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三).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8142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三)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一)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会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二、实力目标: 1、在诵读品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驾驭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实力。 三、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尝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

2、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探讨法; 3、点拨法。 教具打算 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在讲宋词简介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生: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传闻苏轼曾问一个擅长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3、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生:雨霖铃)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雨霖铃 (板书) 二、关于柳永 :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识了很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看法,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死时家无余财,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门。

4、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颂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所以这支曲原来就是寄予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三、整体感知: 1 、范读雨霖铃。 (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师: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生:能。哀婉、哀痛、凄清。 (板书) 2 、指导诵读。 我们讲过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 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

5、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留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楚;带领学生试读一遍,划分节奏。 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指明学生朗读学生齐读。 3、疏通词句:(注释中有的不在讲解之列。) 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烟波:烟雾充满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古,没有心思。今,没有头绪。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行重行行”)。 应是:即便是。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柳永的诗歌进一步赏析。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鉴赏: 学生自读,思索: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明确:别前、别时、

6、别后。(板书) 师: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 鉴赏时留意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哪些是情景和说?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上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师: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 生: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白季节、时间、地点和事务。勾画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师: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 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精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7、 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师:这写什么?(写情) 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恋恋不舍,难舍难分。 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问:为什么?他的思绪正在想什么?)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冲突冲突何其尖锐。 关于这样的环境和心理描写古人有许多。 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这仅是示意船将启碇,情人难舍。刘克庄长相思云:“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

8、画桡,舟人频报潮。”虽较明显,但仍属含蓄之作。可是柳永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见留恋之情浓。 于是后面便迸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启发学生想象这副画面,把语言形象化进而图象化,以体会诗的意境。 (提示: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也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或许是统治者不观赏,或许是迫与生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江淹在别赋中

9、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这样一句唱词:“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语出于此,然却不如柳词凝炼有力。词人“竟无语凝噎。”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师:这句写什么? 生:写景。 这里的“念”字用得特殊好。“念”字是上声还是去声?(是去声。)“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

10、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 (提示学生想象这副画面:作者站在河边,放目远眺,面前所见:一望无际的海面,远处山色朦胧,海面上层层灰蒙蒙的雾气升腾,整副画面是灰色调。好象一副山水画。)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生: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下片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动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

11、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溶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师:“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 生:起首一句“寒蝉凄切” 师: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原委好在什么地方?词中有画,景中含情。(提示学生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

12、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旧显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接着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感受画面色调。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另外,“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结合全诗旨趣。这首词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

13、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这两句诗暗含旨趣,画面生动。 师:整个画面的基调如何? 生:整个画面充溢了凄清的气氛。 师: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合在这画面之中。比之上片结尾二句,虽同样是写景,写离愁,但前者仿佛是泼墨山水,一片苍茫;这里却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词人采纳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行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14、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观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师:“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动。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 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 如此归纳全词,如同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师: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15、”。诵读时留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 再就是虚实相济。哪些写虚?别后想象。写实?别时情景。 再想想词中的三副画,给人的感觉都是:哀婉、无奈、凄清。这是这首词的特点,也是婉约词共同的特点。 二、小结: 今日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学生齐背雨霖铃。 三、作业 1、诵读 2、选一句诗,做幅画,再现诗中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教学设计(三)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会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学

16、难点) (2)鉴赏意象和意境,驾驭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2、实力目标: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实力。(教学重点)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育学习诗歌的爱好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探讨法。点拔法。 三、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 1、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17、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江淹曾经写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板书课题 (二)柳永简介(略) (三)创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

18、伎们的生活,深切怜悯她们的不幸遭受。 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38岁时进京参与科举考试。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充分的信念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等了5 年,其次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闻名的鹤冲天,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三变这首牢骚歌被广为传唱,竟传到了皇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三年后,他再次参与科举考试,这次好不简单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三变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

19、,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终,他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怪胆狂情”渐渐消退,才改名为柳永,54岁时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最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许多反映了他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留意正音和节奏 2。指读,留意诗歌基调。本词是词人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场景,因此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20、士一去兮不复还”诀别的悲壮不同,是“凄苦”。 3。结合注释理解词意,描述诗意: 雨霖铃 秋蝉的鸣叫凄凉急迫,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留。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值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动身。手拉着手泪眼相望,哽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想到我这次要一程又一程的离别远去,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夜晚浓云覆盖着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远宽阔。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哀痛地离别,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季节,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这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妙的日子、美妙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

21、! 4。整体把握: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写离别,抒“伤”情。 2)锤炼诗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可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而且本句由伤离别自古伤(见下)多情更伤秋更伤(见下)清秋更伤冷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要缘由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期难料的纷繁心情。

22、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因斗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殊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清秋:秋天原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常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悲苦再加凄凉,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3。围绕诗眼,体会全诗的基本结构: 上

23、片:别时(实写) 晚(黄昏) 长亭(饯别催发执手念)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别后 (虚写) 今宵 杨柳岸 经年 未卜 (五)合作探究赏析(理解文句 ,详细赏析意象和意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析角度提示: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留意抓首句的作用以及本句的意象特色来分析)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元代

24、的卢挚在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长亭:早在秦汉时便起先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难过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的环境中,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让人黯然销魂!首句借景

25、抒情,营造了凄清惨淡的画面,奠定全诗低沉伤感的情感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留意从离人心理的冲突现实的无情入手)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留意抓离人的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 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留意从该句的空间感、色调感入手体会“念”而难舍的情感)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留意从白描手法、想象虚写、景语皆情语、意象的特征等等的特色体会)明确:杨柳离,晓风冷,残月缺,更酒醒。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留意抓想象、反问、虚词等体会情感中的无限怅恨!) (六)朗诵,总结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

26、作者离京南下时长 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辞,依次层层描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如同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难过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建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

27、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 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七)作业布置 1、 背诵全词。 2、 查找有关描写离别的诗词或文章,比较鉴赏。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教学设计(二)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把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2、让学生学会运用情感体验法去鉴赏诗歌,并通过情感体验法去感知美,感受美,提高鉴赏诗歌的审美实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课前打算: 预习课文,过字词关。 由学生

28、推选的两队代表(每队三人)依据这首词排练小品,其中两人表演、一人旁白。 2、导入: 今日的课我将和大家一起穿越那漫漫的时空隧道,回到千百年前的一个悲伤的午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场哀婉凄凉的离别,去领会一下我们福建的婉约派诗人柳永,他那低沉伤感,缠绵悱恻的诗词作品。 (请学生打开课本。) 柳永是一位多才多艺而且多情的诗人,在他漂泊了一生的日子里,创作了大量的喜闻乐见的、适用于唱歌的新乐府,在当时的社会里可谓是:“凡有井水饮处便能歌柳词”。 (询问预习作业的完成程度。) 3、通过听朗读、学生表演来总体把握作品的总体意境。 学生听名家朗读雨霖铃。 设计情感剧场,播放配乐梁祝,两队学生分别表演小品。

29、让学生来比较两队的优劣,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道理的都赐予确定。最终老师分别从表演内容,表演艺术以及旁白上对这两队同学表演进行简洁的点评。 4、依据词的故事情节归纳作品脉络。 学生按依次回答故事脉络 明确:帐饮无绪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与何人说 5、依据故事脉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依据以上脉络体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师侧面引导。提示学生留意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感受。(重点:无绪、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酒醒之后的故事情节-凄苦悲凉-) 让学生比较看文字的感受和看表演时的感受的区分。 明确:演员是依据词的情节来表演的,观众是通过观看表演所以感受是一样的,但是表演更加直观,所以感受更深一些

30、,这种设身处地的沿着作者的思路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诗词作品的方法就叫做情感体验法。 老师补充:要想有更深的体验,学生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6、引导学生回答出表演的缺憾之处是因为缺少当时的环境,并让学生找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导出情感体验法的另一要素:依情索景。 明确: 寒蝉长亭晚骤雨 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每一个景配一幅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并给三幅画各起一个名字,老师侧面指导。 明确:这些感受其实就是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景语即情语,诗歌作品当中景物与作者所表达的“意”关系亲密(总结一下学生的发言,重点:是:寒、长亭、沉沉、杨柳、晓风、残月)

31、,所以们在利用情感体验法鉴赏诗歌的时候还要留意:依景索情,联系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老师给三幅画起的名字分别为:长亭别离图扁舟远行图晓风残月图 7、播放雨霖铃的FLASH作品。让学生综合感受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教学延长。让学生举例(要求最好是学习过的名言名句),并运用情感体验法来鉴赏例子,老师点评。 9、布置作业。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教学设计(一) 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驾驭词的基本学问。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4、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

32、现手法。 2、赏读名句。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究竟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日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会一下这人间天堂的漂亮景色。(板书课题) 二、走进宋词 词的有关学问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颂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33、、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三、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肯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四、写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

34、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五、观赏杭州西湖传统景观(幻灯片展示)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六、朗读观赏(flash动画) 七、内容分析 思索: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漂亮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环境漂亮、经济旺盛、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总括钱塘繁华) (居民区繁华) (钱塘湖宏伟壮美) (人民富有) (总括湖山之美) (民众悠然的生活) (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歌颂地方官政绩)

35、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描写钱塘的繁华,呈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八、手法探究 思索: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纳了什么表现手法。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详细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染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际。 点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详细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 点 东南形胜 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 都市繁华之

36、美 染 钱塘自古繁华 民生安乐之美 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改变,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九、名句赏读 你最观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

37、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鉴赏的?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芳香,许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漂亮传闻。传闻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经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样,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孤独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漂亮的传闻给秀丽的西湖增加了神奇空灵的色调。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8、白居易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适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十、望海潮歌曲观赏(flash动画) 十一、小结本词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羡、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呈现了杭州的旺盛、壮美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宛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十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词后练习。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思索:这首词是如何运用点染手法的? 答:头三句刻画场景,描绘女主子公的动作与神态,第四句再以斜晖、江水加一层渲染,最终才点出“肠断”二字,浓化了全词要表现的思念之情。 第29页 共29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