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详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48027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一、教材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一一钠和氯”中的“2. 1 钠及其化合物”。内容标准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过氧化钠的性质;通过实验,比照研究 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并知道它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通过实验事实认识不同金属元素的焰色, 能运用焰色反响探究常见物质的组成。本局部内容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起始章节,被安排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离子反响和氧化还原 反响之后,可以建立从物质分类角度初步判断物质性质的认识框架,也可以建构从氧化还原角度判断产 物成分的思维模型,还可以从离子存在角度判断物质的性质,进而掌握学习

2、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同 时对接下来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提供一定认知模型与学习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物质的性质和应用,采取情境教学、交流讨 论、实验探究、比照归纳以及类比迁移等教学方法,很好得落实了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 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钠的保存以及取用方式,了解钠单质的物理性质;通过观察钠外表颜色变化,结合钠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钠的化学性质,并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钠外表快速变暗的原因,见宏思微, 以微窥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2)通过实验认识钠与氧气

3、在加热条件下的产物,认识到化学变化是可以调控的。通过设计实验验 证过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反响的产物,诊断并开展学生对化学变化反响条件的认识水平。(3)能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钠与水反响的产物,通过实验加以证实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证据推理 与模型认知的素养,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获取证据并从本质上进行分析的能力。(4)基于用途或工艺流程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预测,通过实验或分析工艺流程比照研究 两者在外观、溶于水的热效应、溶解性、相同条件水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反响现象以及热稳定性的差异 所在。能利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差异对两者进行鉴别以及实现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知能力以及科学探

4、究与创新意识。(5)通过实验认识焰色反响是物理性质,了解焰色反响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焰色反响鉴别金属 元素。通过钠燃烧与碳酸钠焰色一致,引导学生分析焰色反响的本质,提高学生运用比照归纳法学习化 学知识的能力。(6)通过对世界三大电力支柱之一核电知识的阅读以及对局部冷却剂物理性质的分析,按照“情 境创设,过程引导,结果应用”的研究模型展开教学,知道钠作为冷却剂的优势,并对一回路需要防止 空气进入以及二回路二回路严格防止与水接触的原因展开交流讨论,将课堂情境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自发 运用到生活生产情景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有机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教

5、学重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方案三:方案四:;例2常见物质A、B、G,其焰色反响均呈黄色,且A为淡黄色固体,C、H是一种单质,F常温常压下为液体。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他物质均已略去)。(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B、 C、 F、 ;(2)写出的化学方程式;(3)假设将F改为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现象(4)假设溶液E中仅含一种溶质,写出的离子方程式例3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 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2)在A试管内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3) B装置的作用是; (4)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6、;(5)实验时观察到的双球干燥管中实验现象是,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6)假设将干燥管内的NazCh换成NazO,那么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参考答案:例1方案一:取适量样品分别置于试管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假设有白色沉淀生成,那么 为小苏打。方案二:取适量样品分别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水感受试管壁温度变化,假设温度升高,那么为纯碱。方案三:将适量样品分别配成同浓度溶液,测其pH值,碱性强的为纯碱。方案四:取适量样品分别置于试管中,滴加盐酸,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快的为小苏打。方案五:取适量样品分别溶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立马产生气泡的为碳酸氢钠。例 2 (1) Na2O2 NaIIC

7、O3 02 ILO (2) 2Na+2H2()=2NaOH+H2T (3)钠浮在硫酸铜溶液上,融成小球, 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并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4) OH+CO2=HCO3-A例 3 (1)验证 CO2 与 Na2C2 的反响产物(2) 2NaHCO3 Na2CO3+H2O+CO2T(3)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2) (4) 2Na2O2+2CO2=2Na2co3+02(5)淡黄色的Na2O2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NazCh能与C02反响,生成白色 粉末状物质和。2(6)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八、特色和亮点元素化合物的研究是一次求索之旅,只有在途中积累一定的研究方法

8、与研究思路,才能建构完整的 思维模型。教师就是这次旅行中的向导。要承当起这个责任,教师需要清晰的大单元目标,真实的大情 境以及具有实际意义的大任务,同时还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真实有效的评价。本教学设计特 色与亮点如下:1、大单元设计:不仅能够改变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并且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 接。2、大情境创设:充分挖掘钠作为核反响堆冷却剂的相关信息,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紧扣单元目标 的学习故事,还原学习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强有力地促进“跨学科知识”的理解。3、大任务驱动:基于探秘核电站冷却系统这个大任务,逐步打造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 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4、思维

9、模型搭建:引导学生以从物质的类别、组成、价态等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和预测,运用 分类、类比、比照等研究方法开展分析,逐步完善预测一实验一分析一结论一应用这一研究模型。整个 流程中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5、教学评一致性:评价的设计,必须必须与教学、学习共享目标。评价必须持续地镶嵌在教学、 学习的过程之中。评价可以是情境性的、解释性的、基于表现的,参与式的“口。在每个学习任务中, 除了及时反响与时刻监控学生的模型搭建进度之外,还专门设计应用环节,在真实情境中评估学生从化 学视角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实反响学生本单元内容的落实情况。同时通过这些形成性测验,可以 使学生确认自己完成教学目标的

10、程度,及时调整学习活动。参考文献:1 2 4 5徐氨.钠冷快堆的平安性J.自然杂志,2013, 35 (2): 7984.3李志文,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 19 (7) :28.俞晓琛,郭庆舟,文希孟.钠火气溶胶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8, 32 (1): 1622.7俞晓琛.钠火气溶胶除去方法的研究D.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8 10崔允鄢,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019:11159钟启泉.从学习科学看“有效学习”的本质与课题一一透视课程理论开展的百年

11、轨迹J.全球教育 展望,2019: 234311 12崔允渊,夏雪梅.“教一学一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 (1) :46.教学难点:了解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思想。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拟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2和学习任务3,主要 学习内容为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第二课时安排学习任务4、学习任务5,学习任务6,主要对 比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焰色反响。四、教学设计构想本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思想。(1)凸显预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学以致用这一模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重要性。学习活

12、 泼金属单质一一钠时,基于事实进行预测,初步预测钠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加以探究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在此亲历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知道科学探究学习元素 化合物的一般流程与重要性,同时为学生后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建构了研究模型与研究思路。(2)基于物质类别、价态、组成微粒,采用比照研究的策略,展开对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如通过实验 探究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响,认识化学变化是可以调控的,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实践的习惯。 如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价态角度,预测两者性质的区别,通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培养学生 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如在相同条件下,通过比照碳酸钠

13、与碳酸氢钠的外观、滴加少量水、加入适量 水、滴加酚醐、滴加同浓度盐酸的实验中,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化学性质,并能利用两者性质差异设计实验对其进行鉴别,凸显实验探究在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重要 性。(3)知识传递,情意先行。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知识的堆砌与罗列,而是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念的融合。整个单元的线索围绕核能发电站钠冷快堆中的一次冷却系统(核能产生的能量传递给熔融钠 单质)与二次冷却系统(熔融钠单质中贮存的能量传递给冷却水产生蒸汽,从而带动汽轮机发电)而展 开,从预测钠的性质,实验探究钠的性质,基于结构与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终落实到冷却 一回

14、路二回路设备设计上的注意点,真正做到结果应用,而结果应用就是及时高效的评价,在此过程中 使学生对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大单元整体构思见图1:大单元:钠及其化合物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五任务六钠与氧气常温反响钠与制气加热产物钠与水反碳酸钠、碳酸氢钠物性、酸碱性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响焰色反响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情境卤情境五连环情境:核电站冷却系统装置特点及功能剖析发酵粉的选烟花、焰色实验过程预测T宏观T微观T结论-应用认识认识认识认识认识方法方法方法方法方法模型建构类比迁移模型建构比拟模型建构分类、比 较、模型 .建构.比拟模型建

15、构分析与综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实验探究宏微结合 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宏微结合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变化观念科学态度宏微结合 实验探究 证据推理 科学态度宏微结合 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宏微结合 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图1:大单元整体构思五、情境与任务1 .情境核电与火电、水电并称为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目前核能发电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是当今世界上大规模可持续供应的主要能源之一。核电站冷却堆构造见图2,冷却剂物理性质见图3。给水余座斜至建水回踞 三二3冷却水(海水) 循环水泵U 3 口 L: LJnoon DOnoDr73cinonnnanna冷却指隶1次冷却系统核反响堆2次

16、冷却系统藻汽i蒸A发生器转发电机450t4501帆4矶4t450c6Mpi2Mt6.4 MPiM2J6CISMPi蜘C116加J27.6崩2常M邮TU阳I74J1611M4冽12510I0S20101)0J.W610.7?5l0即心网卬4JO50.1730IJ0.1470.146S.IW捌S外A8率瘠价71.21317.114.20JI9)0.4M0.5777“用0,他犷1加I153-I041加2.4-I042 77104o-ie472.I-I04(6 Mb)Ni NiK H: Pb PtkBi He HjO H/)图2:核电站冷却堆构造图3:冷却剂物理性质如何快速导出热量,以防止核反响堆温度

17、过高?热交换剂的选择要求?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为何严 格防止空气进入?核电二次冷却系统为何严格防止与水接触? 一次冷却系统钠泄露会向环境释放气溶 胶,其分散质可能是什么?通过今天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你会对核电站热交换系统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2.任务及任务分解,见表1表1 :任务及任务分解任务活动设计意图任务一:探核电站 一次冷却系统隔绝 空气之奥秘(1)阅读情景材料,思考:如何快速导 出热量,以防止核反响堆温度过高?热交 换剂的选择要求?核电一次冷却系统为 何严格防止空气进入?(2)实验21钠的氧化实验(3)钠原子核外电排布。(4)应用:一般堆本体司允入什么气体 作为保护?利用身边真实情境引发问

18、题,以钠 的用途一一,快中子反响堆的热交换 剂展开钠的教学,不仅能揭开钠作 为热交换剂的原因,还能顺利完成 钠与氧气反响的教学。任务二:探究在加 热条件下钠与氧气 的反响产物(1)实验2-2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2)实验2-3燃烧产物与水反响(3)补充实验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 应(4)应用:类比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的 用途可能有哪些?设疑:假使一次冷却系统钠泄露暴 露在空气中,产物是氧化钠吗?引 发学生思考,通过实验2-2,从产 物颜色可知不是氧化钠,但从组成 上预测仍是含钠元素和氧元素的化 合物。通过实验2-3,可知产物与 水反响有氢氧化钠与氧气生成。从 氧化还原角度分析该化合物中的氧 元素

19、为T价,类比过氧化氢写出过 氧化钠的化学式。通过补充实验完 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的学 习,并最终落实到用处,即漂白剂 与供氧剂。基于实验、物质的类别、 价态、组成微粒一步步展开对产物 的探究。任务三:探核电站 二次冷却系统隔绝 水之奥秘(1)思考:从物质组成及氧化还原角度 预测钠与水反响的生成物(2)探究实验1:钠与水的实验(3)应用:结合钠水与钠火反响,分 析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可跟踪哪种物质 是否存在是判断钠是否泄露比拟合适?(4)补充实验2: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验通过任务三材料的阅读,预测钠与 水反响的生成物、设计实验进行验 证,最终得出结论,理解采用扩散 式氢

20、计作为全程泄露探测仪器的本 质原因。基于钠能与水剧烈反响的 事实,预测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响的 现象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任务四:忆旧识, 得新知(1)交流讨论:一次冷却系统钠泄露会 向环境释放气溶胶,其分散质可能是什 么?(2)谈谈你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认 识?如从物质分类角度?日常用途?化 学性质?学以致用,通过对钠暴露在空气中 的产物分析,引出碳酸钠与碳酸氢 钠的学习,基于学生对两者分类、 性质、用途的回忆,通过比照实验 学习两者外观、溶于水后热效应、 溶解度、相同浓度下碱性的差异。(3)实验2-4观察外观、加少量水、加 适量水(分组)(4)补充实验3:测同等浓度碳酸钠与碳 酸氢钠溶液的pH(

21、5)应用:为什么油污洗涤剂的主要 成分为碳酸钠而不是碳酸氢钠?侯德榜利用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成功 制备碳酸钠。最终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如可利用 碳酸钠溶液其碱性较强生产洗涤 齐小侯德榜利用碳酸氢钠溶解度较 小创造了碳酸钠的制备工艺。在运 用已学知识解释用途以及工艺流程 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即碳酸氢钠不 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也 为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提供了一 个实验方案。任务五:再探碳酸 钠与碳酸氢钠(1)发酵粉成分:碳酸氢钠、酒石酸。为什么不是碳酸钠?(2)补充实验4:等浓度等体积碳酸钠、 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实 验中压强传感器中数据变化。(3)应用: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碳酸

22、钠溶液与稀盐酸,在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前 提下,如何确认哪一瓶为稀盐酸?假使 钠气溶胶泄露,如何处理?利用发酵粉成分展开碳酸钠、碳酸 氢钠与酸反响的探究。通过补充实 验,借助压强传感器从宏观角度认 识同等条件下,碳酸氢钠与盐酸反 应速度较快,从微观上分析在碳酸 钠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没有气 体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的本 质原因。从而揭秘发酵粉中主要成 分为碳酸氢钠而非碳酸钠的根本原 因。通过解决问题,巩固酸与 碳酸钠反响与量的关系。任务六:探美丽烟 花之奥秘(1)实验2-6钠元素的焰色反响钾元素的焰色反响(2)补充实验5:铜元素的焰色反响, 锯元素的焰色反响(喷壶代替)(3)应用:假设用喷壶代

23、替,假设想在烟花 中同时看到红、绿、黄、紫四种颜色,你 需要加入哪些试剂?(可参考书本中其他 焰色反响现象)通过实验2-6明确焰色反响是元素 的性质,且是物理变化,可利用焰 色反响的差异鉴别金属元素。通过 补充实验,放大焰色反响的视觉效 果。借助应用清楚五彩缤纷的烟花 是由于元素种类与含量的差异造成 的。六、教学活动例如及说明【学习任务1】探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隔绝空气之奥秘L阅读以下材料,预测钠的性质情境一:核电与火电、水电并称为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目前核能发电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 核电是当今世界上大规模可持续供应的主要能源之一。发电原理:某种能量转化为热能,热能借助汽轮 机转化为机

24、械能,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由于核能释放过程中能量巨大且集中,故需要热交换 剂将热量快速导出,以防止核反响堆温度过高。基于交换剂的性能要求其热导率要高,从冷却剂物性表 (见图3)发现钠非常符合。且钠的沸点在大气压下是883C, 一般一回路(核电站冷却堆构造见图2) 钠的工作温度为550C以下,有300多度的温差,唯一需要的注意的是需防止空气进入一回路,故一 般堆本体会充入某种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情境一】用核能发电冷却一回路中需要避 免空气进入一回路的案例引导学生预测钠可 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实验21用镶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 干外表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 钠的光泽,并注意新切开

25、的钠的外表所发生 的变化。【微观探析】钠原子核外电排布【应用】一般堆本体可充入什么气体作为保 护?实验2-1中钠的物理性质, 实验现象;微观原因;化学方程式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响:; 钠与氯气常温下反响:;一般堆本体可充入 气体作为保护。实验2-2现象, 实验2-2的产物为; 实验2-2化学方程式,实验2-3现象* ,实验2-3化学方程式*补充实验现象;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方程式:【设计意图】利用真实情境引发问题,以钠的用途一一决中子反响堆的热交换剂展开钠的教学,通过对 冷却剂物理性质的数据分析,快速揭开钠作为冷却剂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立即产生一种迫切希望进入本 单元学习的心情。将钠极易被氧化的

26、性质先从实际生产中提炼出来,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再借助钠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剖析钠外表遇空气变暗的本质原因,最后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模式。【学习任务2】探究在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的反响产物2.阅读以下材料,预测钠的性质钠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存在固有的不平安因素。如在富含氧气的大气中,泄漏的钠与氧气 可发生化学反响并释放热量,导致漏钠房间内的压力和温度发生变化,对反响堆的结构和设备均可能 造成威胁。故设备设计和制造采用核级标准,沿管线和容器下方布置全程泄漏探测系统,重要部位采用 双层导管。万一泄漏有烟雾探测、温度探测以及放射性探测。采用快速阀门关闭泄漏

27、的管道,卸压排钠 至贮存罐。泄漏的钠93%97%可接受在非能动接钠盘中,而不致燃烧,燃烧的局部用M、负压的措施 和膨胀石墨粉使其快速灭火,加上后续一系列处理,故即使发生钠火事故,也缺乏以对环境造成危害。【情境二】假使一次冷却系统钠泄露暴露在空气中,产 物是氧化钠吗?【实验22】将一个干燥的生烟加热,同时切取一块蚕 豆大的钠,迅速投入到生期中。继续加热生烟片刻,待 钠熔化后立即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实验23】将实验2-2中的产物转移至试管中,滴加 2nd的水,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产 生的气体。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用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分析】结合实验2-3的

28、现象,试借助氧化还原角度推 断实验2-2的产物。【类比预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产物是什么?【补充实验1】在脱脂棉中裹一药匙过氧化钠粉末,用镜子将其放入底部铺有细沙集满CO2的集气瓶中。【应用】类比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的用途可能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对一次冷却系统钠泄露暴露在空气中后的产物预测引出过氧化钠的学习。基于实验事 实、价态、组成微粒等一步步展开对产物的探究,培养学生能根据已有证据,进行合理推理、实验论证, 逐步完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和实物模型。【学习任务3】探核电站二次冷却系统隔绝水之奥秘3 .阅读以下材料,预测钠的性质在钠冷快堆的蒸汽发生器中,二回路钠的热量通过管壁传给水,使之

29、汽化进入汽轮发电机发电。蒸 汽发生器内是钠水反响可能发生的部位。钠接触水有激烈的钠水反响。故设备仍配备全程检测系统,一 旦检测到有钠泄露,自动触发切断给水,继而停堆、排水、排钠,一系列流程全部自动进行。【情境三】核电二次冷却系统严格防止与水接触。【预测】从物质组成及氧化还原角度预测钠与水反 应的生成物?【探究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 酸溶液,然后把一小块绿豆大的钠放入水中。【分析】从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形状变化、溶液 颜色的变化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 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应用】结合钠水与钠火反响,分析金属钠保存 在煤油中的原因?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可跟踪哪种物质是否

30、存在 是判断钠是否泄露比拟合适?【类比预测】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响的实验现象。【补充实验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将 一小块绿豆大的钠投入水中,并在烧杯上口盖上表 面皿,观察实验现象。【设计意图】通过情境-预测-实验-结论-应用的模式,探究实验1实验现象分析及结论钠与水反响化学方程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合适的可跟踪的物质:;补充实验2现象:,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响化学方程式: 9展开钠水反响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借助宏观的实验现象从微观角度剖析本质原因的认知模型。其次将水溶液改成硫酸铜溶液,设计预测实验现象环节 并辅以实验验证,使学生认识到钠单质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与盐溶液的反响是钠

31、先和水反响,再判 断产物氢氧化钠是否能与盐反响。此环节还有对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中可跟踪某种物质是否存在来判断 钠是否泄露,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审视钠水反响,理解采用扩散式氢计作为全程泄露探测仪器的本 质原因,提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核能发电系统的精密设计,培 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度思考】钠比铁活泼,为什么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却没有铜单质析出?【学习任务4】忆旧识,得新知4 .阅读以下材料,预测钠气溶胶的成分据记载假设有钠火事故发生时,一回路附近会产生大量的钠气溶胶,房间内钠气溶胶的含量可达20 g /m3o气溶胶会与人体外表粘膜相结合,破坏人体组织,并

32、危害到人的呼吸系统甚至让人窒息。当钠 气溶胶浓度到达50 mg /m3时,人允许停留时间仅为2. 5mino故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气溶胶在排入大气前要进行处理,使其含量降低至允许排放水平。【情境四】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钠泄露会向环 境释放气溶胶,其分散质可能是什么?【忆旧识】谈谈你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认识?如 从物质组成与分类角度?日常用途?化学性质?【实验24】称取L 0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外观、 加少量水、加适量水的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 【补充实验3】测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与碳酸 氢钠溶液的pH。(学生分组实验)【应用】1、为什么油污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 钠而不是碳酸氢钠?2、侯德

33、榜利用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成功制备碳 酸钠。实验2-4Na2co3NaHCOs性质 比照外观滴加几滴水振荡, 测量体系温度继续滴加5滴管水初步结论补充实验3结论:1、油污洗涤剂选择理由2、侯德榜制碱法涉及到的方程式:_,*,【设计意图】利用对真实情境的分析不仅能回顾钠单质的性质,同时能唤醒学生初中的知识储藏,借助 比照实验系统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外观、溶于水的热量变化、溶解度、酸碱性差异等相关知识,并 自发联系碳酸钠去油污的功能加深其碱性较强的认识,带着碳酸氢钠溶解较小以及离子反响进行的驱动 力理解侯德榜制碱法的第一步方程式,继而完成对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教学。【学习任务5】再探碳酸钠

34、与碳酸氢钠【情境五】发酵粉成分:碳酸氢钠、酒石酸。 为什么不是碳酸钠?【补充实验4】取等浓度等体积碳酸钠与碳酸 氢钠溶液置于两个锥形瓶中,分别逐滴滴加稀 盐酸直至气泡不再产生,观察实验中压强传感 器中数据变化。【应用】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与 稀盐酸,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前提下,如何确认 哪一瓶为稀盐酸?假使钠气溶胶泄露,如何处理才能到达排放 标准?实验记录:补充实验4现象:实验分析(书写离子反响):Na2c。3NaHCO3性质比拟逐滴滴 加盐酸设计实验方案区别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处理钠火气溶胶可;【设计意图】把碳酸氢钠、碳酸钠与酸反响寄予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探究上,使化学生活化。碳酸钠与盐

35、酸反响实验改成逐滴滴加并辅以压强传感器进行观察,不仅放大实验效果,而且让学生与原有的认知产 生强烈的冲突,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解决问题,巩固酸与碳酸钠反响与量的 关系,凸显实验探究在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重要性,并到达及时评价此环节教学成果的目的。【深度思考】为什么盐酸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马上看到气泡,碳酸钠中逐滴滴加盐酸 过一阵子才能产生气泡?【学习任务6】探美丽烟花之奥秘【情境六】五彩缤纷的烟花蕴含的化学知识 【实验2-6】将伯丝(或铁丝)放在酒精灯外 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焰色相同为止,蘸取碳 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焰色。取洁净的伯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

36、 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焰色相同时,再蘸取碳酸 钾溶液做相同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蓝色钻玻璃观 察火焰颜色。【补充实验5】铜元素的焰色反响,钙元素的焰 色反响(喷壶代替)【应用】假设用喷壶代替,假设想在烟花中同时看到 红、绿、黄、紫四种颜色,你需要加入哪些试剂?(可参考书本中其他焰色反响现象)实验2-6现象; 结合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钠元素的焰色为;钾元素的焰色 为,而且为了滤去黄光,要透过 观察。焰色反响是 反响。(填“化学”或“物理”)。使用过的钳丝(或铁丝)要用清洗后,在外焰灼烧直至与原来火焰 颜色相同才可再次使用。清洗伯丝用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的原因补充实验5现象配制烟花溶液可

37、选择试剂【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里的烟花引入焰色反响的学习,通过实验2-6以及比照钠燃烧现象明 确焰色反响是元素本身的性质,是物理变化,知道可利用焰色反响鉴别金属元素。通过补充实验5,放 大焰色反响的视觉效果。通过应用清楚五彩缤纷的烟花是由于元素种类与含量的差异造成的,并在模拟 烟花色彩原理过程中体会大大烟花中的小奥秘。七 评价设计1.水平标准(1)基于已有事实,进行合理预测、实验论证、微观角度分析,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能运用物质的类别、组成、价态预测反响的产物,采用比照、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已 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2)能结合宏观和微观收集证据,并

38、依据证据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3)能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客观进 行记录,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注重以实验探究为实践基础,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 2.评价策略在对学生学业状况的评价设计,既要关注知识的落实,更要关注学生在素养方面的开展,表达教、 学、评的一致性。并且在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的生成和评价的进行。如钠与水反响产物的判断,不再单纯依据宏观实验现象,而是按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微观分 析加以证实,从而得出结论,最终落实到核电二次冷却全程探测系统的设计上。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更 有目的性地设计实验与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练习与测评典型样例例1现有超市买的纯碱与小苏打,请你设计四个实验方案对两者进行鉴别。实验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