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 摘要在双语教学中推行“双文化”教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学问、专业学问的同时,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两种文化之间做出推断和取舍,提高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增加跨文化交际实力。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文化”教化输入 作者简介李厚纲(1968-),男,吉林长春人,长春中医药高校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探讨方向为教化文化及英美文学。(吉林长春1301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2011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沟通视域下东北地域文化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对策”的阶段性探讨成果。(项目编号:2011B23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17-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交际活动越来越多,与世界各国的接触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不行缺少的一部分。用外语进行交际,不能只靠语言本身,还要靠情景以及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林汝昌说:“胜利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学问外,隐含在该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有关文化背景学问不行忽视。”双语教学以获得专业学问和语言交际实力为目的,因而双语教学既属于外语教学范畴,也属于专业教学范畴;既涉及本民族文化教化,也涉及外国文化教化。双语教学一方面应强调专业学问的获得以及语言运用与传达实力的培育,另一方面应强调文化实力的培育。双语
3、教学主要针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他们人数众多,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习俗、历史文化、民族特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能帮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有效交际。束定芳指出:“文化学问和文化适应实力是交际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一个假如不具备某语言社团的文化背景而能与该社团的人顺当进行语言交际的。” 一、“双文化”教化的内涵 “双文化”教化是指在双语教学中,老师在了解、驾驭本族语文化学问的同时,通晓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学问,探讨并透彻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双语教学成为“双语言”教学和“双文化”教学的一个综合教化过程。双语教学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血肉关系。因此,双语教学不仅是两
4、种不同语言沟通的媒介,更蕴涵着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驾驭不同于本族语的其次语言,更以这一语言为媒介,了解和驾驭这一语言负载的文化,习得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而适应社会发展。 “双文化”教化的辐射范围很广,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显形文化主要包括学问文化、交际文化等。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教化、法律、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人际关系、社会传统等都属于显形文化的范畴。社会准则以及人们交往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规则和习惯,如称呼、问候、招呼、询问、致歉、致谢、告辞等交际规约也被看做是显形文化。隐形文化包括世界观
5、、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伦理观念、行为方式、哲学思想、民族心理等。显性文化是隐形文化的外延,勾画出各民族文化的整体框架;隐形文化是显性文化的内涵,具有认知和价值取向功能。 二、“双文化”教化对人才培育的价值 当今时代不仅须要通晓专业学问的高技术人才,而且须要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双语教学中输入“双文化”教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与形成会产生深远影响,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文化”教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学问、专业学问的同时,接受两种不同文化的熏陶,并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做出推断和取舍,使两种不同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吸取两种不同文化的精髓
6、,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的创建潜能,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心理意志等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养人才。 “双文化”教化可以充分挖掘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德育价值,使之相互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双文化”教化框架和体系中,参照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与本民族的做法相对比,并推断出两者的优劣,这就是双语教学的德育价值所在。“双文化”教化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吸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维护民族利益,构建家庭和谐;另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优秀文化紧密糅合,相互渗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急剧瓦解和变更着人类传统的思维和行
7、为模式,两种语言文化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合璧交融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双文化”教化可以让高校生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以及西方文化的糟粕,避开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校教化实行文理分科,理科学生重理轻文,人文素养普遍薄弱。“双文化”教化由于涵盖了两种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教化内涵,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通识教化。一方面,语言习得过程对视察、记忆、想象、联想、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等心理品质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语言中所包含的人文因素对思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情感陶冶等素养培育助益良多。 因此,“双文化”教化在丰富学生自身的科学学问、人文 学问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多层次、
8、多角度地积累文化素养,科学创建潜能和人性美德的充分结合,变更学生“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重知 识、轻文化”的状况,对学生在人文与科学两方面素养的培育意义重大。 “双文化”教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就业竞争力。毋庸置疑,外语,尤其是英语,已经成为国际沟通与合作的工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外语。外语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职业的竞争主要是专业实力和语言实力的竞争。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双语教学培育能娴熟运用外语进行国际贸易、具有对外沟通和谈判实力的学生。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本专业学问、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学问,而且必需熟识西方国家的法律、商业规则、人文地
9、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从容应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与摩擦,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差异形成的障碍。 三、“双文化”教化的原则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双文化”教化要注意交际性和合理性。就文化而言,无论是母语文化,还是目的语文化,都内容广泛,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文化教化中四平八稳是不行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应选择与日常交际关系亲密的方面加以重点介绍,同时侧重介绍传统的主体文化差异。假如涉及深层的隐性文化学问,应深化浅出,突出交际性。有针对性地输入好用性的文化学问,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消退由于文化学问贫乏而产生的文化学问理解障碍和误区。要求输入的文化内容应当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内容延
10、长。文化输入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步。文化输入的重点和方式要依据教学目的、对象、情景,合理支配。输入的内容要具有权威性,对学生的实力培育作用明显。此外,“双文化”教化还侧重层次性原则。文化输入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年龄、层次、特点、爱好、认知实力等相一样,由浅入深,逐步实施。随着学生语言水平和实力的日益提高,文化及文化比较的输入应随之加大,这对拓展学生的学问面,培育良好素养,达到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交融,学问与素养的相得益彰具有重要意义。 “双文化”教化要处理好民族文化的地位问题。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必定存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
11、,都要极力维护自身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努力实现文化的自我认同。在当前西方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深刻地变更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文化正在被西方文化所遮挡,正在被国人所漠视,西方文化渐渐主流化,而民族文化渐渐边缘化,民族文化面临着失语与失声的逆境。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主流文化地位,如何与多元文化共存,是双语教学过程中须要解决的问题。 “双文化”教化要定位文化教化在双语教学中的地位。双语教学是专业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整合体。语言教学是专业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基础,文化教学是双语教学的手段和主要内容,也是双语
12、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文化教化的实质目的是达到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互敬重,共融共存。由于传统教化思想的影响和考试制度的制约,外语教学往往只关注语言学问的传授,而忽视了文化教化,忽视了文化注入对语言驾驭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对跨文化学问知之甚少。因此,应重新谛视传统的教化、教学观念,订正教学中对语言学问过分偏重的现象,重视文化教化的输入,变更学生的单一学问结构,以适应当今信息万变、学问更新的时代要求。 四、“双文化”教化的主要方法及对教化者的要求 “双文化”教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应当采纳敏捷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汲取并融入新的文化环
13、境中。主要有附加法、融合法、比较法、实践法等。 附加法是指在外语教学中系统地添加、补充一些跨文化内容,作为双语教材的附加部分。双语教学的教材专业性很强,教材的内容主要涉及专业学问,如生物学双语教材主要论述生物学学问,课堂教学内容也以生物学为主,假如单纯以教材内容作为“双文化”教化输入的基础,势必影响文化教化的广泛性,因此,有必要附加一些文化教化内容。在教学时间有限的状况下,可以支配学生自己在课下多搜集一些目的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还可以采纳每周自由论坛、做表演的形式,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在消遣和活动中增加文化底蕴。 融合法是把
14、跨文化教化的学问目标、看法目标、实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双语教学中,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跨文化教化。语言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基础,任何层次的文化教化都不能脱离语言教学。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归纳文化框架,将语言材料与文化内容融合。在详细操作上,应遵循显性文化为主,隐性文化为辅的原则,有目的地介绍东、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内容,使之自然地渗透到双语教学中,引起学生的爱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较法是“双文化”教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老师应培育学生对比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深刻地揭示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加深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辨别、分
15、析实力,加深对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从而获得一种文化敏感性。文化差异比较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商业交往、国际事务中,在同等、敬重的基础上加强往来,敬重西方人的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向西方人传递中国的文化,宣扬中华文明的绚丽文化,成为我国对外文化沟通的使者。 实践法是指让学生干脆参加跨文化交往,在亲身参加跨文化实践中获得跨文化学问,形成跨文化的看法和实力。老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高校的外籍老师,通过详细的语言实践,视察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交际习惯,从而获得感性相识。也可以通过看英文录像、电影、幻灯片等,给学生供应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外语的实际运用耳闻目睹。还可以邀请专家教授作中外文化差异
16、方面的专题报告等,多渠道、多手段地介绍西方国家的风俗民情、文化概况,并与中国的相关状况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体验并汲取外国文化。另外,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如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也能够加深对文化学问的实际运用。 “双文化”教化要求教化者树立正确的“双文化”教化观。正确的“双文化”教化观是促使双语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应借鉴国外多元文化教化的阅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同等地对待不同的文化,确定每一种文化的价值,敬重每一种文化,客观、公正地进行文化的传播与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教化。文化教化并不涉及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变更,其目的是让学生相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不同种
17、族、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社会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了解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会对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评价,修正自己过去的偏见,对本民族文化的特征产生更深刻的相识和感悟,最终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客观看法,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酷爱之情。 为了实现“双文化”教化设定的目标,教化者要提高“双文化”教化实力。要相识到“双文化”教化在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大双语教学中“双文化”学问的输入量,并在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中的“双文化”含量。同时,加强自身的“双文化”学问积累,提高“双文化”修养。在大量积累本族语的文化学问的同时,进行大量目的语的文化学问储备,多阅读一些有关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学、哲学、逻辑
18、学、文艺学、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做到对中西方文化的共同驾驭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本民族的文化思维定式,跨越文化差异,透析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实现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参考文献 1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界,1996(4). 2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化出版社,1997. 4康淑敏,王雪梅.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模式探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5刘长江.外语教化中本族语文化的迷失与回来J.辽宁教化探讨,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