殖民地最

8、具有民主思想的政治家,他又是英国后裔的种植园主,他始终在为维护英属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利而斗争,他所要维护的这些基本权利,也正是英国本土人民已经享有的权利。托马斯·潘恩是独立斗争的鼓动者和宣扬家,他在英国生活期间非常潦倒,潘恩来到了充溢反英心情的北美殖民地,很快地投入到反英的斗争中,写下了不朽的名篇常识。在常识中,他要人们成立殖民地联盟,要人们与英国决裂,号召人们拿起武器与英军作战。他又在政章危机其次篇中(1777年1月13日发表),提出了美利坚合众国一词。尽管这样,我们不难从潘恩的著作中,看出他的英国情结。写作常识一书时,潘恩用了一个英国人的笔名,他号召人们起来去争取与英国人相同

9、的那份自由,他将英国比作母亲将美国比作儿子。美国的民族意识启蒙先驱是这样的相识,其他一般移民更是如此。北美独立斗争的爆发,就是殖民地人民这种英吉利民族意识的最激烈的体现。七年斗争后,他们希望得到英国政府的补偿,希望英国政府将他们与英国本土臣民一视同仁。但是,在北美殖民地开征了印花税和其他很多税目。这些税收侵扰殖民地议会立法权的行为,是殖民地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北美人士认为,英国议会中没有殖民地的代表,英国议会所通过的法律就不能在殖民地生效;若殖民地代表在英国议会中有席位,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殖民地理应执行。北美独立斗争,并不是一次民族独立斗争,美利坚民族独立的意义,在近一个世纪以后的美国内战中才

10、显示出来。英国人叫独立斗争是兄弟之间的斗争,波斯顿人称这场斗争为茶叶斗争,佛吉尼亚人称它为烟草斗争。对任何有头脑的殖民地居民来说,独立斗争好像只是前一个半世纪英国历史的必定结果。根据英国辉格党的观点,这是其次次内战,是一场把1689年光荣革命的原则扩大到美洲,并使之地方化的斗争。它为十九世纪,震撼了这个新国家的脱离主义传统供应了基础。为建立一个新国家而进行的斗争要到1865年或更晚一些时候才告完成。3(P623)由此可见,北美殖民地并没有一个主流的民族意识,更不存在一个同质的民族与英国人作战,这些仅仅为了自身利益而战的殖民地居民所进行的斗争,也就不能称其为民族独立斗争。二美国移民别族而居,他们

11、之间风俗习惯各异,宗教信仰五花八门,各族运用自己的语言沟通,在美国形成了各民族分别聚居的特别现象。从美国独立后至美墨斗争爆发(1846年),美国人自认为自己是欧裔美洲人,或更干脆的认为自己是佛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佐治亚人和罗德岛人等等。此时的美国人的民族意识,带有深厚的地方主义色调。在美洲殖民地开拓的初期,很多欧洲移民结伴而来,他们在某一地站稳脚跟后,便立刻将自己的亲朋好友,招引到自己的聚居地。荷兰人主要聚居在新阿姆斯特丹(即后来的纽约),他们从事航海贸易和农耕,他们运用荷兰语,信仰新教。最为典型的例子是1846年53名荷兰人结伴而行,在密歇根湖畔的荒野上,建立了一个移民区,命名为&lsq

12、uo;荷兰’。1(P7)德意志移民这种聚居的意识更强。德意志人于1683年在费城旁边建立第一个永久居住区,即日尔曼敦,于是很多德意志人纷纷拥向这里,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美国建国后,宾夕法尼亚三分之一属于德意志人,他们讲德语,信仰路德教。法国的胡格诺教徒和后来大革命中逃亡的贵族,他们聚居在新奥尔良四周,给美国带来了欧洲的高雅文化,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在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河流域聚居着大量的法兰西人的后裔,美国人称他们为卡金人,他们主要从事渔业和农业。犹太人很早就在新阿姆斯特丹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他们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他们社区活动的中心是犹太教堂和其他文化团体,他们是特别难以同化的民族。此外,

13、在美国还有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巴斯克人和葡萄牙人等等,他们也都别族而居,形成了很多具有排他性和自保性很强的移民圈。他们便以血缘、地缘和经济利益为纽带,起先与自己本州的人认同,认为自己与本州的移民是一类。移民别族而居,是形成地方主义民族意识的根源,宗教信仰以地区为界,促使人们的以地区界线区分民族的意识形成。当时的新英格兰,是信奉英国国教的收容所;罗德岛是清教徒的保育院;马里兰是罗马天主教徒的隐居地;宾夕法尼亚则对全部的教派来者不拒;佛吉尼亚是信仰纯正英国国教的胜地;北卡来罗纳是逃亡者的避难所;南卡罗来纳是冒险家和海盗的乐园。宗教上的分歧,使他们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华蜜观等很多观念,大相径庭。移民们

14、的生活习俗,也大不相同。各教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和高校。美国建国后,几乎每个基督教派都有自己的学院,新长老派建立了普林斯顿学院,浸礼会教会复兴派建立了布朗学院,荷兰改革派教会建立了拉特格斯学院,一个公理睬牧师将一所印第安传教学校改成达特茅斯学院,圣公会教徒与长老派教徒合作建立了国王学院(哥伦比亚高校)和费城学院(宾夕法尼亚高校)4(P237)。宗教是以地区为界进行传播的,教会所建立的学校,也是以地区为界发展的,教化的发展更增加了人们的地方主义观念。在美国没有一个主流的教派,也就没有一个文化的中心。同一地方民族认同意识的存在和发展,时刻威逼着合众国的存在。此时的美国没有宗教的圣

15、地,没有文化的首都,没有经济的中心,甚至没有政治的中枢。美国人只明确自己是某州的公民,而并不强调自己是美利坚人。在当时的美国,很多上层人士都以所在州为自己的国家。约翰.亚当斯在独立后还说,马萨诸塞湾是我的国家,他将国会中的马萨诸塞的代表团称为我们的大使5(P629)。直至1818年杰斐逊在写信给威廉.弗来明时,将佛吉尼亚说成是他的‘国家’。在当时,始终是提到各殖民地,而不提合众国。(杰斐逊评传(美国)吉贝尔·希纳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75页)杰斐逊给自己题写的墓志铭,希望后人牢记自己的三项成就中,其中只有起草独立宣言,不是只为佛吉尼亚州做的贡献

16、,另外两项一一起草佛吉尼亚宗教自由法则和创建佛吉尼亚高校——则完全是为自己的国家的贡献。当时美国的很多上层人士,是没有美利坚民族的概念的。他们的民族意识,影响了美国的立法。美国的早期立法中不强调美利坚合众国的概念,而强调各个州的地位。直至内战时候,这个新国家通常都是用复数加以叙述的,这一点无意中表达了一种感情上的真象。3(P629)此时美国人只以州为国,以州人为同胞。这就使得美国各个州之间的关系特别惊慌,很多州有退出联邦的举动。各州之间也有很多冲突,贸易的纠纷、边界的划定、税务的担当等等,各州之间时常发生冲突,有时是武装冲突。对西部土地的争夺,使各州的冲突达到了高潮。佛

17、吉尼亚对独立后自己的疆界特别不满,它想占据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全部土地,宾夕法尼亚也想拥有这些土地,处于夹缝中的马里兰有随时被吞并的危急。领土争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美国地方间冲突的主要缘由。直至后来,联邦制定了土地边界方面的法律,地方冲突才告一段落。更有甚者,一些利益得不到满意的州,要求退出联邦,使得联邦随时有瓦解的危急。美国人并没有将自己的命运与联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州的利益,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本州的公民。他们的民族意识,带有深厚的地方主义色调。他们的民族概念是本地化的,他们的国家概念是复数化的。三在美国,由于地理上的差异,造成了美国南方和北方经济制度的差异,进而导致南

18、北文化的差异。北方人意识到了这种差异,企图缩小和变更这种差异。南方人意识到这种差异后,却在极力地扩大这种差异。大约在美英二次斗争后,一个孤立的地区——南部在美国出现了,那里越来越多的人起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同质民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从心理上排斥北方人。他们蔑称新英格兰人为北佬(Yankee),称北方为Yankeedom,北方人的作风被叫做北佬气的(Yankeeism)。此时,美国人的民族意识发展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北方人要求美国人大融合的倾向;另一种是南方人极力排斥北方人,强调自己的特性的倾向。这两种民族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强化,最终发生了激烈的冲撞。

19、美国内战,事实上就是这两种民族意识冲突的表现。美国独立后,北方逐步发展起来一些近代工业,如面粉加工、纺织、制糖等等,并且与世界同步,起先了机器的运用。北方的发展须要国内统一的大市场,须要国家的关税爱护,也就须要强大统一的国家。而此时的南方,则大力发展奴隶种植园经济,他们种植的棉花和烟草,绝大部分出口给英国,种植园主又从英国进口回自己和奴隶所须要的生活品。因此他们要求降低关税,他们对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冷眼旁观。所以北方人具有剧烈的联邦意识,强调美利坚民族一体的认同。南方人只强调南方人的利益,只强调南方的特性,他们认为南方人是一样的人,与北方人是不同的美国人。南方人信任自己是一样的,就努力使自己一样

20、,南方人强调南方的特性,就尽力创建自己的特性。其实细致考查美国南方的历史,就会发觉此时的南方,是有很多特殊之外南方的特性之一,是南方的生产目的特别单纯,只是满意少数种植园主的消费。种植园主越来越成为欧洲奢侈品的忠实的消费者,而没有成为北方工业原料的生产者。南方人的这一特性,不仅不为北方人见容,使得种植园主之间也都冲突重重。南方的生产目的,只是为了南方种植园主的消费,南方的经济发展走进了停滞不前、原地循环的怪圈。南方的特性之二,就是文化教化极其落后。种植园主在文化生活方面,只是英国贵族文化的消费者,而非美国文化的创建者。南方地区的教化萎缩,南方的一般人就不能象新英格兰人那样接受教化,在南方种植园

21、主垄断了文化。威廉—马丽学院,是南方建立较早的高等学校,这所学校充溢了贵族气息,当时很多美国人认为,它根本不能与哈佛和耶鲁两所高校同日而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院仅达到一所初级中学的水平,南方的教化比北方落后近半个世纪。北方地区的文化教化事业已有很大的发展,高等教化初等教化都已经初具规模。北方的文化虽然不是那样雅致,但它根植于北美大陆的沃土之上,它有深厚的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南方人不情愿接受北方的文化,北方人也不情愿接受被自己先辈所摈弃了的英国贵族文化。南方和北方,在文化领域中的冲突,南方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南方人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没有战胜北方人的武器。南方的特性之三,南

22、方人极力仿照英国绅士,甚至仿照欧洲骑士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美国历史发展的障碍物。南方人崇尚门第,南方生活的潮流是南方的几个大家族领导的。杰斐逊致夏斯泰的一封信中,比较了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他说,北方人是冷静的,南方人是急躁的,北方人是有节制的,南方人是骄奢淫逸的,北方人是勤劳的,南方人是懒散的,北方人留意爱护自己的自由,也留意爱护别人的自由,南方人则维护自己的自由,但蹂躏别人的自由。5(P15)可以看出,南方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脾气秉性,是不适应美国的社会发展的。南方的特性之四,是南方地区没有中心城镇,始终没有一个政治文化的中心,政治权力分散于一家一户的种植园主,南方的内部没

23、有凝合力。内战前夕,佛吉尼亚首府也只是一个季节性的城市,平常只住千余人。托马斯·杰斐逊在他的佛吉尼亚纪事一书中说我们没有城镇。在我们的乡村很多地方贯穿着可通航的河流,由此通常贸易是送上门来……这或许是为何我们没有重要城镇的很多缘由之一。在南方,没有那一个城市,象北方的费城、纽约、波斯顿一样,成为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在南方,每个种植园就是一个政治中心,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就不行能形成象北方那样代表民意的舆论,代表民意的政治团体。南方最终的政治意愿的剧烈表达,也只能是南方几个种植园主的微弱的哀鸣。美国南方和南方美国人所具有的诸多特性,都不能使南方

24、人融合成一个同质的民族。南方人中,从非洲捆绑来的大量黑人奴隶是不行能被融合的,无论在语言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与南方种植园主格格不入。南方人中的白人自由人和白人契约奴,他们也不行能完全接受种植园主的生活方式。所以自认为南方人是同质的一个民族,只是种植园主的志向和心愿。南方人事实上根本不是一个民族,他们抗拒美利坚民族统一融合潮流的行径,注定要失败的。美国两种民族意识冲突的结果,表现为内战,斗争之初南方短暂的成功,被美国人称为历史对地理的成功,想象对现实的成功。美国人希望联邦统一,他们要战胜南方的民族分裂活动,他们要确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民族国家。丹尼尔·J·布尔

25、斯廷在他的美国人:建国的经验中说:为建立一个新国家而进行的斗争要到1865年或者更晚一些时候才告结束。伍斯特.威尔逊总统也曾说过,内战在美国创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国家感。联邦不是得救了;联邦是复活了。内战摧毁南方的经济制度,破坏了南方人的生活方式,将南方纳入整个美国发展的范畴。加之铁路交通和电报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南方与北方很快地溶为一体,南方人与北方人也很快融合为美利坚民族了。美国人起先意识到自己是美利坚人,是在美国南部重建时期。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殖民地时期至美国独立后,此时美国人有与英国民族认同的意识;美国独立后至其次次英美斗争,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某州人,他们具有与本州人民族认同的意识;英美其次次斗争至美国内战,北方人已经具有美利坚民族意识,而南方美国人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内战后至南方重建时期,美国人才最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