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媒介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解读-后现代语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视媒介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解读-后现代语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电视媒介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解读:后现代语境 摘要:“限娱令”的正式实施使得电视节目当前过度消遣化、低俗化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索。本文并不试图对“限娱令”该不该实施或实施给出一个标准化的说明,而是采纳后现代语境来解读电视节目过度消遣化、低俗化的背后的机制缘由,分析电视节目如何体现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电视 限娱令 后现代 语境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年末,“限娱令”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看法.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将看法的核心要求归纳为以下四条:(1)各卫视频道在晚上7:30- 10:00的黄金时间,消
2、遣节目每周不能超过两档;(2)全国卫视选秀节目一年加起来的总量不超过10个,类型不得重复;(3)每个卫视频道必需设一档道德类栏目;(4)削减港台艺人赴内地参与节目的数量,加强对港台艺人在大陆节目上表演的审批限制。2012年1月1日,这个被大众解读为“限娱令”的看法正式生效,对中国的电视产业产生深远影响。“2012湖南卫视广告资源预售产品手册中显示,两档相亲类节目改到中午播出,新推出的新闻当事人等新闻纪实类节目占去大半。湖南卫视两大王牌消遣节目欢乐大本营和每天向上的节目时长将压缩至一个小时。”而其他以消遣节目为优势的江苏卫视、深圳卫视、东方卫视也都在惊慌对节目进行调整。 “限娱令”的提出与现实背
3、景亲密相关。近年来,关于“拜金女”“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争议不绝于耳,人们在反思这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原委有多严峻,往往是一个婚恋交友类节目受到欢迎,一个情感访谈类的节目赢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立即产生一大批同类节目。而这些“同质化”的节目又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扩大电视的消遣化、低俗化。国家最终只能利用法规形式限制地方卫视的“过度消遣化和低俗化”。本文关注的焦点是为什么要对电视“限娱”,当前电视的过度消遣化和低俗化的背后深层机制是什么,将后现代主义作为视域,探究电视媒介消遣化和低俗化背后的逻辑及其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后现代语境下的电视 后现代所说的“后”,是指对现
4、代性的超越看法。“工具理性的过度滥用也使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无法摆脱由于人的异化而带来的焦虑感、孤独感,不得不忍受着失去方向、失去意义的苦痛,同时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担心全感也时刻覆盖在人们四周。”在这种情形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思潮起先慢慢浮出水面。“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首先把矛头指向理性和理性主义认为建立在理性设计基础上的现代规划是一个失败的工程,不仅没有实现其当时承诺的自由、同等和博爱这一启蒙思想,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而有必要对其从根本上加以否定和解构。”总之,后现代性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依据的、自我反思的、嬉戏的、模拟的、折衷的、多元主
5、义的视角反思现代性,而电视崇尚消遣、驱除思索、简洁复制、排斥创意、流于肤浅琐碎、甚至走向低俗化,恰恰是电视遭受了“后现代主义”而自然呈现出来的特征。 (一)碎片化的内容 鲍德里亚曾说:“摄影是现代的驱妖术。原始社会有面具,资产阶级社会有镜子,而我们有影像。”电视将摄影机的镜头建构成阅读世界的窗口,通过它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感受世界。原来合乎逻辑的叙事结构被打破了,完整的叙事内容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被解构后的碎片化的景象。从电视内容的整体上看,电视中连续地播放着不同内容的节目。新闻、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纪实节目、消遣节目等等,这些纷繁芜杂的节目之间并没有必定的关联。在上一个频道人们还沉醉在日本
6、福岛地震的惨痛景象中,下一个频道就在播放英国威廉王子实行“世纪婚礼”的全民快乐的场面;前一秒还在东方卫视的华蜜魔方节目中倾听女主角倾诉自己不幸的家庭生活,下一秒就可以转到湖南卫视加入欢乐大本营的消遣狂欢。人们的感情在这些无逻辑的、“横冲直撞”的电视内容中变得起伏不定。久而久之,当我们随意地转换着不同的电视频道时,这些碎片式的影像便从我们的脑中一一拂过,我们就似乎在不同的世界之间来回游荡,面对着这些不同影像的轮番冲击,对影像背后的深层意义的探寻就显得没有必要,生活世界的意义随着影像的“碎片化”也一并“碎片化”了。 (二)普遍化的嬉戏心态 选秀节目在2006年前后曾经达到其巅峰阶段,各种仿照秀、真
7、人秀、职场秀在各大地方卫视出现,在空前民主的电视海选下,一般民众无论性别、年龄、社会阶层都有机会到镜头前“自娱”和“他娱”。毫无疑问,后现代颠覆传统的解构力气已经被电视媒体放大为全民性的狂欢景观。“在解构者看来,无论是哲学的,还是科学的,或者文学的话语,任何被看作固定的和确定的意义都是虚幻的。意义是流淌的和易变的。”因此,任何传统的肃穆的内容都可被“嬉戏”解构。与嬉戏随之而来的就是深度被消解。电视选秀的评委不是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专家,而是评判标准独树一帜、点评“语出惊人”的非专业人士担当。评委对选手的点评越是不留情面,越是引起极大争议,越能进一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不管选手在这些
8、苛刻的评委面前有多尴尬,观众已经沉醉在这个嬉戏的氛围之中了。“超级女声”和“欢乐男声”所遵奉的“人人都有歌颂的权利”事实上变成了“人人都有嬉戏的权利”。 (三)不真实的“真实” 法国闻名哲学家、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电视产生的不是真实,只是“拟像”,它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个实体的模拟,也无需实物或者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即一种“超真实”。而当代世界就是一个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仿真社会。我们通过电视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甚至因为我们只能通过电视等现代大众媒介来相识世界,真正的真实已经消逝了,我们所望见的是由媒体所营造的由被操控的“超真实”组成的世界。 2003年的伊拉克斗争
9、由于高科技数字电视采编设备的大量运用,成为历史上第一场在电视屏幕上同步直播的斗争,有限的电视画面资料,成为人们相识和理解这场斗争的唯一途径。表面上看,电视对斗争的报道基于影像,所以客观公正。但事实上,各方立场不同,对斗争的解读也迥异。半岛电视台的画面反映的是斗争给伊拉克平民造成的巨大伤亡;中心电视台一套节目直播伊拉克斗争的片头是一个在斗争中受到惊吓的伊拉克小孩大声哭泣的画面。在美英联军供应的电视画面中,每一次展示给人们的是运用高科技武器对伊拉克境内的建筑精确打击的镜头, 在屏幕上,找不到死伤者血肉模糊的残骸,在美军指挥官镇静而自信的脸上,丝毫看不到杀人者的嘴脸,那些关于斗争的一切灾难、残酷和死
10、伤都被屏幕轻轻遮住。通过电视节目制造出的“拟像”,一场立足于高科技军事技术的斗争掩盖了这场斗争的残酷性。可见,电视虽为观众供应了一种“真实感”,但这种“真实感”是虚拟的,因为随意组合和剪辑的影像经过传播者带有主观意识预设的筛选后,已经成为“超现实”的“拟像”,真实世界的本真面貌很可能已经无法分辨。 三、结语 电视节目的消遣化、低俗化是电视媒介遭受“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必定结果。后现代的无深度、无中心、无依据、嬉戏的、模拟的、折衷的、多元的等内核都在深深地影响电视节目呈现出的样式,驱除思索、简洁复制、排斥创意、丢失宏大主题、流于肤浅琐碎、甚至走向低俗化,就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电视节目的状态。电视节目
11、的支离破裂的叙事、闪耀虚幻的影像和普遍化的嬉戏心态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视觉废墟”,它滋生了人们思维的惰性和对意义的放逐。而这也恰恰应验了詹明信对后现代文化特征的一大总结“情感的消逝”。在经验了电视的快节奏、高频次的画面反复冲击后,人们渐渐适应甚至依靠起了这种无需思索的视觉狂欢的刺激,对深层意义和情感的领悟力日渐枯竭,也就很难再拥有恒久隽永的心灵体验了。从这个意义上看,“限娱令”的实施或许能给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电视媒介带来一丝“真正的生活”的气息。 参考文献: 1美波林罗斯诺.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探讨M.北京:北京高校出版社,1996. 3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M.桂林:广西师范高校出版社,2003. 4胡全柱.社会学理论的后现代转向J.上海交通高校学报,2008.(4) 5广电下发限娱令,“狠条规”曝光,卫视节目调整忙N.新华网.20111025.https:/news.省略/ent/2011-10/25/c_122193826.htm 作者简介:卢晓琳(诞生年1990),女,江苏连云港人,北京师范高校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