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在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第一节 概述 一 发展心理学的起源 1. 霍尔,开发的问卷法,撰写了第一本青少年心理学著作青春期:青春心理学以及青春期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化的关系,将儿童心理的探讨范围界定为从诞生到成熟。2. 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领先做了探讨 弗洛伊德:童年阅历,人格发展五阶段。 荣格: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学发展理论探讨;一,提出了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个观点,25-40岁的分界的年龄;二,重视中年危机;三,论述了老年心理学,特殊阐述了临终前的心理。 埃
2、里克森: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理论扩展到老年期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3. 华生;最早进行心理发展的试验探讨-小奥尔波特试验推孟:基于智商分数的纵向探讨格赛尔:儿童发展常模探讨。4. 何林沃斯:美国心理学家,1930 年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二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1. 心理发展的概念: 广义: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狭义:探讨个体从受精卵起先到诞生、成熟、苍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探讨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2. 发展心理学探讨的两个领域: 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思维的年龄
3、特征是最主要的。 特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爱好、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人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3. 发展的联系性和阶段性:个体心理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长。-一边上楼梯,一边往前走 4. 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机体论:认为儿童是形成、限制和调整自身发展过程的主动因素。(卢梭) 机械论:认为儿童是被动的机体,行为主要由环境中的外部力气塑造(洛克) 三发展心理学探讨的设计方式 1. 横断探讨: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族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了解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心里改变。 优
4、点:样本大,时间短,成本低 缺点: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改变过程;难以了解因果关系;干扰因素多,组间差异。2. 纵向探讨(追踪探讨):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个体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改变。 优点:连续性的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因果关系可以找到; 缺点:时间长简单样本流失;环境影响大出现新的变量;同一测量反复用导致重复效应;成本高,人力物力消耗多。3. 交叉设计:将纵向探讨和横向演技结合在一起。一般是先横向探讨,后纵向探讨,从而使横断探讨和纵向探讨结合在一起。 推孟对 1500 名天才儿童长达 40 年的探讨:是一种纵向探讨,同时又在不同的阶段和同龄的其他个体
5、进行对比分析体现了横向探讨。4. 探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爱护被试者免受损害;知情同意;隐私;被试者有权知道试验结果。其次节 婴儿心理的发展(0-3 岁)-重点驾驭 一新生儿的发展 诞生到一个月的婴儿-新生儿 1. 新生儿的反射行为-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生存反射(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觅食,吮吸,吞咽);防卫反射(挤眼,呕吐,喷嚏) 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 2. 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啼哭; 3. 新生儿的心理发展:诞生时就有感觉,也就是出现了心理。二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1.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超过 5 岁
6、就没有这种可塑性和可修复性了。2. 婴儿的动作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指:手的抓握动作(五指分化;手眼协调);独立行走; 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意义有:抓握动作是婴儿主动探究和相识四周事物的表现;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起先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独立行走的意义有:使得活动具有肯定的主动性;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四周人的交往主动性。3.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发展),近远原则(内外向发展,由近到远);大小原则(由简洁到困难,由粗到细致)4. 影响婴儿动作技能的因素: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供应的动作活动机会;探究环境的愿望;母亲的抚养方式;三婴儿的学习 1
7、. 仿照学习-仿照是天生的学习实力。2. 条件反射学习的方式:3. 偏好新奇刺激的学习形式:习惯化;去习惯化 习惯化: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渐渐减弱,乃至最终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习惯形成之后,假如换一个新的不同的刺激,反应又会增加。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1. 婴儿的感知觉发展:个体认知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的感知觉。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2. 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视察;视敏度; 听觉技能的发展:听觉辨别实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实力 味觉的发展:味觉在胎儿期就起先发育,新生儿偏爱甜
8、食; 嗅觉:7-8 个月的胎儿具有初步的嗅觉的反映实力。 触觉的发展:胎儿 49 天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在婴儿刚诞生时便可以表现出来。 婴儿对痛觉特别敏感。婴儿一诞生就表现出视觉偏好: 偏好困难性的刺激物; 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偏好不规则图形多于规则图形; 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 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图形多于无同心的刺激物; 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婴儿的听觉总体不如成人,但是对超出成人言语范围的极高频和极低频的声音比成人敏感。 4-7 月对音乐片段有感觉; 1 岁能辨别音调的微改变; 新生儿具备声音定位实力,1 岁达到成人水平。3. 婴儿知觉的发
9、展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产生的时间是 6 个月。视觉悬崖是一种探讨婴儿深度知觉的装置。感知实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关键时期是婴儿期。5 个月的婴儿还不具备图画深度知觉,7 个月才有。4. 婴儿的留意:5. 婴儿的记忆:12 个月之前-心情记忆、动作记忆。12 个月以后-感知动作活动起先内化为表象,表象记忆、词语记忆。 表象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 记忆表象: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想象表象:指对知觉形象或者记忆表象进行肯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五思维的发展 1. 加工整合信息的实力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 2. 问题解决实力的发展。 条件反射建立时期:诞生
10、后 1 个月 知觉恒常性产生时期:1 个月1 岁;感知觉、知觉恒常性和客体永久性出现,为形成初级思维创建主动的条件。 直觉行动思维时期:1 岁2 岁,婴儿的动作和语言起先快速发展。 语言调整型直觉行动思维时期:2 岁3 岁,词的概括、概念即语言思维产生,但仍带有极大的情境性和直觉行动性。2.5 岁3 岁时儿童从直觉行动思维向详细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3岁前儿童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意味着智力的真正起先,而且意味着人的意识的萌芽。六婴儿的言语发展 1. 婴儿的语言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用的发展。2. 基本上能驾驭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是 3 岁左右。3. 1 岁-词汇数量
11、 20 个,19-21 个月-出现语词爆炸现象,以每个月 25 个词的速度增长;2 岁末-300500 个;3 岁末-增加到 1000 个左右。4. 婴儿句子的发展:单词句到多词句(1.5 岁左右);简洁句到复合句(2 岁左右)。5. 1.52.5 岁是驾驭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 岁末基本驾驭母语的语法规则系。 七婴儿的特性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气质:1. 巴斯依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 气质划分为:心情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 2. 托马斯和切斯分类:简单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婴儿的基本心情:1. 爱好的发展 2.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重点):自发性微笑;无选择性的
12、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 婴儿的社会哭泣:自发性哭泣;应答性哭泣;主动操作性的哭泣; 4. 分别焦虑:经验不同的发展过程:最初的哀痛、求助、生气的抗议,到其次阶段的感受悲观,出现情感冷漠;在无能为力之下超脱分别焦虑困扰,企图适应新的环境。5. 婴儿的社会性依恋: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记。 6. 婴儿的自我发展(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客体我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相识。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记。哈特概括诸多结果,按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区分把婴儿自
13、我意识发展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使主体我的发展;其次阶段使客体我的发展。第三节幼儿期的心 理发展-3 岁6 岁一幼儿的嬉戏 1. 嬉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2. 对嬉戏的理解和说明: 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嬉戏能够获得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限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体验; 认知学派理论:嬉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应;嬉戏联系并巩固已经习得的各种实力;嬉戏促进认知发展;嬉戏创建着最近发展区。3. 嬉戏的发展 机能嬉戏:简洁重复的引动自己的身体或者反复摇摆某物;目的是从本身获得乐趣; 象征性嬉戏(假装嬉戏):幼儿已经发展处表象语言与功能,能够想象不存在的东西,可以理解假装活动; 规则性嬉戏:童年儿童嬉戏属于规则性
14、嬉戏-捉迷藏,下棋,跳房子;-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4. 嬉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精神寄予; 促进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幼儿之间社会交往 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二幼儿的认知发展-记忆、思维、想象 1. 幼儿记忆的发展 (1) 幼儿记忆的特点: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2)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快速发展; 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渐渐发展;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2. 幼儿的记忆策略 记忆策略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对输入信息实行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验了:没有策略(5 岁以前)-经过指导能运用
15、记忆策略(5-8 岁)-主动而自觉第采纳策略(10 岁以后) 幼儿能运动的记忆策略有:视觉复述(等着看);特征定位(颜色、形态、长耳朵、大尾巴);复述策略。3. 幼儿思维的发展:-详细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详细形象性的特点:可塑性;动态性; 4. 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由近及远(自身、家庭、幼儿园) 由表及里(表面特征进入到本质特征) 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由浅入深(形象-抽象;外在-深层)5. 自我中心现象:6. 有肯定的安排性和预见性由于思维具有词的概括性和言语的调整性,幼儿就可以思索不再眼前的事物,思索过去的阅历,联想有关的形象,从而能安排自己的行动,预见行为的结果,解决面临的问
16、题。 7. 幼儿想象的发展 无意想象常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建想象起先发展;再造想象:依据原有阅历,或者依照成人语言描述而再现或者形成的想象;创建想象:独立自主的将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新整合成新奇独特形象的思维过程。 通过良好的教化和训练,幼儿的创建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三幼儿语言的发展 1. 语言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2. 幼儿词汇的发展四幼儿的特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1. 特性的初步发展 显示出来较明显的气质特点: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具有肯定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幼儿期是可塑性比较强的时期。 表现出肯定的爱好爱好差异:表现在男女对服装和玩具的爱好,对嬉戏活动倾向的不
17、同等。 表现出肯定的实力差异: 最初的性格特点表现:有的儿童比较合群,有的表现出孤独,有的自信英勇,有的自卑软弱。2. 自我心情体验的发展(自尊) 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发展 预料以后的心情发展和适应性(高自尊对以后对生活满足度和华蜜感有关)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暖和、关爱,主动接纳孩子的特点和须要;严格需求,需求明确;民主;以身作则。3. 幼儿期儿童的认同的发展: 4. 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第一抗拒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3-4 岁;抗拒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哺育者。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12 岁)一童年期的学习 1.
18、学习是 小学儿童的主要活动。(不仅限于学问的学习)2. 教学相长,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3. 小学儿童的学习渐渐向以驾驭间接阅历为主,(干脆到间接,详细到抽象)4.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是实力)5.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主动发展。(不断内化与变革)二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1. 记忆的发展:2.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童年期的思维的基本特征是逻辑思维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 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靠详细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 思维类型改变的转折年龄在 9-10 岁。3. 思维形式的发展: 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
19、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4. 儿童推理实力的发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的发展(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实力的发展(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实力的发展(结合运用):存在年龄阶段的差异,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速度较快;小学儿童的类比推理实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5.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6. 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三童年期特性和社会性发展 1.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自我评价实力的特点: 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外表,行为,学习,运动) 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 评价与情感亲密联系; 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阅历、同伴交往、自信念
20、等有亲密关系。(作为家长和学校,学习决不能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否则:高分低能,情感淡漠,等级观念等。)(2)自我限制实力 延迟满意是指抑制欲望的即时满意,学会等待。 影响儿童自我限制实力的因素:认知和策略(留意力从奖品上移开);榜样的作用;家庭教化(宽松民主简单,独裁惩处溺爱困难) 延迟满意不代表不满意; 2. 道德的发展:-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 A. 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须要能否得到满意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包括移情、情感共鸣、内疚、惭愧、良心等; 童年期,随着认知的发展,道德情感日益丰富,并影响着道德行为。B. 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21、3 个阶段:(1) 前道德推断阶段(45 岁):尚不能进行道德推断。干脆接受行为结果,还不能做出道德意义上的推断。(2) 他律道德推断阶段(4/5 岁8/9 岁):特征:进行道德推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进行道德推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道德推断受到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3) 自律道德推断阶段(8/9 岁以后):道德推断受到儿童自己的主管价值标准所支配。C. 道德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利的主动的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也称为利他行为,表现为共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攻击行为:指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损害性、破坏性的行为。3. 童年时期同伴交往
22、的重要意义:(了解) 同伴交往是童年期机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获得支持,避开被孤立) 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客观相识) 同伴交往增进良好特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谦让,合作,规则,妥协)4. 同伴交往中的儿童的人气特点:(多选题常常出) 四友情的发展-(理解为主)1. 儿童对于友情相识的发展阶段: 短期嬉戏伙伴关系 3-6 岁(一起玩) 单向帮助关系 6-9 岁(与我一起玩,帮助我) 双向帮助关系 9-12 岁(相互帮助,但是不能共患难) 密切而又相对长久的共享关系(共同解决问题,独立,排他)2. 影响儿童选择挚友的因素: 相互接近(同桌,青梅
23、竹马) 行为、品质、学习成果和爱好相近 人格敬重并相互敬慕。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改变: 干脆交往时间明显削减 父母教养关注意点的转移(学习,同伴关系,心情和爱好) 父母对于儿童限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改变(父母限制,共同限制,儿童限制) 第五节 青春期(少年期)的心理发展(11/12 岁15/16 岁)一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1. 生理发育加速(身体成长加速,生理机能的改变,性的发育和成熟)2. 简单出现身心危机:心理生物性紊乱;简单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3. 心理发展的冲突性特点:-青春期主要的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1)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之间的冲突
24、 (2)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靠之间的冲突 (3)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冲突 (4)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二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1. 少年期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人在发展过程中,短时记忆的广度的峰值不在小学阶段、幼儿阶段、高校阶段,而是在初中阶段,达到 11.04+-0.4,超出成人。2. 少年期记忆的主要特点: 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有效的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的最高峰。3. 思维的发展: 少年期思维形式摆脱了详细内容的束缚; 皮亚杰运用钟摆试验证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实力。 抽象逻辑推理实力显著发展。 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形式
25、运算阶段。三少年期的特性和社会性发展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其次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在婴儿期(2 岁)1. 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2. 青春期心情改变特点: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加。(早期心情状态的主动方面较少,消极心情较多,稳定性较差,起伏改变多。青春期后期心情稳定性增加,心情起伏改变渐渐趋缓。)3.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特点:独特自我,假想观众 4. 其次逆反期:儿童的抗拒期中的抗拒,主要是指儿童对父母的依靠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冲突。其次抗拒期发生在青春期。其次抗拒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为独立自办法识受阻而抗拒; 为社会地位同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观念上的
26、碰撞。5. 第一、其次逆反期的异同:6.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网络嬉戏成瘾;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自杀倾向:心理障碍;家庭环境;学校的压力;不能面对个人遭受的问题; 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成年初期 17/18 岁35 岁)一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达到成熟水平; 进入成人社会,担当社会义务; 生活空间扩大; 起先恋爱,结婚。二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1. 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帕瑞把青年期思维发展划分为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二元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相对性:通过学问与真理,谛视不同观点,说明现实问题。 约定性:约定俗成的观点,详
27、细问题详细分析。2.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领悟和驾驭学问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3. 思维限制实力的发展 思维监控:指为达到预期目的,在思维活动中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主动主动的监控和调整的实力。思维监控是思维趋于成熟的重要标注。青少年思维自我监控实力的发展: 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发展; 具有良好的安排性、打算性; 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实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三青年期的特性和社会性发展 1. 自我概念的特点:抽象性;组织性和整合性;结构更加分化;-(多选题)2. 自我概念相识水
28、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自我探究是自我相识发展的内动力; 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相识自我; 透过同龄人的认同感来相识自己; 3. 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个体成熟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 4. 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条件:思维发展的抽象逻辑水平;自我意识的成熟水平;社会性须要和社会化的成熟水平; 5. 青年期人格的改变:人格趋于成熟;更自信;自尊;独立性更强;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35/40 岁60/65 岁)一更年期:更年期发生的年龄大约在 50 岁左右,又称为其次个青春期。二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1. 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敏捷性和才
29、智性增加; 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得意进一步发展。2. 中年期的智力发展:流体智力不断增加;晶体智力渐渐下降; 流体智力: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实力; 晶体智力:通过驾驭社会文化阅历而获得的智力。三中年期的特性和社会性发展 1. 中年期的人格特征:2. 适应环境色限制理论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60 岁)1. 两种不同的老年期心理改变观:老年丢失期观;毕生发展观。2. 老年丢失期观的内容: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多选题)老年丢失期观认为老年期的心理改变只有衰退,没有发展。3. 毕生发展观认为: 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老年期也在发展;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
30、速率各有不同; 心理发展过程既有增长也有衰退;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因素所构成的困难系统共同确定的。4. 老年期的认知改变:(1) 感知觉退行性改变明显(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触觉渐渐迟钝)(2) 老年记忆减退的特点: 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渐渐下降; 机械记忆衰退明显;再认实力渐渐老化;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较少主动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说明: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 老年人长时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回忆实力明显减退和组织加工的效率降低。5. 老年人的思维改变:表现为老年人比青年人表现出更多的才智。6.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改变:担心全感;独孤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性;趋于保守性;回忆往事; 造成老年人人格改变的因素:生物学苍老;心理上的老化;社会文化影响; 7.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心理打算; 社会角色和活动的主动转化; 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家庭和谐; 深化老年挚友间的友情关系; 避开躲避的适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