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_艺术理论.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218346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_艺术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_艺术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_艺术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_艺术理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_艺术理论摘要:周易提出了“时”“位”这两个相当重要的观念,“时”与“位”有区分也有联系,两者都与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紧密相连,是“道”之“时”、“道”之“位”。儒家、道家、和禅宗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动身,对这种“道”之“时”“位”观做出了回应,生成了各具特色的“君子人格”、“圣人人格”和“超越人格”。三者共同熔铸成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人格品质。关键词:周易时位道中华人格周易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才智书”,其中的很多观念对于整个中华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时”与“位”就是这样的两个观念。历代的易学家对于这两个观念都赐予了相当的重视,进行了着力探究。但在

2、当代,尤其是近十年的周易探讨中,探讨者对于这两个观念都较少涉及。在我看来,无论是在周易史还是在周易文化的探讨中,“时”“位”的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它们在探讨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的人格精神时,更具有源初的意义。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对周易中的“时”“位”观念及其对中华人格的形成和影响作一番考察。一、周易中的“时”“位”观念周易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文献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其中,易经包括卦名、卦辞、爻题和爻辞;易传包括汉儒称之为“十翼”的上下彖、大小象等七种十篇,都是后人对易经的说明之词。在构成周易的这些文本(尤其是易传)中,“时”“位”观念频繁出

3、现,它们可以说是周易的两大基本观念。周易中的“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对自然界中时间流转、四季改变的描述,如:“观天地之神道,而四时不忒”(观卦彖传),“变通莫大乎四时”(系辞上传第十一章)等,这一类“时”都是对外在自然界变动规律性的归纳总结,故可以说明为时间、时辰、季节等;另一类“时”则是对人事活动的概括,如:“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系辞下传第五章),“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损卦彖传)等,这多是强调社会活动的规律性,故可以说明为时务、时局、时势等。这两类“时”的观念的形成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表示自然时序的“时”是干脆得之于对自然的视察,即所谓“仰以观于天文

4、,俯以察于地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贲卦彖传)。此处的“天文”二字尤为重要,古人对于四季变迁的观念就来自于对天之“文”,即星相、云霞、雨雪、霜降等的直观感受。他们就是从这种直观感受中抽取了“时”的观念,作为他们对外在自然进行说明和把握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把握方式。古之人又将这种对自然时间性的体察方式运用于社会,“与四时合其序”,以对待自然界改变的方式来对待社会改变,从而将“时”的观念从自然界扩展到了人类社会。虽然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不能一视同仁,但是在“变动不拘”这一点上,两者有着共通的结构。周易就是在对这种内在改变规律的把握上将“时”这一观念运用于人类社

5、会的。再来看周易中的“位”。“位”在周易中也有两层含义:一者是“爻位”之“位”,即以“-”和“”作为基本符号的排列组合方式;另一者,是与“人之所立”之“时”相对应的“人之所立”之“位”。“爻位”之“位”,有“初、二、三、四、五、上”之分,以示爻与爻之间的联系与活动;“人之所立”之“位”则也多与“君子”等相联系,如“君子进德修业,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乾卦彖传及“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同上)。两者与物理中的表示空间的“位”不同,都与点、线、面、体的关系无关。因此,不能作“空间”理解。作为爻位的“位”,表示事物在同一卦中不同阶段上状况,一卦中的六个

6、爻象征着六个不同的位置,对于分居各位的阴爻阳爻而言,就有“中位”、“正位”之分,又有“当位”不“当位”之别。在这里“当位”的观念最为重要,它意味着“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同一个“位”上,不是谁都会肯定得吉或获凶,这就要依据每一卦的“卦时”以及阴阳各爻的详细位置而言。由此可见,“位”的吉与凶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对各种因素作全面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失其位”、“得位”、“当位”。这种对各种因素综合考察的品质应用于社会生活,即是要求人们对自己所在之“位”,无论是职位还是地位,无论是上位还是下位都要有全面的相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变动的社会和人生,真正做到得“中正之位”,成就事

7、业。周易认为宇宙间的一切改变都是“时”“位”间的改变,即:“时”与“位”是并生而存在的。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代表了一个独特的“时”,每卦六爻,又代表了一“时”之中的不同之“位”,如在乾卦这一“时”中,由初爻到上爻分别代表了“潜”、“见”、“惕”、“跃”、“飞”、“亢”等六个“位”。这即是表示“位”于“时”中。而“夫时也者,六位莫不有焉,各立其位以指其对。”也正说明“位”中有“时”。总体上而言,“位”是从属于“时”的。周易中的“当位”与“不当位”之说,就是要考虑“位”是否“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时”(周易艮卦彖传),从而将抽象的“时”与“位”化为和人紧密相联的规范性原理,以此作为人生实践

8、的预示或指南。由此便可以看出,周易中的“时”“位”观念是亲密相联的,“时”不离“位”,“位”不离“时”,对于人而言,“时”的观念可以说是外在于人的客观情势,对于其所代表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人是无法选择的。人们对于“时”,只能是一种“审”的看法。所谓“审时”,即是理性的把握,要求对于客观的环境要有全面的相识。而且,人不仅要审当前之“时”,还要审将来之“时”,这即是通过当前之“时”来“度势”,“势”是“时”的将来时,是“时”的趋势,是“时”的发展方向,审“时”的目的就在于度“势”。相对而言,“位”的观念更多地侧重于人的可选择的主观的一面,尤其是个人的主观看法,与“时”相比,“位”是人可以选择的,

9、人的能动性,就体现在对“位”的选择与调整中。“当位”的“当”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恰当,这是针对人对于“位”的选择而言的,强调量力而行,这就要求人们对于自身实力要有醒悟的相识;当的另一种含义就在于适当,这是强调在由人组成的社会系统中,我们不仅要依据自己的主观状况选择适当的职位和地位,更要依据自己所处的“位”来协调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将选择上的“恰当”与调整上的“适当”相结合,才是全面的当位,也才是对“位”的真正精确的把握。这样一来,“时”与“位”的关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成了主观能动性同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周易中“时”与“位”的把握,就是对我们自身和自身之外的世界的关系的把握,这种

10、把握的本质,就是个人如何适应外在世界,建立和保有独立人格的问题。从这一点上讲,周易的“时”“位”观同我们这个民族所独有的中华人格是有着亲密联系的。二、“道”之“时”“位”对于周易中“时”与“位”的理解不应仅仅只停留在以上这一层次。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周易,开创了以后蔚为壮丽的绚丽文明,其关键之处就在于“易”的观念的提出,及其与“道”的关系。对“易”的解说有许多种。其中,“易”在说文解字中说明为蜥蜴,很可能是因为人们从蜥蜴(即有可能是变色龙)的体色多变中抽象出了“变易”之观念;周易中论“易”,取其“生生不息”、“变动不居”之理,所以有“生生之谓易”(系辞上转第五章),“易”以此生生之道调和阴阳,“

11、故易者,阴阳之道也”(朱熹周易本义周易序)。而“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传第五章),“易”以调整阴阳而近“道”。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易”与“道”一样,都是中华哲学的最高范畴。“易”与“道”的对应,有如“道”与“太一”、“太极”之间的对应,古人曾有明言:“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即“混沌”)。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与老子论“道”之语极为相像。汉桓谭说:“言圣贤制法作事,皆引天道以为本统,而因附续万类,王政、人事、法度,故宓羲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阮籍也曾言“道法自然而为化”。“化”者,“易”也,所以,“道”与“易”是一物而两体,都是由宇宙间众多的周期性运动中抽象而来的哲学的最高范畴。与“道”的强调有和无相比,“易”强调变与不变。“道”以静观的方式看待阴阳之间的作用,强调“有”与“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