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道德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道德教育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道德教育论文1道德教育涵义及形式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的价值引领与道德判断。在中小学中,班会课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应用更多的就是主题班会。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策划,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的一种自我教育、自学成才的活动。主题鲜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讨论思想品德问题,也可以讨论班级工作,还可以让学生交流思想,开展表扬与批评。形式多样,主题报告会、演讲和竞赛、座谈和辩论、文艺表演、经验介绍等。让每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道德素质。然而在班会课现状中,却违背了初
2、衷。要不就是班主任 一言堂。从思想动态到纪律,从考勤到学习,从卫生到作业,拉拉杂杂说一大堆,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听进去,什么作用都不起。要不就是场面热闹,却无内涵。如一 节自信伴我行的班会。内容有:小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同学发言你自信吗、配乐诗朗诵自信之桥、小品自信才美丽;全班宣读自信宣言书。最后就成了,班干部应付差事,同学无聊撑场面。2心理教育涵义及形式心理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理教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 心理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个性的自我完善。其目标为关注个人合理的心理需求,重在
3、提高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以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各类学校积极挖掘本地资 源,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和完善人格。心理辅导课是心理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它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 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 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然而在应试的压力下,心理辅导课的课时极其有限,而且学生心理问题解决,需要各方面力量 的整合。班主任则是心理教育强大的支持力量,而班主任的心育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3心理道
4、德教育涵义及形式3.1心理道德教育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在分析学生问题的时候,总是可以发现心理原因和道德原因共同存在。如一起青少年团伙抢劫、强奸案,罪犯均为初、高中生,从这 一案件的表层原因分析无疑是道德沦丧,但深层追究会发现,在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爱寻找刺激的心理特点之上,再加上道德认识模糊时就有可能走上“街头拦路 行凶”。而现在很多中学生自杀案例背后,除了自身的认知偏差、耐挫力差等心理原因,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悲剧发生的根源。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目标是 一致的,为了更好地通过知、情、意、行四个层次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问题,于是提出了以心理教育为基础,道德教育为导向的“心理道德教育”
5、。这并不 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教育过程。3.2心理班会课在“心理道德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并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笔者尝试将这两大教育的实施形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心理 班会课”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将心理辅导课与班会课相结合的探索。调动班主任的力量,利用班会的形式,融入心理辅导课的理念,实现更好的教育功能。比 较来看,其有以下特点:1)从主题来看,在道德目标的引导下,更加细化心理目标。在传统班会课的目标中,更加明确主题,并将主题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挖掘在此道德目标之下,与
6、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从而培养、训练,在完善学生 人格的基础上,实现道德目标。什么主题最能感动学生?综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下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能引起兴趣,这是前提;二是具体可感,越是感性的 信息,对人的情感的刺激度就越大,空洞、苍白、抽象的理性信息对人的情感的刺激度是很小的;三是越原始、越真实越好;四是能吸引人的多种感官参与;五是应 该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净化人的心灵。否则就没有德育价值。2)从形式来看,更注重活动性、体验性和全体性。从传统的班会形式看,虽然活动较多,但较浮于表面,只有少数同学参与其中。心理班会课是以活动为中介的,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感悟与发展,面向 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
7、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舞台。活动的组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活动的设计要 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角色活动起来;活动的设计要便于学生的真情流露,让学生在活动中敞开心扉;活动的内容要有相当的内涵,有 一定的深度,耐人寻味,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启发;活动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提供一定的时空,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价值检验、行动体 验。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心理辅导课的形式应用于其中,如热身活动、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心理自述、游戏活动等等。但并不是活动形式越多越好,有 时一个活动贯穿始终,获得的效果会更出人意料。3)从参与
8、角度来看,心理班会课与传统的形式一样,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但其又有些不同,教师需要更多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坦诚相待,这样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情感的相容,才更易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最佳的“心理场”,才会实现最初的目标。4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心理道德教育新探索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认为,并不是在问题产生之后,去想办法解决。而是在问题产生之前,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之中,就去挖掘积极的力量源泉,培养积极心态。新理念的融入,让心理班会课又有了新意:1)主题更为积极。相对来说,以前的主题更多的是在班主任发
9、现班级最近的共性问题,或是某种社会背景的契机之后而形成的。简言之,更像是“就问题论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之下,主题可以与问题无关,只是与学生的积极的经验、品质和环境有关就可以成立。2)过程更为积极。积极心理学注重在过程之中,个体的对于自己的认知,积极的思维角度、鼓励的运用以及最终目标的扩大与生活化。于是,积极的故事激励、事件的真实再现、表扬与被表扬更多地应于课程之中。3)目标更为积极。与先前的“解决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现在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更为阳光的心态和积极的品质,体验幸福,品味快乐。总之,在本土化的心理道德教育的指导下,在积极心理学的引领下,心理教育的发展,道德教育的拓展,学生的培养定会在实践的不断的探索中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