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 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语文诗歌微专题抒情、描写手法一、【学习目标】1 .掌握并能辨别常见的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2 .准确分析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3 .掌握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类的答题步骤。二、【学习任务】活动一:知识梳理1 .表达方式总论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记叙了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 事。(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主观感情。“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元稹)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
2、的原因的原 因和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3)描写:见后(4)抒情:见后2 .诗歌的抒情手法诗歌的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缘 情写景、以景结情、以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和借古讽今七种。(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 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比如 柳永的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对寒蝉哀鸣和凄风
3、冷雨的描写,营 造了一种悲凉清冷的气氛,词人虽未直接抒情,但它让人感受到痛彻心肺的离别之苦。(3)以景结情。古代抒情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也有部分诗歌反其道而行之,诗歌的前半部分抒情、在诗歌 结尾之时却突然宕开,以景物描写营造意境,从而升华情感,这种笔法称之为“以景结情”。比如从军 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前三句抒发之情已经 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突然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打住,营造出苍凉悲 壮的气氛,蕴含着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4)以乐景衬哀情。古人曰:“诗无非情景两端”。一般而言,景与情是一致的
4、,乐景必是乐情,哀 景必是哀情。但也有一种例外,即以乐景反衬哀情。以乐衬哀,更显其哀。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 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 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 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 “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 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以乐 景衬哀情也属衬托手法中的一种。(5)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
5、带有了人格化 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 ( “区委”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区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 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6)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 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6、。(7)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 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 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 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3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古代诗歌可分为写景(状物)抒情诗、叙事抒情诗和说理诗。描写手法在前两类诗中经常用到。描写按 其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在写景(状物)抒情诗中表现为渲染、衬托、动静关系、虚实 关系、白描和观察角度的变化,在叙事抒情诗中,高考一
7、般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1)渲染。在诗歌创作中指借对景物或环境的描写以营造氛围,从而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描写手法。比如韦 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 “含滋浦树”等意象的选用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离别时的 伤感的气氛。(2)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又叫烘托,即烘云托月,指以相类似的人或事物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 陪衬,使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 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以荷叶衬托少女服饰之艳丽,以芙蓉花烘托采莲女容貌之妩媚 姣美,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反衬是指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比如钱起暮春 归
8、故山草堂,以黄鸟在暮春时节的稀少,辛夷花的凋谢等反衬“幽竹”“不改清阴”的可贵可赞。(3)动静关系。写景抒情诗中离不开动景的描写和静景的描写。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动 与静有时看似相反,而实则相成。“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红杏枝头已显示出春 意,而且二月杏花开,繁花满枝,在严寒的北国,使人充分感觉到早春的气氛。虽如此,但着一 “闹”字 后,却觉得这春意仿佛有了知觉,雀跃、跳动、蓬蓬勃勃,从静而动起来了。这是典型的化静为动。动静 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王维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首二句 只闻人语响,不见有人行。是静中寓动,以动写
9、静。后二句,林深杳冥,夕阳的余辉反照在青苔上,倏忽 逝去,又是寂静的空山了。是动中寓静,愈显出其静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辗1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或说出自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王诗比陶诗略胜一筹。陶诗描绘的景象完全是静止的。王维虽同样是十个字,但“墟里上孤烟” 一句就包含了陶诗两句的内容。加以“渡头余落日”句,境界就更开阔了。两人都写到“墟里烟”,陶诗 较一般化,王诗用一 “上”字,孤烟直上,颇有气势,动态显然可见。“渡头余落日”的“余”字,是日 将落而未落、缓缓而落,也显示出了动态美。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此诗“月出时鸣
10、” 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再如,王藉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的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也是衬托手法中的一种。(4)虚实结合。这是评论诗歌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 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想像、回忆(忆往昔,峥竦岁月稠)为虚,正面、直接写所 见所闻为实写,侧面、间接写想像中的所感、推断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 实结合的写法,相辅相成,可使作品避免平直,使作品的
11、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 量,更能较好地传情达意,奏奇功获佳趣。诗词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从“实”的束缚中跳出来,避 实就虚,借用“虚”来另辟一番新的天地。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像。诗云:“日月照 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 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再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 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像。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
12、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 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 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芹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 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 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 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 阕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
13、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 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白描。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现常用于写 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再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缭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本词描述他在乡间的见闻和感受。作品在艺术
14、上颇具匠心,词中从 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采用白描手法,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6)景物观察(描写)的角度。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描写,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 近观,视觉形象则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更加完美的感受。例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 滩。”第一句仰视写景,第二句俯视写景,两句诗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缥缈,使 人如同坠入仙境。(7)细节描写。又叫工笔,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可以说是精雕细刻、重彩浓墨
15、。 在写作上常常称作细节描写。例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句就是工笔,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再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此诗 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家家扶得醉人归)写社日景象,展现了村 民的快乐情感,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8)侧面描写。与上述七项正面描写相对。是指写表现对象周围的事物,使要表现的形象更显明,更突出的 描写手法。比汉乐府陌上桑,要表现罗敷的美貌,在正面描写之后,又
16、辅之以侧面描写:“行者见罗 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 段文字,侧面写行人见到罗敷之后的失态表现,从而把秦罗敷的美貌给人带来的震撼写到了极致,比正面 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像余地。又如琵琶行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唱后一句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悄无言”侧面表现出琵琶女的弹唱感人之深。再如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句:“怪道 醒来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旁人泣”,是因为我在喝醉酒后一次次深情叫妻子的名字,以“旁人” 的感动之深,侧面表现出我对亡妻的怀念之情。4 .提问变式(1)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
17、分析。(2)你觉得这首诗那两句写得好?为什么(3)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5)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活动二:预习体验L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表达愁苦之情的?(4分) 借景抒情。借“薄雾”、“浓云”,“瑞脑”消尽的凄凉之景,抒发词人孤寂、百无聊赖的愁情。5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8、。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 残星几点雁横塞, 紫艳半开篱菊静, 婚鱼正美不归去,汉家宫阙动高秋。 长笛一人倚楼。 红衣落尽渚莲愁。 空戴南冠学楚囚。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4分)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视听、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紫艳、红衣是色彩的描绘;“雁横塞” 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写出了长安秋天景物的凄凉,表达了作者内心因思念家乡而生的孤寂之情。活动三:课堂反馈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枕上作一室幽幽梦不成, 孤灯无焰穴鼠出,陆游高城传漏过三更。 枯叶有声邻犬行
19、。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 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4分)以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 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静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呈络滨、筠溪二老张元斡清夜沉沉,暗量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注】络滨,北宋宰相富弼之孙。靖康初年赐进
20、士出身。后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 与张元斡等一块游玩吟唱。筠溪,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南渡后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与张元斡、 富直柔等吟唱游玩。(1)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6分)按照由户外到户内,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秋景的幽静;“留啼、“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等意象从听觉、视觉、感觉、嗅觉多种角度写景,写得有 声有色;“萤啼”写寒蝉嘶鸣,以声衬静,更写出了秋夜的幽静。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氛围,衬托内心的愁绪。(答一点2分,共6分)(2) 这首词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4分)上片
21、主要是寓情于景,通过描写幽静的秋夜景色,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氛围,衬托内心的愁 绪;下片,比喻手法,将征鸿的情意比作秋云一样淡薄,词人埋怨征鸿情薄,曲折地表达出仕途的险恶与中原 未复怅惘情绪。(答出一点给2分,结合诗歌作解释的给满分)三、【课堂小结】1.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此手法有的作用。(内容、感情)。注意: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四、【巩固练习】L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
22、重,时闻折竹声。1 1) 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夜雪”的。(4分)诗歌用侧面描写的手法,(2分)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出来夜雪的大。(2分)(2)诗中的“时闻”二字有哪些深刻含义?(4分)【学生版中没有】“时闻”不仅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2分)这不只因为“衾枕冷”, 也透露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孤寂和凄冷。(2分)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鹅的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1) 词的上片,诗人从
23、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2分)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2分)(2)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学生版中没有】形象: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2分)感情: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 无可奈何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宋王禹偶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
24、叶落胭脂色,茶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俑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 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颂赞叹 的原因。(6分)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2分)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2分)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从万壑有晚霞,数峰默默立于斜阳中,体现作者悠闲中的凄凉。(2分)4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送温台唐朱放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雨夜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
25、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1)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分)。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1分);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1分)。异:第二首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1分),“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1分)。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五、【感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