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223911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B说和做辑闻一多先生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人物传记,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

2、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D红烛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3下列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 B邓稼先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C杨振宁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阿长与就选自这部集子。 B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

3、为“乐府双璧”。 D说和做的作者是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二、综合性学习 5请你参加“语文就在我身边”综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 (1)请仿照前面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 (2)广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赏析下面这则广告的妙处。 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6为配合班级开展“走近闻一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

4、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先行后言,先言后行,你是如何看待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假如你是闻一多时代的一名记者,报社决定请你去采访大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请你根据说和做一文的有关事实,拟一个采访提纲,把自己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两个问题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说和做(节选),完成各题。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

5、浓(甲)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乙)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丙)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6、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7第、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第段中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9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甲乙丙 A。” B。;”。 C,;。” D,。”。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

7、完成后面小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

8、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

9、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

10、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

11、的高标。 1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1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都“做”了什么?请分别概括出来。 学者:_革命家:_ 13文章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列举一处为例或者写出关键词语即可) 14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请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15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你觉得在“言与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16在

12、臧克家看来,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那你想怎样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由衷赞美呢?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颁奖词。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顺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

13、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

14、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中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

15、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

16、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选文有删改) 1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18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

17、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19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者、作家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想和做 胡绳 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自己一向这样做

18、,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增加效

19、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多次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

20、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这些方法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以外,做种种课外

21、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都应该抽出点工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21段指出两种现象:空想、死做,以及一种错误观点_。针对以上内容,作者提出中心论点_。 22将第段画线部分改成条件关系的复句。 23第段主要运用_论据,论证了_的观点。 24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想和做”是并列短语,但第段似乎只侧重于“

22、想”,不恰当。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的镜片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

23、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麋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金先生教逻辑。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门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

24、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

25、“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系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林徽因死后,有一

26、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80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25作者开篇就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你觉得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些事件或细节中(至少写出三条)? 26结合相关内容,说说

27、除“有趣”,金岳霖先生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27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28第段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 四、填空题 29填空。 (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运用_的表达方式,记述了闻一多作为_方面和作为_方面的_事迹,表现了闻一多_、_的高尚人格。 (2)本文的作者是_,他是闻一多的学生,被誉为“_”,代表作有诗集_等。 (3)闻一多,本名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代表作有诗集_等。 3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闻一多先生目不ku(_)园,足不下楼,呕心沥血地从事唐诗研究。他手不释

28、卷,锲而不舍,为了研究,他珍惜每一分光阴,头发零乱,也无xi(_)顾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n(_)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m(_)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力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2010感动中国给予钱学长的颁奖词。) 参考答案 1D 【详解】 D.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改为“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注意选择问中间不能加问号。 2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说和做辑闻一多先生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而是散文。故答案为B。 3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为北宋司马光。 点睛:文学常识的

29、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主要考查平时积累。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B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C项,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民歌。 5(1)示例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示例二: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为国献身情怀。 (2)示例: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

30、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 【详解】 (1)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语义相关,格式相同即可。如: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感受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2)从修辞方法上看,前后两句构成了对偶的修辞,句式工整流畅。从手法上,“一小步”与“一大步”形成了对比。“小”与“大”对比强烈,突出强调了“随手关灯”看起来是小事,却关乎着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的国家大事,给人很强的警示作用。 6(1)先行后言说明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实干和谦虚的精神,而先言后行,说明闻一多先生对于革命的热情。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示例:作为一个学者,您觉得最宝贵的品

31、质是什么?如何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以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来谈一下说和做的辩证关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为探索救国救命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无私无畏,视死如归,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因为他做到了言出必行,言行一致,是我们的榜样。(2)拟一个采访提纲。注意采访的对象是谁,采访的对象有什么样的品格和贡献。可从这些角度拟写提问的问题。 7内容上: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结构上:引出下文对闻一多先生的描写。 8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9B 10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

32、说,做了不说。 【分析】 7考查文章具体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根据位置,第、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统摄全篇,提纲挈领,概括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引出下文的具体描写;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对比闻一多和“人家”的截然不同的“说”和“做”,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实干精神。 8考查对重点词的理解。解答时要分析原义与语境义。“精神食粮”指让人觉得精神充实,不虚度时光的东西。通常指读书。由本段中的“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可知他贪读的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9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总领后文,后面开始具体说研究的内容方式目的和结果,应该用句号区分总分关系;“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与“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是一对并列的句子,中间应该用分号;“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中引用的部分只是充当句子的一部分,不独立成句,不拥有独立的句末标点,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表示对整句的标点。故选B。 10考查内容概括。首先通读全文,梳理情节,然后用“人+事”的形式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第段“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第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