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教师资格自测试题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西省教师资格自测试题2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不属于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的是()。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D.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答案】 D2. 【问题】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者是()。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华生【答案】 A3. 【问题】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型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与精细胞乙
2、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答案】 C4. 【问题】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答案】 A5. 【问题】 ()含有众多酶系,是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A.线粒体B.溶酶体C.高尔基体D.过氧化物酶体【答案】 A6. 【问题】 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
3、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解放后我国在防病治病、消毒灭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的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A.生物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B.理论联系实际C.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答案】 D7. 【问题】 蚂蜂遭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答案】 B8. 【问题】 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A.知识B.能力C.练习D.
4、活动【答案】 C9. 【问题】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10. 【问题】 某校教师在讲解“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提问学生:“炎热夏天男生打篮球后球衣晾干后会有一道白色印记。你们知道这个印记是什么吗 是怎么出现的 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答案。”属于哪种导入方式 ()A.俗语导入B.故事导入C.悬念导入D.情境导入【答案】 C11. 【问题】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
5、发育成熟B.人的舌尖触到舌尖感觉甜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保持正常水平【答案】 B12. 【问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 C13. 【问题】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是()。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基础教育D.高等教育【答案】 C14. 【问题】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答案】 A15. 【问题】 “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一般性D.认知性【答案】 B16.
6、 【问题】 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A.遗传物质B.TrnaC.mRNAD.rRNA【答案】 C17. 【问题】 当心脏的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A.心房、心室同时收缩B.心房收缩、心室舒张C.心房、心室同时舒张D.心房舒张、心室收缩【答案】 D18. 【问题】 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
7、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答案】 D19. 【问题】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A.B.C.D.【答案】 B20. 【问题】 教师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确定的重点为“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下列哪项不属于其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A.教材内容的主次B.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C.学生的知识背景D.学生的要求【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认知结构说E.关系转换说【答案】 ABC2. 【问题】 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
8、下哪几方面?()A.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B.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C.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D.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E.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答案】 ACD3. 【问题】 下面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A.膝跳B.眨眼C.排尿D.望梅止渴E.吮乳【答案】 ABC4. 【问题】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主动积极()的能力。 A.计划B.检查C.评价D.反馈E.控制和调节【答案】 ABCD5. 【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A.实物直观B.感知直观C.模象直观D.本质直观
9、E.言语直观【答案】 AC6. 【问题】 人格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它主要包括_组成部分。()A.气质B.人格倾向性C.性格D.人格心理特征E.自我调控系统【答案】 BD7. 【问题】 义务教育法 的立法宗旨包含().A.发展基础教育B.发展职业教育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D.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案】 ACD8. 【问题】 下列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有( )A.品德是后天形成的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等同于道德【答案】 ACD9. 【问题】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B.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C.
10、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D.培养学生的个性E.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答案】 ABC10. 【问题】 德育过程是由()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A.德育理念B.教育者C.受教育者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答案】 BCD11. 【问题】 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哪些阶段?( )A.创设问题情境B.提出解答的假设C.分析学习过程D.检验假设E.获得结果,引出结论【答案】 ABD12. 【问题】 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环境E.教学手段【答案】 ABC13. 【问题】 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
11、难易D.身心状态E.运气【答案】 ABD14. 【问题】 对性格特征的差异分析一般从( ) 方面进行。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社会特征E.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案】 ABC15. 【问题】 智育的任务有( )。A.传授知识B.发展智力C.形成技能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答案】 AB16. 【问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 )。A.依从阶段B.内化阶段C.认同阶段D.情感阶段【答案】 ABC17. 【问题】 影响迁移的因素包括( )。A.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智力【答案】 ABCD18. 【问题
12、】 终身学习又特指(),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A.学会求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处D.学会做人【答案】 ABCD19. 【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剂能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结束后质量减少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C.霓虹灯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说明某些稀有气体是有颜色的D.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答案】 AC20. 【问题】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A.细微型操作技能B.闭合性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性操作技能E.徒手型操作技能【答案】 BD三 , 大题分
13、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以下是某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所运用的活动记录表:?方法导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使用分类、比较和实验等研究方法。要求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安全提示1为了安全,取用钠的量尽可能少(绿豆大小)!必要时给反应容器加盖玻璃片。2观察实验现象时,与反应容器保持一定距离。3你想做的实验需要教师批准后才能动手操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活动记录在评价方面具有哪些功能?【答案】(1)活动记录在评价方面的功能有: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又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多个维度的评价;关注个体差
14、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2)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纸笔考试。(3)要做到多元化评价,一是贵在坚持,二是贵在反馈和利用。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原来的社团活动搞一些实验方案设计大赛或者实验操作大赛等,在大赛中有优异表现的记录在档;有些学校定期选择合适的时间搞实验室开放活动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来之后变成数字信息传到网上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其他时间分析。2.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当然,陈老师也
15、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就补上你的课程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扩宽了。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
16、,评析陈老师的做法。【答案】陈老师的行为是恰当的,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提倡的。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材料中,陈老师相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有能力可以学好的,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让大家组内讨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陈老师给予讲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陈老师针对王春这个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给予了充分理解,并在课后鼓励说出答案,多次鼓励之下改掉了胆怯的心理,促进了学生成绩的
17、提高。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陈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而是循循善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3. 一天上课时王老师看到一位学生眼睛看着课桌下面而不看书,王老师提醒他多次,那位同学就很强硬地对视老师的眼睛,用愤怒的语气对老师喊:“我不可以看下面啊?怎么什么事情都要你管啊?你是不是想打我啊?有种你到政教处去打我呀?老子叫你丢饭碗!”问
18、题:请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该案例。【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的义务,同时有评定学生品行的权利,因此本案例中王老师提醒学生看书是合情合理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有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义务,同时也有人身自由权等。案例中学生很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不尊敬师长,还带有恐吓教师的成分,并且也没有按照老师的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是不对的。(3)教师和学生还需要更多的沟通,教师有义务去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这种反应的真实原因,学生也有义务向老师说明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向老师承认错误。4. 某学校老师想在班里开展一次特长展示
19、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有的学生是画画,有的是跳舞,有的是唱歌在同学们积极报名的同时老师发现,小刚闷闷不乐,没有报名任一项特长。老师问小刚:“你有什么特长啊?”小刚回答说:“我削梨又快又好,而且梨皮又薄又长。”老师说:“这也是你的特长啊。”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刚在班里的特长展示课上给同学表演削梨,同学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问题1简答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答案】(1)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不能要求学生十全十美,求全责备,而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案例中老师的
20、行为看似在让学生展示“削梨”,其实是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发展。(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案例中老师关注到了学生的独特性,并将其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这样就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5. 最近,大三班许多小朋友用大大小小的纸盒制作小汽车等物品,马老师发现,制作的汽车装饰不太一样,但结构差不多,往往只有车厢、车轮、车灯等。马老师认为可以根据这种情况生成一个“汽车”主题活动,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请帮助马老师设
21、计“汽车”主题活动。要求:(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日标。(8分)(2)围绕主题设计三个子活动。写出其中一个子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14分)(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答案】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小汽车【活动总目标】1.情感目标:喜欢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汽车,萌发对于动手操作的兴趣。2.技能目标:能够采用多种形式,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不同造型的小汽车。3.认知目标:知道生活中有不同种类的汽车,并了解各种各样小汽车的特征。子活动一大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我的小汽车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喜欢进行美术绘画活动,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设计的小汽车造型。2.技能目标:能够大胆想象,有创意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小汽车造型。3.认知目标:了解汽车有各式各样的造型,知道不同汽车的造型特点。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了解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小汽车,并知道各种汽车的造型特点。2.活动难点:积极参与绘画活动,大胆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的汽车造型,并用画笔表现出来。三、活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