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点睛提升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点睛提升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进步程度,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报告评分表,这种评分表属于()。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B2. 【问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以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案】 D3. 【问题】 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
2、蕉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育出无子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答案】 B4. 【问题】 “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目标之一,其中“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属于对教学目标()元素的表述。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 C5. 【问题】 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将形成配子D.正在发生DNA复制【答案】 C6. 【问题】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
3、是()。A.B.C.D.【答案】 C7. 【问题】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D8. 【问题】 “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一般性D.认知性【答案】 B9. 【问题】 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地方课程【答案】 B10. 【问题】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4、)。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答案】 A11. 【问题】 “使学生对生物学有积极正确的态度,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生物学课程的()。A.知识目标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C.能力目标D.技能目标【答案】 B12. 【问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5、()。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答案】 B13. 【问题】 学生将苹果、梨、桃等归纳为“水果”,这样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答案】 C14. 【问题】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答案】 B15. 【问题】 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A.“泛德教育”B.“泛体教育”C.“泛美教育”D.“泛智教育”【答案】 D16. 【问题】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
6、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A.赫尔巴特B.桑代克C.维果斯基D.乌中斯基【答案】 A17. 【问题】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是有()作为法律保证的。A.宪法B.素质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答案】 C18. 【问题】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答案】 C19. 【问题】 资料表明人参皂苷的某些成分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此研究需进行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体外培养此动物细胞一般需加动物血清B.添加饲养层细胞可避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C.人参皂苷成分不能促进细胞核内的DNA复制D.可用克隆培
7、养法培养神经干细胞【答案】 C20. 【问题】 下列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操作,正确的是()。A.制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取材时用牙签在舌头上轻刮C.盖盖玻片时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D.染色时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答案】 C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教师上好课应遵循的要求有( )。A.目标明确B.气氛热烈C.方法得当D.内容正确【答案】 ABCD2. 【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专有的权利有( )A.获得公正评价权B.申诉权C.免试入学权D.就近入学权E.不交学费权【答案】 CD3. 【问题】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
8、,教学评价可分为( )。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E.总结性评价【答案】 AD4. 【问题】 我国学者认为,智力的基本构成因素包括()A.注意力B.观察力C.记忆力D.思维力E.想象力【答案】 ABCD5. 【问题】 课程计划的制定最终取决于()A.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C.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D.学生年龄特点E.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答案】 ABD6. 【问题】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
9、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的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
10、是为了孩子好。A.因材施教原则B.疏导原则C.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答案】 BCD7. 【问题】 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A.走楼梯B.研究登山路线C.回忆办公室门号D.慢跑E.走象棋【答案】 B8. 【问题】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特点包括()A.父母角色B.管理者角色C.研究者角色D.传道者角色E.示范者角色【答案】 ABCD9. 【问题】 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D.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E.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
11、动领域【答案】 AB10. 【问题】 常用的测量保持量的方法有()A.记忆法B.重建法C.回忆法D.再认法E.再学法【答案】 BCD11. 【问题】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 ) 。A.请求B.认可C.拒绝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E.自我欣赏【答案】 ACD12. 【问题】 课堂对话的特点主要有( )A.民主性B.生成性C.多边性D.倾听性E.开放性【答案】 ABCD13. 【问题】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A.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C.影响教育的内容D.影响教育的质量E.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答案】 ABCD14. 【问题】 两种学习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 )。
12、A.刺激B.反应C.环境线索D.学习目标E.态度【答案】 ABCD15. 【问题】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提早自立原则E.无歧视原则【答案】 ABC16. 【问题】 人格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A.兴趣B.能力C.气质D.性格E.理想【答案】 BCD17. 【问题】 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C.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E.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答案】 ABCD18. 【
13、问题】 (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A.社会B.知识C.学生D.教师E.家庭【答案】 ABC19. 【问题】 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描述正确的是()。A.它包括五种因素三种过程B.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C.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E.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答案】 ABCD20. 【问题】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新特点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观看视频故宫片断,回答问题。视频解说内容:紫是古人心中的王者之星,
14、紫薇来自天上;禁是权力,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城是这一片连綿殿宇,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太和门广场和它身后的太和殿广场,构成了紫禁城的中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做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不单是安全,更是中国文化里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也就就越大,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分枝抽条,开枝散叶,秩序分明。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以国为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依、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皇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为廷。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不仅是应对
15、这个鹿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烊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皇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这里曾经是皇帝的大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就体现在这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问题(一):故宫又称紫禁城,“紫”和“禁”各指什么?“紫禁”体现了什么?(4分)问题(二):谈谈你对紫禁城的建筑“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而又“超越民居”的理解。(10分)【答案】问题(一):“紫”代表古人心中的王者之星;“禁”代表来自于人并施之于人的权力;“紫禁”代表帝王的无限权力。问题(二):紫禁城与传统民居一样,中轴对称、院落重门,因此说它是“源于古人聚居的居
16、住形式”。但是,紫禁城又超越了传统的民居,这是因为: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能够应对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
17、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乌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
18、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寂。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
19、越显得匆匆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
20、。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问题:(1)“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有什么含意?(4分)(2)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4分)(3)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问,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
21、“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答案】(1)白发让作者实实在在地看到华发已生,从而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4分)(2)依次写了时间在钟表中、生活中、生命中行走。(4分)(3)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如同我们的伴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6分)3. 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某教师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并没有完全遵从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做实验,而是在认真分析教材相应内容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的活动主题,制作各种水果电池,利用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利用网络查找燃料电池的相关资料等,让学生选择主题,开展
22、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请回答21题问题:(1)上述过程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念,请简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6分)(2)上述过程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6分)【答案】(1)“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方式上:“教教材”主要体现的是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忽视学生自身的情况,没有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工,教材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而“用教材教”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
23、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第二,目标达成上:“教教材”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而“用教材教”重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材料中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既注重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落实了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已有
24、的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活动主题,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沫沫今年三岁了,她最喜欢吃冰激凌。有一次因为天冷,妈妈没有给沫沫买冰激凌,她就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爸爸给了她一块巧克力糖,沫沫立刻又笑了起来。又有一次,她看见隔壁家的小朋友哭了,也跟着哭了起来。根据材料,试分析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及培养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基本策略。【答案】趋势:(1)情绪
25、的丰富和深刻化;(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不断社会化。策略:(1)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2)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4)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5. 某学校在不久前发生了一起小学女教师在学生脸上刺字的骇人听闻的事件。该校某班一位学生发现其文具盒中的10元钱在课间不见了,遂报告班主任。班主任把学生王某叫来询问,王某不承认偷拿同学的钱。批评训斥过程中,该教师用锥子在王某脸上刺了一个“贼”字,并抹上红墨水。事件发生后,引起极大震动。该教师受到开除处分,学校和该教师
26、共同承担了6万元的赔偿金。司法机关根据该教师事后的态度和对学生王某造成的损害,决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请你分析材料中的法律关系的类型;此案提及的法律关系的主体、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此案涉及的法律责任有哪些?【答案】(1)此材料中法律关系的类型有: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2)法律关系主体分别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学校、教师与行政机关;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学校、教师与受害者;刑事法律关系中的教师与司法机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有管理权、处分权;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受害者有请求赔偿权、加害人有赔偿义务;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司法机关有司法权。(3)此材料涉及的法律责任分别是:行政责任(开除);民事责任(赔偿);刑事责任(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