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 目的探讨高校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供应依据。方法采纳生命看法剖面图(LAP)中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确定”重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378名高校生进行调查。结果高校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我确定、愁闷均呈显著相关0.05)。逐步回来分析表明,生命目的和生命限制是预料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亲密。 生命价值;精神卫生;回来分析;学生 R395.6 B845.9A1000-9817(2011)09-1119-02 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目的和价值
2、的感知,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概念,由求意义的意志、生命目的、生命限制和苦难接纳4个维度构成。当一个人缺乏生命意义感时,就会产生空虚、无聊、厌烦的感觉,严峻者会导致“心灵性神经官能症”。已有探讨表明,生命意义对预防心理疾病和自杀、增加心理健康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源泉。本探讨试图运用问卷调查探讨高校生生命意义感与完全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深化分析生命意义感对于高校生主动心理健康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当代高校生的心理健康教化供应实证依据与理论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纳整班施测的方法,在重庆市某高校随机选取378名高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64份,其中男生162名(4
3、4.5),女生202名(55.5);文科生233名(64.0),理科生131名(36.0);大一学生143名(39.3),大二学生132名(36.3),大三学生89名(24.4)。 1.2测量工具 1.2.1“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确定”重量表LAP量表由何英奇依据弗兰克尔意义治疗理论的核心命题和概念编制而成,采纳Likert5点评定方式,分为“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确定”和“存在的超越”2个重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探讨所选用的重量表共有25个题项,由求意义的意志、生命目的、生命限制和苦难接纳4个因子所构成,得分越高,代表生命意义感越好。本次测验重量表的内部一样性信度系数为0.890。 1.2.2一般
4、健康问卷(GHQ-20)该量表由李虹等编制,包含20个项目,采纳“是”得1分、“否”得0分的记分方法,包含自我确定、愁闷、焦虑3个因子,其中自我确定因子测量高校生的主动心理健康,愁闷和焦虑测量高校生的心理问题,即消极心理健康。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次测验总量表的内部一样性系数为0.767。 1.3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纳统一的指导语施测,施测时间约为20min,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378份,回收378份,删除作答不完整或明显无效的问卷14份,最终剩余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3。 1.4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和分析数据,主要进行相关分析及回来分析。 2结果
5、2.1高校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见表1。生命意义感总分与男、女高校生的自我确定、愁闷均相关,与男生焦虑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生命意义感的各因子来看,求意义的意志因子与男女生的愁闷均呈负相关,与女生的自我确定呈正相关;生命目的因子与男女生的自我确定呈正相关,与女生的愁闷呈负相关;生命限制因子与女生的自我确定、愁闷及焦虑均呈显著相关,与男生的愁闷呈负相关;苦难接纳仅与女生的自我确定呈正相关;其他相关不显著。 2.2高校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回来分析为考察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及其各因子的影响,以生命意义感的4个因子为预料变量,心理健康的3个因子分别作为效标变量,取a=0.05
6、,进行逐步多元回来分析。结果发觉,求意义的意志因子进入了预料女生自我确定的回来方程;生命目的因子进入了预料男女生自我确定的回来方程;生命限制因子进入了预料男女生愁闷及女生焦虑的回来方程;苦难接纳没有进入预料男女生心理健康的回来方程,见表2。 3探讨 本探讨发觉,生命意义感及各因子总体上与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女生的相关程度高于男生。说明当个体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觉知和感受程度越高,对自我实力和价值越能赐予确定评价,因此降低愁闷心情,对焦虑心情也有肯定的调整作用,在女生群体中尤其明显。该探讨结果同时也在肯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外关于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关系探讨结果,即生命意义对预防心理疾病、增加心理
7、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回来分析发觉,生命意义感中的生命目的和生命限制对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均有相对一样的显著预料效应,说明男女个体在具有明确的有意义的人生目的、对生命目的感到满足以及能自由作诞生命选择和为生命负责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疾病越少。因此,在高校阶段加强生命意义感教化,特殊是加强生命目的和生命限制的干预,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化的内涵。 探讨还发觉,女生焦虑仅与生命限制呈负相关,男生焦虑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均无统计学相关,在肯定程度上支持了何英奇的探讨结论,但同时也与其关于生命目的与焦虑也存在显著负相关的探讨结论不一样。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生命目的对焦虑心情的影响存在时代、地区或文化差异,从而导致相关不显著;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本次测量的是焦虑症状而非特质焦虑有关,Fahlman等的探讨发觉,生命目的与特质焦虑的负相关远高于焦虑症状之间的相关。 最终,探讨还发觉,在生命意义感各因子中,仅生命目的能显著预料男、女生的自我确定,表明生命目的对于主动心理健康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而对男、女生消极心理健康(愁闷和焦虑)的预料,仅生命限制进入回来方程。说明生命意义感中的各因子对主动心理健康和消极心理健康的作用各有侧重,提示心理健康教化工作者可依据高校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方面,有针对性的重点干预生命意义感的某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