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代数目标模板(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代数目标模板(共4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代数目标模板(共4篇)第1篇: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教案 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教案 【篇1: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落实】 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是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 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三维目标,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
2、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裁体。学生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 【篇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落实三维目标 ,构建长效课堂 浅议小学数学三维目标之落实 【摘 要】:在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能否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事关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人教教材的要求和特点,总结了几点看法:首先要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关系;其次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感,促进孩子们健康和谐发展;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另外还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三维”目标 情
4、感体验 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我们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
5、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是学生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从而造成在实施的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因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这是一个
6、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对数学教学三维目学中的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形而上学地理解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把三维目标人为地进行“肢解”,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标的三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
7、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
8、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下面我来谈谈个人认识:
9、 现象一 :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 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为何在教学质量上事与愿违? 现象二
10、: 课程改革在我县正式实施已近两年,但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师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学中如此尽力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
11、面鲜有收获。 反思:产生以上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是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三是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 “现象一”暴露出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忽视,导致教学只有热闹的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后继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若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对策 识与基本技能,是一种华而不实、无果而终的教学;“现象二”则反映出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缺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严重受限。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 一、加
12、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
13、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 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
14、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现以实例说明: 这两个教学内容显然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
15、的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
16、教学目标中:第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完成转化。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
17、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 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正因为这样,数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不只是要求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思考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要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就要在教学
18、中做到知能协调因为要使数学知识和技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才能实现;做到知情统一因为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做到情理结合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理性的音乐,而要重视研究学生获取与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过程,首先要激发学生乐于思考问题的情感。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行为的参与,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如果没有情感行为的参与,其数学学习活动也不能很好地维持。当然,我们既要反对不顾学生的感受而一味地追求数学知识的逻辑性
19、和抽象性,只将数学知识略)多样化还需要有一种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作为学习、指导的重点内容,教师应有责任去引导比较和评价。另外,我们还应防止实施“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过程中如下现象的发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情境而没有学生的活动,或有活动而没有数学味,或者是有数学活动而缺乏有效的体验。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每一课时的实施中可能也会有所侧重,尤其是对“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而言。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目标,也不能把有机的整体割裂为一个一个单纯的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上,让三者水乳交融。 【篇3:小学
20、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 案例1【解方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重点 难点 案例2【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 1. 2. 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21、翻印必究 案例3【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 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有效 2 3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2、,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案例5【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
23、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3.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难点 案例6 1. 3.情感与态度:能养成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第2篇: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目的: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
24、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对策:组织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充分交流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及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根据条件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梨的个数比苹果多4个;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少4朵;梨的个数比苹果的2倍多4个
25、。指名学生口答,教师及时评价。 2、根据等式性质在圆圈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方框里填数。 (1) x+20=45 (2) x5=40 X+20-20=45 x5=40 学生回答时要求说说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填的。 二、教学例1 汤绍智 第3篇: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考生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26、 小数加法与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版)五年级上册第+页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相关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
27、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
28、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其他的都差不多,就是说教法那里要加上学情的分析,还有就是有一些新理念好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探究知识的主
29、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有一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 归纳总结方面,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最后关于探索方面的,入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你可以借用这句话,布鲁
30、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注重计
31、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
32、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
33、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
34、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
35、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
36、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 3028-2965 58976 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
37、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
38、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9、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中代数思想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代数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本质规律的认识,是分析、处理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途径。代数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素材。代数思想方法是初中(第三学段)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无关。任何一种思维的训练都是要经过直观认识、模仿运用、理解记忆和灵活掌握四个阶段,并且要随着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完成的。初中是学生
40、形成代数思想的关键期,但如果没有小学阶段的直观认识和简单模仿的训练,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进程受到阻碍,影响初中及以后的学习。有的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非常好,但上初中以后,成绩却迅速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小学阶段代数思想方法渗透不到位,而是过分强调算术思维的训练,造成学生抽象思维不足。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代数思想方法渗透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代数思想的作用 代数思想方法就是学生运用字母来代替具体数值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抽象思维形式,它对小学数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用于刻划一定的数量关系或规律。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数与
41、除法关系,整除性质等。用字母表示这些规律具有直观,简洁和易记等优点。如果单纯用语言记忆就比较繁锁。 2、用于概括和表示某类知识的共同特征。如应用题分类时,需要总结出某类问题的共同特征和一般的数量关系。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类问题,所总结的公式便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摆脱题海的困扰。 3、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健康发展。当具体的形象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思维必然向抽象思维发展,而代数思维训练恰好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素材。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就会阻碍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4、有利于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过渡。具体思维水平无论多高也不能代替简单的抽象思维。小
42、学阶段如果能够适当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的初步意识和简单模仿,就会使学生进入初中后,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符号语言,使代数思维水平迅速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代数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小学阶段恰当地培养和运用代数思想方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中关键在于把握“适当”二字。 二、如何“适当”培养代数思想 适当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就是充分发挥代数思维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适时提出有丰富直观背景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抽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小学知识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代
43、数思维的训练,要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摆正算术思维与代数思维的关系。算术思维是学生运用具体数学,在某种实际背景下,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它是代数思维形成的前提,没有算术思维的一定程度积累就无法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当算术思维达到一定程序之后,又必然向代数思维过渡。因此,教师首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算术思维,并时刻注意引出一些一般性结论,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渗透代数思想,而不能盲目提高,过分强调抽象思维。 2、讲求教学方法。在培养代数思想的初期,绝不能马上引进字母或符号,而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算术中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然后用自然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述,并在具体表述的指导下,将一般规律正确运用于
44、具体问题。经过这样一段类似训练后,学生就会感到这样叙述比较麻烦,从而引进符号,以简化表述过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自然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加法交换律教学时,应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的结果,它们具有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的特点,然后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经过一段学习后,再引入符号表示。 3、注意挖掘已有的抽象素材。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代数思想的意识,因此不能过早地引入抽象的代数符号和不必要的术语,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就有许多抽象的表达形式的原型。只要将其作简单变形就可以成为代数思维的极好素材,如填空题中,常见下列形式:2791这里的“”是用来表示要填的数的位置,如果换个写法,就变成了
45、:27X91,求X的值,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方程问题了。这种形式的变化,有利于学生代数思维的形成,但在初期不必给X起名叫“未知数”,而只要告诉学生这个数就可以。 4、难度要适当。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绝不能将初中数学下放的小学,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训练才是有益的。要随着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逐渐提高要求,比如先只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表述,然后再要求学生能套用、能理解,最后达到能迁移的程度,这就已经达到了小学阶段对代数思维的最高要求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适当的代数思想方法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小学数学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具体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代数思维的初步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接轨。 讲求教学方法。在培养代数思想的初期,绝不能马上引进字母或符号,而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