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树立三观教育 [那些教二年级小学生树立三观的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树立三观教育 [那些教二年级小学生树立三观的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生树立三观教育 那些教二年级小学生树立三观的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二年级网权威发布那些教二年级小学生树立三观的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更多那些教二年级小学生树立三观的中国古代经典成语故事相关信息请访问小学二年级网。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才智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学问、积累美丽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解并描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以下是大范文网整理的相关资料,
2、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悬梁刺股“悬梁”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西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闻名的政治家。起先由于学问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仔细钻研。常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乏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惫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醒悟了,再接着读书学习。“刺股”出自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
3、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经常读书到深夜,很疲乏,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打算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难受,使自己醒悟起来,再坚持读书。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2、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原文如下: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特别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需干很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
4、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伤心这奢侈的时间,内心特别苦痛。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志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特别生气,不过他更下定决心,肯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静静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慢慢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驾驭的学问是远远不够的,他想接着看多一
5、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旁边有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子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酬劳。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子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出名的学者。3、映雪囊萤“映雪”出自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特别惋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觉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马上穿好衣服,取出书籍
6、,来到屋外。宽敞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马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官至御史大夫。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供应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
7、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很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飘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刺眼。他想,假如把很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光明,但可牵强用来看书了。从今,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最终做了职位很高的官。4、铁杵磨针唐朝闻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念书,经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温煦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
8、么好的天气,假如成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接着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殊用功,最终成了名垂千古的
9、诗仙。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肯定会胜利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假如在学业上能仔细、努力、有恒心,成果好肯定是没有问题的。5、寿比南山弘治十二年(1499年)皇帝朱见深的第五子就藩青州,称衡王。当年,衡王过寿,发出告示:寿礼最珍者,请首席首座。届时,青州的文武百官,豪绅贵族为了讨好衡王,抬猪羊,携厚礼,蜂拥而至,好不喧闹。献礼必,百官们各怀鬼胎,但无一人敢去首席就座,全在偏席吃茶。时近正午,从大门外进来一个人,他衣衫褴褛,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且两手空空,却旁落无人的径直到首席坐定。众官见了即惊又妒,挤眉弄眼,咳嗽扬声:何许人也,献有何礼?其貌不扬者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对大家说:“鄙
10、人礼品最珍,诸位请随我来!”至午朝门外,挥手向南,口称:愿衡王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众人抬眼看去,只见云门山峭壁上有一巨大“寿”字闪闪发光,光线直射王府。众人惊羡不已,目瞪口呆。过了多时,衡王细看那字,只见那“寿”字下面的“寸“部少了一点。衡王忙问那人这是怎么回事,衣衫褴褛者笑曰:“众官以貌取人,不辨贤能,那一点就随她去吧!”衡王整衣上前,纳头便拜,口称:“知错知错,先生有何补救之术?”那人说道:“好说,我自有方法。”他命文武百官一起动手,撩水磨墨,众官虽有不快,但又不敢不从,个个累得汗流浃背,精疲力竭,一天一夜之后,那人叮嘱取来绸缎两匹,卷作一团,向墨盘中一抹,信手向南抛去,绸团凌空飞起,直朝
11、大“寿“而去,正好补上了那一点,众人拍手叫绝。随着那一点的形成,又是一阵剧烈的金光闪烁,耀得众人眼睛都睁不开。据说这光向北始终照耀到渤海之滨,于是老百姓都说在青州城的北边便出现了寿光县。这奇妙的现象让大家惊羡不已。那衣衫褴褛之人就是雪蓑,在宴席上出尽了风头,让文武百官艳羡极了。酒足饭饱后,衡王带领大家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云门山上,一路上还暗自盘算雪蓑用了多少金子才铸成了这个寿字。可到了寿字前一看,衡王才发觉自己上了当,原来这个寿字是用红泥巴糊在山崖上,外面贴了一层麦秸皮,阳光照在上面一反射,便金光闪闪。衡王愤怒之余,却又舍不得这个寿字,于是找来青州最好的石匠,把寿字刻在了山崖上,寿字留住了,金光却
12、恒久消逝了。云门洞旁的悬崖上镌刻着巨大的“寿”字,它通高7.5米,宽3.7米,为天下第一寿。寿字座南朝北,端庄大方,“寿比南山”亦来源于此。6、大器晚成出处:三国志魏书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释义:形容成名较晚。故事: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起先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特别残 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告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办法。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则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
13、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非常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挚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须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肯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真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7、不屈不挠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能不离。遭闲既多,是用废黜。释义“挠”,弯曲,屈服。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突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淹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惶起来大家扶老携幼
14、,争相逃命。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马上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议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惶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打算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看法。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行能突然而来,肯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接受了王商的看法,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渐渐复原了。调查下来,的确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实力排众议很赞许。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
15、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想方设法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终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恳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8、暗箭伤人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一直瞧不起人,当然不愿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靠近许国都
16、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英勇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赶忙捡起大旗,指挥士兵接着战斗,最终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实行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损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这里不妨讲一讲关于宋朝人刘攽bn的故事。刘攽,字贡父,据说颇有文才,尤其精于历史的探讨,曾参与司马光主编的资
17、治通鉴的编写工作。宋朝邵博的闻见后录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来此人还相当幽默。故事说: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专负弹 劾监察之责)想发动同僚攻击某人。有人问刘攽,某人是否真有什么劣迹,中司竟要鸣鼓攻之。刘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成语出处: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成语说明:比方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阴谋。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安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这里所谓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刘攽不情愿参加暗害他人的阴谋勾当,所以他说不充当暗箭子。
18、(关于“鸣鼓”的典故,可以参看“鸣鼓而攻”)9、伯乐相马传闻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探讨特别精彩,人们便遗忘了他原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始终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托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简单,须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焦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细致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觉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非常艰难。伯乐对
19、马一直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似乎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推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一般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一般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坚决果断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子。”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嘹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
20、了,请细致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兴奋,说:“我信任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的确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细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细心喂养,不出半个月,肯定会复原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半信半疑,便命马夫不遗余力把马喂好,果真,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10、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21、。于是,他想了一个方法,打算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晰,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半信半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假如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
22、眼睛骨碌碌轮番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番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突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常就紧跟赵高的jian佞之人立即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听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方有意混淆黑白,混淆黑白。11、老马识途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伴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
23、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终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旧弄不清晰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状况特别紧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相识路途的本事。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事,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马上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惊奇,这些老马都坚决果断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终最终走
24、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老马识途比方有阅历的人熟识状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12、见利忘义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劝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最终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zhu)又协作朱虚侯刘章限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
25、吕氏势力全被歼灭后,周勃、陈同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挚友。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成语“见利忘义”,指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13、老马迷途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从今,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慢慢地,老马迷失了自我。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沉醉中。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
26、不瞧那些战马一眼。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老马心想:我有异能,确定能带大王回去。于是,老马随意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觉是条死路。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原来老马太傲慢,没有在沿途做下标记,因此迷了路。老马刚醒悟,已是含泪于九泉之下了。14、廉洁奉公岳飞是中国古代将帅中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楷模.他从严治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以律己.有人曾经问过他怎样才能实现安邦定国的志向,岳飞答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他身体力行,严守一不贪财,二不爱色,三不娶妾
27、,四是山河未复滴酒不进的“四不”规定.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极其清苦.他平常的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个菜.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不错,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奢侈.岳飞在16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远离,家乡沦陷后,生活无着,被 迫转嫁.南渡以后,岳飞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 妻之间的感情甚笃.他的部属同事们曾出于对岳飞这位主帅的敬重,出钱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妻.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言谢绝了.在当时的南宋士大夫社会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环境中,岳飞能如此明哲保身,真是清淡如水,廉洁为镜,高风亮节,实在难得
28、。15、手不释卷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阅历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当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能。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犯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唯恐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探讨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起先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由于读书许多,学习了许多学问,最终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16、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闻名的将领,两人志
29、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西晋皇族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平安受到严峻威逼。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督促我们快起床熬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全力以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7、勤能补拙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
30、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 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慧,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慧,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xx主席都敬佩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宏大的胜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建出来。18、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 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
31、是千百年来的传 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颖,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 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慧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 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虚心、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19
3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常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化浅出,娓娓好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渐渐地作答起来。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原委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为“百丈的竹竿
33、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20、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特别哀痛。他本就特别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始终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切、照看,尽量让父亲少操劳。冬夜里,天气特殊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的确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殊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肯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担心。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静静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
34、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暖和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邻居邻居人人夸奖黄香。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特别闷热,而且蚊蝇许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打算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觉小黄香始终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用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35、。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21、开卷有益“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好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
36、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着,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着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说他少看些,也不肯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爱读书,从书中经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好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旧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非常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非常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
37、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好处。22、忍辱负重三国的时候,吴国有一位名将叫陆逊。他出身江南士族,豁达大度,擅长谋略,孙权把他的兄长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公元220年10月,曹丕让他的亲信联名上书,劝汉献帝让位给魏王。于是,曹丕罢黜了汉献帝,自己做了皇帝,东汉王朝正式结束。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下位,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于是,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位,就是汉昭烈帝。刘备即位之后,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东吴占据荆州,关羽被杀之仇。公元222年,刘
38、备率军攻吴,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刘备心急火燎,出兵没几个月,就攻占了东吴的五六百里的土地。他从秭归动身,急于向东接着进军。他要随军官员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率主力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始终进军到了猇亭。蜀军从巫县到彝陵(今湖北宜昌东)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又用树木编成栅栏,把大营连成一片,前前后后长达七百里地。刘备以为这样好比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东吴人来攻,就能把他们歼灭。但是陆逊始终按兵不动,双方相持了半年。东吴将士看到蜀军贪得无厌,步步紧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可是大都督陆逊却不同意。当时,东吴的诸将,有的是孙策的旧将,有的过去就是孙坚手下的人,有的则是宫室贵族。这些人不少都
39、是打仗的能手,立过大功。对孙权派年青的书生陆逊当都督,原来已经不大服气。现在听到陆逊不同意他们出战,认为陆逊胆小怕打仗,更不满足,在背地里愤愤不平。陆逊见众将如此粗鲁,不理解他的战略意图,心里很生气,便手拿孙权授予他的“尚方宝剑”严厉地说:“刘备天下知名,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是不能轻易取胜的。我虽然是个书生,但是是奉主上的吩咐来行事的,你们只有听从。主上之所以委屈诸君派在我这儿,就是因为我有可取得地方,希望你们能够忍辱负重,遵守军令,不得违背。”一天,陆逊突然召集将士们,宣布要向蜀军进攻。将士们说:“要打刘备,早该动手了。现在让他进来了五六百里地,主要的关口要道,都让他占了。我们打过去,
40、不会有好处。”陆逊向他们说明说:“刘备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是不能轻易取胜的。现在,他们在这儿呆了这多日子,始终占不到便宜,兵士们已经很疲惫了。我们要打胜仗,是时候了。”当天晚上,陆逊吩咐将士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预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到了三更,东吴四员大将率领几万兵士,冲近蜀营,用茅草点起火把,在蜀营的木栅栏边放起火来。那天晚上,风刮得很大,蜀军的营寨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着了一个营,旁边的营也就一起延烧起来。一下子就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等到刘备发觉火起,已经无法反抗。在蜀兵将士的爱护下,刘备终于冲出了火网,逃上了马鞍山。这一战,刘备兵士死伤不计其数。始终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
41、败将,突围逃走,最终逃到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历史上把这场斗争称作“猇亭之战”,也叫“彝陵之战”。23、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常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终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 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状况特别紧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打算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
42、,吴王最终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越王勾践倒戈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 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管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尊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推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料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尊敬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最终由弱国变成强国,最终
43、战胜了吴国,吴王惭愧自 杀。24、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劲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状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假如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情愿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凡言“民”处皆改为“人”,
44、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看法,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25、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超群,是当时着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巡游。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听见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趣盎然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宏伟而庄重,似乎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似乎望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烈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45、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今二人成了特别要好的挚友。成语“高山流水”,比方知己或知音,也比方音乐美丽。26、道不拾遗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ng)(官名)。他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见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27、志在四方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
46、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n)等人都非常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适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起先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隐私协商,要想方法让重耳离开齐国。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兴奋。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重耳听了很惊异,说:“我并没准备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议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最终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成语“志在四方”,常比方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