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活动型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及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生活动型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及结题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品生活动型课程”实验施行方案 及结题报告一、 课题的提出纵观小学品生的教材内容,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的”“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的课程,教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且又于少年儿童现实生活,是少年儿童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故事,有着“小、近、实、趣”的内容特点,是学生“可信、可学、可做”,也便于老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感悟、体验,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和学生素质的进步。但目前品德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老师以为教材就是老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于是,有的采取语文化的教学手段去指导学生照图讲图,说文解字,有的仅仅围绕课题对学生纯碎性的灌输式思想教育,有的干脆依样画葫芦的
2、照本宣读,画画答案,敷衍塞责等等。如此以来,无法浸透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的一致性和“知、情、意、行”要素的统一性的学科内在特点。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让品生课成为真正的活动型课程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内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成长或开展的根不在于单纯的外部环境,也不在于单纯的主体内部。而在于主体与其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理论,学生才能对道德规那么更全面、更深化的认识,并因此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正是在活动中,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擅长合作等品质。要想使学生德育程度真正进步,必须重视活动型德育课程的教学,基于这些,我校决定从如今开场进展“小
3、学品生活动型课”的实验课题研究。二、 课题的涵义活动型课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种以品生为依托综合性学习内容,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开展为主要目的的课。它具有综合性、理论性等特征面向新世纪的挑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进步学生综合素质。三、 课题研究目的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小学品生教学活动中活动性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一步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性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方式,增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开展,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自主性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
4、究将综合性的知识学习与学生的才能、态度、行为培养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潜能。理论性四、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操作1. 活动型课程的研究主要内容1 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品生教材采用大量的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图片,为帮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都来到书上,都走进了课堂。而课堂的活动真实就是生活的再现。2 让生活经历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过幼儿园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历,形成了相应的
5、态度和才能。品生课正是在这样的开展根底上建构,并予以继续教育与培养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2. 操作过程一 活动课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思想性 活动课的设置必须从教育的需要出发,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开展,使整个活动课具有鲜明的社会方向性和思想性。在组织工作中,一定要克制“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使活动课真正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的活动。品生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小学生认知才能有限,因此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思想性。二 活动内容丰富,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兴趣性儿童的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爱好多变,富于梦想。小学品生课正是抓住儿童的这些特点,既有美丽的图片,还有想一想,
6、做一做,试一试等形式多样的问题,因此活动课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才能适应这种情况,才吸引学生。知识性是整个活动课的根底,将知识富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学生参加活动犹如在五彩缤纷的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科学性是活动课的标准。活动形式符合实际,符合学生需要,内容正确新颖,切合学生程度。儿童的兴趣容易激发,但也容易冷化,难于集中,很不稳定。尤其受情绪的干扰较大,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因此,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兴趣不能一味迁就,而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兴趣得到安康开展。三 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活动的内容,设施等都是学生认识和理论的对象,整个活动课是为了他们身心安康开展组织的。因此,
7、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就成了活动课成败的关键问题。在活动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是活动符合他们的实际,激发他们的兴趣,创设条件,促使他们独立考虑,动脑动手。在活动中运用知识学习,锻炼技能掌握技能。在活动课中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并不意味着无视老师的作用。在活动课中,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帮助学生选择活动工程,进展必要的组织工作,为学生参加活动提供条件。老师同时又是活动的指导者,在活动中启发诱导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以及活动组织等方面协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五、 本课题研究方法1.“教育调查法”: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对小学品生活动型课程的施行现状进展调查理解。2.“理论
8、行动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理论,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3.“案例研究法”:搜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展研究分析p 并进展案例反思。六、本课题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年3月至7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人员分工安排,学习新课堂教学改革施行方案,并且学习相关理论,搜集相关的参考资料。2第二阶段:施行阶段2022年8月到2022年12月1 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化理论研究,形成改革施行方案。2 成员组成员,每人定期开设一节观摩课,彼此交流观摩,把成功的课型进展推广。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1
9、月到2022年5月 课题组成员对各类材料进展整理、分析p ,撰写论文,形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存入我校档案,作为评选优秀老师及学生的根据。 “小学品生活动型课程研究”结题报告“小学品生活动型课程研究”课题于2022年5月通过沂南县课题办评审立项。这期间,课题组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学实验和正式研究做了理论和理论上的准备工作。课题组成员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交流讨论,都比拟深化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根据、根本内容、重难点、研究的主要形式和方法、研究的价值和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进步新课程的实效性。它主要是根据新课程的根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和课堂教学
10、的根本现状提炼出来的。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让品生教学成为活动型的课程,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怎样在生活中再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以进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地准确地把握和落的根本理念并且较好地表达在教学、教研的实际工作中。从2022年5月起,我们根据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一至四册的教学应用,采取边学习、边设计、边实验、边反复修改完善和分子课题、分阶段的方法开场了课题的研究工作。期间,我们主要针对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材组织了教学设计工作和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第二阶段,共收到课题组老师反复应用修改,并精选推荐的教学设计共22篇节,经课题组认真评审,共评出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11、二等奖4篇、三等奖8篇,共计14篇。这期间,课题组集中学习了3次,听研讨课10节,评选教学设计2次。课题组老师也同时开展了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验课评课展示、论文撰写、老师岗位培训等丰富多彩的课研活动,也获得了不少阶段性课研成果,这极大推进了我校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也大大进步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程度。我们的课研工作在第二阶段加大了课研力度,更加深化地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并加强了课题组自身的队伍建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对“小学品生活动型课程研究”进展了理论上、方法步骤上的进一步论证和完善,特别是在课题理论根据、课改的新理念方面提升了高度,进步了认识。因为
12、有了第一阶段课研的经历,我们对课研的形式、方法、步骤,要求更加明确,加强了课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的进步。2.继续开展了常规课研工作。中心组始终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研形式,每个课研阶段每个学期集中学习3次每学期初一次,期中前后一次、期末一次;听课评课到达2次以上;省、市开展的相关的培训、研究活动,课题组骨干成员都必须参加。同时要求每阶段必须组织3次以上的研究活动。每个课题组成员必须坚持“五个一”的课研标准每个学期写一个教学设计、写一篇相关的论文、上一堂公开课,帮带一名同科老师、记一万字的学习笔记或学习心得。以课堂教学的设计实验为核心,积极开展相关的教材研究、评价研究,并且兼顾到农村学生的不同教学条件
13、。3.以教学设计为主,积极开展新课程优质课赛课活动。全镇掀起“落实新理念,进步课堂教学实效”的教研热潮。赛课成绩的获得,得力于课研究,证明了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实验是有实效的。4广泛、深化地开展了教材、教法的研究。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理论研究上获得了成效。我们课题组共撰写教学设计60篇,其中优秀设计30余篇等.5.作为老师,在详细的教学理论中,老师自身才能和素质得到提升,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也得到加强,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 创造性的使用和深化生活去挖掘教材,是老师进展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保障,是进步课堂实效的最根本的途径.6.学生方面,开放的教学
14、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对于进步学生学习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出发点是紧跟课改形势,施行好新课程,落实好新理念,努力进步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效。在课研过程中提升任课老师的教学教研程度,使广阔老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获得一些本质性成果。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络,加强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开展的联络,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历,也就是说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所以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应该关注儿童正在进展的现实生活,没有今天就不会有明天,要为儿童“把握今天的生活,放眼明天的世界”打下良好的根底。生活中有许多情境和事件都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含着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含着团结友爱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含着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怎样在教学中防止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洞说教,把蕴含在生活中的感悟和规那么挖空掘出来,是我们每个品德老师都努力奋斗的。“小学品生活动型课程研究” 课题研究在教研室领导的指导和全体课研成员的努力下,根本完成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