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二则.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二则9寓言二则9寓言二则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邻居”“懊悔”“劝说”等词语的意思。3.相识“只要就”,“假如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留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订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打算: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
2、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予、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
3、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缘由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留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揣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索: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其次只?3同桌互议。4集体沟通:(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齐读这句话。(第三句)(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缘由,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二)邻居劝说,他不听。(
4、1)“邻居”就是(邻居),留意“坊”读轻声。(2)邻居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说的语气。(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邻居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说。同桌分角色朗读。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说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假如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7、探讨沟通:(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
5、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懊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假如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今”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今”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五、体会寓意。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说过他的邻居刚巧路过,想想邻居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3假如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4
6、、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5、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沟通。(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4、认读生字(1)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常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窟”的穴做偏旁寓:写时留意第11笔是
7、横,不是点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背诵这则寓言。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其次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爱好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汇报沟通,指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沟通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探讨“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5、依据评议,再练习朗读6、练习讲解并描述故事。留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挚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
8、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事实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六、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寓言窟窿劝说软硬狼群法则懊悔盘缠叼走邻居26、寓言二则26、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够用“匆忙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解并描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
9、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则寓言中的5个生字,1个认读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那个郑人没有买到鞋的缘由,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3、能用“匆忙忙忙”造句。 4、能讲解并描述“郑人买履”的故事。 教学重点:知道“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以前学过了好几篇寓言故事了,谁情愿回忆一下都学过了什么?都告知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让我们进入今日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看看你能从这篇寓言故事中学到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10、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精确。 2、指名读,订正字音。 3、小组相互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那个郑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默读课文,思索。) 5、汇报。 (二)指导造句。 1、“匆忙忙忙”这个词语,你怎么理解?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2、那么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老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3、自由发言。 (三)讲解并描述这则寓言。 1、这个郑人多么的愚蠢可笑呀,这篇寓言多么的生动,你能把这则寓言像讲故事那样讲出来吗? 2、自由发言,讲解并描述故事。 3、老师刚好平价。 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把这则寓言的故事讲个别人听。 其次课时鹬蚌相
11、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则寓言中的4个生字,1个认读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走的缘由,懂得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3、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4、能讲解并描述“鹬蚌相争”的故事,并排练课本剧,演一演。 教学重点:知道“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看看这则寓言告知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精确。 2、指名读,订正字音。 3、小组相互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
12、课文,想一想:为什么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了呢?(默读课文,思索。) 5、汇报。 (二)指导造句。 1、“毫不示弱”这个词语,你怎么理解?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2、那么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老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3、自由发言。 (三)讲解并描述这则寓言。 1、这则寓言写的多么生动啊,假如鹬和蚌不那么互不相让的话,确定不是这个结果的,那么你能把这则寓言像讲故事那样讲出来吗? 2、自由发言,讲解并描述故事。 3、老师刚好平价。 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把这则寓言的故事排演成课本剧。 2、发挥想象,把这则寓言改编一下,看看结果会有什么改变。29寓言
13、二则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相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教学打算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肯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好玩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知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4、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缘木求鱼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2.范读课文。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实力、表达实力、概括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日我们学习的缘木求鱼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4.自由朗读课文。5.指名读,正音。涉(sh)、坠(zhu)、遽(j)、契(q)。三、深化理解课文。1.依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2.探讨沟通: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
15、明白的问题?点拨理解以下词语: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匆忙;立即,表示时间很紧迫。契:用刀雕刻。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3.老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1.解题。(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出“缘木求鱼”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找寻航行中丢失的宝剑。)2.探讨:(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
16、去,是不行能捞到剑的。)(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需依据状况的改变去处理事情。状况变了,处理的方法也跟着改变。依据状况的改变去处理事情才能胜利。)(4)你能举出依据状况改变处理事情获得胜利的例子吗?五、熟读课文。1.指导朗读。2.自由读。3.背诵课文。六、学习生字词。1.自由识记字形。2.探讨沟通。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其次课时一、复习回忆。1.检查背诵缘木求鱼。2.从缘木求鱼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狐假虎威。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2.再读课
17、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状况。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三、拓展延长,理解含义。(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严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方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严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信任了狐狸的话,没
18、敢吃他。那你们喜爱狐狸吗?(3)延长: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四、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2.自由识记字形。3.指导书写。“曰”要留意与“日”区分,“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29寓言二则29
19、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5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娴熟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冲突”这则寓言故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教学打算生字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相识“寓”。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好玩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
20、理的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觉了什么让你惊奇的地方?指名学生回答后,师述: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实力、表达实力、概括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比照译文慢一点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须要帮助的地方。5.分别指名学生读两则寓言。正音:寓(y)悯()揠(y)曰(yu)槁(go)鬻(y)矛(mo)盾(dn)6.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读的生字注音,不会停
21、顿的做好标记。三、深化理解第一则寓言。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比照译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2.探讨沟通: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点拨理解以下词语:悯:担忧揠:拔高者:指代人芒芒:匆忙的样子。芒,通“忙”。曰:说病:指累了槁:干枯的意思3.小组合作读,齐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5.指名上台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1.解题。(1)逐字分析。揠:拔。助:帮助。(2)用自己的话说出“拔苗助长”的意思(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2.探讨:(1)这个人帮禾
22、苗长高了吗?为什么?(2)想一想这人错在哪里?(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你能举出例子来吗?五、熟读课文。1.指导朗读。2.自由读。3.背诵课文。六、学习生字词。1.自由识记字形:寓、悯、曰。2.探讨沟通。3.指导写字:“寓”上下结构,下边不能写错。者:上下结构,留意撇的位置。寓:上下结构,留意下半部分的笔顺。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板书设计:29寓言二则拔苗助长禾苗不长拔高禾苗禾苗干枯其次课时一、复习回忆。1.检查背诵拔苗助长。2.从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自相冲突。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
23、意思。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状况。指名学生读。指名学生说句子的意思。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夸的语气)。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冲突”这则寓言故事。三、总结全文,明白含义。1.理解“自相冲突”的意思。(比方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2.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你能举诞生活中“自相冲突”的事例来吗?四、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2.自由识记字形。3.指导书写。“矛”字不能丢掉最终一撇,“盾”字是半包围结构,“陷”的右边框内两短横不能连在一起。五、作业。1.
24、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自相冲突21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驾驭“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4诵读这则寓言。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教学难点能用“掩耳盗铃”造句。教学打算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略)二、揭示课题、解题1.放动画,听故事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2
25、.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好玩的故事完整讲解并描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4)娴熟地诵读课文。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状况。(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订正读音。(2)指名试读课文。4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2分小组探讨: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探讨结果。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
26、,闻听。(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行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方法。投影出示思索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慧,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那个人一起先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方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慧”,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非常愚蠢”的。(寓言二则习题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鬻(yy)弗(fif)
27、鹬(yy)誉(yy) 蚌(bngbng)曝(bop) 箝(qingn)喙(zhuhu) 二、辨字组词 矛()誉()喙()鹬() 予()眷()缘()橘() 三、选择正确的说明 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名誉B倍誉C.夸耀,赞扬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或者B有的C有人 3.其人弗能应也。 A.那个B其他C.别人 4.蚌方出曝 A.暴光B晒C.打开 四、说明带点词的含义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陷: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以:子: 3.其人弗能应也。 弗:应: 4.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雨:即: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
28、与矛者 2.物莫能陷也。 3.蚌合而箝其喙。 4.两者不愿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六、填空 1.矛与盾这则寓言告知人们说话、办事要,不要。 2.鹬蚌相争中鹬和蚌在那样的状况下应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 。 七、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 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使:派,让,指使。 必:肯定,必需。 说:通悦,兴奋。 廪:正式的粮仓。 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说明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2)廪食以数百人。 (3)宣王死,湣王立。 2.南郭先生
29、逃跑的缘由是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具打算: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预想):第一课时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生:图上画了两个人。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日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二、板题读题,释题。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寓言:含有肯定道理的小故事。三、自由读文。要求:1、自学课文生字词。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四、检查
30、自学状况。1、检查字词。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没想到手刚遇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绽开探讨学习。探讨:(1)为什么他刚遇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行能听不见的。六、联系实
31、际探讨,明白寓言的道理。1、探讨: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学生小组探讨。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绽开指责与自我指责,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其次课时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观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洁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2、学生反馈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3、师:结合刚才我们
32、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的句子。2、学生反馈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不同意:说说你的看法,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究竟哪一个句子更能说明这个词语。)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3、师:我
33、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学生反馈老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相互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师:谁情愿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2-3名学生)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殊的体会?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混”说明他装腔作势特别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
34、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留意带点的词。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日,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探讨员,自己来找寻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精彩的小探讨员吗?师:看来,小探讨员们信念十足啊!这一次的探讨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探讨表,大家要通过探讨探讨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生:视察表格。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
35、是要多读课文,多思索,综合大家的看法,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绽开探讨。2、学生探讨填表。3、学生反馈。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探讨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缘由,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爱听吹竽,又喜爱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经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句子,谈看法。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B、南郭先生擅长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课件)出
36、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生:反馈看法。(点击:一次又一次)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缘由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只好逃走)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个别读集体读)师:还有
37、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殊留意?“只好”没有方法,无奈的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5、感情朗读,畅谈体会。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全部探讨员踏踏实实学习探讨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视察,你不难发觉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
38、儿正在开展“找寻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新闻前线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情愿出任?先由我来采访这位英勇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验吗?你准备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念吗?我们对你充溢信念,起先行使你的权利吧!)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特别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肯定会惭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确
39、定没你行,好好干。四、课后作业师:这会儿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忧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办法吧。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寓言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 29、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则寓言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则寓言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掩耳盗铃
40、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化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育学生复述课文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育学生复述课文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老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其次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
41、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方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觉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瞒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瞒别人,结果只是欺瞒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
42、人) 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学习守株待兔,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 2、明辩守株待兔人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许课文生字词。 4、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老师让学生依据字义,说明题意。株,树桩子,待,等待。守株待兔意思是种田人守在树桩子旁边等待跑来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二)介绍作者。 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战国末期韩国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况的学生。他总结了法家在长期变法实践中的阅历和教训,继承了荀况的唯物主义哲学,为
43、建立统一中心集权封建国家供应了较系统的理论,著作有韩非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检查预习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3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老师借助这三个问题,检查学生初读课文,预习的状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做到: 知人物:一个种田人。 知情节:种田人守在树桩旁等着再拾一只跑来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知结果:他的田里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四)精读课文,理解句意。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索: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得到后他是怎么想的? 2指名回答,出示重点句: (1)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野里干活,突然望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44、 (2)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3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填空后读句子。 4探讨:突然和不知怎么的说明什么? 突然是突然的意思,从突然和不知怎么的可以看出种田人事先依据不知道会有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事情发生纯属偶然。 5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 (1)种田人连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拾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2)填空后读句子,说说连忙一词说明什么? 从连忙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见到野兔撞死后想赶快拾到手的急迫心情。 (3)没花一点力气,白捡又告知我们什么? 没花一点力气、白捡说明他坐享其成,很简单就得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 (4)按内容填空: 他_走回家去,心里想_。 (5)填空后
45、探讨: 种田人乐的是什么?他心里想的能实现吗?为什么? 老师用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读懂内容。种田人乐的是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他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这个愿望是不能实现的。因为野兔撞死在树桩上,这事是偶然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的,是不行能每天都有的。所以种田人的这种想法是不能实现的。 (6)种田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指名读第3自然段。 (7)指名回答问题。 从今是指从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以后,种田人便丢下了锄头,成天坐在树桩边等着,说明他从早到晚不干庄稼活,只一心等着拾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结果是庄稼全完了。 (五)细读课文,悟寓意。 1探讨: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探讨要让学生懂得种田人错在他把一件极偶然的事情,看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存在着坐享其成的侥幸心理。 2总结寓意。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不能存有坐享其成的侥幸心理。 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练习用规范语言说话。 3联系实际探讨,你或你身边的人有坐享其成的想法吗?在什么状况下?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让学生通过探讨,深化理解寓意,受到教化。 (六)依据板书,练习背诵