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社会资源实现思政课“引进来”与“走出去”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用社会资源实现思政课“引进来”与“走出去”获奖科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善用社会资源,实现思政课“引进来”与“走出去”获奖科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善用社会资源,不仅要将社会资源“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培根育魂,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内在关系 学校之外只要可以挖掘的社会资源都可以为思政课所用,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历史文物古迹、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
2、我们要善于打造“没有围墙”的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引进来”,要基于学情制订教学目标,精选优质的社会资源,引入校园中,为思政课教学服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思政课的广度,增强思政课的深度,焕发思政课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走出去”,要精选适合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增强思政课的信度和效度,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引进来”具有成本低、好操作、安全性高、覆盖面广、普适性广等特点,“走出去”则具有选择面广、兼顾个性化、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所以,“引进来”和“走出去”各有利弊,因而不能顾此失彼,它们应
3、相互补充,并非相互替代。新时代,我们不仅要更大规模地“引进来”,而且要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注重将二者相结合。 二、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新要求 1. 更新观念变则通,通则达,达则成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素材,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围绕教材内容,将社会资源为己所用,为教育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代发展同步。 2. 提升能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实践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综合素养,不仅能在学校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引领示范,在社会中也应率先垂范、
4、以身作则、带头实践。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率先“走出去”,深入社会生活,获得第一手资料,充实自己的思政课堂;也要善于“引进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利用起来,丰富思政课的内容与形式。最后,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个体、小组、班级的形式,实施考核激励机制,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坚持行动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在宏观上要做好顶层设计,群策群力,共同构建、共同维护、共同推进;微观上需要教师付出比常态课
5、教学更多的精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绩可能短期并没有明显提升,但是从长远来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及学生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继续挖掘。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具体实施措施 1. 明确实施标准 第一,目标要基于学情。思政课的根本目标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因此在利用社会资源时,也不能偏离这个主旋律和大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需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第二,内容要甄别适切。社会资源浩如烟海,学校和教师要学会甄别,把好关,
6、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综合考虑学生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等因素引入社会资源。选择的资源既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开发学生潜能,又要在学生可触及的范围之内,从而激发学生迈向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第三,形式要灵活多样。资源运用主要有动态的活动形式和静态的文献形式两种,动态活动形式主要有开展座谈会、名人访谈、研学旅行、志愿服务、劳动体验等,深受学生喜爱,但这种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它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习成本也较高。静态的文献形式主要有查找书籍、照片、录音等,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还能更直观地解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第四,评价要多
7、元科学。首先评价形式应多元化,主要有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社会(活动对象)评等;其次评价应贯穿于课程活动全过程,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应有评价,并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最后评价的内容要多维化,既要考虑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是否得到提升,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活动组织是否恰当,活动资源利用是否充分,又要考虑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否有获得感、成就感等。 2. 精选优质社会资源“引进来” 第一,要利用最快捷的社會资源网络资源,服务思政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政课要与国家出台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最
8、新会议精神等相结合,让学生及时了解,表达各自观点,形成不同看法。网络资源无疑是最快捷的社会资源,思政课教师每天备课不仅要以教材和教参为重点,还要及时查阅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主流新闻网站,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等App推送信息,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国诗词大会感动中国等热门节目,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创新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经典纪录片,收集、总结、归纳资源,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便于日后检索,灵活使用。在思政课堂上,我们将最新的时政材料通过教师讲授或学生展示等形式及时呈现,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一举两得。 第二,要利用最贴心的社会资源家长资源,服
9、务思政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家长的良好品行、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家长遍布各行各业,有的当教师、有的当医生、有的当交警、有的当农民,他们的职业文化也是一笔重要的课程资源,可作为校内资源的有效补充。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 第三,要利用最专业的社会资源专家资源,服务思政课。思政课涉及领域广泛,但都点到为止,没有深入探究,要想深入挖掘思政课的深度,就需要专家引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辨精神。 第四,要利用最令人信服的社会资源同辈资源,服务思政课。同辈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較为接近的人
10、所组成的群体。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是学生比较信服的社会资源,学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去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第五,要利用最亲切的社会资源乡土资源,服务思政课。乡土资源是学生最熟悉的资源,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源。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居住地区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语言文化等。淄博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齐国故都、聊斋故里、中国鲁商的发源地、中国八大菜系鲁菜的发源地、陶瓷之都、琉璃之乡等。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等这些土生土长的淄博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
11、成绩,这些都是宝贵的乡土资源,值得学生学习。 3.“走出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第一,学校要构建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分类管理的实践育人体系,要加强校内资源的统筹规划,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列入学校整体教学规划之中,成立专门的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做到每个实践活动都有主题、有内容、有设计、有实施、有评价、有反思,统筹校内资源为思政课程“走出去”保驾护航。 第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整合社会资源,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在基地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贯通,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发展中获得体验式、参与式、浸润式的教育,从
12、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感、体验感、亲和力。 第三,线上和线下相融合,虚拟和现实相结合。运用好网络平台,线上给学生输送精心筛选的资源,线下安排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近年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云参观”已成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种新方式。通过线上的技术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提炼,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可增强学生线下的体验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第四,实践课程要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做到学习有方向、有收获。开展实践课程前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材料,提升理论素养;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多听、多看、多思、多问,切忌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践课程结束后要帮助学生反思总结,形成观后感、调研报告等材料,促进知行合一。 四、结语 善用社会资源,实现思政课“引进来”与“走出去”。通过科学设计实践课程,促进学生悟透教材这本“有字之书”,融通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在实践中锻炼,厚植爱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