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感情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教案感情3.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古代诗文阅读 200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 序号( )一、教学任务分析:课题鉴赏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三)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古诗词中思想感情的常用语。2.准确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做到不拔高,不贴乱贴标签。3.学会准确分析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把握思想感情题的设题方法及答题要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诗歌内容与思想情感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集体备课二次备课、运用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一、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
2、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元曲使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二、答题思路 在解答这类涉及典故抒情的诗歌鉴赏题目时,明确诗歌用典的类型(如上所述),同时还要弄清典故的具体内容,是历史人物事件,就要知道其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典型事迹,影响如何等。是化用古诗文,就要知道化用了哪位作家诗人的作品,原句是怎样的。是神话传说,就要明白其内容及其思想意义。平时要多留意积累常见典故,应试中,还要注意注解,命题者一般要将考生陌生的典故作注。分析典故在诗中蕴含的情感态度,用简练的语言作答。三、类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
3、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君平,指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这首诗的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用君平的典故,有何用意?2.阅读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卢 挚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毛。注本曲是作者第二次就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时所作。这首小令开篇化用了一个什么典故?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分析细节表达的某种情感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4、。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二、答题思路 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同样包括情态细节描写和生活细节描写,目的是借助这些细节,更好的抒情言志。答题思路:通过阅读作品找出有细节描写的诗句;分析其在诗中抒情言志的作用(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事件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分析表述出来。三、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绣龟形诗侯氏 暌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
5、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先垂泪,拂杵调砧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注龟形诗:以“龟”谐“归”。暌离:分离。尺素:书信。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同题材诗歌的不同情感比较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重庆卷) 海棠 (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6、。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二、答题思路 抓住关键,分别解读诗作的内容情感。求同析异,找出不同诗作在相同题材中表达情感的差异。根据题目要求作答。语言简明,注意条理。三、类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一炬,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元)赵善庆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两首元曲都是怀古小令,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
7、试分别加以概括。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金陵晚望 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 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分析情感变化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凭栏手捻花枝”“ 放
8、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二、答题思路 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变化,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大意;明确诗歌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主要景物的变化,这是分析情感变化的基础。如清人叶燮的客发苕溪:“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诗人久居他乡,归心似箭,而归程也十分顺利。此时的诗人是沉浸在思乡和即将归家的喜悦之中,无暇顾及船窗外的景象。第三句一转:“忽讶船窗送吴语。”那忽然传入耳际的吴侬软语,使诗人惊讶地发现,家乡就在眼前!诗歌将归家心情的急迫到忽然发现已到家乡的激动表现得亲切有味,情感的
9、抒发曲尽其妙。根据审清题目要求准确、简练作答。语言要能体现“情感变化”过程。三、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过山村贾 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这首诗,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简要地加以分析。印证前人评价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重庆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
10、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山东卷)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二、答题思路 前人对许多诗人诗作有精到而富创见的研究。高考中,就有了根据前人的评价来命题的题目。一般有种类型:直接列出前人对某首诗词的评价,让考生根据这个评价去分析印证。(如2008年重庆卷;2004年辽宁卷)列出前人的看法,先让考生表态赞同哪种看法,再根据要求分析答题。(2004年浙江卷
11、: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答题时,在整体理解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先确定好自己的对诗作的评价。如果是直接印证前人的观点,可以该观点为“论点”,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论证,力求言之成理。如果是列出了几种前人的看法,就先明确“表态”,再分析论证自己赞同的“观点”。注意:语言要简练,运用术语恰当,要言不烦。三、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中无送
12、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说明。这首小令开头三句分别使用了三个典故: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吴蜀联军,赤壁破曹;班超从戎,终老玉门。三个典故,异时、异地,似乎毫无关联。接下来的“伤心秦汉,生民涂炭”则点出了题旨:历史上虽有英雄美人的哀艳故事,但“生民涂炭”的民生疾苦才是更值得同情的。作者怀古伤今,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予以深切的同情,但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参考答案】作者借用君平的典故,意在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参考答案化用了邯郸梦(黄粱美梦)这一典故。在作者眼里
13、,仕宦生活不过是一场梦,表达了自嘲、自讽、自伤之情。例1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参考答案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说明侯氏是唐末边将张揆的妻子,张揆守边十余年不回,侯氏写了此诗,并绣成龟形。以谐音“归”字,献给唐武宗。武宗读了这首诗,颇受感动,便下旨让张揆回家,并赐侯氏绢三百匹。 例1 苏诗爱花之
14、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参考答案 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答案: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参考答案】例1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
15、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参考答案诗中写寒水、山家、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桑柘、烟火,都带上了一定的感情色彩。环境由寒凉逐渐转为温暖,气氛由阴森恐怖逐渐转为平和光亮,因而衬托出诗人的情感也由惶恐不安逐渐转向欣慰、喜悦。例1 参考答案 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例2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这首诗主要内容是写自己离开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首句即说自己离家、渡荆门、到楚地,中间四句写沿途所见,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我”远游。都与诗题中(我)“送别”不合。三、板书设计四、教后感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