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快速发展。2000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加1.33万亿,同比增长14.3%,其中消费贷款累计增加2592亿元,比1999年多增加1693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多增额的68,在全年贷款总增长额中的贡献率为19.7%。 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刚好实行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一、消费信贷中的风险因素(一)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收入
2、波动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确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在美国消费信贷之所以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消费方式,除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外,银行有周密完备的信用网络,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了一整套信用消费管理体系,银行和商家通过网络可刚好了解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因而能够快速确定能否向消费者供应贷款。美国消费者到银行申请按揭购车,银行职员马上将他的“社会平安保险号码”输入电脑,查询以往的消费贷款有无不良记录,查实能按时还款后,马上通知汽车经销商可以为其选车。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亮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
3、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推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纳当面对证或上门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牢靠性。比如,浙江省某银行自2000年初开展住房和汽车的消费信贷以来,发觉约有15的借款人根本就没有在银行代扣账户上存钱,如此高的违规比例明显会造成很大的道德风险。此外,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短暂失业等市场缘由,无法按期还款,尽管这种状况目前还不多,但随业务量扩大,相应的风险将呈上升趋势。例如,在发放助学贷款时,很多银行常常采纳学生互保方式,假如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毕业生就业压力上升,那么大多数学
4、生都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加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一旦学生毕业离校,商业银行就很难查寻到借款人的去向和收入状况,这种互保方式蕴含的风险自然会显现出来。(二)银行自身管理薄弱致使潜在风险增大。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阅历,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管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通常,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推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靠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状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
5、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现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消费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操作手段相对落后,主要仍采纳手工办理,加上从事消费信贷业务的人员紧、网点少,往往不能做到每笔贷款的审查都与借款人当面调查核对,加上一些业务人员素养不高,审查不严,难免有疏漏。同时贷后的监督检查往往又跟不上,一旦发觉风险不能刚好实行补救措施,致使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增大。(三)与消费贷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怜悯弱者”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实践中经常发生“欠债有理”的现象,一些法律法规中好像也有“维护债务人权益”的倾向。现行法律条款基本上都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者个人贷款的条款,
6、对失信、违约的惩处方法不详细。这使得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爱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殊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限制难以落实。如汽车消费贷款,国外通行的做法是以所购车辆抵押担保。而在我国购买汽车的单据中,没有一项是出具给银行的,因此汽车抵押给银行后,银行却无法限制过户行为,造成不小的风险隐患。发展消费信贷,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是重要基础,而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个人破产制度等尚未建立。在实际司法过程中,爱护借款人或保证人正常生活,而忽视银行债权法律爱护的现象时有发生,也给风
7、险防范造成了肯定的负面影响。如消费贷款一般额度较小,而小额债务法院一般不受理,受理了也要付出可观的诉讼费,使银行利益受损。因此,要从法律上对银行个人贷款经营赐予必要的爱护。(四)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目前,国内很多银行官僚主义严峻,部门之间缺乏整体的联动机制,使一些道德水准不高的借款人有机可乘,如公司业务部、房地产信贷部、零售业务部、银行卡部等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地办理各不相同的消费信贷业务,且各自都有一套不完整的借款人信息资料,一套核算管理方法和风险限制措施等,致使一些借款人在同一银行里多头借款或透支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消费贷款风险。(五)抵押物难以变现,贷款担保形
8、同虚设。一旦消费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其次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当、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资产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非常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影响了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和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现阶段,我国住房一、二级市场很不完善,政策上要求对大量非商品房产进行商业信贷支持,而一旦购房人无力还贷,这些非商品房产抵押又无法进行过户转让,银行很难得到充分的处置权,贷款抵押形同虚设。(六)缺乏资产证券化的有效手段,导致银行
9、流淌性风险增加。资产证券化将不具备流淌性的贷款转化成为具有流淌性的资产,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淌性,缩小商业资产和负债在期限和流淌性方面的差距。而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消费贷款期限都比较长、金额较大、客户分散,可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在允许银行参加的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形成“短存长贷”的格局,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淌性风险显著上升。(七)利率尚未市场化,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消费贷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客户分散且数量大、客户风险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不同客户群应实行不同的利率定价,以实现贷款风
10、险收益的最大化。但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尚处于管制阶段,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差别定价的贷款策略,增加对高风险客户贷款的风险贴水,从而不能有效地降低消费贷款的平均损失率。(八)指令性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近年来,为扩大内需,扭转宏观经济形势,人民银行制定了有关指导原则,激励各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在详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现象,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供应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大量收入无保证的下岗职工发放金额高达数万元的消费贷款,这种现象的扩散将造成新一轮的
11、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二、商业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面对消费信贷的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详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限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动身,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专业部门保存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使每个客户都有相对完整的信用记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总账户,个人与银行的全部业务均通过总账户进行。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其次步,由
12、中心银行牵头建立一个股份制个人征信公司,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劳动力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供应消费者的资信状况。可以先易后难地组建征信公司,起初只联合金融机构,以后再逐步扩大。征信公司应遵循“会员免费供应信息,有偿供应查询服务”原则,把各家金融机构作为会员,金融机构免费向征信公司供应个人信用记录,参与组建的其他部门同样要免费供应有关的个人资信状况。金融机构和个人查询时要付费,以便保证征信公司正常运转。目前,这项工作的试点已经在上海绽开,应下大力气将胜利阅历向全国推广,为消费信贷的全面开展创建条件。(二)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在建立全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各银行还应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放贷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信用评价体系一般采纳积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