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市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市政协XX年度工作安排,围绕扎实“推进我市中 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主题,市政协教科委联合民盟 XX市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及市教育局相关负 责人,于XX年11月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实地考察了 XX市职教中心、XX县职业中专和XX县职教中心等中职学 校,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 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学校概况: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XX所(含X 所民办中职学校),其中: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X所、国 家级重点中职学校X所、省级中职示范学校X所,正在建设 省级高水平示范学校X所,XX年全市省级教诊改学校达
2、标 行个性化培养。五是建立健全专业群对接产业、动态调整、 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瞄准我市产业链发展,动态调整专业 方向、专业结构和专业内涵,加强县域有需求、行业有地位、 市内外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打造贴近产业实际发展需 求的“专业群”,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 业,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进一步推进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 专业群对接。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 告,形成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二)高质量推进校企间产教融合深度。一是开展专业对接企业、学校对接园区的双对接”活动。全面推动职业学 校与园区及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工学交替实习及就业、工 学一体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共建
3、实训基地、为企业代加工产 品或与企业开展产品研发、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开展培 训等方面合作。支持各职业学校在园区、企业建立教学实训 基地、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在学校建立教学工厂、产品研发 中心或设计室,探索将企业生产线引进具有生产能力的职业 学校,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二是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学徒制 培养模式。建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完善校企双制培育模式,开设订单式校企合作专班”,设立 “校中厂”“厂中校”,实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模式,推行“企校双师带徒、工学 交替培养”的理念。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健全以赛促学、以 赛促练、以赛促教、赛训一体的学徒培
4、养模式。三是创建产 教融合示范基地。同步规划产业布局与中等职业教育布局, 依托不同区域的重点产业实际发展需要,建设产教融合型基 地,构建全产业链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 应链、价值链“四链联动”。聚焦产业功能区急需领域开展 “订制研发”,构建逆向技术创新链条。四是建立中等职业 教育督导评价机制。建立以产教融合技能水平、就业质量、 服务贡献等为核心指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高度 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质量评价机制。加强教育督导,将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 评价体系。实施中职教育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建立人才培养 全过程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提升育学质量和
5、服务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水平。(三)高要求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全面建设。畅通职业学 校教师招录渠道,通过校园招聘、银龄计划、企业兼职等多 种渠道,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教师整体能力水平。一是解决教 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建议探索设立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周转池”,根据我市中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南北县区学 生规模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编制。二是加强“双 师型”队伍建设。建议改革公办职业学校教师招录办法,打 破师范院校毕业生与非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界限,从工科类院 校招录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的非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从全 国知名职教师资本科院校招聘紧缺的“双师型”教师;落实 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放宽高技能人才、
6、能工巧匠、外聘教 师的学历、职称、年龄限制,建议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原则上 从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 开招聘。三是出台“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议按照陕西 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尽快启动实施市级“双 师型”教师认定工作,解决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 足的突出问题。(四)高标准支持中职教育生态化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 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坚持正确的质量观, 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 现就业,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 指标。坚持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大
7、规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 养,为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输送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基 础的合格生源,为企业输送具有基础专业技能的一般劳动者 和技能人才。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提升“硬件”水平。全面 落实职业教育各类政策支持,不断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比 例,使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在目前每年160。元基础上逐 步提高,县(市)区应严格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不低于30% 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加强中省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落实检查力度,深入各县(市) 区检查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政策。三是加强职业指导 和就业服务工作。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 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和
8、职业介绍机构紧密结合, 并利用劳务市场、人才招聘会和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向毕业生 发送本地和异地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或创业提 供咨询指导和各种便利条件。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 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四是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 设。在XX教育“云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中职为主)综合 信息公共服务版块,全面实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建 立职业学校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进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和智慧 校园建设,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工作,实现信息技术和智 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与 科学化水平。五是夯实职教发展责任,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 源。建立市、县(市)区职业教育工作局
9、际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督促各部 门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责任和任务。建议整合职业 技能培训业务,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将县域内职业技能培训 资源和职业技能培训业务由县级职教中心承担。打破行政区 划限制,统筹优质资源,突出县(市)区特色,实行跨区域 招生,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体, 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整合教育、人社、农业农村、民政、 工信、商贸、文旅、卫健等部门培训业务和经费,设立专门 账户统筹管理,承担县域内各类培训工作,支持县级职教中 心发展壮大。X所,XX-XX年通过陕西省中职学校“双达标”评估验收学 校X所,XX年计划评估省
10、级“双达标”学校X所,使我 市具有招生资格的X所学校全部通过省级“双达标”验收。(二)办学条件:以中职教育“双达标”、“高水平示 范校”、“特色专业”和“校企合作示范校”等各类创建为 载体,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各职业学校通过 与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针对性拓展适应需求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和 普通高校职业教育本科单招专业技能考核需要,主干专业或 重点专业校内实训室、车间、基地均达到X个以上,其它专 业达到了 X个以上。(三)专业建设:全市中职学校开设加工制造、石油化 工、交通运输、医药卫生、信息技术、旅游服务、幼儿保育、 会计等X个大类X个专
11、业。其中省级精品专业X个、市级 地方特色专业X个、“3+2”五年制专业X个。(四)学生规模:XX年全市执行陕西省职普X政策以 来,全市中职招生规模突飞猛进,招生量呈倍数增长,十多 年未招生的XX三县重启职教招生,目前全日制中职在校生 X人,年均中职毕业生X余人,近五年中职毕业生通过单招 高考升入本科院校X余人,就业率保持在X%以上。(五)教师队伍:X所中职学校现有X名教职工,其中 专任教师X人。近三年,全市中职学校教师在全省教学能力 大赛中荣获一等奖X项,在全省教学能手大赛中有X人获教 学能手,培养市级教学能手X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工作跻 身全省前列。(六)经费投入:“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
12、资金X 多亿元,迁建了 XX职中,正在兴建榆阳职中,计划迁建横 山职中、XX职中。(七)技能培训:全市中职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贫困 家庭和有意向创业的城乡有关人群,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 农村劳动力转移、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和教育精准扶贫培训,实现了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 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开辟了新通 道,职业技能培训成为阻断代际贫困的有力抓手。二、发展现状(一)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不断加大。一是XX年市政府 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 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的实施意见。二是从XX年以来,市财政每年
13、预算3000 万元,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县(市)区扎实落实职 业学校不低于1600元/年的生均公用经费,保证职业学校正 常运转,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三是为解决中 职规模扩招后教师严重短缺、特别是文化课教师不强、专业 课教师不专的问题,将职业学校教师纳入市级培训范围,从 现有师资中选拔基础较好、专业相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使之成为骨干教师;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和技师担任 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 习,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 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我市3所高职院
14、校 管理体制:XX职院由市政府主管,XX职院由XX市政府管 办,XX能源科技职院(民办)由省教育厅主管。22所中等 职业学校中,XX体校由市体育局主管,XX文投艺术职业学 校由市教育局主管,其他学校由县(市)区教育部门主管。 市政府积极支持办好现有3所高职学院,加强中等职业学校 的基础地位,管好众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健全职业教育 奖助学金制度,建立师资队伍共同培养机制,科学确定中高 职贯通培养的学校与专业,开展中高职协同育人,打通技能 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中高职协同发展的XX现代职业 教育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三)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一是积极推进校校 合作和校企合作,我市中职学校主动
15、对接市内外高职院校和 优质企业,校企共建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双达 标”和“高水平示范校”创建为契机,引进优质职教企业, 采取订单培养、菜单教学,就业服务,强化内涵建设,培养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价值追求,实现从“就业 导向”到“德技并重”的全面提升与转变,确保中职学校办 学既能“上接天线”,又能“下接地气”。二是坚持每年举 办市级技能大赛,踊跃参与国省技能大赛,将工学结合作为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三是开展“1+X”证书制度 改革试点,广泛深入开展校内外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初步形 成了 “学生一学徒f准员工一员工”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XX、XX职中实质性
16、开展“1+X”考证工作, 榆阳、靖边、横山等学校开展了 “1+X”考评员培训。积极 对接区域产业、行业和企业,加快推进订单班和冠名班等模 式体系,按照企业需要的成熟技工要求培养“技术蓝领”。 四是打通中高职贯通培养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XX职业技 术学院、XX职业技术学院、XX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与市内多 数中职学校实行“3+2”办学,不断推动中高职院校专业协 同、层次互补、教学管理融合,促进中高职高效有序的协同 发展。(四)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根据市域统筹,错 位发展专业。全市优化县(市)区职教中心专业布局,重点 建设传统长线专业和新型实用专业,初步形成了 “北部神府 煤化工类专业、中部榆横
17、现代服务专业、西部定靖油气化工 专业、南部现代农业专业、林果栽培与农产品营销专业为主” 的县域专业格局,一批紧跟时代潮流、紧贴市场经济和企业 发展需求,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深受学生喜爱, 培养的电工、建筑人才、汽车4S店的维修技术人员、民办 幼儿园教师、快递外卖以及各大餐饮酒店服务人员,成为服 务XX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类型教育地位没有真正落实。XX年以来,国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很大,但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 多,产业发展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各级有关部门对办好职 业教育仍没有紧迫感和行动自觉。在政府履职、党政考核对 教育的评价中,普通教育
18、办的好坏是决定因素,职业学校甚 至可以忽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并没有真正引起 市县(市)区的重视,自上而下的重视程度呈逐级消减的趋 势,对类型教育精神执行不力,落实4:6政策后劲不足。(二)职业教育办学环境没有根本改观。社会对技能型 人才没有真正重视和尊重,也没有得到普通老百姓的真正认 可,初中毕业生从心里依然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发展职业 教育仍然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行业、企业、社会参与和支 持职业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够,校企深度合作的局面尚未形成。 近三年来,我市中职学生规模稳步增长的背后,是职普比例 的强制性调控的结果,但并不是家长和学生的自愿选择。(三)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我市中职
19、学校近几年生 存发展基本依靠中省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市县两级从XX年 开始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校舍、实训基地、运动场地短缺, 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学校挤占中职学校校舍问题严重。与学前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过差。 市、县(市)区“教育附加费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 策”未能落实到位。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场地紧缺,多数学校 运动场地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 的突出问题制约着中职教育发展。靖边、横山及南部县区学 校改善办学条件的任务十分艰巨。XX市职教中心、XX市职 教中心、横山区职教中心被迫迁校。XX职教中心还暂时寄 居于XX高职学院,清涧职教中心占地仅7.2
20、亩,横山职教 中心长期与小学、初中、电大、进校等多所学校共用一个校 园,XX职教中心与多个教直单位共用一个校园。(四)师资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职业学校师资力量整 体质量不高,结构性短缺现象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尤为紧 缺,“双师型”教师较少。县际教师待遇之间差异较大,民 办中职学校教师职称晋升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专业教师没有 专门来源渠道,我市职业学校教师并不是来自职业技术师范 大学或工科类大学,而是在普通本科院校招聘,专业化程度 与职业教育实际要求不相匹配。以XX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为例,截止目前短缺文化课教师22人,其中思政2人、语 文2人、数学8人、英语3人、物理2人、生物1人、历史 2人、
21、地理2人。短缺专业课教师19人,其中幼儿保育5人、 民族音乐与舞蹈3人、电子技术3人、机电技术3人、汽修 5人。需要引进或临聘能工巧匠5人,其中剪纸能手2人、 民歌手3人。(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中职教育学历层次 较低,部分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衔接不够紧密,校企合作尚 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地方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依存度低。 中职毕业生,不愿从事一线劳动,不愿干辛苦工作,不愿做 基础性的技术活,毕业生一年内就业稳定率较低。而企业能 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就是一线工勤岗位,与学生的社会心 理需求、薪资期望值差距明显。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学生
22、 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这对矛盾在职业生就业中普遍性存在, 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四、对策建议(一)高起点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一是以习近平 总书记来榆考察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强 力落实职业教育招生政策,持续推进职普4:6政策。按照国 家一再要求的大体相当(即5:5)和我省“十四五”期间继续执 行4:6政策,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4:6招生政策一以贯之,逐步 实现大体相当,保障中职教育规模发展,落实职业教育的类 型教育地位。二是出台“XX市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 和“支持中
23、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 善办学条件,推进“三教”改革,深化“课堂革命”,建立 “岗课赛证”(岗:工作岗位,课:课程体系,赛:技能大 赛,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综合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技 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XX工匠。三是探索新型办学模式。 健全多元办学格局,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只要符合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都要一视同仁,予以支持。通过政 府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 与中等职业教育。四是深化教学方式变革。借鉴“双元制” 等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理实 虚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建设,深化教材教法和学业考核评价改 革。建立智慧学习教学管理体系,探索”一人一课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