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教案:《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化学教案: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探讨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学问系统化。 3、驾驭“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二)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学问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学问相联系的意识。 2、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育刚好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
2、惯。 二、【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设计】 学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导 入 新课。 2、 新 课 教 学 【引入】请同学们翻开书目,找出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其次章第一节,在哪一页?(停顿)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依据肯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接着分节。 翻书查找,翻书目查找。 提高学生的留意力,翻书找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解并描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纳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倾听 【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 学生在老师的
3、引导下回答:超市的物品归类、图书馆里书籍的分类、 垃圾桶的分类、QQ好友的分类 联系生活实际 【过渡】举了这么多例子,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提问】依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 【板书】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根据肯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那什么是标准呢? 强化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提问】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图片这里的职业就是“标准”。 帮助学生养成分类时要确定“标准”这个意识,为下一步学习做下铺垫。 【讲解并描述】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设定标准,再选择分类的方法。 学
4、生思索、阅读 【讲解并描述】像刚才黑板上的人物根据“职业”进行划分,只用了一个标准,我们称为“单一分类法”。 【板书】二、分类的方法 1、 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转折】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具有肯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同学不相识李宇春,只知道她是歌手,并不知道“春哥”的性别,假如我们他这些人物用“性别”进行分类,是不是更全面了呢? 【讲诉】像这种用了“职业”和“性别”进行分类,我们在化学上把这种用多标准分类的方法叫做交叉分类法。 倾听、思索。 【板书】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标准:阴离子、阳离子 【巩固练习】一、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标准:“状态”、“组成是否单一” 一名同学上台进行连线,其余学
5、生在课本做练习。 培育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实力,并且在次强调标准的重要性。 【过渡】课前我们所说的“书目”分类,是把化学书分为章,章再分为节,属于分类后再分类,这就有点像一棵树,我们成为树状分类法。 3、 树状分类法(再分类) 【过渡】举个化学上的例子来讲,对“物质”可以怎么分类呢?结合课本表2-3,让学生填写酸碱盐等的详细例子,并请学生回答。 【提问】除了上述的分类,还可不行以再分类。 【过渡】我们刚才都是对物质进行分类,那初中学习过这么多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进行分类呢? 探讨、填表。 培育学生将所学学问进行阶段性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3. 课内总结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类的方法
6、,知道分类首先要确定标准,并对学过的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总结。既然学习了分类,我们就要对化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总结分类,将学问系统化。 4、巩固练习 一、找茬题(每组中有一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的不同,请找出来) 1、铜、金、银、钠 2、NaCl、KCl、Cl2、BaCl2 3、空气、氮气、氯化氢气体、五水合硫酸铜 备选习题:p29 第1、2题 培育学生将所学学问进行阶段性归纳。 【作业布置】配套习题p105 第1-5题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根据肯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前提:首先确定“标准”。 二、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3、树
7、状分类法(再分类)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改变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改变教学设计 一、本章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主线 1、主要内容 (1)相识“分类”这一科学方法对化学探讨的作用。 (2)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依据分类标准驾驭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特点。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书写其电离方程式。 (4)以是否有离子参与反应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5)以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改变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分类方法的应
8、用 2、内容结构 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相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中学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便利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探讨化学当中有不行替代的作用。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分类。在中学化学的其次章编排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学问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中学学问的连接,又有利于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
9、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的学问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在初中虽然也涉及到,但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中学化学的新学问。胶体的性质表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到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4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10、后两种分类及相关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的新学问,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所以是重要的基础学问,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内容呈现特点: 以分类的科学方法作为统领本章的主要线索。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过去的中学化学教学体系是作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问载体,但现在只是作为基本概念,而且是从分类的角度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相关学问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详细的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与第一章的编排相像,其次章的学问仍旧特别重视与初中学问的连接,化学物质的分类是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学问入手,引入分散系、胶体等新的概念,而化学反应的分类则是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4种基本反
11、应类型的基础上引申到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且离子反应的概念建立在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问基础上,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也从得失氧的角度初步相识了,所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旧学问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试验事实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能通过
12、化合价的升降,推断氧化还原反应。 6能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探讨,相识分类法在化学探讨的作用。 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试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学问的理性思维过程。 3在与同学探讨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学问进行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科学探讨或学习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探讨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相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3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课堂探讨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沟通,共同探讨、
13、探讨科学问题。 三、课时支配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课时)。 其次节 离子反应(2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 测验讲评(1课时) 四、教学建议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课时) 基本的要求 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弹性的要求 胶体的渗析; 胶体的吸附作用。 暂不宜拓展 胶体的凝合的方法; 胶体布朗运动。 第一课时: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 (1)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分类方法,教科书引入“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相识科
14、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探讨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要源于生活,落在化学,建议用详细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例1:NaCl、HCl、CaCl2、CuO、H2O、Fe2O3等化合物,假如将它们以在通常状况下的存在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假如将它们以是含氧还是含氯的二元化合物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氧化物和氯化物两类。 例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例3: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是否化合
15、反应;反应物的特点;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等) 硫在氧气里燃烧;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2)从化学物质的分类过渡到化学反应的分类,建议可适当补充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虽然这个内容在“人教版”中没有出现,但在“山东版”和“江苏版”都有涉及。 其次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 (1)关于分散系的教学,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教科书已经列举了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相互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但没有详细的实例,因此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和列举实例。 (2)关于胶体概念的教学,要把学生在
16、初中学过的浊液、溶液的有关学问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事实、现象等联系起来,建议先通过丁达尔效应把浊液、胶体、溶液区分开来,然后通过比较、探讨,正确相识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3)关于胶体的性质,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提到了丁达尔效应,而其他性质只有“山东版”提到了电泳、聚沉、渗析等,而课标对胶体教学的要求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在活动与探究建议方面提到了试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可见胶体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不宜随意扩展、加深。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学习难点 胶体
17、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学问链接 1:溶液的性质:、。 2: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简单中有自由移动的。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1.阅读课本后,完成下列问题: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范围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范围 3.氢氧化铁胶体可用来净水的缘由:。 (一)电解质 【视察思索】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或不能)导电,缘由是溶液中有,酒精、蔗糖溶于水后(能或不能)导电,缘由是溶液中。 1.电解质的概念:。 2.非电解质的概念:。 【请你解决】下列物质1Cu2盐酸3酒精4固体NaCl5CuSO4溶液6熔融的BaSO47H2O8干冰9CaCO310NaOH溶液 能导电的是;不能导
18、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总结:化合物中一般、属于电解质,绝大多数的有机物属于。 (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的概念:。 尝试写出下列物质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 NaOH=来源:学.科.网 NaCl= CuSO4= 3.下列物质中:11)Mg2液态氯化氢3干冰4水5BaSO46熔融氢氧化钠7稀硫酸8冰醋酸9乙醇10固体氯化钠。 其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能够导电的是 4:把硝酸钾和氯酸钠放入同一烧杯中加水溶解得到透亮的溶液,在溶液存在的离子:。 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MgCl2= KOH= Na2SO4= 来源:学科
19、网 Ca(NO3)2= B组题 教材第16页“问题解决” 作业布置: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O4KClNaNO3(NH4)2SO4Na2CO3 【课堂小结】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含义;理解电解质导电的本质缘由。 2、能精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学问学习中,学会运用视察、试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得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质疑”、“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实力。 (三)情感看法
20、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电解质学问框架中各学问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有大量接触的试管试验,使他们对溶液有了很多的感性相识,积累了肯定量的酸碱盐学问,对溶液的导电性也有肯定的相识,这都有利于学生归纳并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电离过程是种微观过程,但结合试验、结构模型、图片等能形象体现微观粒子改变的,学生应当能够突破这个难点。同时,授课班级的学生分析实力与理解实力比较强,通过分析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抓住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缘由。 【重点难点】 重点: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导电的本质缘由。 难点:电解质导电的本质缘由。 【教学
21、设计】 【课程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我们知道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我们今日的课程将学习溶液的电学性质。 【新课引入】大家都知道,湿的手接触电器时简单触电,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形成了溶液就肯定能够导电? 【学生活动】探讨 【试验探究】分别测定下列物质在指定状况下能否导电: 第一组:NaCl晶体、KNO3晶体、蔗糖晶体 其次组: NaCl溶液、KNO3溶液、蔗糖溶液 第三组:HCl溶液、醋酸溶液、氨水溶液 【活动小结】能导电的: 不能导电的: 【老师小结】我们将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板书】其次节 电解质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过渡】电
22、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在受热熔化时能否导电呢? 【演示试验】熔融硝酸钾的导电试验 【问题深化】电解质导电还有其他状况吗?假如部分化合物在上述状况下都不导电又该称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探讨 【老师小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问题思索】能导电的是电解质还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等同于电解质吗? 【学生活动】能导电的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是同种物质。 【板书】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NaCl、HNO3、NaOH等酸、碱、盐)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不
23、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问题探究1】为什么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与金属的导电原理相同吗? (老师首先供应问题探究所必需的金属导电的学问背景,而后进行问题的情景迁移:依据金属的导电原理,请分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在导电时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内部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探讨后归纳】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推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 【活动探究】电解质溶液导电分析 推论:带电微粒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带电微粒是什么? 探讨:固态NaCl导
24、电吗? NaCl溶液呢?固态KNO3导电吗? 熔融态KNO3呢?HCl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溶于水后呢?假如在NaCl溶液和氯化氢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加AgNO3溶液,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学生探讨后归纳】 NaCl晶体:含有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 NaCl溶液:原来在晶体中被束缚的Na+和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KNO3晶体:含有K+和NO3-,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 熔融状态的KNO3:受热熔化后,KNO3晶体中的K+和NO3-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HCl的存在形式是分子,液态氯化氢中仍旧是分子,故不导电,但
25、是溶于水后产生了自由移动的H+和Cl-,故可以导电。 【小结】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都能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我们把这样的离解过程叫做电离。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板书】2.电解质的电离 (1) 电离:电解质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 【练习与实践】分别写出H2SO4、HCl、HNO3、NaOH、KOH、Ba(OH)2、Na2SO4、KNO3、BaCl2等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并尝试从物质组成和分类的角度分析这些物质电离出的离
26、子有什么特征。 【问题探究3】大家能否从以上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入手,给酸、碱、盐下定义呢? 【学生探讨并归纳】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老师讲解】电解质与化合物的关系 【沟通与探讨】CO2、SO2等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老师小结】在推断电解质的时候,还要留意一个重要的因素:离子是否是自身电离产生! 【问题解决】将下列四组物质分别溶于水得到四组溶液,哪几组含有的离子种类完全相同?NH4Cl、KNO3、Na2SO4;? ? K2SO4、Na
27、NO3、NH4Cl; NH4NO3、K2CO3、(NH4)2SO4、NaCl? NaCl、(NH4)2SO4、K2SO4、NaNO3 【学生活动】探讨得出结论。 【思索】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溶于水能够得到离子种类相同的溶液呢? 【探讨小结】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是离子,不同的离子间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但是这些物质溶于水后电离出来的还是那些离子,所以,不同的物质溶于水能够得到离子类型相同的溶液。归根结底,电解质溶液是离子在发挥作用。 【问题解决】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肯定组成的植物养分液。已知某植物养分液的配方为0.3molKCl,0.2molK2SO4;0.1molZnSO4和1L水。若以KCl、K
28、2SO4、ZnCl2和1L水为原料配得相同组成的养分液,须要三种溶质各多少克? 【学生活动】探讨、分析并计算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电解质溶液? 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缘由是什么? 3.电解质和化合物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活动】共同回顾课堂所学学问,进行课堂小结。 【思维拓展】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实质又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电解质溶液中发挥作用的是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会是离子间的反应。 【结束语】大家总结的很好,既然是离子反应,那又有哪些特点,会牵涉到哪些学问呢?要留意什么问题?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为大家讲授。今日的课就到这里。 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