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_历史教案-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_历史教案-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_历史教案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教学目标一、基础学问目标 “春秋”“战国”特点;春秋争霸的四个时期;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兼并斗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二、实力培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相识斗争是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斗争上的反映,对加速奴隶制瓦解和促进封建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2提高学生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春秋战国斗争的实力。这些斗争给广阔人民带来灾难和苦痛,给社会生产也带来极大破坏。但是,客观上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三、思想教化目标1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2、。大国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2春秋战国时期,为战胜对方,各国都重视选拔人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3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兼并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春秋争霸斗争、战国兼并斗争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斗争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首先分清春秋战国两个不同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起先进
3、入封建社会。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的特点: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A奴隶制经济基础动摇,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B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各诸侯国掠夺土地和人口以扩大统治范围,进行长期争霸兼并斗争。讲授新课: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东周的建立与王室衰微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史称东周。周王东迁后,周王室不再被诸侯所重视,渐渐成为各强大诸侯的附庸。2春秋争霸的四个时期“周郑交质”时期:春秋初年,诸侯中郑国首先向周天子挑战。郑国以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其势力发展很快,郑庄公首先称霸,有两个重要事务:“周郑交质”,即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人质。郑庄公战胜周桓王,周桓王被射伤肩部,天子威信扫地,周王室从今一蹶不振。齐桓公称霸时期:齐是周初姜尚的封国,春秋时已发展成东方大国。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A任用管仲为相,主动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B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借以发展齐国力力。C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楚争霸时期: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