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会计合并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242357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会计合并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会计合并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会计合并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会计合并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广义,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加同一性和稳定性就是基本原则)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惩病态心理。心理健康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获取成就。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评价,接纳自己现状,自信乐观,不苛求自己,不自卑,自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2、人际交往:与别人建立联系,与别人交流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也就建立了各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1.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需要,也只有在与别人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2.合群需要: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3.自我肯定需要:个体对自己真正的了解,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人际交往是认识自己的主要社会来源。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格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

3、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部心理过程或在动力。动机是一种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

4、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在 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智力 1921和1986年两次研讨会总结:首先,心理学家从各种不同方面对智力加以定义的,如,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智力是从真理和事实的观点出发

5、,靠正确反应所获得的能力、智力是由于各种复杂刺激的影响所带来的统一结果的生物学机制、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其次,定义并不相互排斥,并互相兼容,一个定义可能包含或隐含了其他定义所涉及的属性。如,将智力看作是学习能力,既包含了高级认知过程和低级认知过程,又包含了知识等。再次,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在智力的一些基本属性上,人们有共同的见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维与创造性 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思维特征: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2.概括性:思维是在

6、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的。反映着思维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正是凭借语言得以实现的。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是人与动物的思维的最本质区别。除语言外还有表象和动作。思维过程:1.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记忆与学习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1.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

7、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编码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效果。2.保持:(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是人们从部,外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根据信息的来源分:1.远距感觉:听,视觉。2.近距离感觉:味,嗅,皮肤觉(触,温度,痛觉)3.部感觉:机体觉(部器官所处状态,饥,渴,胃疼),肌动觉

8、(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平衡觉(由位于耳的感受器传达有关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二、感觉生理机制:1.收集信息(辅助组织:水晶体,耳廓)2.转换:把信息能量转换成神经冲动,是产生感觉的关键。其机构称感受器(耳,眼睛)3.传往大脑,进行选择加工。4.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加工成最终的人所体验到的感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行为过程中,知

9、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能集中注意。2.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参与少,变为自动化。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3.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醒着做梦。不需要集中注意。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概论 一、心理学概念及性质心理活动是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隐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心理和行为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最早的定义:对心灵或

10、灵魂的解说或研究。20世纪中期: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科学性质:心理学一门科学,有它的独特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最高等的社会性生物,一切活动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智力 1921和1986年两次研讨会总结:首先,心理学家从各种不同方面对智力加以定义的,如,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智力是从真理和事实的观点出发,靠正确反应所获得的能力、智力是由于各种复杂刺激的影响所带来的统一结果的生物学机制、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其次,定义并不

11、相互排斥,并互相兼容,一个定义可能包含或隐含了其他定义所涉及的属性。如,将智力看作是学习能力,既包含了高级认知过程和低级认知过程,又包含了知识等。 再次,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在智力的一些基本属性上,人们有共同的见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是人们从部,外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根据信息的来源分:1.远距感觉:听,视觉。2.近距离感觉:味,嗅,皮肤觉(触,温度,痛觉)3.部感觉:机体觉(部器官所处状态,饥,渴,胃疼),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平衡觉(由位于耳的感受器传达有关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

12、)。 二、感觉生理机制:1.收集信息(辅助组织:水晶体,耳廓)2.转换:把信息能量转换成神经冲动,是产生感觉的关键。其机构称感受器(耳,眼睛)3.传往大脑,进行选择加工。4.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加工成最终的人所体验到的感觉。 记忆与学习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1.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编码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

13、短。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效果。 2.保持:(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行为过程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能集中注意。 2.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

14、参与少,变为自动化。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醒着做梦。不需要集中注意。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概论 一、心理学概念及性质 心理活动是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隐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心理和行为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概念: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最早的定义: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或研究。 20世纪中期: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科学性质:心理学

15、一门科学,有它的独特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最高等的社会性生物,一切活动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教育性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伦理性原则:

16、是指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发展变化的依据。聚合式交叉设计: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观察法的种类:(1)长期观察法与定期观察法。(2)全面观察法与重点观察法。

17、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生态学运动:是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实验法的种类:(1)根据实验场所的不同,可把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2)根据实验研究的创新程度,可把实验法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3)根据实验研究中自变量的多少,可把实验法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调查法:是指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调查法的种类: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

18、,可把调查法分为直接调查法和间接调查法两种。 问卷法:是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问卷法的种类:(1)按问卷的形式,可分为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2)根据问卷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 测验法:是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测验法的种类:(1)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可把测验法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2)根据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可把测验法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3)根据测验目的的不同,可把测验分为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2领会:如何贯彻客观性原则:(1)坚持实事地揭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为研

19、究目的。要达到此目的,首先必须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做到实事。从对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设计、实验仪器的使用、结果的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结论的得出,都要实事。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不符合客观性原则。同时还要注意下列问题:j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绝不是为了去论证或说明某一决策,去附和某人预先的“结论”,而是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起先行作用。k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允许从“期待”出发,而必须从实际出发。l对成果的评价要客观,即应持同等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2)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时,要确立客观的指标。研究的客观指标应该是能被研究者观察、测量到的,最好能利用仪器设备来测定、

20、记录和分析。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性水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只有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才能检验其是否符合实际,说明其适当性和可应用性水平如何。(2)克服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的精确性、严密性和自然性、应用性之间的矛盾。实验室研究是在特别设置的环境下进行的,即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密的控制,并利用各种仪器设备精确测量了各种行为反应,故其所得的结论能否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应用,还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3)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任何一门学科,只有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相联系时,才有发展的前途和动力,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的特点:(1

21、)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是:j研究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可以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年龄被试的某种心理活动开展研究。k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因此,这种研究设计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所广泛采用。l在同一时间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避免研究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横断研究设计的缺点是研究者发现的是不同年龄的不同学生所表现的年龄差异,而不是同一组学生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年龄变化。因此,这些差异,既包括年龄间差异,也包括各年龄组间因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这两者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无法分开。(2)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是:j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

22、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k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l对于那些在短期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纵向研究设计的缺点是:j由于研究持续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被试数量会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k反复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和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同时,对被试多次进行评价或测量,被试会对评价或测量产生熟悉效应,从而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可靠性。l长期对被试进行追踪研究,由于时间的延续,一些社会变迁、生活环境变化等无关因此也可能对被试的心理产生影响。 观察法实施的要求:(1)观察者应当受过专门训练。(2)

23、观察者每次只应观察一种特殊的行为,而不应同时观察多个行为。(3)对所要观察的行为先有一定的了解。(4)每次观察的目的要明确。(5)在观察时研究者要使被观察者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能干扰被观察者的行为和活动。(6)观察时要做精确而客观的记录,并对观察的材料尽可能地进行定量分析。(7)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最好是几个人同时进行观察,然后核对各自的观察结果是否一致。(8)观察时注意凭借一些现代化的记录仪器,如录音机、录象机等来补充现场观察的遗漏。(9)最好在观察前编制出观察记录表格。(10)要注意观察同一被试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为表现。实验法实施的要求:(1)理论准备,实验的全过程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

24、指导。(2)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3)实验器材的准备和调试,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可靠,性能是否正常。(4)对被试进行训练,让被试熟悉实验环境,理解实验的指导语以及进入实验状态。(5)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加以解释与评价。调查法实施的要求:(1)在调查时,要让被调查者对调查人员产生信任感。(2)调查的环境要和谐,即让被调查者不感到有压力存在。(3)在调查前,先确定所要调查的主要问题。(4)在调查过程中,要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对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5)要认真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容以及有关的行为表现。问卷法实施的要求:(1)问卷中的题目数量不应过多。(2)问卷中题目

25、的叙述要简明并易理解,不会引起在理解上出现歧义。(3)问卷所设计的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4)回答问卷的方式简便。(5)对于低年龄的学生,问卷既可采用封闭式,也可采用开放式。(6)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前,要先判断问卷的回答是否有效。测验法实施的要求:(1)在使用测验之前,研究人员一定要熟悉测验手册。(2)研究人员应该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测验指导语。(3)测验的环境应符合标准化要求。(4)整个测验的实施要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进行。(5)研究人员在测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测验的纪律。(6)测验结果的评分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7)测验结果的解释要参照常模进行。3简单应用: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就

26、是首先将学生样本随机分为两组,然后随机指定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并进行实验处理,另一组为控制组,不进行实验处理,并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经过一段时间后,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如果实验组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则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这种设计首先将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组,即一个是实验组,一个为控制组。在实验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前测)。然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处理,对控制组学生不进行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即后测)。如果用控制组或实验组的后测结果和前测结果进行比较,就只可以考察出每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

27、发展情况。如果用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考察出实验组的实验效果如何。这种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前测容可能影响后测结果。 4综合应用设计一个教学改革实验:如某中学进行英语情景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随机指定初一年级一班和二班为实验班,三班和四班为控制班(或称对照班),仍按原教学方法进行。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对两个实验班和两个控制班分别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量与评估,结果发现两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两个控制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这个实验就是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中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的方法。(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综合应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8、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j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个体出生后,其发展如何,关键取决于教育的质量。所有的父母和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如果要想有效地把下一代塑造成优秀的人才,必须要了解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新的要求变成个体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并提高教育质量。k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要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学习效率,使他们快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此方面的任务主要是:j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k

29、探索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心理规律。(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需要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提问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先提问,随后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并随机叫一名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方式能够促使全体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如果掌握了这一点并运用于教学中,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1识记:焦虑的种类: 2领会:儿童情绪发展的实验研究: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通过条件反射法,研究其惧怕情绪的发展。该实验被心理学界公认为

30、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经典实验。阿尔伯特参加实验的年龄为7个月,实验结束时为11个月。在第一次实验时,华生给他一个小白鼠,他没有表现出惧怕反应,当他伸手想摸时,在他背后突然敲一下,发出刺耳的声音,使他吓了一跳。当第二次看见白鼠时,想再伸手去摸它,刚一伸手,又听到一个大的刺耳声音,使他吓了一跳,并开始哭泣。为了不过分伤害孩子的健康,实验停止一周。一周后,这个白鼠再出现时,虽然没有了刺耳的声音,但阿尔伯特已不敢接近它了。为了消除惧怕情绪,华生首创了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还在使用的行为矫正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验虽很成功,但是以阿尔伯特为被试进行惧怕形成的实验,与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性原则相违背,应该受到批评。华

31、生的儿童教育观:(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2)反对体罚儿童。(3)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4)对幼儿养护的要求。华生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创造力、没有怯懦和自卑心理的人。(5)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3简单应用: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华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出发,提出除了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即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1)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决定于遗传,行为不可能受遗传的影响。遗传上存在的差异,并不能引起心理上的差异

32、,遗传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不起作用。他还主,行为主义者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的可控制性,而遗传是不可控制的,否认遗传因素就能提高对行为的可控性。(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惟一条件。其理由有三:j人出生后,生理特点是不同的,但此时每个人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行为。复杂行为的形成,完全来自环境,特别是早期训练。早期训练不同,后来个体行为的复杂程度也明显不同。k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即教育万能论。l后天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他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条件反射。因此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

33、刺激而形成。4综合应用:华生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二)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1识记:心理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其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原我类似于“无意识”的含义,它是最原始的、本能的,而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包括人类的性的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原我的核心就是本能。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位于原我处超我之间。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良心,一是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它要求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积极的雄心和理想所构成,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希望个体为之奋斗。在个体发展过程

34、中,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均衡发展,即超我监控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道德规,自我一方面处理好原我的本能要求,另一方面又应符合超我提出的规要求,以期发挥自己的功能。2领会:焦虑的种类及其发展特点:(1)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j客观性焦虑。这种焦虑是由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的危险来源产生的。这是一种最容易降低的焦虑。k神经性焦虑。这种焦虑是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引起的。l道德上的焦虑。这种焦虑是由于担心违背超我、使原我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2)费洛伊德认为儿童焦虑的特点是:j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年龄的儿童,焦虑的容可能明显不同k存在着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儿童,焦虑的容

35、也可能明显不同。即从客观性焦虑变成神经性焦虑和道德上的焦虑。3简单应用: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或12岁)。(5)生殖器期(11岁或12岁以后)。4综合应用:费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理论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1识记: 心理发展的动力: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领会: 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

36、程。一个人在出生时还是一个未分化的普遍体。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发展。他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是不可变更的。这种遗传决定的发展顺序被认为是遵循渐成的原理。矛盾或危机是划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或主要特征,埃里克森使用危机一词,意指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作为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危机就同时兼有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或消极的解决办法。虽然生物基础决定了这些阶段产生的时间,因为成熟过程决定了可能获得各种经验的时间。但社会环境决定了与每个特定阶段相联系的

37、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由于这一原因,埃里克森提出把八阶段称为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3简单应用: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他认为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是不可变更的。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是矛盾或危机。虽然生物基础决定了这些阶段产生的时间,但社会环境决定了与每个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由于这一原因,埃里克森提出把八阶段称为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八个阶段具体为:(1)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如果此阶段婴儿建立起信任感,心理发展任与不信任之间的危机得到积极的

38、解决,就能形成希望的品质。(2)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如果儿童的这个主要矛盾得到积极的解决,则在其心理发展中就可形成自制的品质。(3)主动与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疚感,如果儿童的这个主要矛盾得到积极的解决,儿童就能体验到目的的实现。(4)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如果儿童的这个主要矛盾得到积极的解决,他们就能体验到自己的能力的实现。(5)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如果个体的这个主要矛盾得到积极的解决,他们就能形成忠诚的品质。(6)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

39、对孤独感。如果个体的这个主要矛盾得到积极的解决,他们就能体验到爱情的力量。(7)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如果个体的这个主要矛盾得到积极的解决,他们就能体验到关怀的作用。(8)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如果个体的这个主要矛盾得到积极的解决,他们就能体验到智慧的实现。 4综合应用: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1识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1)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揭示新的可能性。(2)练习和习得经验。是心理发展中

40、的一个主要而必需的因素。(3)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4)平衡。指不断成熟的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即决定因素。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平衡: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守恒:就是化的、可逆的动作。自我中心主义: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2领会: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皮亚杰

41、认为,心理是按一定阶段发展的,阶段的具体含义是:(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心理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2)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决定着该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由于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到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会改变。(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向高有一定的次序,这个次序是不能改变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质的飞跃。(4)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心理结构的特性:皮

42、亚杰提出,心理结构有三个特性:(1)整体性。所谓结构的整体性,就是说心理结构中的各个成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由一个在规律所决定。(2)转换性。所谓结构的转换性,就是说心理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3)自调性。所谓结构的自调性,就是说心理结构根据本身的规律进行自我调节,而不需借助于外在的因素来进行。3简单应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心理是按一定阶段发展的。他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具体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是心理发展的起始时期,而且在此阶段形成了以

43、后构成较复杂的认知结构的那些认知结构。婴儿心理发展也表现出了一定特点。(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是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基础上,心理发展出现的一次质的飞跃。该阶段的儿童由于信号或象征性功能的出现,开始能从具体的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思维。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j自我中心主义。k直观现象性。l不可逆性。m知觉的集中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j守恒性。k去自我中心主义。l进行群集运算。m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就表明个体的思维能力已

44、经发展到了成熟水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只增加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不再发生变化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j假设演绎推理。k命题推理。l组合分析。临床法: 4综合应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五)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1识记:社会文化历史学说: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心理发展:维果斯基提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

45、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2领会:心理发展的标志: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五点:(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心理活动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指心理活动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功能由于有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重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即指心理活动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体意识的发展,不

46、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级向另一年级过渡时的增长和发展,而主要是其个性的增长和发展,是整个意识的增长和发展。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个体机能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有三点:(1)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化的结果。学习的最佳期限:维果斯基认为,学习任何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如果不考虑学习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会造成儿童智

47、力发展的障碍。因此,从开始某一种教学时,除必须以儿童的成熟和发育为前提之外,还必须将教学建立一正在开始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即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3简单应用:智力形成的化学说:化最初的含义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维果斯基给化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部智力动作的转化。个体的高级智力动作是怎样产生的呢?维果斯基认为,首先是从外部的动作开始的,然后外部的动作转化为在的智力动作。随着外部的动作的高级化,在的智力动作也高级化。所以,维果斯基提出,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多次的变化,才化为部的智力动作。化的过程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而且也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化与外化是密切联系的,外化是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的客观化,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将“教学”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学是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系统的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的发展。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