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08+2).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19168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08+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08+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08+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08+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0,8+2)遗传信息的传递辅导教案导学诱思思索:每个人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6条染色体,而且都是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为什么每个人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6条染色体,而且完全相同呢?提示:缘由是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复制产生的子代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然后通过有丝分裂精确地平均安排到两个子细胞中。DNA的复制1.概念: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DNA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来完成的。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亦有。4.过程:解旋合成子链形成子代DNA。5.特点(1)DNA复制是一个边

2、解旋边复制的过程。(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6.条件:DNA分子复制须要的模板是两条已解开的DNA单链;原料是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是ATP;还须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7.精确复制的缘由(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供应精确的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精确无误。8.功能: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故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思索:孩子既像父亲,又像母亲,知道是什么缘由吗?提示:父母的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内的DNA都要经过复制,然后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

3、胞,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代。所以子代细胞中含有父母的DNA,所以表现的性状和父母相像。名师解惑探究1:如何进行半保留复制的有关计算问题?DNA在自我复制过程中,最显明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无论复制多少代,它的两条链不变,始终作为模板,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关于半保留复制的有关计算:复制过程中须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量时,留意题干是问第n次复制还是复制n次,两种状况结果是不一样的。探究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DNA分子严格地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复制,那么是否代表DNA分子的复制完全没有差错?DNA复制虽然严格地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

4、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差错,例如:在DNA的某一位点上,有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加或缺失,从而导致基因突变,我们称之为基因突变,突变后即可产生新的基因。若自然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会向前发展。探究3:如何理解DNA复制的相关问题?(1)复制的场所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但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如质粒)中也进行DNA的复制。(2)外界条件对DNA复制的影响DNA复制的过程中,须要酶的催化和ATP供能,凡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都会影响DNA的复制过程。(3)DNA复制的精确性一般状况下,DNA能精确地进行复制,其缘由有二:一是因为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供应

5、精确的模板;二是因为DNA具有碱基互补配对的实力,能够使复制精确无误地进行。但在特别状况下,在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可能造成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发基因突变。(4)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题例领悟2022广东高考,10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起先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复制过程及特点,DNA的复制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

6、次分裂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这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内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由此可见,B、C、D是错误的。答案:A领悟DNA复制的时间是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试验室模拟生物体DNA的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TPDNA分子mRNA相宜的酸碱度相宜温度tRNAA.B.C.D.解析:本题考查DNA复制所需的条件。DNA的复制过程是重要的生理过程,离不

7、开酶和能量,还须要DNA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等基本条件,而酶的作用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答案:D领悟细胞内DNA的复制需以下条件:模板:亲代DNA解旋产生的两条链都可作模板;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能量:ATP;原料:含A、T、G、C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假如是在体外模拟DNA复制,还须要相宜的温度和pH。课堂反馈1.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A.DNA连接酶B.DNA聚合酶C.DNA解旋酶D.RNA聚合酶解析:DNA聚合酶连接单链上两个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答案:B2.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态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

8、有32P的噬菌体()A.0个B.2个C.30个D.32个解析:标记了一个噬菌体,等于标记了两条DNA链,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各进入两个噬菌体内,以后不管复制多少次,最终都只有2个噬菌体被标记。答案:B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D.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解析: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答案:B4.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育液中让其复制两

9、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A.削减1500B.增加1500C.增加1000D.削减1000解析: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8条单链中有6条含31P,2条含32P,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削减。答案:A第1节遗传信息- 第1节遗传信息 教学设计思想 本教案是新课程标准中中学一年级其次学期生命科学第6章第1节遗传信息内容。本节共3课时完成,这是第1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 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包括:糖的有氧分解。其次课时则探讨糖的无氧分解,它们的区分与联系,以及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比较等。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为:“学问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运用。 “学问解构法”参加构建的“学

10、问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四阶段组成,它们依次为提出问题项目阶段、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阶段、解构学问点阶段和完成问题项目阶段。这种模式的目标在于培育学生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课标中与问题项目相关学问的需求;使组块学问的运用有目标对象;供应培育学生形成和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机会。 大量事实表明,专家进行思维时先从全局考虑该问题或项目涉及到的学问有哪些,而不是先着手解决问题。而非专家进行思维时,先选取某个学问便着手解决问题,但往往难以凑效。 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过程是:)疏理出与问题项目有关的学问点。)谛视自己对疏理出的学问点的驾驭状况。)假如对学问点的

11、驾驭有缺漏,则完善对学问点的驾驭。)运用学问点或由几个学问点构成的组块学问解决问题项目。 解构学问点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有序、有效地理解学问;使学生学会一种有序、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一种有序、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 解构学问点的过程是:)判定该学问点属结构类学问还是过程类学问。)按学问类别进行相关方面的解构。结构类学问可从结构类型、来源或存在部位、作用、作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过程类学问可从过程、起因、结果、条件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 完成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学问点或组块学问解决问题项目;反馈学生对学问点的驾驭和运用状况。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利用投影刘

12、翔奥运夺冠照片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须要能源,并回忆学过的学问,如能源物质、干脆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变的相关学问,为学习新学问作铺垫。 2.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文字,同时操作有氧呼吸的课件指导学生视察分析,驾驭有氧呼吸过程。 3.通过师生沟通,探究人和高等动物等生物获得能量的来源等活动。 4.完成课堂训练题。 学生学法指导: 呼吸作用的过程困难、抽象,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物质、能量改变理解困难,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改变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老师

13、教法设计: 1.制作有关课件,剪接影片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过程等抽象、理解困难的学问。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学问。 3.让学生参加完成有氧呼吸三阶段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本节课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方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他们依据学问解构的方法,探究问题项目的解决之道,并实现学问的迁移,实力的发掘。老师主要起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加以完成。并让学生依据自身状况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验和阅历,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问传承、实

14、力发展、看法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通过项目驱动,内化实力,辅以助学支架,让学生充分阐述、质疑、探讨、沟通,老师适时解疑,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案 一、教学目标: l学问与技能: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l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觉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探讨的方法和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培育学生向专家型思维的转化,对相关项目问题及学问点能够运用学问解构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培育其较强的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实力。 l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遗传信息的了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结构与功能

15、统一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敬重生命、观赏生命、酷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l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l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流程图: 课前打算(课件制作、学案设计等) 项目情景展示布置任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引言 (干脆导入法) 练习,巩固及拓展 指导学生解构学问、质疑。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结,形成性评价四、教学过程: 内容 老师行为 学生行为 行为目的 设疑引入问题项目 1、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那么什么是遗传物质呢

16、? 2、科学家是怎么知道DNA是遗传物质的呢?从而引出经典试验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 1、学生依据以往的生物学学问以及从媒体上获得的信息都会回答:是DNA。2、学生阅读课本。 引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经典试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 (三)烟草花叶病病毒感染烟草的试验(简要介绍) 1、老师用多媒体分别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三个经典试验过程的图片。 2、老师针对学生的描述加以完善和补充,将试验的过程表格化或图示化,用多媒体展示。 3、老师针对每一试验各出一组思索题,用多媒体展示 4、老师深化小

17、组成员中参加探讨。 5、老师供应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该部分内容参见后面的附注)。 1、学生视察用语言描述试验过程。2、学生视察、分析、探讨。3、学生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进行分组探讨、设计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探究;然后汇报沟通试验方案和试验现象、分析缘由,最终归纳小结得出结论,最终转化为自己设计试验的基础。 1、培育学生的语言组织实力。2、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和分析问题的实力。 3、培育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实力 4、培育学生合作精神。 5、培育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试验的实力及创新意识。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老师让学生依

18、据以上试验思索问题: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试验材料具有哪些特点?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分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学生视察、分析、探讨培育学生分析、视察、总结实力。 三、课堂巩固 请学生思索并回答学案中习题。 学生结合所学学问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应用。 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四、小结本节内容。 完成学习性评价。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板书。 布置下节课应打算的内容;供应进一步探讨的方法与途径,如参考书目及相关网址等(附在学案后面)。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完成学习性评价表格。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

19、教室 五、作业: 1、关于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试验叙述正确的是 A、R型细菌有荚膜,因此它无毒性 B、S型细菌无荚膜,因此它无毒性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D、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可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中转化因子是 A、荚膜B、蛋白质C、R型细菌的RNAD、S型细菌的DNA 3、用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其水解,就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 A、该试验是格里菲思转化试验的主要环节 B、该试验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该试验证明DNA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D、该试验证明DNA分解

20、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4、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5、下列关于噬菌体叙述正确的是 A、有细胞结构 B、是一种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 C、是一种特地寄生于动物体内的病毒 D、是一种细菌 6、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大肠杆菌,() 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 A、35SB、32PC、35S和32PD、不含35S和32P l拓展性练习:(课后完成,形成学问迁移) 1 六、教学后记与反思:(略) 第1节遗传信息 第1节遗

21、传信息 一、教学目标: l学问与技能: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l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觉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探讨的方法和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培育学生向专家型思维的转化,对相关项目问题及学问点能够运用学问解构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培育其较强的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实力。 l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遗传信息的了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敬重生命、观赏生命、酷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

22、侵染细菌的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l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流程图: 课前打算(课件制作、学案设计等) 项目情景展示布置任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引言 (干脆导入法) 练习,巩固及拓展 指导学生解构学问、质疑。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结,形成性评价四、教学过程: 内容 老师行为 学生行为 行为目的 设疑引入问题项目 1、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那么什么是遗传物质呢? 2、科学家是怎么知道DNA是遗传物质的呢?从而引出经典试验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 1、学生依据以往的生物学学问以及从媒体上获得的

23、信息都会回答:是DNA。2、学生阅读课本。 引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经典试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 (三)烟草花叶病病毒感染烟草的试验(简要介绍) 1、老师用多媒体分别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三个经典试验过程的图片。 2、老师针对学生的描述加以完善和补充,将试验的过程表格化或图示化,用多媒体展示。 3、老师针对每一试验各出一组思索题,用多媒体展示 4、老师深化小组成员中参加探讨。 5、老师供应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该部分内容参见后面的附注)。 1、学生视察用语言

24、描述试验过程。2、学生视察、分析、探讨。3、学生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进行分组探讨、设计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探究;然后汇报沟通试验方案和试验现象、分析缘由,最终归纳小结得出结论,最终转化为自己设计试验的基础。 1、培育学生的语言组织实力。2、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和分析问题的实力。 3、培育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实力 4、培育学生合作精神。 5、培育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试验的实力及创新意识。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老师让学生依据以上试验思索问题: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试验材料具有哪些特点?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分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学生视察、分析、探讨培育学生分析

25、、视察、总结实力。 三、课堂巩固 请学生思索并回答学案中习题。 学生结合所学学问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应用。 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四、小结本节内容。 完成学习性评价。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板书。 布置下节课应打算的内容;供应进一步探讨的方法与途径,如参考书目及相关网址等(附在学案后面)。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完成学习性评价表格。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教室 五、作业: l巩固性练习:(课堂完成,检测教学效果) 1、关于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试验叙述正确的是 A、R型细菌有荚膜,因此它无毒

26、性 B、S型细菌无荚膜,因此它无毒性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D、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可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中转化因子是 A、荚膜B、蛋白质C、R型细菌的RNAD、S型细菌的DNA 3、用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其水解,就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 A、该试验是格里菲思转化试验的主要环节 B、该试验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该试验证明DNA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D、该试验证明DNA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4、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

27、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5、下列关于噬菌体叙述正确的是 A、有细胞结构 B、是一种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 C、是一种特地寄生于动物体内的病毒 D、是一种细菌 6、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大肠杆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 A、35SB、32PC、35S和32PD、不含35S和32P l拓展性练习:(课后完成,形成学问迁移)六、教学后记与反思:(略)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学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视察并区分DNA和RNA

28、在细胞中的分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三、课时支配1四、教学过程引入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爱好。(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探讨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许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这也是学生倍感爱好的内容。)生思索回答师提示提示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分,因此DNA能够供应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在探讨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

29、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3.提示:须要。因为DNA鉴定只是供应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须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假如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索。 板书一、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DNA(甲基绿)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吡罗红)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旁栏思索题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两者的区分如下同脱氧核糖磷酸核糖DNA腺嘌呤(A)RN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 小结略作业练习。提示基础题1.(1);(2)?;(3)?。2.C。3.C。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