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四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教案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十四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教案示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验十四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教案示例验证绿叶在光下汲取二氧化碳 试验教案试验名称验证绿叶在光下汲取二氧化碳试验目的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难点:运用试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试验关键运用试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材料用具植物、广口瓶、导管、橡皮管等。背景资料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干脆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学情分析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须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假如教
2、学须要,老师可先与某些学生在课下做一下探讨)。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试验材料的不同(如可用卫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试验装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书上验证释放氧气的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协作录像、课件、学生或老师的演示试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试验做起来有肯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留意多激励学生。 试验过程验证绿叶在光下汲取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那么我们怎么来证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汲取了二氧化碳呢?先请学生动脑,设计探究试验。接下来请学生视察P76上的试验装置。探究试验的过程比较甲、乙、丙三个装置的相同之处。相同的广口瓶,都向瓶内
3、深吐气10次。培育学生的分析比较实力。这时在瓶内充溢了二氧化碳,假如这时就滴加澄清的石灰水,会看到什么现象?变浑浊。缘由是: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明确变量进行探究试验要有比照组比较甲、乙、丙三个装置的不同之处。甲为什么不放植物?甲黑暗有植物,丙有光无植物。甲和丙在试验中起什么作用?培育学生的分析比较实力。3个装置的现象2小时后,加入石灰水,我们视察到了什么现象?甲、丙变浑浊,乙不浑浊。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得出结论:光合作用要汲取二氧化碳。培育学生的归纳实力。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比较:甲和丙,哪个更浑浊呢?甲。缘由是植物还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培育学生的
4、分析比较实力。探究光合作用须要水。光合作用还须要水,我们怎样来证明呢?怎样使叶片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没水呢?叶片上的水是在叶脉里运输的。切断叶片中间的叶脉?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探究植物在光下放出气体。水中的绿色植物,在有光的状况下,在植物体表面有气泡。我们怎样来证明这些气体就是氧气呢?培育学生的拓散思维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怎样收集这些气体?氧气的特点是什么?细致阅读下发的资料,找到答案。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存在哪些区分呢?完成下发的表格。学生思索:通过上面3个的探究试验,证明白什么?培育学生的比较实力,同时加深对这两个作用的理解。一天中什么时候空
5、气最好?为什么?思索:有的人一大早到小树林里熬炼身体,这样好吗?利用学问,解决问题。作业布置完成试验报告。试验心得这个试验做得好可以帮助学生坚固驾驭这部分学问,可以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和综合运用各科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可以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试验较难,老师要留意在课前赐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打算。 试验:探讨液体的压强教案示例具体介绍:试验:探讨液体的压强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育学生视察试验实力,会在试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6、(二)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的量筒、玻璃板、第三节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9题装置。 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订正或补充,然后由老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态,能流淌,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假
7、如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其次节试验:探讨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解并描述 (1)演示试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视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视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视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视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解并描述:依据以上试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老师板书) 2学生分组试验: (1)讲解并描
8、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假如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试验,自己来探讨,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开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视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解并描述试验步骤: 一面讲解并描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试验步骤”,弄清晰应当怎样做试验,通过试验要探讨什么问题。试验时,留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
9、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视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仔细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试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 试验中,老师留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试验完后,请同学们对试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试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试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白什么问题? 3课堂探讨(老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视察到什么?(学生
10、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试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
11、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白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老师依据刚才的课堂探讨、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仔细做试验的状况,激励同学们对问题的探讨精神,然后老师再把刚才探讨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状况 1讲解并描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试验和同学们分组试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接着努力,发扬这种探讨问题的精神,仔细学好物理学问。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1演示第三节课文后练习第1题和章后习题第9题的
12、试验。 2课堂探讨,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试验所视察到的现象进行说明。最终由老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试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说明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试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试验,探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试验。课内,老师讲解试验步骤、试验留意事项和要探讨的问题特别必要。这个试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试验时老师要多加指导。 2试验中量筒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假如试验室没有合适的量筒,可用去颈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
13、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试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试验完后,由老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便利的。 4试验中指导学生正的确验、进行视察,照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特别重要,这是试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仔细试验,仔细视察,对提高试验实力,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大有好处。 5课本第三节课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进行探讨,可加深学生的实感,也可以巩固练习本课所学学问,课后再把结果写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也训练了
14、学生的书面表达实力,课后,有条件的学生再做一做更好。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化初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探讨液体的压强教案示例 试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具体介绍:试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 (苏东强) (一)教学要求 1驾驭用秒表和卷尺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2针对试验课的特点教化学生要讲究实事求是的试验看法、留意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试验实力。 (二)课前打算 打算秒表二块、红色发令旗一面,一个口哨,长卷尺一个,少量石灰粉。男女同学各分成试验小组(每组四人,老师也可以参与)每位同学打算一支笔和一张表格。 (三)教学过程 讲解试验课的特点和留意事项 本节内容是初中学生的第一次试验课而且又是在
15、操场上进行,所以老师必需向学生交代清晰物理试验课的特点和试验纪律,使学生知道物理试验课并不是消遣课,也不是劳动课,更不是体育课。它是把理论学问和动手试验相结合并不断进行思维的动眼、动手、动脑等全面性地接受学问的过程,也是使学生干脆获得学问和理解驾驭运用学问的主要途径。而听懂试验过程,明的确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留意试验纪律又是上好试验课的根本保证。因此试验前应让学生知道以下留意事项。 1明的确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根据老师支配的程序进行试验。 3试验中要肃穆仔细,操作仪器要精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仔细遵守试验纪律,留意爱惜仪器。 因为第一次试验课的好坏对学生们今后学
16、习的爱好和如何上试验课有重要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此重复课本序言中其次节部分内容。 二、讲解本节课的试验内容和试验过程 1测量距离(路程) 老师指导三名学生用卷尺从百米起点(或某一位置)量出25米和50米两段距离后用石灰粉画线标明如图1所示。 2说明小组责任分工及轮换依次的规律 方法:让第一组的四名学生按图2所示的位置站好后讲解试验过程 第一轮:乙同学把红色发令旗向下甩下(发令)后,甲同学起先起跑。丙、丁二位同学分别在25米处和50米处起先按表计时,当甲通过后,丙、丁二人分别把甲通过25米和5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各自记录在自己手中的表格上。 其次轮:甲代替丁计时,丁代替丙计时,丙代替乙发令,乙站在起
17、跑线上打算跑步,丁和甲给乙记录跑25米和50米所用的时间。以后各轮以此类推。每人完成一次跑步(50米)、二次计时(25米处和50米处)和一次发令后再换下一组的四位同学接着进行上述试验。 3填表计算平均速度并探讨课本想想议议 试验进行完的小组同学聚在一起把自己跑25米和5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重新填在表格内并依据数据计算自己的跑25米和50米的两个平均速度。 三、学生进行分组试验 学生依据老师上述讲解的试验过程和要求分组进行小组试验。 在一个小组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老师提示还没有做试验的试验小组可提前分好工,确定出甲、乙、丙、丁的依次及做好跑步前的打算工作。提示那些试验过的小组要仔细进行填表计算和组织
18、好探讨,整理探讨题的答案。 注:若条件允许(有四块秒表)可以两个试验小组一起进行,更富有竞争性和爱好性。口哨的作用是提示计时员精神集中,记时精确。 四、总牢固验 老师留意对试验过程中表现好、记录仔细计算正确、探讨主动热情的小组和个人赐予表扬,对试验差、纪律差的学生提出指责。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22页习题8。 2熬炼时,测一测你跑200米和400米(或400米和800米)路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评析】 这个教案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对试验的全过程组织的很严密,层次、步骤很合理。二是充分留意了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试验时应当留意的事项。这个试验因为是在操场进行,相比之下比在试验室中做分组试验难度要大许多,老师肯定要做好组织,否则将会出现乱乱轰轰的现象。另外,因是第一次试验要特殊留意培育学生肃穆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看法。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化初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