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水组成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水组成说课稿.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水组成说课稿水组成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
2、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
3、微观分析。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
4、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展示)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5、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
6、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
7、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水组成说课稿2一、说教材。探究水的组成是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在学习水的重要性、科学饮水、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和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从而转入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有关内容的学习。二、说学习目标。因本节重要学习水的物理性质和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所以确定的学习目标为:读教材说出水的物
8、理性质和观察水的电解实验现象及对生成物的检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三、说学情。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学生早已经知道了。在物理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水的凝固点为零摄氏度,沸点为一百摄氏度。温度在四摄氏度时,水的密度为一克每立方厘米。所以通过读教材说出水的物理性质问题不大。关于水的组成,学生在前三章的学习中早已知道水用符号表示为:H2O 。即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是: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五、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的
9、内容及特点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为:讲解法、演示法、直观图示法;学习方法为:阅读法、观察法、练习法。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在达标导学过程中,首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水的物理性质。紧接着通过电解水实验,学生观察到两个电极表面都有气泡放出,并且连接电源正极与负极的刻度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检验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内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内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最后让学生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七、说板书设计。为突出教学重点,完成学习目标,设计的板书如下:探究水的组成(一) 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无
10、味道的透明液体;一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3(二) 探究组成水的元素1、 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3、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八、说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做能照顾大多数学生和少数优绩生的培养。作业题与学习目标紧紧相扣。九、说反思。通过导学案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元素,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水组成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
11、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本课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中,直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12、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氢气的性质。(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2.过程与方法(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三
13、)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四)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五)教具准备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二、说学生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最后是能力水平: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三、说教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取演示教学法
14、、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最优组织。四、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探究学习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五、说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为此我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讲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强大的
15、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烧起熊熊大火,颇为奇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火和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组成。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置悬念,引入本课题。(二)演示实验 推进新课1.通过我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过程,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此时,再引导他们猜想、思考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接下来通过气体检验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在
16、此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仪器做化学实验的能力。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得出实验结论。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加深他们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大胆猜测,调动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观察、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2.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阅读第47页有关氢气性质的内容,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出氢气的性质,并加深学生对于氢气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这一认识,之后再为学生演示氢气验纯这一过程,接下来引导学生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并尝试写出化学式。最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
17、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在交流讨论后,询问学生的交流结果,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总结,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两个重要结论。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而不是教师的直接灌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介绍氢气的多种用途:高能清洁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最常见的用途是充填氢气球和氢气飞艇;氢气跟氧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焰可达3000的高温,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重要的金
18、属。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拓展学生视野,活泼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放宽眼界,不要拘泥于课本,更多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水组成说课稿4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
19、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3)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1
20、)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2)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
21、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2、的原则,采用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
23、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
24、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水组成说课稿5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
25、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了解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
26、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 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4.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二、说教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三、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1.探究学习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2.多种感官协同法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
27、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学习情景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投影展示下列资料生物体内都含有水2、实验探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引导学生看课本P45资料(水的组成揭秘)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
28、密。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3、验证实验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
29、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4、讲解总结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30、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 氢气+氧气。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教师向学生提出: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学生讨论后得出: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31、;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4氢气名称的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投影。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你能结合课本图33进行描述吗?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
32、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接着提问: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结论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气中有一点氢气或氢气中有点空气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它有一个限度,我们称为爆炸极限。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氢气的爆炸极限。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氢气名称的由来,这确实与它的密度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也就
33、是说,它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它的名称为“氢气”。在能源逐渐短缺的当今世界,氢气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国科学家看好。 展示下列资料新型燃料氢气现代世界所使用的矿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后产生较多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寻找一种不会产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目标。氢气作为燃料行许多突出的优点:第一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第二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第三燃烧产物是水,无毒、无污染,且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氢气被称作绿色能源。据报道,1988年,前苏联采用液氢及天然气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进行了图154喷气式客机的试飞。日本研制的氢引擎汽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4、。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研制的以氢为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货车已经接近实用阶段,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10辆燃氢汽车,已试运行8万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辆用氢气和氧气作燃料动力的无污染出租汽车已在美国纽约街头亮相。这辆名为“千年出租车”的环保汽车几乎听不见任何嗓音,尾气排放量为零。尽管氢能已在一些国家进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这种绿色能源并没有被普通使用,这是由于氢能属于二次能源,需要借助别的能源来制取,加之生产成本高,经济上也划不来,所以尚不能普及。科学家们预汁,21世纪氢能将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类造福,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将因此显著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将因此进一步提高。可见。氢气真是未
35、来世纪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并能为氢气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教师写出氢气(H2) 氧气(O2) 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学生讨论后发现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你能说出以下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吗?铁(Fe) 铜(Cu) 过氧化氢(H2O2) 高锰酸钾(MnO4) 四氧化三铁(Fe3O4)答案:分别是1种 1种 两种 3种对学生讲解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H2)、氧气(O2)、氮气(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
36、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就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的非常的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五、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电解水实验现象: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
37、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二、验证实验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水(H2O) 氢气(H2)+氧气(O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4爆炸极限:4742。四、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组成说课稿6一、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
38、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
39、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
40、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
41、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
42、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
43、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水组成说课稿7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
44、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
45、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二、说教学实施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