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原理理论笔记.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243262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原理理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现代管理学原理理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原理理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原理理论笔记.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管理学原理理论笔记书目 第1章 管理概述 1 1.1管理 1 1.1.1管理的发端 1 1.1.2管理的概念 1 1.1.3管理的性质 2 1.1.4.管理的职能 3 1.1.5.管理的类型 3 1.2管理者 5 1.2.1管理者的概念 5 1.2.2管理者的类型 5 1.2.3.管理者的角色 6 1.2.4.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7 1.3管理学的探讨对象 7 1.4管理学的探讨方法 8 第2章管理理论 9 2.1早期的管理活动 9 2.2管理思想的萌发 10 2.3.科学管理理论的酝酿 12 2.3.1科学管理早期的提倡者 12 2.4古典管理理论 12 2.4.1.科学管理原理 12 2

2、.4.2.管理过程理论 14 2.4.3.马克斯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 15 2.4.4.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与完善 16 2.5行为科学理论 17 2.5.1人际关系学说 17 2.5.2.行为科学学说 18 2.6现代管理理论 19 2.6.1.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 19 (1)管理过程学派 19 (2)阅历主义学派 19 (3)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20 (4)人际关系学派 21 (5)群体行为学派 21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21 (7)决策理论学派 21 (8)管理科学学派 22 (9)沟通(信息)中心学派 22 (10)系统管理学派 23 (11)权变理论学派 23 2.6.2.“

3、管理学丛林”学派的主要贡献 23 2.7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24 2.7.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4 2.7.2.战略管理理论 25 2.7.3.组织文化管理理论 26 2.7.4.组织再造理论 27 2.7.5.学习型组织理论 28 第1章 管理概述 1.1管理 1.1.1管理的发端 人类社会须要管理者,这是人类社会的自身的要求。(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人以群体为单位共同战胜自然灾难和抵挡野兽的攻击以达到生存的目的。这个时期的人类经验了原始人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并渐渐出现简洁的管理现象和氏族首领,即如今的管理者角色。(2)军事民主制时期 军事民主制时期以掠夺邻人的财宝和供其运

4、用的奴隶为目的发动斗争,部落间组成联盟,选举首领,成立联盟议事会,负责处理联盟重大事情。选拔军事酋长指挥斗争。(3)封建社会 “天下为公”转为“天下为私”,国家由此诞生,并伴随有了君主、军队、行政司法机构、法律、官僚机构和官职,管理变得困难和重要。不过,这时的管理由人们生存的须要变成对社会成员的强制。(4)资本主义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对管理的须要日益迫切,客观上推动了管理思想和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对管理的探讨与探究。为应对日益困难的组织活动,科学管理渐渐产生。1.1.2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安排、组

5、织、领导和限制等活动的过程。该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管理的主体是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2)管理的客体是管理所指向的对象,即在组织管理与社会管理当中发生的大量的组织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教化现象。(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管理的目标是组织目标的体现,目标是管理的动身点和归宿。 管理的目标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顾客满足与员工满足的统一。(4)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既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也包括组织内部系统等内部环境和条件。(5)管理的保障是组织资源。(6)管理的实质是协调。(7)管理是一个过程。1.1.3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性质为管理的自然属

6、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所具有的发展生产力、指挥生产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管理所维护的政治和社会阶级不同。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不仅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即监督和指挥生产的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维护生产关系运行,即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社会属性,这便是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分不是肯定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因此 二者间具有统一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科学是人们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和百余年的探

7、究、总结、归纳、检验,从实践中抽象概括出的反映管理过程客 观规律的理论和方法,因而管理具有科学性。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的困难性、社会性要求管理者要驾驭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发挥创建性,敏捷地运用管理 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体现了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忽视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的艺术性,将会使艺术性变为 随意性;反之,忽视艺术性,管理科学则成为僵死的教条。总之,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应是和谐的统一。 1.1.4.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安排、组织、领导和限制。 (1)安排 安排是管理者对组织将来的行动进行的预先筹划

8、和支配,是管理的首要职能。(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组织体现为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管理的任务在于建立这种结构,使其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从事基本的活动。(3)领导 领导是组织的管理者指挥和引导被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任务而主动奋斗和努力工作的过程。领导职能是管理的核心职能。(4)限制 限制是一个管理过程的终点。限制是管理者对各项工作能否按安排进行随时做出反应。1.1.5.管理的类型 (1)物本管理和人本管理 物本管理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限制,管理人 员的主要任务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组织中的人听从,让人

9、适应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给人以敬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详细的规范与工作制度,以金钱和酬劳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听从。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限制为主的 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该理论将人视为主动的、勇于进取和负责的人,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 为员工创建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完成组织任务和目标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员工 的激励主要是实行内在激励,在管理制度设计上赐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限制,让员工参加管理和决策。(2)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公

10、共管理包括政府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 成员供应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指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供应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得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分与联系 u 联系:不论是政府、非政府组织,还是工商组织,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从这一点上说的确有相像性。u 区分: 1)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后者是为了个体利益。2)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价值目标不同。前者的价值目标具有多元并列性,如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允、正义、效 率、平安、秩序等;后

11、者的价值目标相对单一,主要是经济目标。3)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权力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公共权力或公共权力的授权,后者来源于生产资料全部权及由 此产生的托付经营管理权。4)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活动方式不同。前者要接受公众监督,后者则受产权全部者监督。5) 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远不如工商管理的效率意识强。6)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强调责任赛过工商管理。7) 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工商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困难和严格得多。8) 公共管理在困难性上要超过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包括了广泛而困难的政府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 中进行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9)

12、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追求的效益不同。公共管理尤重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工商管理更重经济效益。 1.2管理者 1.2.1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为了保证组织业务活动正常有序运行和组织目标实现而担当管理工作、从事管理活动、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可以是个体形式的,也可以是群体形式的。 (1) 作业人员是干脆从事组织生产活动或其他业务活动的人员,这类人是组织的绝大多数,是组织活动的依靠力气,在管理领域通常称其为被管理者。(2) 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划分不是肯定的,但二者的区分也是自不待言的。对此,美国学者斯蒂芬罗宾斯指出,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1.2.2管理者的类型 通常以管

13、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级或按管理的领域作为分类标准。(1)管理者的层级分类 管理者存在若干的层级。通常,组织中的管理者依据其所处的管理层次的凹凸,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 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指对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战略,驾驭组织的大政方针 和评价组织的绩效。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指介于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 理者的决策和意图,督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通常被称为监工,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向作业人员布置工作任务,监督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2)管理者的领域分

14、类 依照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标准,管理者可以划分为综合管理者与专业管理者两大类。综合管理者 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是指仅担当组织管理的某一类职能的管理者。1.2.3.管理者的角色 (1)1955年,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的角色”概念,大致分为三类: 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a. 管理者首先须要确定组织存在的目的,组织要达到的目标,并确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b. 其次,须要组织使通过各种管理活动获得资源,获最大利润 c. 最终管理者要保证组织为社会服务和为自身发展创建顾客 管理管理者。由于组

15、织工作的任务有抽象和详细区分,加之管理者的实力和精力等因素的限制,组织设计分为不同的层次,最基本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上层中层下层三个层次,属于每个层次上的管理者与上层管理者之间,一般都存在科层隶属关系,上层管理者要监督和管理,下层管理者,上层管理者都负有如下的则职责: a. 主导和影响下层管理者,使之为了组织目标的基石,县主动工作和努力奋斗,构建适合的组织结构, b. 培育管理者的团队合作精神, c. 培训下层管理者,使其管理工作的技能得到提高 管理员工和工作。这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管理者须要相识两个趋势,一是管理的环境条件不断改变,管理的工作 性质也是不断改变的,工作的担当者既有体力劳动者,

16、也有脑力劳动者,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者的数量大大 增加,因而管理的方式须要探究;二是处理好与各级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要求管理者要正确相识人的特性,人是困难的,人具有个体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对人性有正确的相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2)20世纪60年头末期,加拿高校者亨利明茨伯格提出了管理者角色的新理论,他把管理者的特定的管理行为定义为管理者的角色,提出了管理者扮演的三大类型、十种角色的理论。 人际关系类角色。这种类型详细表现为三种角色,即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传递类角色 属于接收和传递信息,以便充当所在组织的神经中枢的角色。它详细表现为三种角色,

17、即监察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决策制定类角色。是做出事关组织生存发展的重大决策的角色。它详细表现为四种角色,即发起者角色(或企业家 角色)、麻烦处理者角色、资源安排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1.2.4.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美国学者卡茨提出的观点更具有通则性,他认为管理者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学问完成组织任务的实力。(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际关系的实力。(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实力,尤其是指能够洞察组织及组织所处环境的困难性,并依据环境的改变快速做出对某种客观事 物发展状况的抽象

18、概括和推断的实力。n 以上三种技能是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要具备的,只是随着管理者的管理层次的改变而各有侧重而已。一般来说,对高 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是:概念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对中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是:人际技能最重要,概念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对基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是: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概念技能再次之。1.3管理学的探讨对象 管理学的探讨对象有三个方面: (1) 从管理的实践动身探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史,探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及其探讨方法的起源,追溯其发展进程,透视不同时期的管理环境,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2)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19、筑三个方面探讨管理学。(3) 从管理者动身探讨管理过程。 1.4管理学的探讨方法 1.归纳法 归纳法是一种从典型到一般的探讨方法,即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阅历进行视察,分析其特点、改变规 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改变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探讨方法也称为实证探讨。由于管理学很难 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经常运用归纳法进行管理学探讨。(1)归纳法存在的缺陷: 样本的代表性可能不足。 样本不能人为地再现。探讨结论不能通过试验重新证明。其科学性受到质疑。(2)运用归纳法探讨管理现象时,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作为样本。要弄清与样本相关的因素,包括样本的各种外

20、部因素和内部条件,以及系统的或偶然的干扰因素,并尽可能剔除各 种不相关的因素。样本应有足够的数量,即按抽样调查原理,使样本数量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必要精度。对样本进行调查的问题表述要明确、便于回答,并且所调查的问题要包括相当量的信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整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赐予科学的说明、归纳和总结,切忌采 取先作结论,后收集证据的形而上学的方法。2.试验法 试验法,即人为地把试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比照组。比照组的条件保持不变,在试验组人为地改 变某种条件,并视察试验对象在改变条件下的表现状况和产生的改变,再与比照组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改变的条件 与试

21、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假如经过多次试验,而且总是得到重复或相同的结果,那就证明某种条件与试验结果具有必 然的关联。这种关联就是管理中蕴涵的基本规律的体现。(1)试验法的优点 试验法的优点是简单通过试验发觉管理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性,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相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点。(2)试验法的缺陷: 由于管理系统的困难性、管理环境的困难和多变性,要想通过试验来证明某种因素与某种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十 分困难。由于资源和时间的有限性,反复进行管理试验也不行能,例如,像投资决策、资源安排和人事管理等的重复试验事 实上就难以做到。3.演绎法 对于较为困难的管理问题,管理学家往往从某种概念动身,或从某种统计规

22、律动身,也可能在实证探讨的基础上,找 出一般的规律性,加以简化,形成某种理论依据,并以此作为建模的动身点,构建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模型。这种模 型与被视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样,但它具有突出本质特点、忽视次要因素,使纷繁困难的事物便于把握的特点。也就是说 模型是对原型的一种抽象,它完全合乎逻辑的推理。这种运用模型来探讨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4.定量探讨方法 管理的定量方法是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的方法。管理的定量方法有一 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包括抽样方法、线性规划方法、统计方法、最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定量探讨 方法最突出的贡献是

23、在管理决策方面,特殊是在安排和限制决策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定量方法也不行避开地存在 局限性,在管理活动中还须要运用其他的方法。5.管理的权变方法 权变方法,是指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变,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对于管理技术来说,权变方法有其 逻辑的合理性。在管理活动中,由于组织的规模大小各异,人员的素养不同,目标的歧异以及环境的差异等缘由,管理的 方法假如没有差异就成为咄咄怪事,因此,管理权变方法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第2章管理理论 2.1早期的管理活动 人类的管理实践从古老的原始社会就已经起先,迄今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可以从古代遗留下的雄伟建筑中 生动地反映

24、出人类卓越的管理和组织实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古近代管理实践案例: (1)古代中国的完备官制系统,以实行对国家的治理。(2)修建万里长城。(3)古罗马由一个城邦发展为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管理思想的萌发 (4)中世纪天主教的扩张使教会能够有效地限制全世界教徒的宗教活动。(5)埃及金字塔的修建。(6)11-12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者通过成立行会应付封建势力的侵扰。(7)15世纪,威尼斯兵工厂已初步展露出现代管理的雏形。2.2管理思想的萌发 管理思想在萌发阶段存在如下多种观念: (1)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在圣经之中。叶忒罗在给西伯来人的领袖摩西供应的建议中,便包含着授权原 则、例外原

25、则等深刻的管理思想。(2)公元前2250年,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就颁布了一部由282条法律组成的法典,它是当时处理贸易、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资、惩处和其他很多社会问题的依据。这部法典可以看作人类管理思想的结晶。(3)希腊的闻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指出管理具有普遍性。他认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技术和私人事务的管理技术是可以相互通用的,所不同的是“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在量上有所不同”;它们都涉及对人的管理。(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主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把家庭管理置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之先,反映出家 庭事务管理与国家管理的相通性。(5)亚里士多德认为管理一个国家与管理一个家

26、庭有很多的相像之处。所不同的是,家务管理 由一个君主式的家长驾驭,国家管理由拥有权威的政治家来管理。(6)希腊人色诺芬阐述了劳动专业化的优点。他认为,“一个人用心致志做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工 作,那么他确定能把工作做得更好”。(7)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奴隶社会,姜尚著有六韬、三略,论述了治理国家和管理臣民的思想。(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闻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著有享誉后世的名著孙子兵法,在书中,他提出了“多算胜,少算不胜”的安排管理思想。此外,孙子兵法中所阐述的“为将之道”、“用人之道”、“用兵之道”以及在各种困难环境中克 敌制胜的各种战略、策略,对今日的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间的竞争,具有深刻的警醒和指导

27、作用。(9)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教化家,他主见“学而优则仕”,即政府官员选拔应以德才兼备作为标准。孔子关于政府官员选拔的思想成为后来中国历代政府人事管理的思想和依据,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0)中世纪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有一位闻名的政论家和哲学家马基雅维里,他著有君主论一书,提出了四项 领导的原则于管理有益。他认为: 要争取群众的支持。维护组织的团结。要保持醒悟的头脑和坚决的意志。要以身作则。(11)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宝的性质和缘由的探讨一书 中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 指出劳动是国民财宝的源泉。强调了劳动分工对于提高生产率的作用。提出

28、了“经济人”观点。(12)1832年,英国剑桥高校数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对专业化分工、机器与工 具运用、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等问题作了充分论述。其主要观点如下: 赞同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种种好处,但认为斯密忽视了分工可以削减支付工人工资这一好处。提出了“边际娴熟”原则,即对不同工序的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支付工人酬劳的依据。主见劳资合作,认为工人同工厂主之间存在共同利益,提倡建立利润安排制度,即工人可以根据其在生产中的贡 献,分得工厂利润的一部分。重视对生产的探讨和改进,激励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13)普鲁士的一位闻名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在对

29、军事战略的探讨中提出了有关军队管理的思想。其主要 观点如下: 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细心的安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应当承认不确定性,从而根据旨在使不确定性削减到最低限度的要求来全面分析与安排。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以预感为依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直觉为依据。(1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主见关切工业中人的因素。 2.3.科学管理理论的酝酿 2.3.1科学管理早期的提倡者 1、麦卡勒姆,他的管理原则是: (1) 适当的职责划分。 (2) 授予下属充分的权力,以便其能够充分履行责任,保证责任名副其实。(3) 具备洞察下属是否切实担当起责任的手段。(4) 快速报告一切玩忽

30、职守的状况,以便刚好订正错误行为。(5) 通过每日报告和检查制度所了解到的这些情报既不会使主要负责人犯难,也不会减弱他们对下属的影响。(6) 总之,建立一项制度,使总监不仅能马上发觉问题,而且还能找出失职者。2、亨利普尔,他从麦卡勒姆对伊利公司的管理中发觉: (1) 管理的改革必需通过培育一批专业管理人员来进行。(2) 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3) 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建立使组织协调,充溢团结精神,能克服因循守旧毛病的领导方式,最高领导层应成为企业的神经中枢。2.4古典管理理论 2.4.1.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者是泰勒(Frederick WTaylor

31、)。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效率。为提高效率,泰勒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制度: (1) 工作定额原理。通过将工作分解为简洁的基本动作,规定出必要动作、标准方法、标准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工作环境和标准时间,从而制定出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标准定额。(2) 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在保障工人健康、长期维持正常速度为基础的前提下,将工人培训成为一流的 工人,以胜任能够达到定额工作量的标准。(3) 实行“职能工长制”。就是将工作予以细分,使全部管理者只担当一种职能,再按不同的职能分别设立职能工长,去完成不同的任务。(4) 把安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 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6

32、) 实行组织限制的例外原则。v 例外原则: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例行的日常事务,自己只能保留对例外事项的确定权和监督权,例外原则,后来成为管理的分权原则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的来源与基础 (7) 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包括下列内容: 依据工时探讨进行视察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工资率”即工资标准; 采纳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来调动工人的主动性; 依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依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n 评价: a. 泰勒理论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很不顺当,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b

33、. 泰勒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须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提倡者个人经验的限制,泰勒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象的监督和限制问题,从而使得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对于企业的公益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涉及。c. 总之,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的对泰罗制加以评价。他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阅历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并且创建了一套详细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阅历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是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拓了新局面,由于采纳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两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须要。

34、(2)吉尔布雷斯(1868-1924),在动作探讨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3)甘特(1861-1919),独创了奖金制度和甘特图。(4)巴思(1860-1939),独创的计算尺是独特有效的,为泰勒的工时探讨、动作探讨、金属切削等探讨 工作供应了理论依据。(5)哈林顿埃默森(18531931),发表了十二个效率原则一文,提出的十二个原则是:明确的思想;常识;有实力的顾问;纪律;待人公允;牢靠、快速、精确和常常的记录;派遣;标准和进度表;标准化的条件;标准化的操作;标准做法的书面说明书以及效率酬劳。另外,他对职工的选择和培训、心理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工时测定等方面的研 究也做出了贡献。科学

35、管理的探讨内容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方法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限制问题,管理的范围较小,探讨的范围也 始终没有超出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没有超出车间管理的范围,因而存在着很多局限性。2.4.2.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被称为“管理理论之父”。把管理看作一组普遍的职能,即安排、组织、指挥、协调和限制。他关注的是全部管理者的活动,并且是把自己的个人阅历上升为理论。他的理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P32) (2) 管理的14项原则。法约尔关于管理的14项原则如下: 劳动分工,即劳动专业化。其优点在于削减奢侈、增加产出和便于培训。 权力与责任。权力就是指挥和要求别人听从的

36、权利。权力可区分为管理人员的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职务权力是由 职位产生的;个人权力是由担当职务者的特性、阅历、道德品质、领导实力等基于个人的魅力而产生的权力。个人权力可以补充职务权力的不足。他特殊强调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关系,不论在什么地方行使权力,都必需担当责任。奖惩是责任的体现。 纪律。纪律是管理所必需的,实质上是以公司及其雇员之间的听从和敬重为基础的。它“来源于劳资双方就工厂的 规定达成的明确的协议,以及审慎地运用制裁措施”。纪律是胜利的根本保证,要尽可能维护纪律的肃穆性。 统一指挥。这个原则规定,“一个雇员不管实行什么行动,只接受一位上级的吩咐”。 统一指导。指一个组织,对于目标相同的活动

37、,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安排。 个人利益听从整体利益。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总和。一个组织谋求实现总目标比实现个人目标更为重要。 个人酬劳。这是针对处理日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利润分成等问题而提出的原则。酬劳与支付的方式要公允,尽可能使雇主与雇员双方都满足。 集权。这是指权力集中或分散化程度的问题。法约尔认为,“任何增加下级作用的重要性的行动都是分权,任何削减这种作用的行动则是集权”。集权与分权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集权的程度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特性、道德品质、下属的 牢靠性及企业的条件等因素。 等级链。它是指“从权力的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部门负责人的等级”。为了解决统一指挥原则可能引起的信息传递方面

38、的延误问题,法约尔提出了允许横跨权力线进行交往联系的“跳板”原则,也叫“法约尔桥”。但是这种联系只有当全部各方都同意而且上级人员随时都了解状况的时候才能进行。 秩序 组织中的人和物应当有其各自的岗位,人皆有为人称奇,指使他们各尽其能,对组织中的物资设备等也要细心支配到适合的位置, 同等 管理人员以慈爱和公允的看法对待下属,就可能使其下属对上级表现出热心和忠诚, 保持人员的稳定 人员的高流淌率是低效率的,管理当局要制定有秩序的人员补充安排,以便保证有合适的人选填补人员的空缺 主动性也叫首创精神 要求个人在一切安排工作中都要充溢热忱和发挥干劲。 团结精神 强调在公司中大家要团结一样,职工的融洽和团

39、结,可以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力气 (3)管理的五职能说 安排。安排的制定要依据企业的资源、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的性质及企业无法确定的将来发展趋势。组织。组织包括为各种活动和各种关系以及人员的雇用、评价和培训等所作的打算。指挥。指挥这一要素可以使组织活动起来去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协调是一种平衡行动,“使支出和收入相等,使设备适合于实现生产目标,以及确保销售和生产之间的协调 一样”。限制。限制是“检查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是否符合制定的安排、发出的指示和既定的原则”,目的是查明错误,以便加以订正和防止重犯。2.4.3.马克斯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被尊为“组织理论之父”。在管理理论上的探讨主要集中

40、在组织理论方面,提出了“志向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书中的理论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 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也相识到个人魅力对领导绩效的重要意义。他所说的“志向的”,不是指最合乎须要,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1)韦伯志向的官僚行政组织结构的模式是: 明确劳动分工。即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正式职责而使之合法化。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根据等级原则进行法定支配,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任用。人员的任用要完全依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或者依据教化和训练而获得的技

41、术资格来选拔任用。职业管理人员。全部担当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在某种状况下整个单位的负责人除外, 行政遵守严格的规则、纪律和制约。管理人员必需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组织中人员的关系。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受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2)权力 任何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的,没有权力作为基础,就无法实现组织的目标。韦伯认为,权力有三种形式: 合理一合法的权力,它是以“法律”或“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吩咐的权力”为基础的; 传统的权力,它是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行侵扰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 神授

42、的权力,它是以“对个人的明确而特别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行的信仰”为基础的。 2.4.4.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与完善 古典管理理论的集大成者是英国学者林德尔厄威克和美国管理学者卢瑟古利克。 (1)厄威克(1891-1983),他的主要贡献是: 提出和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组织设计论”。组织设计论是为了有效地达到经营目的而实际探究应当如何设计组织结构的理论。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管理原则, 即目标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限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和明确性原则。促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主要包括管理职能的系统化及行政管理原则的提出。他以法约尔的思想为基础,提出

43、“逻辑方阵”作为组织与比较管理概念的方式,通过对泰勒、法约尔、穆尼、赖莱等管理学家思想的分析,提出了“行政管理原则”。提出了Z理论。其目的在于弥补麦格雷戈人性假设理论的缺陷。(2)古利克(1892-1993),他的主要贡献是: 自由民主的政府观。主要涉及政府存在的必要性与目的、政府应当与社会合作、政府行动的依据、民主制和集权制政府的优劣、公众、政府与立法机关的职责以及职能划分等。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系。指出行政意味着要确定重要政策,要开发和接受详细的方案,要创立组织,要配备人员,要核准资金,要对活动进行行政监督、协调和限制,并且要对结果进行审计和复审。他强调行政必定要涉及政治和政策过程,政治一

44、行政二分法是不合适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涉及行政机构改革的若干原则。行政机构的职能 即安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七项职能。这是古利克与厄威克共同提出的观点。古利克的行政思想明显地“具有一体化和实践性的特征”。2.5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的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理论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形成于20世纪30年头,早期的代表人物为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 2.5.1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将重点放在工作四周的社会环境上,证明白个人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弥补了科学管理学派对人 的因素的忽视的弊端。证明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试验是霍桑试验。(1)霍桑试验的过程及各部分结论:

45、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 是有关车间照明改变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的试验。探讨的结论是,工作场所的照明状况对生产率影响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影响。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是有关工作时间和其他条件的改变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的试验。试验的结论是,无论物质条件好坏,对生产率很少或没有多大影响。大规模的访问和调查(1928-1931年), 是为了了解工人的工作看法和思想感情而进行的全厂范围的谈话阶段。试验的结论是,监督工作、士气和生产率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而且“任何一位员工的绩效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年), 是起作用的社会组织的试验

46、与分析。这个阶段探讨者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工作小组为每个成员规定了合理的工作定额。每个职工在其集体中的融洽性和平安感较嘉奖工资安排有更为重要的作用。(2)梅奥在霍桑试验中的结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满意工人的社会欲望和需求,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具有双重作用。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和“士气”来提高效率。2.5.2.行为科学学说 管理中的行为科学学说出现在20世纪50年头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行为科学学说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关于人的须

47、要、动机和激励的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的相识理论。代表人物和理论主要有: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一成熟理论”。(3)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领导方式理论指20世纪40年头末期行为科学探讨者对领导行为理论的探讨,其主要理论是: 俄亥俄州立高校的二维构面理论。密歇根高校的两个维度理论。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4)关于企业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及其作用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 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2.6现代管理理论 2.6.1.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 该学派早期的创始人是亨利法约尔,20世纪50年头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哈罗德孔茨。以孔茨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可以被看作是人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并将其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下几个信条基础之上: 管理是一个过程,在对管理人员的功能进行分析后,可将这个过程进行最优化的分解。众多企业长期形成的管理阅历可以被作为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和普遍原则的基础。这些基本概念可以成为探讨的焦点,以确定它们的正确性,并提高它们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可行性。这些基本概念在被证明是正确的并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